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99500000013

第13章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时,当起想作心,自见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眼目开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与十二部经合。若出定之时,忆持不失,见此事已,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为‘普观想’,名‘第十二观’。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说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但想佛像得无量福,况复观佛具足身相?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圆光化佛及宝莲花,如上所说,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于一切处,身同众生,但观首相,知是观世音,知是大势至。此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是为‘杂想观’,名‘第十三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注释】

结跏趺坐:略称“跏趺”,亦称“加趺坐。”佛教用语。为释迦牟尼佛的坐法,后泛为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结跏趺于左右上而坐,即双足交迭而坐。“趺”指足背,“”即腿部肌肉。据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八载,有“全跏坐”和“半跏坐”两种:1.全跏坐——两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俗称双盘。若先以右足押左股,后以左足押右股,称为“降魔坐”,禅宗僧人多采用之;若先以左足押右股,后以右足押左股,两足掌仰于二股之上,称为“吉祥坐”,密宗亦称为“莲花坐”。2.半跏坐——单以右足押在左股上,或单以左足押在右股上,俗称单盘。而密宗称此为“吉祥坐”。《大智度论》卷七:“诸坐法中,结跏趺坐最安稳,不疲极,此是坐禅人坐法。”据佛经讲,跏趺可以减少妄念、集中思想。正如白居易《在家出家》诗云“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

十二部经:又称“十二分经”、“十二分教”、“十二品经”、“十二分圣教”等。指佛经体例上的十二种类别。佛教将经典按经文的形式和内容分为十二类,据《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记载,它们是:1.修多罗——契经,指经典中直说法义之长行文,犹言契于理、契于机之经典。2.夜——应颂、重颂,与修多罗相应,重宣教义,采用颂体,凡定字句之文体,谓之颂。3.和伽罗那——授记,佛给菩萨预言成佛的经文。4.伽陀——讽颂、孤起颂,采用偈的文体组成经文。5.优陀那——无问自说,无人发文,佛自宣说的经文,如《阿弥陀经》。6.尼陀那——因缘,记述佛说法教化的因缘,如诸经的序品。7.阿婆陀那——譬喻,经文中的譬喻部分。8.伊提目多伽——本事、如是语经,佛说弟子过去世因缘的经文,如《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9.陀伽——本生,佛说自身过去世因缘的经文。10.毗佛略——方广,佛说方正广大的道理的经文。11.阿浮陀达磨——新云阿毗达磨、未曾有,记佛显现种种神力不可思议的经文。12.优婆提舍——论议,问答和论议诸法意义的经文。十二部经中的修多罗、夜、伽陀三类,是佛经的基本体裁,其余九部则是根据经文所载的内容不同而立名。

“十二部经”这种佛典分类法,产生于小乘向大乘的演化时期,是在“九分教”(印度佛典早期分类的一种形式,《法华经·方便品》认为它是小乘经典的组织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比较九分教和十二部经,可以发现如果在《法华经》所述的九分教基础上,加上《涅经》认为大乘特有的三类典籍“和伽罗那”、“优陀那”、“毗佛略”,便成为十二品经。十二品经中有一类叫“方广”,一般认为它讲述的是大乘的教理,后代甚至有人把大乘信徒称为“方广道人”。

对于十二部经中到底哪一类属于小乘、哪一类属于大乘,佛教中看法不一,甚至同一部经中前后的说法也不一样。如《大涅经》卷三,说大乘九分教中九类经都属大乘;而卷五,又说只有“授记”、“自问”、“方广”三类属于大乘。另外,《菩萨地持经》说十二品经中,只有“方广”类典籍属大乘,其他十一类经典都算小乘。这些不同的说法反映了不同佛教派别对佛教典籍的不同态度。

后来,印度又出现了用经、律、论三藏来区分佛教典籍的方法。对十二部经各类分属哪一藏,佛教界意见亦各不相同。比如《瑜伽师地论》认为:契经、应颂、授记、讽颂、自说、譬喻、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等十类典籍属于经藏;因缘属于律藏;论议属于论藏。而《大乘阿毗达磨集论》认为:契经、应颂、授记、讽颂、自说这五类属于小乘之经藏,方广、未曾有这两类属大乘之经藏;缘起、譬喻、本事、本生等四大类属大、小乘律藏;论议则包括了大、小乘之论藏。由于当时印度的典籍基本上已不再采用十二品经这样的分类法,所以各派的这些观点只表示了对佛典分类历史的一种追述,对于现实的佛典分类已不起多大作用。等到“杂藏”这一概念出现后,《四分律》还主张十二品经统统都属于杂藏。

“十二部经”这一名称虽早已在我国广泛流传,但它所述的诸多经典并未完全传入我国。中国人一般把它当做全部佛教经典的代名词。南北朝梁代僧说:“自我师能仁之出世也,鹿苑唱其初言,金河究其后说。契经以诱小学,方典以劝大心。妙论区别,十二唯部;法聚总要,八万其门。”南北朝时,中国出现一部中国人自己撰写的《大佛名经》,专门念诵供奉佛、法、僧三宝的名号。其中作为法宝的代表就是各种佛经,《大佛名经》在念诵这些佛经时,都要念上一句:“次礼十二部经大藏****”,表示虽然只念诵某些经名,但供养的是全部佛教经典。隋代静琬发愿在房山云居寺刊刻石经,最初拟刻十二部经,就是借用这个名称来指代全部佛经。后历代文人在文集中也常常提到“十二部经”这一名称,如白居易《长庆集》好几处都出现这一名词,而后人有的不太理解它的含义,误将之当作一部经。

至心:“至”此处意为“极”、“最”。“至心”意即“诚心”,《敦煌变文集·妙法莲花经讲经文之一》“至心启告十方尊,谁解宣扬微妙法?”

