登陆注册
2783200000011

第11章 第十讲 《应帝王》

“应”字是很不好解释的,魏晋以来研究《庄子》的那些人,他们的那些说法,总是越读越觉得不通顺,都说不通。这个“应”在这里不是“应该”的意思。还有一派解释说“应帝王”的意思是“帝王问我,我来回答帝王”。结果这种解释跟正文的内容不一致,因此解释为“回应”也不通。这个“应”字应该怎样解释呢?后来我发现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来解释这个题目,如果用我们今天使用的口语来解释就太好解释了。我们不是经常说“你应当怎样”吗?“应”实际上就是“当”,“应帝王”的意思就是“当一个帝王”,这个题目就是这个意思。用这个简单的办法,直接可以解释这个题目,而且这篇的内容就是讲如何当一个帝王。

第一段。

【肩吾见狂接舆。】一个人叫肩吾,一个人叫狂接舆,这两个人一般大家都认为是文学性的人物。这个狂接舆又称楚狂接舆,据说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狂人。这个狂跟我们今天说的精神病不同,这个狂人他的精神很正常,他的心智也很正常,但是他的言行与世俗发生剧烈冲突,不被认同,大家认为他很狂,这个楚狂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李太白就很追慕这个人,李太白的诗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这里的楚狂人,就是接舆。但是肩吾与楚狂接舆这两人在历史书上并无记载,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有这两个人,而传说中附会上了很多其他的故事。反正是在说他们两个。

【狂接舆曰:“日中始何以语女?”】这个肩吾去和楚狂人见了面,接舆马上就问他:日中始他给你讲了些啥?“日中始”是一个人的名字。在古代,凡是姓这个“日”的,都是以其职业为姓,姓“日”的人就是算命的人,算命的人在古代名叫“日者”。为什么算命的人姓“日”呢,因为算命要报年月日时,所以姓“日”。这个日中始在《庄子》书中也是一位隐士,不但是位隐士,而且是肩吾的老师。“女”读汝,就是你。

【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人孰敢不听而化诸。”】凡是要统治老百姓的,叫君人者。大家注意,这个“君”是动词,“人”是老百姓,“君人者”就是帝王,君临众人之上。肩吾说:我的老师说,一个帝王应该把他自己推出来,推出什么呢,经式义度。这个“经式义度”是重复结构,“经式”就是“义度”。“经”是“经典的”,“义”是“起表率作用的”,这里应做“仪”,“式”是作风,“度”是风度。就是说一个做帝王的要把这种行为规则推广出去,让老百姓看见他的一切行为都非常模范。如果他这样做了,还有哪个人敢不听话呢?“化”就是接受教化,“诸”在这里就是“之乎”拼起来的,读快了就是“诸”。原句就是:人孰敢不听而化之乎。肩吾说,我的老师告诉我,一个君王应该自己做出表率,只要他这样做了,哪个老百姓还敢不听上面的话呢?大家都规规矩矩了。狂接舆马上就反驳他。

【狂接舆曰:“是欺德也。】这个话非常重,说这种德行是一种欺骗。为什么一个帝王做出了经典的表率行为,去感化德行,大家就必须老老实实地听话呢?这个就是欺骗,就是说这种德行,实际上是一种欺骗行为。或者解释说,这样做,是欺骗了正常的道德。接舆主张:人的行为应该出于自然。凡是要在老百姓面前极力做出各种表现,极力做出各种榜样、模范的行为,都带有欺骗性。这样的事情实际上我们见得多了。我从年轻时代起,就看见工地上某个领导拿起铲子就铲了两铲,第二天报纸上就登了一张大幅照片。其实用不着这样,《应帝王》就告诉我们了,做“帝王”不来那一套,该做啥就做啥。

【其于治天下也,】用这种办法来治天下。

【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什么叫“涉海凿河”,就是在海里边再开凿一条河。你认为这不可能是吗?但是有些人就认为可能,说如果把海底挖得深得不得了,那么海里所有的水都落到地下去了,那不是把海就改造成河了吗?“凿”就是挖掘。说这样做,简直就像在海里面开一条河,使蚊子都能够把泰山背在背上飞。你说可不可能?庄子善于用一些奇妙的比喻,来强调他的说法。把这个驳斥了以后,应该怎么办呢?接舆接着说。

