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3200000007

第7章 第六讲 《养生主》

《养生主》这篇是《庄子?内篇》七篇中最短的一篇,因此我也选得很少。什么叫“养生主”,为什么庄子不把他这篇取名叫“养生”,那岂不好吗?为什么他要加一个“主”?历来就有许多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是,“养生主”就是“养生的主旨”,是主旨的主,很多人都是这样说的。本人研究文字学,提出了另外一种说法,“养生主”不是“养生”,是要保养“生主”。什么叫“生主”,我们先说“主”。这个“主”字是古代的象形文字,下面画的是一个灯盏。从前,你们的父母亲、祖父母亲那一辈,曾经用过清油灯盏。“主”字下面不是“王”字,那只是我们为了书写方便把它写成“王”字,其实是象形字,像一盏灯。“王”字第一笔,是灯的上面装清油的碗碗;“王”字底下这一笔,是灯下面的一个盘子;“王”中间那一笔,是一个手可以握住的手柄。那么最上面那一个点,就是灯火,灯火在古代叫“炷”。那么“养生主”的“主”本身就应该有一个“”旁,但是古文字的“主”上面那一点已经就是火了,用不着再加“ ”旁,因此,我们要养的这种东西,叫“生主”。什么叫“生主”呢?“主”就是灯,所以我们要养的不是“生”。

整个《庄子》书上从来就没有教我们吃哪些保健品等等,一句都没有,庄子本人就非常贫,庄子也没有告诉我们要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球锻炼身体,没有,庄子不主张什么锻炼身体的,因此庄子不是要养生,而是养生主。生主者,那个灯火,是治理人的灵魂。所以,养生主就是要养好你的生命之灯。这个灯就是灵魂。因为庄子有一个比喻,他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像一盏灯,任何一盏灯都有坏了的时候,因为我们的身体就是这样,唯一能够留下来的就是那个灯火,那个灯火很小,如果烧完了不是要熄吗,对,那就是人生的终期。但是,你在你的火熄灭以前,别人用了你这个火,去点燃了他自己的灯,那么便是灯有尽,火无穷。火就是人的灵魂。

庄子认为,人的肉体终有毁灭之日,但是,人的灵魂能够永远传递下去,这就是你用你的火,去点燃别人的火,这个火可以是道德,可以是主义,可以是思想,也可以是知识,也可以是技术,你可以传给别人。哪怕你已经不在了,你的灵魂仍然活着,活在其他的生命体里。所以,庄子这一篇的题目叫“养生主”。

我上次不是已经讲了吗,他在《内篇》的这几个题目,都是“×-××”结构,比如说“齐物论”,“物论”是一个词,“齐”是一个动词,“齐-物论”;那么这一篇就是“养-生主”,是养好生命之火种,保养你的灵魂,整个这一篇说的就是保养灵魂。

第一段。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开头他就告诉我们,人生是有限的,就是“吾生也有涯”,“涯”就是边际,天边就叫天涯,生命的终结处也叫涯。我活在世界上只有几十年,终有了结之日。“而知也无涯”,从前我在读这一本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特别提醒我,那个“知”要读zhì(智),因为用在那个地方是名词,是知识,不是念zhī(知),如果拿英文来讲,知就是know,而知识是knowledge,老师说这个应该读zhì(智),我也知道应该读zhì(智),但是数十年来大家都读成zhī(知)了。从前,我们叫智识分子,四十年代我们都叫智识分子,后来解放后我们都改称知识分子,从那以后一直“知识”到现在,就读成zhī(知)了。这句是说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这个话在庄子那个时代,很多人都不信,因为那个时代进步得非常缓慢,百年前和百年后的状况没有多大差别;而我们今天的时代,半个世纪世界就可以完全变了。刚才我走到办公室后头,看到那个电脑,办公用的电脑那样薄,我就想到五十年代,苏联最初造出的一台电子计算机,有一个房子那么大,而今天缩得那么小,二十世纪完了进入二十一世纪,变化得就更加快,因此庄子的这句话就非常有根据。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们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无穷无尽的知识,“殆已”。殆,这里就是危险的意思,把这样有限的生命拿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危险得很哟,是在冒险。庄子提出这个,我认为是有道理的,我坚决反对学生家长星期六还让孩子去补习功课,时间抓得那么紧。我没有办法去说服他们,但是个人信个人的,我认为知识不能够这样汩汩地去灌,尤其不能够影响到人的基本的生活方式,影响人的心态,把学习当做一种压力,那太苦了,庄子说那样会摧毁一个人的,不是“养生主”。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前面说了,很危险,现在接着说,已经知道这是很危险的,你还去那样追求知识,那就肯定会有危险状况了。“殆而已矣”,是说除了危险以外再没有其他可能性了。以我自己来说,我这一辈子,从读书起,就是一个勤奋的学生,我也爱好知识,但是我深知,我们的人生是有限的,我们不要把杂乱的东西啥都往自己脑子里边塞,我们装不下那么多。为啥子我们现代社会,特别有些工业发达国家,有那么多精神病患者?恐怕跟知识的压力也有关系,那样做对一个人是没有好处的。

