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2300000002

第2章 从“日本沉没”开始 (1)

1973年,日本作家小松京左发表了他的长篇科幻代表作《日本沉没》。这本书一上市便大受欢迎,一举创下了381万册的销售记录。同年,东宝电影公司将它改编成同名电影,更是大大轰动了日本社会,成为日本灾难电影的先驱。而2006年由日本国民组合SMAP成员草彅刚主演的翻拍版《日本沉没》同样创造了票房佳绩。

一部以日本列岛因地壳运动而完全沉入海底的悲剧为题材小说和电影,却能引发日本民众如此巨大的关注,不能不说是有着深层原因的。由于日本列岛孤悬于太平洋西部的板块交界处,地质状态极不稳定,每年全球几乎20%的地震都发生于此,又时常遭受台风、寒潮、暴雨的袭击,日本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种悲剧情节,充满对自然的敬畏。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担心,是否某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会一举毁灭家园?而像《日本沉没》这样虚构的灾难故事,对日本人来说反而最好的警告。

长久以来,地震一直是日本最大的梦魇。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1995年的神户大地震,让日本政府在抗震方面的投入几乎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是现实往往就是这么讽刺。即使日本所有的建筑物都足以抵抗8级地震,即使东京的高楼大厦在大地剧烈的震动下依然能够屹立不倒,人们也难以想到,对于日本来说,其实还有比地震更可怕的灾难——可能吞没整个日本列岛的正在不断上涨的海水。

2011年,一场意料之外的重灾已经让日本人感受到了“沉没”的危机,但对于日本,甚至所有沿海国家来说,这才只是个开始。

一、可怕的不只是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城市仙台130公里外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这是一次大型逆冲区地震,也就是在大陆板块边缘,由于一个板块沉入另一个板块而引发的,唯一的震级能量可能超过9.0级的地震。

日本政府将此次地震称为“东北地方太平洋冲地震”,震源深度24.4千米,并引发最高38.9米的大海啸。在日本有观测记录以来,此次地震是规模最大的,地震带来的海啸也最为严重。地质学家布莱恩·阿特沃特(Brian Atwater)更是形容此次地震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一次性燃烧5.7亿桶石油,接近美国全国1个月的能源消耗量。

然而,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地震带来给全世界的恐惧并不止是地动山摇,大厦倾覆,而是令人措手不及的超级巨大海啸。

自1995年造成6000多人死亡的阪神大地震发生以来,日本政府提高国内建筑物的抗震性,对国民进行有效的地震逃生训练的努力就从未间断过。而这次日本3·11地震也很好地体现了十几年来防震措施的成效。

在地震发生当天,即使离震中数百公里外的东京地区也有6级以上的震感,引发24起火灾,著名的东京塔顶端天线也被震弯,不过东京市民却表现得很冷静。经过严格的抗震设计,东京几乎没有房屋在地震中倒塌,也未造成众多的人员伤亡,正当一些人开始庆幸多年的抗震努力终于使日本经受住了地震的打击时,从通讯一度中断的东北部重灾区传来的各种信息却打破了人们乐观的情绪。

一直以来,许多研究结果都指出,地震造成大量伤亡主要原因是,人类的建筑质量无法抵抗地震时的巨大晃动而倒塌,因此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应对的唯一办法。作为地震的多发国,日本在此方面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3·11地震后,即使离震中很近的仙台市也未曾有许多建筑被震塌,也就是说,如果仅仅是地震,或许并不会对日本造成十分重大的损失。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这一次的地震偏偏发生在海底。

许多人都还记得2004年的印度洋大地震。那次地震同样是大型逆冲区地震,震级高达9.3级,引发的大海啸造成20余万人死亡的悲剧。就在印度洋地震发生之后不久,2005年1月4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布鲁斯·阿尔伯茨(Bruce Alberts)博士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严肃指出:经过了2004年末的印尼大地震,亚洲-太平洋板块正在变得越发脆弱,地震和海啸也将越发活跃。尤其是亚洲东部的日本列岛已经处在了一个随时可能塌陷的“漏斗”之上,也就是说,下一次同样的灾难或许将发生在日本沿海。

当时大概没有人相信阿尔伯茨会一语成谶,直到6年后一切真的发生时,人们才如梦初醒。从NHK(日本放送协会)发回的航拍画面上,人们看到超过10米高的海啸像一堵水墙一样冲上岸来,瞬间就吞没了沿海的村庄和城镇。精致的两层日式楼房像积木一样在海水里浮沉,汽车如同玩具被波涛席卷而去,甚至庞大的渔船货轮都被抛到岸上,来不及逃走的居民几乎瞬间就不见了踪影,只有一些侥幸逃过一劫的民众躲在房顶上苦苦等待救援。据科学家分析,海啸冲上陆地的速度可以达到45公里/秒,如同一辆迎面而来的汽车,人一旦被海啸卷走,几乎无法生还。