【夫圣人之治也,治外乎?】楚狂接舆就反问肩吾:圣人治天下是只治表面吗?他这个是问话,不提出回答,实际上回答就在后头。就是圣人治天下,就不应该只治表面,应该治内,治实质的。从前有个医生,有人中了一箭,戳到了身上,来找这个医生,医生把箭杆子贴着肉皮剪断就拉倒了,这个人急了说,那个箭镞还在我的肉里头没有取出来,医生说你去找内科吧。圣人治天下不应该这样治,不应该马屎皮面光,应该深入地治。

【确乎能其事而已矣。】实际上,圣人治天下,非常简单,就是他能够肯定哪些事情是他做得到的他就去做,不过如此而已。就是说圣人治天下不是那么复杂,做帝王不要去吹牛,你做得到多少你就做多少。其实每个人,包括老百姓,和帝王一样,你能做哪些事,你要明确有把握,做得到什么才去做什么,做不到就不去做。比如你喊我去打篮球踢足球,我又怎么行呢,人家一脚就把我踢飞了。

然后回头接舆又继续说。

【且鸟高飞以避矰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而曾二虫之无知!”】你看那些鸟雀,没有谁教它们,但是每一只鸟雀都晓得要飞得很高很高,为了什么呢?要避开两样东西,第一样东西就叫矰,第二样东西就叫弋。“矰”和“弋”的意思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说“矰”是一种网,因为有一种捞鱼的网叫矰,那是不是这个捕鸟的网也叫矰?这是一种解释,还有一种解释,矰和弋是连在一起的,一体的。我同意后一种解释。矰是什么呢?从前射鸟,不是用普通的弓箭,有一种弓箭是专门射鸟的,这个箭杆子就叫矰。这个箭杆子比普通的要短一些,而且它的尾巴上牵了一根很细的丝。要射鸟,先埋伏好,有鸟飞过,就把弓箭准备好,一箭射出去,箭杆子把丝直接带上去,一下射中鸟,不管鸟落到哪里,你都可以顺着丝去找到。这个叫“矰弋”。“鼷鼠”,一种很小的耗子。老鼠也分好多种。连小耗子都晓得把洞洞打得深到神丘之下。

“神丘”,古人认为很大的山丘是很神圣的,中间供有神,不能够去伤害它。小耗子就晓得躲到神丘后头去,可以避免别人拿药点火来熏,也可以避免人家来挖它的洞。那么鸟和鼠都晓得要怎样避开一些灾难,何况一般的老百姓呢?因此做一个帝王,完全用不着你去教老百姓。比如一个农民,完全不需要伟大领袖去教他,那个稻秧要栽多宽、要笔直等很具体的事,其实这个农民晓得。意思是说,要避开各种灾害,这些用不着帝王去教老百姓,他们自己晓得。“而”要读成ěr,就是“你”。这个“er”是我们今天的读音,在古代没有er这个读音,这个音是后来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以后,我们的语音发生了变化才有的。从前一二三那个“二”都是读li。这里的“而”就是“你”的意思,就读ni。有的人不信,我告诉他,你去了解客家,成都郊区都有,因为客家人有两个公公,一个是太公,一个是而公,这个“而”就读ni,他们读的都还是古音。“曾”就是“竟”。“二虫”指的是鸟和鼠。鸟和鼠都晓得该怎么做,用不着你去教它们。

那么这第一段实际上就已经把怎样当一个帝王说明了,庄子第一个观点就是,完全用不着帝王去假惺惺做什么表率,这样是走不长的,因为老百姓心里明白,你是在那儿表演,就是现在说的“作秀”,你在作些“帝王秀”,完全没有那个必要。

第二段讲了一个人,名叫天根。这个人肯定不是历史人物,是《庄子》书中的寓言式的人物,为了要讲故事,编了一个名字,但是也有他的身份,在文章的后头知道,他是一个修道者。

【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天根出去旅游,到了殷水的北岸。有条河名叫蓼河,他走到那边去了。“殷”是古代的一个地方,在今天河北省,古代有一条水叫殷水,水之北、山之南叫“阳”。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商朝又叫殷,商纣王又叫殷纣王。商朝为什么又叫殷的,是因为商朝最初建都的地址,不是在今天河南的安阳一带,那是后来迁都的地址,在远古时代,他们是在河北省,是在北面。所以《诗经》里面有一首《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这里的“殷土”是个地名,指的就是“殷阳”。

