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64500000003

第3章 童话外的安徒生(2)

(1)

如果说安徒生有一颗童心,大概人们都不会反对。但是,人们很难断定这颗童心对安徒生来说是幸运还是灾难。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他的童心成就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童话,但也正是这颗童心,阻碍了他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最终使他孤独一生。

安徒生的一些诗歌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他宁愿生活在孩子们的房间里,也不愿呆在那些秋波流转的沙龙里:

我自己就是一个孩子,我更愿意和孩子们一起玩耍;

他们最能了解我那魔幻的世界;

无论是在小木屋里,还是在城堡,他们最能体味我的内心世界;

我有着如此令人惊叹的财富;

我们不知道生活的艰辛和悲伤;

对于我们来说,小木屋的角落便是骑士的城堡;

哪怕只是一个棍子,也会变成勇敢而高贵的战马;

小燕子则是城堡的头号歌唱家。

(2)

对一个孩子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来自父母的爱和一群玩具似的玩伴。这种欲望到了安徒生这里,就具体化为寻找一个富有而父母双全、兄弟姐妹俱全的家。

叔本华说,欲望源于欠缺。这话对安徒生极其适用。童年的安徒生尝尽了人间的辛酸。

11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安徒生不得不在备受奚落中做童工。相依为命的姐姐也因家境贫寒被卖到色情场所。童年时代,性在安徒生的印象中就与恐惧和肮脏密不可分,他一生也未能走出这种阴影。

14岁时,安徒生离家前往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独自打拼,温暖的家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第一个令人满意的家出现在他17岁那年。这一年,安徒生结识了一位名叫伍尔夫的翻译家。伍尔夫很喜欢聪颖勤奋的安徒生,全家人对他都很热情,尤其是伍尔夫的女儿亨利蒂对他更是关怀备至。而安徒生也对这个家庭付出了热情,他把亨利蒂姐弟看做自己的同胞手足。

后来,伍尔夫和他的妻子不幸双双亡故,就剩下亨利蒂带着年幼的弟弟相依为命。类似的遭遇让安徒生与亨利蒂姐弟之间有同命相怜的感觉,彼此成为精神上的慰藉。

为了让弟弟开阔视野,亨利蒂带着他去意大利、西印度群岛和美国旅行。不幸的是,弟弟在这次远途中被黄疸病夺取了生命,亨利蒂悲痛欲绝,回到丹麦后终日郁郁寡欢。安徒生几乎每天都来看亨利蒂,宽慰她,与她分担精神上的痛苦。

后来,亨利蒂因思念弟弟,决定到弟弟的安葬处去凭吊。亨利蒂出发后不久,报上就刊出消息,亨利蒂乘坐的轮船在大西洋中失火烧毁了。安徒生伤心欲绝,此后,他常常彻夜不眠,思念着亨利蒂。

很多人都把安徒生的这段经历看做他的初恋。但事实上这段感情更多的是同命相怜的友情,年轻人特有的那种燥热的情欲被他剔除得一干二净。

(3)

离开伍尔夫家,安徒生寻找一个家的热望并未消退。1827年,第二个理想的家出现了。

他认识了乔纳斯·科林一家,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光。乔纳斯·科林是一个完美的父亲,这正是幼年丧父的安徒生所渴望的。更重要的是,科林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这对安徒生是更大的诱惑。1827年,安徒生成为科林家的常客。在他的习作中,他把自己想象成科林家一大帮兄弟姐妹中的一员。

值得一提的是,安徒生的母亲一直生活在欧登塞的一个被黑暗笼罩的破屋子里。她的周围,同样是和她一样年迈、疾病缠身的乞丐,她最终在1833年去世。而在母亲去世的五年之前,安徒生却早已把自己看做是一个可怜的孤儿,这确实是种奇怪的情结。在他的那些词藻华丽、冠冕堂皇的习作中,总是以对科林家的赞颂作为文章的结尾,但他几乎从未想到欧登塞和他的母亲。接下来的几年,他写给母亲的信也越来越少。

许多研究者提到了安徒生由于出身贫穷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就在安徒生生活的时代,也有很多批评者指责他的那些令人作呕的虚荣心。看来,这些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

安徒生一直想方设法让自己融入科林的这个家庭,最终,安徒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从1827年至1836年间,他成为了科林家族中的一员,科林成为他名誉上的父亲,而安徒生后来的一切成就都跟这个家庭密不可分。科林首先让安徒生享受了皇家津贴,完成了大学教育,并为他在皇家剧院和艺术基金会谋到一个职位。

以后的人生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安徒生一次又一次地成为了那些富丽堂皇家庭的成员。安徒生一生扮演最多的角色就是客人,在哥本哈根,他轮流与各式各样的朋友吃饭;在欧洲各地也是这样,他不断地拜访国王、王后和公爵;他还长期在丹麦的庄园里做客。