【为善无近名,】然后下面接着说,人应该行些善,庄子说好,“为善无近名”,要行善就去行善,但是他提醒到,不要去追求名声,要行善就在那里低调地做好事吧。不要像我们现代人,捐钱的时候,虽然是两百块钱,在电视里边,非要等到镜头对准他了他才拿出来比划一下然后才丢到捐款箱里头去,这个简直就叫“为善而近名”,庄子坚决反对。现代人还用各种东西来鼓动,说捐了钱刻一个碑,凡是捐了两千块钱以上的,名字就刻在第一行,这就是“为善要近名”,庄子说你不要这样做。其实古人早就说过,“善要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这是说行善。

【为恶无近刑。】那么如果你要去为恶,这个为恶虽然不一定会触犯法律,因为世界上的恶多得很,有些并未被法律所调整,庄子说,为恶,你去做吧,但是你要记住,不要去触犯法律。这个就是给今天那些能干的干部说的,只要法律没有规定不允许的都可以干,就是这个“为恶无近刑”。这也就是把法律的空子研究够了,晓得哪里可以弄钱,而且又不被禁止。庄子这些话我觉得很诙谐。为善也可以,为恶也可以,但是有个底线。当今还有几个人为善而不近名的呢?我看少得很。他写了个东西,发表时署了一连串的名字,没有把他的名字署在前面,或者是把他的名字署到后头去了,他便要到法院去告,这样的事是没办法说的,因为庄子说的“为善无近名”这一条没有人来具体加以规定。“为恶无近刑”,其实也不可能,如果一个人一直干坏事,终有一天会触犯法律。

庄子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呢?先教你不要去为恶,第二也不要去为善。庄子说,每个人管好自己,世界就善良了。就是怕有些人不管他自己,一天到晚去改善别人,结果他自己都没有弄清楚过。意思就是说呢,你还是要注意保养你的灵魂,不要让你的心处于动荡之中。

【缘督以为经,】他就教你,你应该走这样一条处事的路线。什么叫做“督”?“督”是借用来的一个字,本来借用的那个字应该是“裻”,也读du,“裻”是什么呢?现代的人不可能知道了,因为今天我们的衣服背后已经没有中缝了,古代的那些衣服不用扣子,背后都是有中缝的,是两边合拢来的,两边合拢的那条中缝,就叫“裻”。“缘督”就是说,你应该顺着背后那条中缝走,“以为经”,“经”就是南北的道路,济南改道的那个经一路、经二路……经七路、经八路,都指的南北向的概念。你应该按照中间那条路线走,拿今天的话来说,你不应该左倾,也不应该右倾嘛。

【可以保身,】可以保住自己的脑袋,不要弄得身首异处。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不要站队站错了,那边也去不得,这边也去不得。身在乱世,庄子就只好教人学滑头,你就走中间那个缝缝,这边出事了你去那边,那边出事了你来这边,不管哪边出事你都有的去。

【可以全生,】前一个“身”,指的是身体,就是不至于犯各种刑戮,把官给摘了,或者把老婆也给搭进去,那个叫保身。“生”指的是生命,包括你的灵魂在内,能够得到保全。不要把你的人生弄得污七八糟。

【可以养亲,】“养”这里读做yǎng。凡是父母养子女才读yāng,凡是下一辈供养上一辈,都读yǎng。这个读音不是孔夫子、孟夫子这样读,而是因为中国古代汉语,同一个动词有不同的读音,不但有主动格、被动格,还有晚辈对长辈、长辈对晚辈的区别。那么这里的“养”是子女对父母长辈的奉养,就应该读yǎng。这句的意思是,这样做你便可以供养父母。