【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恰好碰见一个无名人,就向他提出问题。“无名人”,没有通报姓名,也不知道他是谁。天根是一个修道士,走到哪里他都想拜访一些修道养德的人,一些有成就的人,请他们指点。

【曰:“请问为天下。”】那么他直接问的是什么呢?“为”就是做,就是治理、统治。我请问怎样治理天下。

【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去”就是不耐烦令其走开的意思。“豫”就是美好的意思。无名人说:走开,你是个见识浅陋的人,怎么问得这么不美好哟。你怎么问这么不值一谈、不值一问的事情。

【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这个无名人确实是个不简单的人,说我正要和造物主去管人间的事情。所谓的造物主在《庄子》书上不是指一个人,庄子认为没有任何上帝,也没有任何造物主。那么这里的造物主是啥子呢,是大自然。这个无名人说我正要和大自然一起去治理人。实际上呢,所谓和大自然一起去治理人,就是无为而治。因为大自然从来没有对我们横加指责、横加干涉,都是教我们各做个人的事情,季节来了你就去播种,秋天来了,你就要去收获,冬天来了,你就要注意感冒。大自然对我们人类,就只能提醒到如此的程度了。实际上就是一种无为而治。这句话意思是说我正要和大自然打成一片,去治理人去。

【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我和大自然一起去治理百姓,如果我厌倦了的话,我不能够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上班,八小时做完了,我觉得累了厌了,那么我就要乘一只茫茫然眇眇然的大鸟。这也是庄子的意蕴,因为这只鸟的名字叫“莽眇”,莽者茫茫然,眇者就是眇眇然,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实际中不存在的东西,是什么东西呢,超越现实。我来治理百姓,治得够了,治得厌了,我进入另外一种自然状况:乘夫莽眇之鸟。

【以出六极之外,】东南西北四个极,远古的人不相信宇宙的无限性,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一个极点,包括上下两极,东南西北上下,就是立方体喽,就是我们所存在的这个空间。我乘着这只茫茫然眇眇然的大鸟,飞翔在宇宙之外。这是什么状态呢。因为庄子经常强调,一个人的精神要得到自由解脱,不是说要真的飞上去,庄子还不如我们,我们还坐过飞机,庄子那个时代,人从来没有离开过地面,那么他要周游六极上下四方,是指的一种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究竟要怎样才能够达到呢?就是要把心中的各种烦恼排除了,进入一种内心愉悦状态,也就是周游宇宙了。

【而游无何有之乡,】什么地方是无何有之乡,就是没有那个地方的地方,叫无何有之乡。所以我们说,某个人实际上不存在,那个人是个无有先生,根本从来就没存在过。那么,这个无名人显然是一个道家人物,他是追求精神上的解脱与自由,他眼睛一闭,就已经“出六极之外,而游于无何有之乡”了。

【以处圹埌之野。】“圹埌”就是很空旷的一片原野上,因为人世间的一切都挤得太紧了,就要发生各种摩擦和矛盾冲突,爆发战争。那么到一个圹埌之野,一个很空旷的平原上去,才会有真正的快乐与和平。

【汝又何寱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这个“寱”就是说梦话。你又何必说梦话来问我怎样治天下,那些都是梦话,你别谈了。我现在正在追求精神上的解脱,我正在梦游六极,我的精神回归到大自然的原野上面去,我觉得非常快活,这时候你来问我怎样治天下,你这简直是梦话。显然,庄子用这些人物问答,已经给我们暗示了,究竟治天下是怎么一回事,实际上这个无名人整天精神恍惚,精神已经脱离了现实世界了,当一个帝王就要做到这样。不是说你一天到晚都去办什么公事,夜晚老百姓都睡了,你的窗口还灯火通明,为了老百姓操持,那一套假的少来,你不要给老百姓制造麻烦,你应该早点睡。庄子说当帝王应该这样当。所以,看到题目很吸引人,“应帝王”,好生把它读得熟了,好像就可以当领袖,结果一看当领袖是这样子当,没的趣头。

