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64500000056

第56章 瓦尔登湖畔的梭罗(3)

(1)

在瓦尔登湖畔生活的第一年,梭罗开垦了一公顷的广阔土地,种土豆、玉米、豌豆、萝卜,种的最多的还是豆子,吃不掉的就拿去卖。与大多数人想象中的单调生活相反,梭罗常常进城,也经常邀请朋友到他的小屋中参观、做客,他甚至还举办过一次大型野餐会,以倡导废奴运动。

关于梭罗在湖畔隐居时的生活,1994年出版的第15版《大英百科全书》的“梭罗”辞条说,他大部分时间是吃野菜野果及他种的豆子。梭罗的母亲和姐妹确实周六常来看他并带来糕点,梭罗不想拒绝这些食品而伤害挚爱他的母亲的感情,他用这些糕点来招待经常来访的客人。他的朋友施奈德回忆说,梭罗确实有时去父母家或爱默生等朋友家晚餐,但这些拜访并非是因为他不能养活自己,或觉得一个人吃饭太孤单,而是因为他爱自己的家庭与朋友,感到有必要接受他们的邀请,他自己实际上希望这样的事更少些。

但依然有谣传中的“刻画梭罗入木三分”的事件:每当爱默生夫人敲响她的晚餐铃时,梭罗是第一个飞快地穿过森林、越过篱笆在餐桌前就坐。这一谣言显然是不攻自破的,因为要听到晚餐铃,一英里半显然是太远的距离。即便能听到铃声,住在一英里半(约合五华里)之外的梭罗竟然总能“第一个”到,不也是同样奇怪吗?

(2)

爱默生解释梭罗的隐居时说:“这行为,在他是出于天性,于他也很适宜。任何认识他的人都不会责备他故意做作。他在思想上和别人不相像的程度,比行动上更甚。他利用完了这孤独生活的优点,就立刻放弃了它。”

完全可以肯定的是,梭罗的选择是面向自己的内心的,没有哗众取宠的意思。他在日记中这样描述自己以前的生活:

一个人参加展览会,期望能发现一大群男男女女聚集在那儿,而看到的只是劳作的公牛和干净的母牛。他前往一个毕业典礼,期望能发现这个国家真正卓越的人,结果,如果有的话,也完全淹没在那一天里,以至于他只好远离了演讲人的视线和话语,以免在他周围的无实体中失去自我。

他确信历史上记载的最积极的生活总是不断地远离生活,而现在,他实现了远离生活而同时又是真正的生活。

《瓦尔登湖》中肯定了这种真正生活的意义:

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谨慎地生活,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否学得到生活要教育我的东西,免得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有生活过。我不希望度过非生活的生活……

对很多人来说,一个人能安安静静地呆上一天,那是一种享受,但如果是不被打扰地呆上一年,那可能会令很多人发疯。对于梭罗来说,真正的孤独并不仅仅是在瓦尔登湖畔的两年,而是一生。除了爱默生等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梭罗的交际面很窄,甚至在他与爱默生之间也时常产生隔阂。至于与女人的交往更是令人悲哀,母亲和妹妹是他交往最多的女性,他甚至比凡·高还要悲哀,在世几十年竟没有女人主动爱上他。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能认为,梭罗一生的精力没有用在讨女人欢心上,而是倾力抒写《瓦尔登湖》。正因如此,美国人才有了这本让他们骄傲的奇书。

更重要的是,梭罗对于孤独与寂寞有与众不同的理解:

大部分时间内,我觉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有了伴儿,即使是最好的伴儿,不久也要厌倦,弄得很糟糕。我爱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到国外去,厕身于人群之中,大概比独处室内更寂寞。一个在思想着在工作着的人总是孤独的,让他爱在哪儿就在哪儿吧,寂寞不能以一个人离开他的同伴的里数来计算。真正勤学的学生,在剑桥学院最拥挤的蜂房内,寂寞得像沙漠上的一个托钵僧一样。农夫可以一整天独个儿地在田地上,在森林中工作,耕地或砍伐,却不觉得寂寞,因为他有工作;可是到晚上,他回到家里,却不能独自在室内沉思,而必须到“看得见他在那里的人”的地方去消遣一下,用他的想法,是用以补偿他一天的寂寞;因此他很奇怪,为什么学生们能整日整夜坐在室内不觉得无聊与“忧郁”;可是他不明白虽然学生在室内,却在他的田地上工作,在他的森林中采伐,像农夫在田地或森林中一样,过后学生也要找消遣,也要社交,尽管那形式可能更加凝炼些。

爱默生说:“梭罗以全部的爱情将他的天才贡献给他故乡的田野与山水。”在木屋里,在湖滨的山林里,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沉思着,并且梦想着,梭罗像上帝创造的那个亚当一样,纯朴而勤奋地劳作,因为没有夏娃,他永不被诱惑地生活了两年又多一点时间。他又像古希腊的那个哲人芝诺潜心于阅读思索,他记录了他的观察体会,分析研究了他从自然界里得来的音讯、阅历和经验。于是,没有夏娃的一种生存境界被营造出来,这种生存方式充满诗意又充满诱惑,让后来的很多美国人向往不已,甚至在20世纪初引发了重返自然的生活风尚。