【可以尽年。】“尽年”就是活够你的天年,上帝让你活六十岁,你活够了,叫尽天年,上帝让你活九十九岁,你活够了,也叫尽天年。

庄子的这一段文字是韵文,他押了韵底。你听我我给你读出来:名、刑、经、身、生、亲、年。那个“年”的古音,是读ning。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这一段《庄子》书上就是这样短。“泽”指的是山泽、草泽、泥泽,凡是那些生命水草多的地方,都叫泽。“雉”就是野鸡。“十步一啄,百步一饮”,是说野鸡的生活非常困难,野鸡在树林里不停地走,每走十步就得抓虫虫来吃,还要喝水,一辈子的时间都用在找晚饭吃去了。“不蕲畜乎樊中”,这个“蕲”也是一个借用字,它本来的那个字,应该是祈祷的“祈”,也可以读成期望的期。就是说,那野鸡虽然生活很困难,但是它仍然不希望“畜乎樊中”,即养在动物园里。“樊”就是樊笼,就是最大的笼子,边上有铁丝网,那个就叫樊。是说野鸡虽然生活困难,但是也不想到动物园里去吃那些掷来的食物。为什么一只野鸡在野地里过得很苦,竟然“十步一啄,百步一饮”,如果关到动物园,被照顾还周到些,还给补充维生素,它不愿意?为什么不愿意?“神虽王,不善也”,这六个字,是野鸡表达它的看法,就是说把我关到动物园里去,我一天吃得很饱,营养又很充足,看起来我的神态跟王一样,“王”要读wǎng,王者神也。因为用不着每天苦苦地去找晚饭吃了,那就是活得很神气嘛。“不善也”,但是那毕竟不是很美好的事情。

你注意到,在《庄子》这一段,要说的是:自由比晚饭重要。野鸡哪怕活得那么苦,但是它是自由的,它经历了外面的风霜雨雪各种艰难,它是在大自然里边,它是自然界的一个生命,它是独立的,去找晚饭吃虽然苦,但是那就是它的一生,而它一生的意义就在于此。你如果把它关到动物园里,它的一生就是别人要喂养的那一生,对于一只野鸡来说,就毫无乐趣。

所以,我一直认为,庄子是中国最老牌的自由主义者,就表现在这里。庄子一辈子就是一只野鸡,他日子过得非常苦,他可以去当官,楚国国王还派使者来接他,说我们请你到我们那去当大官,但庄子不去,庄子说你们楚国有一只很大的灵龟你知道吗?使者说我当然知道了,乌龟的壳都供奉在我们的庙堂上面。庄子就反问使者:如果你是一只乌龟,你愿意做一只小乌龟,和别的乌龟生活在泥巴坑坑里,还是愿意做那一只灵龟,被人家杀了,把壳壳挂在庙堂里边?那个使者说那我还是愿意做一只小乌龟,在泥巴里活得好一些。庄子说那你回去和楚王说,本人就是一只小乌龟,要在泥巴里活。庄子在他的书中多次宣传他的这一个观点。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这一段历来争论极大,包括标点符号是否这样子标,从魏晋南北朝起就有争论。有的说应该是:“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而啥子是“指”也有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说法说“薪”是我们烧的那个柴火,“指”的意思是要把柴的枝杈捏断。后来有人说,这个说法很荒谬,说烧的那个柴已经是砍得一段一段的,谁还要你去弄断去。我在小的时候,我们家烧的就是柴,三四十年代,我就知道为啥子枝杈不要去捏断,而且柴块子那么硬,枝杈也捏不动。于是有种说法说,那个“指”是借字,它的本来的字是脂肪的“脂”。对了,这个说法对了。从前是把脂和油混起来用的,脂就是油,油就是脂,不是我们今天说的案桌上的那块板油才叫脂,从前把一瓶香油或者芝麻油都会叫脂。那么脂就是油。“脂穷于为薪”,理解成拿油去烧柴,未免也太荒谬了,所有的人都把这个薪解释成柴薪。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去解释,在我以前还没有这样解释的,本人的看法,这个“薪”字,实际上是灯芯。把一个东西塞到灶火里面去烧,就叫薪,如果把一个东西放到灯盏里面去烧,叫芯。实质上是一回事。因此,“指穷于为薪”的“薪”是灯芯。这里说的是一盏灯,而不是烧的柴。