【又复问。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天根已经触了一鼻子灰了,但是又问了一次当初问的问题,就是怎样治理天下。这无名人想我还是给他讲一点吧,因为起先我打的都是比喻,估计他那个脑筋木,他不懂,那么我直接就给他说得简单一点。无名人说,“游心于淡,合气于漠”,你们注意,这两句话是互文,实际就是“游心合气于淡漠”。什么叫“淡”呢,就是把一切都看得淡,不要浓墨重彩;什么叫“漠”呢,就是冷漠,你不要有那么高的热情,你不要激动得不得了,那样你是治不好天下的,你要回归到淡漠中去。怎样回归呢?“合气”,就是我们说的精神,精神和外界相印证,就叫合气。你要把你的精神和淡漠拉拢。“物”就是客观世界。就是说做一个帝王,你应该让客观世界顺着自然的规律去发展,你别今天一道命令,明天一道命令,你在那里治理,而你自己违反了自然本性,你还不知道。绝对容不下考虑你自己的私利,包括你的命、你的位置,你别想要千秋万代不朽,要把它抛弃,那些都是私,如果你做到了这些,天下就自然治理好了。

第三段。

【阳子居见老聃,曰:】阳子居就是阳诸,子就是先生,阳子居就是阳先生居,即阳居,阳居就是阳诸,居和诸的音可以转,你们去听京戏唱那个《空城计》,“诸葛亮”都唱成“诸(jū)葛亮”。我们讲的“阳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是孟子骂阳诸和墨翟,说他们无父无君。这个阳子也不像孟子骂的那样,阳子也是一个很不简单的人。

【“有人于此,向疾强梁,】假设有这样一个人,这个人的反应很敏锐,“向”通“响”,“疾”,很快,他说话三言两语干净利落,“强梁”就是很硬。

【物彻疏明,】“物”,世间的各种事情,“彻”、“疏”,通;“明”,目光敏锐。意思是说,这个人通晓世间各种事理,且眼光敏锐。

【学道不勌。】而且非常努力地学“道”,不知道疲倦。

【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阳诸就问:如果一个人具备了这几个条件,就是一个英明的帝王了吧?

【老聃曰:“是于圣人也,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胥”指小公务员,“胥易”指小公务员都做得到。老聃说,你说的这些,全是一些连小公务员都做得到的技术性问题(反应灵活,人很干练,通达事理,头脑灵活,又很努力学习,实际上这些连一个小公务员都能做到,这不是圣人),这些东西只能把人折磨得很累,伤害人的心。为什么呢,因为这一切都需要付出精神代价,不符合人的自然的精神状态,不合养生的原则,所以说你说的这三个特征,都是“劳形怵心者也”。

【且也,虎豹之文来田,】“虎豹之文”的“文”就是花纹,皮毛漂亮。“来”就是招来,“田”就是田猎。而且,老虎豹子不是长得很漂亮吗?不是就像你刚才说的那些人,很了不起吗?但不是招来猎人来捕杀它们吗!这个“田”字也涉及到文字学,究竟是什么意思,凡是认识汉字的都知道,这不是象形字吗?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最初文字的出现是在华北平原,不是在四川这里,华北平原的田地上种庄稼不是这样方方正正的。研究古文字发现这个“田”,是一张网。“田”字中间的四个洞洞就是网眼儿,这个网是拿来捕兽的,捕兽的网就叫“田”。

【猨狙之便执之狗来藉。】“猨”是灵长类动物,包括猩猩在内;“狙”就是猴子;“便”要读pian,很灵活;“”就是牦牛;“执之狗”就是能够抓住野牦牛的狗,就是今天说的藏獒。“藉”就是人家设计来抓。猩猩猴子都很灵活,藏獒能抓住野牦牛,它们都有长处,结果还是被人类捕捉,然后要不拿来看家,要不放在动物园供观看。【如是者,可比明王乎?”】它们都有很多了不起之处,难道它们都是伟大的帝王吗?

这一段庄子说明,一个伟大的帝王,不是有三头六臂,眼光有多敏锐,能够预见未来,也不是一目十行,如何的聪明,一皱眉头就计上心来,胸中自有百万雄兵,等等,说这些长处一只猴子都有,一只藏獒都有,不值得拿来夸耀,英明的帝王恰好没有这些长处。没有这些长处,免得他去无事生非横加干涉,跑去干涉老百姓的生活,去开倒车,因为一个帝王越有本事,越给老百姓带来灾难。秦始皇、汉武帝就最有本事,结果给老百姓带来什么灾难呢?汉武帝打匈奴,不但给另一个民族带来灾难(匈奴民族是华夏民族中的一个),汉朝也伤亡了很多人,汉武帝三次打匈奴,最后一次,出关的战马十一万匹,结果只回来了四万匹战马,剩下的七万匹战马和那些军人,埋骨黄沙之中,这就是伟大的帝王吗?这个帝王能够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好处?还不如一个浑沌帝王。