同类推荐
  • 国学知识基本常识

    国学知识基本常识

    本书分为哲学类、史学类、宗教学类、文学类、语言类和自然科学类六大类,并于每类之前介绍该类的“读书经”。全书在各种国学名著中都介绍该书的作者、成书时间、创作背景、主要内容、精彩片段、现实意义以及阅读该书的方法。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收藏指南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收藏指南

    本书主要讲以下几方面东西的收藏方法、价值等:玉器、铜器、古币、杂项、常识。
  • 生肖文化:神虎镇邪

    生肖文化:神虎镇邪

    本书研讨生肖虎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影响中国人的十大汉字:让

    影响中国人的十大汉字:让

    读过本书的这些故事以后,大家应该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习了。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礼让都是人重要的品德。只有礼让了,世界才会和平,社会才会和谐,人与人之间才会有爱。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
热门推荐
  • 李逵日记之聚义厅

    李逵日记之聚义厅

    小说以李逵的官场升迁经历为蓝本,写出了梁山中的人性百态与人情翻覆。水浒人物不再是一个个劫富济贫的好汉形象,而是各自戴上了一副“看形势、观局面”的面具。李逵给我们勾勒了在“梁山”这个权力机构中,大家为了权力勾心斗角、相互制衡的官场形态,并给我们讲出了在这样的形态下各级干部如何站队,如何送礼,如何织就关系网,如何处理同事、兄弟、上司的关系等官场秘籍。
  • 西游记:演绎的人生智慧

    西游记:演绎的人生智慧

    通过对《西游记》的故事情节、艺术形象、人物的语言行动以及文本所展示的内容等方面的关照,探讨其中深含的思想哲理及人生智慧,挖掘其哲学和智慧层面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提供一个对《西游记》除却文学艺术视界之外的、文化与生活智慧角度的考察与评析,开拓其作为经典艺术作品的当代现实意义。
  • 太阳从南边出来

    太阳从南边出来

    林南是个不折不扣的二货,是全寝室公认的二中极品!不管是高中,还是大学,林南的那骨子二劲似乎从没减退过。她总说:“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快乐么?哈哈,因为我二啊,二就是我快乐的源泉!”这种典型的不以二为耻,反以二为荣思想确实是林南和她的朋友们带来了不少的快乐,果然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非常重要。
  • 黑道校草的黑道校花

    黑道校草的黑道校花

    小时候他(她)们在一起玩的非常要好,互相许下承诺:永远不会忘记对方。他答应会回来找她的。但是一场车祸夺走了他的家人的生命而他意外地活了下来被亲戚收养却失去了8岁前的记忆。而她还在原地等他。无奈爸妈要把她接去国外。10年后她回来了,两人相遇却不认识对方。群号:147259667
  • 识灵

    识灵

    苍鹰撑开双翅翱翔于长空之上蝴蝶爬出虫蛹享受着新生的喜悦世道,是丛林,争渡者,是野兽,私欲,贪婪,无耻,是最大的错却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错,每一个人都有活下去的权利,然而每一个人,都在不经意间干扰着别人活下去的权利偏见,傲慢,敌对,友善,十三个幼小的孩童双目间只残余了复仇后的兴奋,当他们欢呼,雀跃,从地狱里爬出来后,才发现,步伐愈加沉重命运,其实是一个怪圈
  • 爹爹,你家娘子又闯祸了

    爹爹,你家娘子又闯祸了

    清晨某天师眉眼弯弯看着怀里的女子:“早安,娘子。”某女大惊:“我,我不是故意睡你的!”小包子突然爬过来,大眼睛盯着某女褶褶发光:“娘亲,我是豆豆,豆豆,爹爹说豆豆要做娘亲贴心的小棉袄,娘亲可以叫豆豆小棉袄。”某女:……
  • 健康饮食520个提醒

    健康饮食520个提醒

    本书分三个部分介绍了科学摄取营养的方法,食物的科学应用,以及疾病与饮食的关系,科学地阐述了人们应该如何吃,如何选择食物,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等问题,同时,强调了不当饮食及嗜好对人体的危害。
  • 诅咒穿越:爱恨离生

    诅咒穿越:爱恨离生

    一个医药女孩,月黑风高,被神器诅咒,陷入古代她像个自由漂泊的一叶孤舟,在哪里都是诅咒但是她不怕,我命不由天,我就是我在古代,她又该何去何从,传说海域,是否隐藏绝世妖丹能够救她一命到最后,她是走上绝路,还是平步青云天地间,我命由我来做主
  • 傲娇少女校园记

    傲娇少女校园记

    此作品由作者本人亲身经历改编内容大致是小公举的校园日常
  • 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演绎推导法训练

    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演绎推导法训练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