你要注意,我们有一个成语,就是从庄子这儿来的,叫“薪尽火传”。老师教学生,也适用这个成语,就是柴有烧完的时候,但是火能够一代一代传下来。所以,本人的解释是灯芯。这段话意思是:一盏灯,把它点燃了,把灯油点干了,即“指穷”,供应灯芯去燃烧了,但是“火传也”,火就没有完,火可以传下去,因为我这盏灯还在燃着的时候,可以把别人的灯点燃,当我这盏灯熄灭的时候,别人的灯还燃着,我的火就一直传下去。油能够烧干,火是永远能够传下去的。他说的是一盏灯,为什么“养生主”的“主”应该有一个“”旁(炷),实际上说的就是灵魂。这一篇的意思在这一段就得到了印证。“不知其尽也”,千年万年,永远都不会尽,好比你当老师,你教学生,就是你用你那一盏灯,去点燃千百盏灯,后来,你的油烧完了,灯熄了,你走了,但是你的弟子们,永远把你的灯火传下去,这些灯火里边就有你的灵魂。

“养生”太容易了,“养生主”却是说你这一生要活得有意义。在你活着的时候,你的灵魂要快乐要安详,在你去世的时候,你的灵魂永远不熄灭,活在别人的灯火里。这一篇就表达了庄子的人生观,庄子不是一个耍滑头的人,庄子在这里仍然表现出,作为人的短暂的一生,应该有所奉献,应该让你的灵魂不灭。

那么《养生主》一篇我就选了这三段,《养生主》这篇中最长的一段是“庖丁解牛”。是说有一个专门杀牛的,他讲他杀牛的经验。他说我杀牛十八年,你看我这把刀,还像刚刚磨出来的那样锋利,为什么呢?是因为我把牛杀了以后,我会把大牛截成若干块。“解”就是“卸”,我们说的大卸八块,那个“卸”字写出来就是“解”,这里也要读xie,庖丁解(xie)牛。他说我不是用这把刀硬砍,硬砍就把刀砍得尽是缺口,我是先把牛身上的骨肉层次和器官结构都研究透了,我的刀进去,从它两块骨头中间那一点缝缝轻轻就过去了,我从来不去硬砍骨头。这个也说的是养生主,是说人要活得智慧。

人不能动不动就和人家发生冲突,两败俱伤,庄子最不赞成这样,这样伤害了你的灵魂,不利于你养生主。你应该像解牛的庖丁一样,他就能够找到各个关节和各个器官之间最容易走的那一条道路,这样他可以游刃有余,刀轻轻地进去,完成了,刀还是好的。这一段占了《养生主》这篇绝大部分的篇幅,其实意思完全就是我刚才讲的,就是说你要活得智慧,不要动不动就和别人对着干。庄子反对斗争哲学,因为斗下来,最后不但伤害了别人,也伤了自己的灵魂。有的人一辈子都搞斗争哲学,到老了他的灵魂受了严重创伤,他在家中和他的子女、孙儿一个都处不好,这样的人我们见过不少了。所以,人生要活得有智慧。

同类推荐
  • 读论语心得全集

    读论语心得全集

    本书将众多《论语》心得集结成集,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导读方式,将中国传统经典《论语》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与人生智慧阐发出来。
  • 心灵故乡

    心灵故乡

    故乡有两种意义:一种是躯壳自我的故乡,另一种是心灵自然本性的故乡。躯体的故乡是生我、育我、长我、成我的地方;心灵的故乡是自然本有、清净无染、不生不灭的归依处。本书集结证严系列演讲中的精华文稿,完整呈现出证严诠释事理的用心,在人人追求感官物质享受的今天,让迷失在滚滚红尘中的自性重现,实在是刻不容缓的事。
  • 我的《论语》

    我的《论语》

    我没有资格写这本书,但我喜欢枟论语枠。我平时喜欢翻一翻枟论语枠,翻着翻着便动笔写一写,不知不觉之中,便有了眼前这本书。枟论语枠是中国人的枟论语枠,每个读枟论语枠的人心中会有自己的枟论语枠。眼前这本书就是我心目中的枟论语枠。希望您能拥有它,并且时常翻一翻,形成自己心中的枟论语枠。是为序。
  • 中华家训(第六卷)