第四段。

这一段千真万确是《应帝王》的最后一段,但这一段不仅是《应帝王》的最后一段,也是整个《庄子?内篇》七篇的结尾。如果说《内篇》七篇,完全是庄子自己写的,那么这一段就是庄子对他的著作的结尾。但是,《外篇》和《杂篇》中也有庄子本人写的文章,只是不全罢了。那么,这一段作为《内篇》七篇的结尾,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这一段说得非常简单,庄子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听了,我自己心里都很迟疑,觉得应不应该这样讲,应不应该这样理解。庄子说的是在人类出现以前地球上的事情。

从前,地球上有三个帝王,一个在南海,一个在北海,一个在中土。庄子所构想的这个世界图形:中间是一片陆地,北面是海,南面也是海。北海有一个帝王,南海有一个帝王,中土也有一个帝王。

【南海之帝为倏,】这个“倏”是什么意思呢?你们注意,这个字底下是一个“犬”字,就是我们说的刷的一声跑了。为什么有个“犬”字呢?因为狗跑得快。因此,要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个“倏”就是刷的一声跑过去。

【北海之帝为忽,】你看到这两个字你就晓得了,庄子是跟我们开玩笑的。这两个帝王的名字合起来就是我们说的“倏忽”,他把“倏忽”这两个字拆成两半。我们说的“倏忽冬去春来”,很快一下就过去了。“倏忽”实际上是一个联绵词,它们是同一个韵母,是叠韵联绵词。一般说来,联绵词是不能拆开讲的,庄子有意把它们拆开,表示他讲的这个故事是他编的。“倏忽”现在来解释就是高速度。北海这个帝王和南海这个帝王,都是高速度。今天不是要求一切都要抓紧时间,大干快上嘛。

【中央之帝为浑沌。】北海的南面,南海的北面,有一大片土地就叫中土。中土的帝王叫浑沌。“浑沌”这个词和“倏忽”一样,都是叠韵联绵词。“浑沌”就是糊涂,头脑不清。浑沌帝王这个人整体是怎么一回事,别人简直说不出来,别的人眼睛是眼睛,耳朵是耳朵,肚子是肚子,浑沌帝王就是什么都混在一起,好像一个圆球,每个部分都一样。骂人说“浑蛋”,实际上就是说这个人浑沌。“浑沌”就是“糊涂”,都是叠韵联绵词,意思都是通的。

人家南海北海的国王都是高速度,唯有中土的国王是个浑浑沌沌不开窍的。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倏”与“忽”两位帝王都是不安分守己的,喜欢到处跑,到处视察工作。两位国王还经常开会,在中土国那里开会,就是在浑沌的地盘上开会,也不晓得开会讲啥子事情。反正是高速度,到处跑。

【浑沌待之甚善。】他们每次到浑沌国王的土地上开会的时候,浑沌国王作为主人,对待倏和忽很尽地主之宜,把他们招待得非常好。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他们在背后商量,怎样报答浑沌国王。

【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俩人商量说,其他的人都有七窍,两窍是拿来看的,有两窍是拿来听的,有一窍是用来吃东西的,还有两窍是拿来呼吸的,一个正常的人都应该有七窍,有了七窍才能看得见、听得见,才能吃东西享受,才能呼吸嘛。唯有这个浑沌,上面连洞洞眼眼都没有,浑然一个圆球形,既看不见又听不见,还没有办法吃东西,也不能呼吸,只有他没有七窍。干脆我们两个开了会以后,还有时间,拿来凿子,给他开了眼睛,他岂不就可以瞧东西了吗?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于是他们天天凿,整整弄了七天,一天开一个窍。第一天戳了一只眼睛,浑沌原来啥都看不见,突然看见光了,突然看见物体了,但是一只眼睛看见的是平面图像。能看见了,浑沌一下明白,我当了好久国王,还不晓得原来外面是这样的。第二天给他戳另一只眼睛,两只眼睛能够看见立体图像,平面图像是二维的,立体图像是三维的,人为什么要有两只眼睛,只有两只眼睛看过去,才能够看到鲜明的立体。第三天,又给他戳了耳朵,听见外面好嘈杂,大堂那里李宇春正在唱,但是听的都是片面的,只有一个方向,另一个方向还听不到。