(3)

梭罗还有一件入狱事件,虽然和他的独身生活无关,但这件事一样可显示出他特立独行的性格。那是在一个晚上,当他进城去到一个鞋匠家中,要补一双鞋,忽然被捕,并被监禁在康城监狱中。原因是他拒绝交付人头税,他拒付这种税款已经有六年之久。他在狱中住了一夜,毫不在意。第二天,因有人给他付清了人头税,就被释放。出来之后,他还是走到鞋匠家里,等补好了他的鞋,然后穿上它,又和一群朋友跑到几里外的一座高山上,漫游在那儿的州政府也看不到的丛林中。

(4)

梭罗之所以能孤独一生,跟他禁欲的生活态度很有关系。他几乎弃绝了一切感官享受,他用想象中的高处生活理想扑灭了人性中的七情六欲。

在梭罗看来,放纵性欲是不洁的,他写道,“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有一只野兽”,它有着“官能的、像爬行动物一样”的本质,“也许难于整个驱除掉”,甚至它自身就很健壮,“我们可以健康,却永远不能是纯净的”,“放纵了生殖的精力将使我们荒淫而不洁;克制了它则使我们精力洋溢而得到鼓舞。贞洁是人的花朵;创造力、英雄主义、神圣等等不过是它的各种果实”。

尽管极力压制,梭罗还是感到由于自己的性欲而产生的罪恶感,他公开坦白:

我不知道对于其他人来说情况究竟如何,但我发现很难做到贞洁。据我看来,在我同别人的关系中我可以贞洁,然而我发现自己并不干净。我有使我羞愧的理由。我很健康,却不贞洁。

对于梭罗来说,贞洁的生活是那种最严格意义上的节欲和禁欲。

梭罗的一个朋友哈里森·布莱克在新婚时曾收到梭罗关于《贞洁与肉欲》的一封信。在信中,梭罗除了夸大了异性爱的尴尬外,还声称任何情况下的任何性行为都是“淫荡”的。可以想象,和妻子沉浸在蜜月中的哈里森·布莱克读这封信时是何等的尴尬与无奈。这样的梭罗如果有了妻子,那真是两个人的痛苦与尴尬了。

梭罗对味觉的享受极端反感,味觉几乎成了他不乐意说出口的胃口的代名词。在瓦尔登湖畔,他把食物的烹调降至最简单原始的方式。他的小木屋里只有一张床和一套被褥,有几件简单的炊具和几件换洗的衣服。1849年,梭罗写道:如果我听从了我的天性的虽然最微弱,却又最持久的建议,我就知道这些建议将不会把我引导到什么极端去,或者把我引导到疯狂中去;可是当我变得更坚决更有信心时,前面就是我的一条正路。

禁欲生活虽然获得高洁感,但因为把大量的精力用在跟自我中的本我做斗争,难免让人感到疲惫与绝望。社会学者经常发现,许多前半生坚持过清教徒般禁欲生活的人往往在人生的后半段突然丧失理智,极端放纵欲望,难以自拔。梭罗似乎也有过出现这种情况的迹象。1852年,有关性的困扰重新出现在梭罗的日记中,他似乎一度出现了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怀疑、失望,精力衰退、冷漠、僵化,这些词频繁地出现在他的日记里。直到1852年晚期到1853年的日记中,有关性的困扰才在持续数月后消失不见了,梭罗又回到了禁欲矜持的状态。

(5)

到了1854年,终于有出版商同意出版《瓦尔登湖》了。但开始的时候影响并不大,甚至还有人公开讥讽作者的写作姿态,但乔治·艾略特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逐渐认可了他的生活方式和著作。

1862年,梭罗由于肺病的复发而去世。但肺病不是唯一的原因,他的独居生活给他的健康带来了损害,以至于45岁就离开了人世。

现在,不但是美国人,全世界身处闹市的人们都向往瓦尔登湖,甚至某天也会有一种梭罗一样真诚的冲动:以瓦尔登湖了却一生。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可能是由于某件事的失败而引起的失意而已,说说而已,并不当真,也并没打算实现。某天,那件事成功了,瓦尔登湖又被抛在了脑后。所以,通常情况下,瓦尔登湖只是失意的人们为自己找到的貌似潇洒的开脱词之一,毕竟那也是一种著名的不失身份的生活方式。

直到今天,能像梭罗那样去过整洁而素朴的生活的人还是屈指可数,但这种结局可能正是梭罗所期望的。他跟某些传教士不一样,他从不想为所有人树立一个生活的榜样,他说:“我却不愿意任何人由于任何原因,而采用我的生活方式;因为,也许他还没有学会我的这一种,说不定我已经找到了另一种方式。”

同类推荐
  • 皮影戏

    皮影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皮影戏》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最有趣的民俗知识