    中华家训(第六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世界人权报告

    世界人权报告

    全书共分为5章,对近几年国际人权的发展状态和我国人权事业的成就,进行了综述和归纳,提供了重要信息和资料。
热门推荐
  • 无根时代

    无根时代

    这是一个没有根的时代。在异乡的土地上,我们非常勇敢,非常励志,为了改变自己的未来,纵横拼杀。但是我们都知道,清晰地知道,我只是一朵蒲公英,虽然努力想要将根扎住,但是终究无法长成参天大树。
  • 忽如一夜桃花开

    忽如一夜桃花开

    父母双亡,哥哥失踪,本想回到两年前的,谁知时光机突然出现故障,把我送到了这架空的时代,没想到,我竟然可以再见到他……
  • 军师王妃

    军师王妃

    大婚当夜,才知自己嫁给了夫君的弟弟。她自毁容貌,甘愿进入冷宫,誓不为妃!后宫斗争中,一把大火,她诈死脱离后宫。悬壶济世、女改男装、高中状元、重入朝堂,相逢相见不相识,她与他之间,相隔的不只是阴谋……莫说女子不如儿郎,她便是上得了朝堂,下得了厨房,宅斗,官斗,轻而易举。从弟妹变成皇嫂,冲破世俗的羁绊,看她与他如何笑看人间万事。
  • 在最困难的日子里

    在最困难的日子里

    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当你只身一人身处陌生的城市,当你为你所热爱的事业悬梁刺股后仍无成效时,当你追求的爱情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去时,当你面对亲朋好友的质疑与疏远时,一个年轻人的失败大抵如此,你或许慢慢变得沉默寡言,又或许在悄无声息的蓄积力量,等待时机一触而发。而我经历的,现在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 南方有乔木

    南方有乔木

    后来种种迹象表明,南乔和时樾在一起,都是出于本能,也早已注定。初始源于他对她说的一句话——“南小姐,说不定你很需要我。”是的,平安夜亲眼目睹男友出轨,分手后公司又被撤资,南乔很需要时樾。她抛弃了家族的庇护,只为在无人飞行器领域独闯一片天地。曾经十六岁的她,不知道改变她人生的那篇论文,给当时的时樾带来了怎样毁灭性的的打击。如今是南乔的坚持和信任,让时樾那颗离群索居了十二年的漂泊者之心,终于得了皈依。本能地在一起,因为他们是一类人。为了荣誉、理想而奋斗,又爱得不遗余力。
  • 爱之寻

    爱之寻

    上神知道人间有恶灵被祸害,便派使者下来剿灭。在战乱中,把自己的孩子遗弃人间。孩子长大后立志要找到父母,协力剿恶灵。小说以寻亲为引子,以正义战胜邪恶为主线,刻画了主人公鸿飞和鸿月兄妹俩及另外几个孩子艰辛的成长过程。
  • 佛说天王太子辟罗经

    佛说天王太子辟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万圣行

    万圣行

    他是圣地之主的传人,却永远无法凝聚道元。他是弱小的人类生灵,却是天生的雷电掌控者。他来到忘尘的第一天便失去了一生挚爱,却得到了浓于血水的兄弟。他有两个师傅,一个是亲人,一个是仇人。他是苏名,他是一个人类,在各族强大生灵的环视下他背负着沉重的血仇在前行….
  • 忆花情

    忆花情

    21世纪a大学中……某人杀伐归来,花莞枂?NO,NO,NO,NO……她已不是以前那个任人宰割的清纯土妹子!废物?想想,如果她还是那么笨,怎么会找人将你们打成猪头,丢出去!惊觉半晌,其实她才是真正的花莞枂……片段一:"花莞枂!敢勾引我的殇哥哥,去死吧!“那个自以为是的小家伙叫嚣了起来。你的?她冷笑一声,一柄飞刀迅速扎到了那人的头顶上……片段二:”怎样,这样的婚礼殿堂喜欢吗?“某人很奸诈的笑了笑。靠!这天杀的逗比,他这是占有欲太强了吧……
  • 台宗十类因革论

    台宗十类因革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