后来又给他另一边戳了一只耳朵,嚯,听到帕瓦罗蒂的歌声。因为人要有两只耳朵,才能够判别声源,一只耳朵是无法判断的,所以要有两只耳朵。这就四天了。第五天,又给他戳了一个鼻子,阿嚏,浑沌打了个喷嚏,新鲜空气一下就冲到鼻眼儿后头去了,浑沌原来从没有感受过外面的新鲜空气,突然感受到了,新鲜空气对他有刺激,他精神一好,打了个喷嚏。第六天又把另一边鼻孔打通了,他不但闻到了新鲜空气,还能闻见花的香,回锅肉的香味,洒香水的味道他也闻到了。第七天又把嘴巴戳了,浑沌晓得了,闹了半天人还可以吃东西,啥东西都吃,鲍鱼啊火锅啊往里整。到第八天浑沌就死了。

为什么我说这个寓言使我感到恐惧,它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一个人糊糊涂涂的反而永远能活下去,一旦有了视觉听觉嗅觉,还要吃东西以后,很快人就死了。这个事情可怕在什么地方呢?这个就是庄子的思想,我都不敢接受他的这种思想,他的意思是说,人类只有在史前文明的那一个时代,在蛮荒的时代,是真正糊里糊涂活得好的,人类一旦产生了文化,一旦明白了很多事情以后,一听到了美好的东西,看到了漂亮的东西,吃到了美味的东西以后,他的生命就结束了。这和庄子在他的书中反复表达的对文明的怀疑是一致的,《庄子》书中不断地说,在远古时代,有一个时代叫“自德之时”,那是一种美好到了顶点的时代;后来出了些什么伟人啊、圣人啊,就变成“有德之时”了,至少那时世界上还存在道德美好的东西;再后来,强盗昏君一出来,天下就大乱了。这一切,都是人类不停地开发文化,进行制度建设的后果,人类要走上一条死路,这就是庄子真实的意思。

浑浑沌沌的,什么制度都没有建设起来,人类处于一种像伊甸园里边亚当夏娃吃苹果以前的状态,才是永恒的,一旦他们明白了很多事情以后,这个世界就充满了矛盾、冲突、纷争和你死我活,出现了各种主义、各种斗争,最后战争什么的都来了。我有时觉得庄子有这样的思想真是非常的奇怪,究竟是谁教他这样说的,好像有外星人给他提了个点子,让他这样说。你别以为,他只是在吓唬你,实际上你看我们现在,经济社会不是在越来越发展吗,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吗,但是要把我们带到什么地方去呢?首先是核武器,从前有核武器的只有一个大国,后来有两个大国,现在起码有七八个国家都有核武器,而其他没有的还在那里拼命地弄。这个不是文明发达的结果吗?不就跟倏忽这两个帝王相似吗?他们不是高速度吗?他们不是给人家戳些眼眼吗?浑沌被戳了眼眼就大不同了。太平洋上面有一些荒岛,上面的土人,最初白种人去的时候,他们就是处在浑沌状态,现在他们唱歌跳舞,是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是在那里表演,是靠旅游赚钱来生存。

现在岛上的土著人,你去和他合张影,他都要美元,这就是你给他戳了七窍的结果。而且,随着各种现代物质文明传进去,卡拉OK就取代了他本民族的歌舞,连吸毒也有了,强盗也有了,说谎也有了,不诚实也有了。落后的部落如此了,先进的又怎样呢?先进的国家落入一种无休无止的竞争之中,发展越来越快,人均消耗的物资量越来越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一个美国人一年制造两吨垃圾;现代的中国人,平均一个人一年制造的垃圾是多少,请你们去算一算。我只记得我小时候,我们家中有弟兄,和父母亲住一起,我们天天要扫地,将一些渣渣扫到撮箕里头,要三天才出去倒一回渣子。现在,就拿我来说,我和我爱人两个人,每天都有一袋垃圾,每天如此,已成为常态。再以汽车工业的发展举例,如果每个人都去购置一辆汽车,那么再宽的停车场都不够用。但是从理论上说,这种无休止的发展,总有一天会如此。这样一来,就只有把地球上的资源提前用完,最后人类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了,只留下少数精英,让他们坐上火箭,呜,飞到外星球去,让我们就在这儿等死。