    最有趣的民俗知识

    民俗文化是社会文化中与百姓生活关系最密切,也最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部分。作为历史延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民族礼仪等等,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呼志强、刘瑞才编著的《最有趣的民俗知识》是一本浓缩中国民俗文化知识精粹的趣味问答读本,《最有趣的民俗知识》以全面丰富的知识和史料,讲述各类事物的由来典故,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将近千个基础的中国民俗文化常识辑录在一起,让读者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知识。全书涵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婚丧寿诞、姓名称谓、崇拜信仰、民谚俗语等400多则趣味民俗文化常识。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读物。
  • 中国文化博览1

    中国文化博览1

    本书可以帮助青少年朋友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百挠的发展历程,了解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先辈们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本书是一部对中国当代电影思潮发展历史进行理论批评的专著,同时分析了一些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和流派,论述了它们之间必然的本质联系。
  • 巫术的世界

    巫术的世界

    神秘文化和神秘现象总能激发无限的遐想,作为一套神秘文化的专题百科读物和速读读物,本系列读本分专题全景式展现了世界神秘文化各个分支领域的历史起源、发展状况,以及与该领域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影视文学作品等等,并以现代科学的视角给林林总总的神秘文化一个全新的解释。
热门推荐
  • 厌世颂

    厌世颂

    天地乱,而唯我独生!天地灭,而唯我独存!无数年之后,陈厌世再一次睁开眼睛,早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又一个时代过去了,我依旧还活着。”回忆往昔,那个记忆破碎的悲苦少年,踏上天地不容的逆世大道。
  • 父母要懂心理学

    父母要懂心理学

    怎样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这是一个备受家长关注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位家长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说起自己的教子经头头是道!然而,他们却没有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好孩子。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父母意识中所谓的教子经验,并不是科学的教育方法。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作为父母,要教育孩子、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就要从改变孩子的“心”开始。如果能够做到了解孩子的心理并因势利导,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 夏有乔木:雅望天堂3

    夏有乔木:雅望天堂3

    十岁,单单母亲重病在床,父亲却带着私生子单依安堂而皇之地进入家门。单单出钱请人绑架单依安为母亲出气,却反被抢钱欺负,幸好被从学校逃课的唐小天所救。十四岁,单单在美国街头遇见满身仇恨的唐小天,原来此刻他青梅竹马的初恋舒雅望被人玷污。从此她开始了一场不可能的单恋:她十八岁表白被拒;二十四岁以为得到幸福,却亲眼看见刺骨的真相;二十六岁她因爱生恨,差点亲手将他最爱的女孩推下深渊……这是一个爱的疯狂,追的执着,恨的竭斯底里,毁的彻底的故事。
  • 有些人有些事

    有些人有些事

    青春是永远的话题,有些人,有些事,在转过身之后,原来还会回到最初的那个选择。高考后过的林樱也没有想到,爱情有时候就是分分合合,和一人分手,又和另一人牵手,当曾经爱过的他再次出现在她的面前,她是会选择回到过去还是坚守现在呢?
  • 穿越之魂泪召唤师

    穿越之魂泪召唤师

    被冥王招错魂,就这样子穿越了!穿就穿吧,咋就成了个丑女?!罢了罢了,我就当做是环球旅游,反正是免费的!可是环球环球,老天真tm给她找了个‘球’,她连孩子他爹都不知道是谁?!淡定淡定,老娘照样群领风骚!神马朱雀、白虎,神兽统统收入囊中!美男围着她到处转,女儿贴心又乖巧,这日子嘛……过得还算可以。某天,某宝抱着某女:“娘亲,我今天收了几只神兽,顺便打劫了个美男,你要不要让他做你相公?”某女:“哈?要那玩意干啥?又不能赚钱!”某男从某宝身后走出来:“我会赚钱,家有万丈黄金,姑娘满意的话去我家床上滚一下可否?”
  • 北方民族大学首届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文集

    北方民族大学首届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文集

    以本次研究生创新论坛为契机,学校对阶段性的研究生创新成果进行了遴选、表彰。经各培养单位推荐,参加论坛的研究生创新成果共有77篇,各分论坛评审导师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评选出一等奖4篇、二等奖7篇、三等奖11篇、优秀奖55篇。
  • 天使神剑

    天使神剑

    一个山中淳朴的小猎人,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一柄来自神界的天使神剑,从此便开始了他纵横天地的传奇人生。从中州大陆到神界,从域外之地到仙界,哪里有他的身影,哪里便会是血雨腥风,杀戮不断。
  • 佛说妙吉祥瑜伽大教大金刚陪啰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

    佛说妙吉祥瑜伽大教大金刚陪啰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认了吧

    认了吧

    抑郁症少女疾病缠身,暖心少年温柔治愈,在青涩的高中里带着大雾一般的乳白色将香樟凛冽的香气吹进雨后粘稠的空气中.这场故事惊心动魄在于那生死的抉择,爱情的疼痛和友情的背叛让她千疮百孔,但少年却在这时翩然而来...
  • 弑天战魂

    弑天战魂

    一个大学生,和女朋友去旅游的时侯,突然被一颗山顶落下来的石头砸昏了过去,当他醒来的时侯发现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他该去那?他该怎么办?是活下去?还是等死?一个等待了他千万年的战魂究竟是什么?一个一个的谜团在等待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