事实也是如此。随着救援的一步步推进,救援队员不断在岸边发现成百上千的遇难者遗体,自地震发生一个月以来,死亡和失踪人数已接近三万人。日本警察厅报告称,死者中90%都有溺水的痕迹,证明大部分人是死于海啸。海啸同时摧毁了位于福岛县海岸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导致核燃料堆芯熔毁,酿成自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核泄漏危机,事故至今仍在处理之中。

3·11地震除了带给日本重大的灾难之外,也给了所有人一个新的启示。从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中,我们提前感受到了赖以生存的家园被海水淹没的恐怖,即使海水再次退去,据日本科学家研究称,被淹没的地方已经严重盐碱化,未来数年都无法再进行耕种,这或许是比地震更加可怕的事。

联想到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或许有天,不需要地震的诱发,海水也会像我们在电视转播里看到的那样汹涌地冲上陆地,大片大片地吞没有无数人口聚居的沿海城市和乡村,而且或许很久都不会退去。这种情况将发生在世界各地,没有一个临海的国家能独善其身。人类有什么办法来应对?

有人认为修筑堤坝是个不错的方法。但是这次日本地震却用残酷的现实告诉人们:堤坝并不能提供预期的庇护,这只是种一厢情愿罢了。

英国《金融时报》在震后走访了日本东北沿岸一些受灾的城镇,所到之处满目疮痍。但其实,在经济发达的日本,很多沿海城镇多年前就建造了堤坝,可面对这场巨大的海啸,它们不堪一击。

当海水渐渐退去,户田公明(Kimiaki Toda),这位现任的大船渡市(Ofunato)市长回去查看那道位于了日本东北部吉浜湾(Yoshihama Bay)的混凝土屏障,那里已几乎什么都不剩了。1960年的时候,户田市长还是个孩子,当时他村子外的防波堤挡住了太平洋彼岸的智利地震所引发的海啸,然而这一次结果却完全不一样。户田公明说:“50年前,当智利海啸袭来时,我还是吉浜的一名学生,当时我认为那道防波堤非常成功。但这次,它被彻底摧毁了。”

早在19世纪50年代,日本沿海居民就已经开始修建抗海啸的设施。当时,商人滨口梧陵(Goryo Hamaguchi)出资在和歌山县(Wakayama prefecture)西部修建了一条长600米、高5米的由石头与泥土筑砌而成防波堤,上面种满了松树与丝棉木。

1896年,“明治三陆大津波”,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大海啸夷平了整个三陆町(Sanriku),导致约2.2万人丧生;1933年,另一场类似规模的海啸致使日本各地逾3000人死亡;1960年智利地震引发的海啸,也令日本有超过100人死亡,这些事件都坚定了日本政府保护沿海居民的决心。

于是,沿海地区的居民们修建了海堤作为第一道防线,并在河口处设立水闸(当海啸靠近时,可以关闭水闸),此外还修建了离岸堤,加高了河堤。同时,他们部署了日益自动化的早期预警系统、界定了安全区域、并定期进行疏散培训(往往是在1896年与1933年灾难的周年纪念日)。在100多年前曾受重创的三陆町地区,防波堤设施自1896年以来已经多次得到延伸和现代化改造。然而这一切都仍未能阻止3月11日的地震在日本东北沿海造成惨重伤亡,在很多程度上可归因于本次地震所引发的海啸的强度与威力。

3月11日地震前,在靠近釜石市(Kamaishi)的一个村子里树立着两座海啸纪念碑,尖顶分别标识着1896年与1933年海啸的浪高。村民们觉得以这两次海啸为基准修建的堤坝又高又坚固,相当牢靠,足以保证他们的安全。然而在地震发生那天,虽然堤坝成功顶住了第一波海啸,但是卷土重来的海水很快超过了纪念碑的高度,随即吞没了后方的村镇。

在整个釜石地区,一些防线被汹涌的海水彻底摧毁了,包括吉浜的防波堤与大船渡港口所在的吉浜湾湾口处的屏障,另一些防线——如大船渡的最后一道海堤——在海啸袭来时被淹没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户田公明说:“我们从未预料到会发生这么大的海啸。我想没有一个人预料到。”虽然地震才刚过去,他已经开始努力寻找方法,以防止这样的灾难再次发生,但他也很清醒知道,大自然是无法驯服的,任何重建计划都只能尽量比以前做得更好些。

“即使我们有对抗海啸的防护堤,也毫无意义。我认为,我们最好遵循自然地貌,以避免未来再发生海啸。”户田公明说。对人类而言,防御海啸最好的方法也许是避开,就像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重创新奥尔良市之后,一些人呼吁的放弃在低洼区域重建,而是将其作为洪水的天然缓冲带。但是在日本这样人口密度极高,沿海平原狭窄多山的国家,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必须承认的是,人类无法改变自然,只能努力适应,即便是最富裕与最先进的社会,也别指望能藐视地质现实。就像户田公明所说的,“大自然的力量超出我们的预期,也超出我们的想象。这次我确确实实感受到了这一点”。

同类推荐
  • 探索未知-漫谈电化学

    探索未知-漫谈电化学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海洋生物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海洋生物

    本书详细阐述了海洋生物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生活习性等内容,重点介绍了海洋生物的演变和起源,并且补充了海洋生物界的趣闻以及海洋生物与人类、环境之间的关系。
  • 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军事风云