如果人类文明这样无限制地发展,就等于你给它不停地戳那个眼儿,越是给它戳,它的胃口就越大。比如说戳两个眼睛吧,最初我们还看黑白电影,后来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有五彩电影了,现在彩电还不只五彩了,这种要求是没完没了的。再就说吃的方面吧,也是越来越不得了,最初吃猪肉,要我们自己养猪,我在农场还养过猪。在我三十多岁的时候,农场的猪肉真是好,后来猪肉就越来越不好吃了,现在好的猪肉要几十块钱一斤,你去吃吗?这样社会不停地开发,不停地高速度发展,不停地戳些眼儿,不停地开了窍,没完没了,请问要到何时才能停下来呢?至少我们看不到有停下来的一天。空气污染,某一个局部可以得到治理,比如伦敦泰晤士河,两百年前河水中还有鱼,后来搞工业化,河水被污染,就没有鱼了,直到二十年前,英国花很多钱不断地治理,泰晤士河又算有鱼了。但是这个鱼的价格好贵,平均每条鱼要好多美金。从前我们的河里都有鱼,五六十年代,我住的那一带的河边,还看见有人钓鱼,用网网鱼,现在没有鱼了,污染了,偶然放了些鱼下去,报上还发了消息,说河里又有鱼了,欢喜了几天,后来水位一落下去,氧气不足,所有的鱼都翻了白肚皮,又死光了。

所谓开发,就是戳些眼眼,就是开些窍,越开发越没有完,人类正面临这些问题。最奇怪的就是庄子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叫你去慢慢体会,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这样尊敬这位古代的哲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就是在于他的这些地方。但是我也不敢完全赞同他的这些说法,因为要完全赞同,首先得把很多东西都毁了。比如说,我去给大家讲课,把话筒毁了,大家听不到,我就只好一个一个讲,那样我这一辈子就不要去做其他的事情,所以还是要去戳些眼眼。那么,我也怀疑他这样说到底对不对,是不是可以适当地戳一些眼眼。如果我是一个国王,说这样的话也还可以,但是后来一个国王把我取代了,说要多戳几个眼眼,结果民众就欢呼,说生活好安逸哟,他给每个人发了一辆汽车,民众就拥护他。结果还是要戳很多眼眼,我们无法制止这种趋势。

所以,对于这一切,每个人都应该反求诸己,就是我们应该反省自己,我们自己应该怎样行为,好使我们的社会不至于进一步拉开贫富距离,好使我们的自然不要受到乌烟瘴气的毒害,好使我们的庄稼不要受到有害的农药的毒害,那这一切从我们自己做起,我们就必须要俭省。我就看到很多年轻人对物质不尊重,衣服裤儿还没穿旧,他们就不要了,我都捡了好多衣服裤儿穿的。但是,我如果要宣传节俭的观念呢,人家会说我土,我总觉得人类总要有个应对办法才行。我的儿子给我买过一个皮包,我女儿也给我买了一个,我有两个,但我不用,我揣钱是用人家给我寄信的信封,把那半截拆下来,每回我到超市去买东西,把这个摸出来,人家都在那儿盯着看,心说这个人好怪的,他拿个纸的封封,哈哈。大家都这样,便可以俭省,好把戳的这些眼眼补一下,不要眼眼戳得太多了,最后浑沌就完结了。浑沌完结的事情,我们见得多了。我在几十年前年纪轻的时候,有时候出差也到乡下去,也跟农民接触,后来我当了右派以后,跟更多的劳动人民接触,我发觉那个时候的人要老实些。那时我曾经搭个架架车,拉米啊煤啊,我拉不动了,后头总有人给我推,现在就不会有人帮忙推了,没有了,浑沌已经死了。

同类推荐
  •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它和先秦诸子百家如道家、儒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了灿烂夺目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彩虹。
  • 庄子的智慧

    庄子的智慧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与老子合称老庄。谈起道家,最难懂的当然是这个道字。道并不是我可以客观加以界定的对象,而是包含一切客观与主观之物的整体。整体是唯一的,我们身在其中,又怎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我们看待任何事物,只要走出自我中心的狭隘范围,那么随着观点的提升与扩大,眼界与心胸也将不同凡响。如果抵达道的境界,亦即可以从道的角度来观察万物,则将觉悟一切都很好。
  •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言若讷,大勇若怯。我们看世事。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成大事、生活得轻松自如的,则常常是那些“笨蛋”、“傻子”。就像老子说的:“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
  • 军事战争的智慧