    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军事风云

    本书是针对酷爱军事的青少年编写的一部科普图书,通过海军装备、特种武器、空军装备、陆军装备来向读者介绍军事中的一些基本的常识性的知识。内容既生动有趣又丰富了青少年的头脑。
  • 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人类危机之温室效应

    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人类危机之温室效应

    本书由谢芾主编,是一本自然科学类读物。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本书包括了人类生活、自然和生态等各种关系的方方面面,从而让青少年了解环境保护对我们的重要性,以环境保护为己任。在《人类危机之温室效应》里,既有令人感动的环保故事,又有深刻实用的环保知识,它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守护地球家园的忠诚卫士。
  • 大视野知识文库(插图)史前生命

    大视野知识文库(插图)史前生命

    大视野知识文库包括:世界未解之谜、史前生命、浩渺的宇宙、人类的奥秘、走遍世界、奇妙的植物、奇妙的动物、华夏五千年、大海之旅、建筑奇观、消逝的文明、神奇的大自然、等书籍,历史、自然、宇宙等涵盖人文社科所有方面。
热门推荐
  • 戏神忌

    戏神忌

    光绪24年,慈禧太后召集8位民间异士组成“八仙爷”,八门世代相传,时过境迁,更是手法与恩怨的明争暗斗,那京西府地又掩埋着一段怎样的过往……
  • 1986,我们启程

    1986,我们启程

    一场青春,用遍体鳞伤来浇灌。遇见的人,经历的事,走过的时光,记得的,忘掉的生命由喜怒哀乐构成,年轻是追张扬的艳丽。写一场青春,一段初恋,写那些纷呈的挣扎在都市迷离中的爱情。
  • 苍穹纪

    苍穹纪

    太古强者,上通九玄,下临九幽,绝惊虚空,化境无常,君凌天地!这就是一首永恒的诗……
  • 蠢萌狐狸:美男你别跑

    蠢萌狐狸:美男你别跑

    前世米肉肉好歹也是21世纪的女子新新美少女一枚,可是,突然出现的男人以及没喝成的孟婆汤是怎么回事?没喝孟婆汤就算了,这尼玛下一世怎么就成了只狐狸??还成精了...老天爷,不带这么玩的吧?这投胎又是投到哪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去了?呃,美男?不管了,反正抱定他大腿!“圣尊,你缺个腿部挂件吗?”“本尊什么都不缺。”什么都不缺……泥煤的这飞来飞去又是什么情况?她恐高的知不知道?!还有啊,能不能不要来这么多情敌?她快斗不过了怎么破?在线等,挺急的!
  • 妖孽来袭:小主快跑!

    妖孽来袭:小主快跑!

    她,21世纪的超级特工,且是偷神,还是个绝顶的奸商,聪明绝顶,容貌绝世的她竟然穿越成一位花痴废材身上,拥有绝世的体质,绝世容貌,手握上古神器,坐拥上古凶兽穷奇,有两只强者位面的神兽,一在默默关心的养伤者。手持绝灭药剂,器材。还是一个从未见过,已经灭绝的一个职业:控王师。他,神秘强大,却在一个被欺凌的一个小姐屋里躲着追杀,妖孽的容貌,身着墨衣,却血淋淋的躺在了某人的屋里。这一见面,是一种怎样的缘分!“你相信一见钟情吗?”“我相信啊。”“你为什么相信?”“因为我就是一见钟情爱上你的。”相拥而吻。
  • 盘古纪元

    盘古纪元

    这是一个腹黑男重生的故事!这是一个用寂寞堆砌成高手的故事!这是一个嗜血修罗的故事!这是一个寂寞修罗的故事!扣扣群;540132208
  • 未来世纪之苍穹少年

    未来世纪之苍穹少年

    未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呢?有人说会充满电子设备,有人说会有无数的外星人,有人说会被环境所征服;然而我偏偏不信!苍穹在哪里呢?蓝天下便是苍穹,人生路便是苍穹!未来世纪的第一部,我的《苍穹少年》!
  • 青春小校园

    青春小校园

    嘿嘿。这本书是关于tfboys的,三小只遇到了三位女孩,这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一起收藏这本书看看吧!
  • 繁花落尽只留余香

    繁花落尽只留余香

    繁花落尽,只留余香,空有念想,不留痕迹。
  • 情归梦里

    情归梦里

    这是一个关于灵的异界穿越的故事,带你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灵也有善恶之分,善,又分为,艺灵,技灵,气灵;恶,分为妖灵,魔灵,噬灵。左凌菲因车祸去世,等自己的意识醒来的时候已经站在冥界的大殿上,以为自己要进入轮回的时候,却又意外的跟鬼叔签了生死合约,什么?签约条件居然是,让凌菲在冥界替鬼叔管理生死簿100年。这怎么可能!阴差阳错,凌菲坠入了轮回空间,进入了灵的世界,由此展开的爱恨情仇。想知道凌菲在灵界遇到了什么?想要知道灵界是怎样的一个未知世界?请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