    军事战争的智慧

    精彩的哲理故事如一丝丝火苗,点亮心灵睿智之灯;如一把金钥匙,开启智慧宝库之门。早一天领悟,早一天走向成功;早一天领悟,早一天拥有幸福。阅读本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智慧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热门推荐
  • 替嫁毒医自逍遥

    替嫁毒医自逍遥

    她堂堂毒医却被深爱之人所负,穿越后却再遇那负心人,他竟逼她替嫁。她问:“你,知道我是谁吗?”“我觉得熟悉,我们之前是不是认得?”她一笑,身后众多粉黛无颜色,提裙上轿:“无事,我认错了。”**大婚当晚,他掀开她的盖头,冷笑:“是你,真是大胆的女子。”她亦轻笑:“你要的不过是个公主的名头,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现在就是公主。”“说得真好。”邪魅的唇勾起一抹凉薄的笑:“你比那废物公主可好太多了。
  • 悲恋零下13度C

    悲恋零下13度C

    [花雨授权]0在还没有遇上他之前,哥哥和舞蹈是她人生的重心,但是,他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他喜欢她跳舞时的自信,所以,她想为他舞出一身美丽,可是,老天爷不成全,一场意外,让她连走路都成问题,跳舞更成为一种奢想……这样的她,还是他心中的天使?
  • 重生之贞观年间

    重生之贞观年间

    一个后世之人因灾转世重生,却是吴王恪,贞观年间的君臣和谐,皇子间的阴谋诡谲,权力间的亲情何去何从,尽于此书!
  • 麦肯锡的团队管理

    麦肯锡的团队管理

    《麦肯锡的团队管理》是一本新颖全面的关于企业管理的书,本书以麦肯锡的思维方法重新审视工商企业营销问题,涵盖了关于市场营销、产品策略、建立团队、促销策略等广泛话题的非常有价值的经验。
  • 当好穿越路人甲

    当好穿越路人甲

    好人有好报,好报来的及时,女主夏菲做了好事救了一个车轮下的小孩,自己被撞死却穿到一个小说中的朝代,发现小说女主,然后抱大腿。。。。。
  • 宅女逆天:仙缘少女

    宅女逆天:仙缘少女

    21世纪少女因游戏穿越,到得云灿梦大陆,遇两大帅哥,成绝顶高手,灭六国,统一大陆……
  • 情咒

    情咒

    一种奋斗,一种执着,一份信仰,一份爱……
  • 染爱成瘾:腹黑老公请站住

    染爱成瘾:腹黑老公请站住

    豪门千金,一朝破败,落魄缠身……走投无路之际,卖掉自己,却不料,沦为生娃机器……本以为孩子的父亲,是个“无用”的植物人,可以安心完成任务,拿钱走人!却不料,待他醒来,才发现,他躺在床上,只是养“精”蓄锐!!!
  • 驴友诡事

    驴友诡事

    我是一名资深驴友,讲诉一下这些年我遇到的一些真实的诡异事件……以前我一直是一个无神论者,从来不相信有什么妖魔鬼怪之类的东西,以为这些个东西无非都是人们编造出来骗人的。但是自从我迷上了徒步和骑车锻炼,去了几次山区以后,我身边儿诡异的事儿就接连不断……
  • 北风绝

    北风绝

    画船空揽湖心月,马蹄踏乱边城雪。七尺微躯三尺剑,当守家国北风绝。外有“青炎死神”沙月族汹汹而来,内有奸相佞臣反戈相向。百年王朝风雨飘摇之际,昔日京城的五个少年少女已肩负家国使命——从骄横霸道的太子到坐镇江山的君王,从爽朗洒脱的将门之女到骁勇善战的镇国将军,从温和谦逊的王府家臣到明辨忠奸的年轻丞相,从玲珑乖巧的九公主到远赴荒原的和亲神女,从聪颖倔强的太子伴读到计略诡谲的帝王之师。历尽沧桑想再相拥如初,回首却发现彼此间阻隔的不只是千里河山,更是十年间的爱恨生死。是庙堂争,是江湖策,是沙场谋。有少年情,有美人泪,有山河血。这十年的故事,各位看官且听在下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