宿愿:指在过去世许下的大愿。

神通:梵文音译,亦译“神通力”、“神力”、“通力”、“通”。佛教名词。指通过修持禅定所得到的神秘灵力。佛教宣称,佛、菩萨、阿罗汉有“五神通”(五通)或“六神通”:1.神足通,亦谓“神境智证通”、“神境通”、“身如意通”、“身通”等,据称,具此神通者,身转飞天入地,出入三界,变化自在。2.天眼通,亦作“天眼智证通”、“天眼智通”,谓具此神通者能见六道众生死此生彼,苦乐境况,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3.天耳通,也作“天耳智证通”、“天耳智通”,谓具此神通者,能闻见六道众生苦乐忧喜语言及世间种种声音。4.他心通,亦作“他心智证通”、“知他心通”,谓具此神通者,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念之事。5.宿命通,亦作“宿住随念智证通”、“宿住智通”、“识宿命通”,谓具此神通者,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万世的宿命及所做之事,亦能知六道众生的宿命及所做之事。以上为“五神通”。再加上“漏尽通”,合为“六通”。“漏尽通”也叫“漏尽智证通”,谓具此神通者即断一切烦恼惑业,永远摆脱生死轮回。《俱舍论》卷二十七认为,此六通“慧为自性”(以慧为体),前“五通”通过修四禅(佛教用以治惑、生诸功德的四种基本禅定,修此死后可生于****四禅天。其总的特点是已离欲界感受,而与****观想和感受相应。从一禅到四禅,心理活动逐次发展,形成四种不同的精神境界)而得,凡夫亦可达到,第六通只有圣者(阿罗汉、菩萨、佛)可以达到。《大智度论》卷二十八称,菩萨得五通,佛得六通。《成实论》卷十六谓,外道亦可得五通,有所谓“五通仙人”云。另据《普曜经·十八变品》载,佛以“慈心度人无极,以三事教化”,这三事一为“道定神定,变化自然”;二为“智慧”,重在“知人本意”;三为“应病授药”。佛教认为,佛、菩萨都离不开神通,因为他们在救度众生时,不但要有悲天悯人、普渡众生的宽大胸怀,而且有实现这一抱负的足够能力。《密迹金刚力士经》卷九:“正住神通,建立大哀无极之业”。

【译文】

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修持观想法门至‘第十一观’时,应当在心中观想自己也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莲花中结跏趺而坐,观想莲花盛开、合垄的样子。莲花盛开时,会有五百种色和五百种光照耀观想者的身体,该观想者顿得眼目开想,见到佛、菩萨布满虚空之中,听到水流声、鸟鸣声、树林婆娑声和诸多佛所发出的声音无一不在演说妙法,所演说的佛法都与十二分支教相吻合。如果观想者出了禅定状态,对在入定时所观想到的一切仍能记忆受持而不忘失,达到了这种程度,即叫做‘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这一观想与前面所述的观想不同,是对极乐世界全景的总观想,故称为‘普观想’,在观想法门中为‘第十二观’。无量寿佛及其无数化身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经常来到修持观想者的住所向他们慰问。按照我教授的方法修行此观想法门的,为正确的观想法;若不按这种方法观想,便是不正确的邪观。”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若有诚心诚意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应当首先观想一丈六高的阿弥陀佛像在七宝池水上。如观想前面所说的无量寿佛无边无量高大的身相,不是凡夫俗子的功力心力所能达到的。但是,如果有阿弥陀佛过去曾许下的大愿力的协持帮助,那么,有此忆持观想者,早晚都能得到成就。仅仅观想佛像就可获得无量的福德,何况观想佛的每一种身相、每一处随形好!阿弥陀佛具有六神通,神力广大,可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在十方世界中变幻显隐。有时变现为硕大无比的身相,可塞满整个虚空;有时又变现为小身,仅有一丈六尺八。他们变现的形象都呈现真金颜色,其圆光之中的化身佛和宝莲花等,都像前面介绍的一样。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变现于一切地方,其变现之身与普通众生一样。但只要观看他们的面部,便可以知道是观世音和大势至。他们委身凡世,与众生同相,只是为了要帮助阿弥陀佛渡化普天之下的一切众生。以上这一观为‘杂想观’是观想法门中的‘第十三观’。依照我教授的方法修行此观的,是正确的观想法;若按其他方法观想,便是不正确的邪观。”

同类推荐
  •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

    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金刚经》,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人世间时的本来面目与讲话实录,全文5176字,字字蕴含佛法精髓,句句都是人生真谛。作者费勇教授结合20年的读佛心得,将《金刚经》深奥的道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趣妙横生的精彩阐述,让您轻轻松松读懂佛经、感受佛法智慧,获得来自佛陀的正能量,不知不觉中变得平静、放松、喜悦和幸福。翻开本书,让您两小时读懂金刚经的全文与精髓,轻松汲取“万经之王”的终极智慧,收获来自佛陀的正能量,使自己内心强大平静,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一扫而空!
  • 淡定·从容·心安(全3册)

    淡定·从容·心安(全3册)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人我国。
  • 烹禅煮佛

    烹禅煮佛

    《烹禅煮佛》的所有篇章,都是作者构思原创的,不是引经据典的那种。成书之前,其中的部分篇章,已经在《读者》原创版、《青年文摘》、《佛教文摘》、《报刊文摘》、《格言》、《知音》、《思维与智慧》、《语文报》、《语文周报》以及《2011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精选》(苏教版)等报刊教材上广泛传播。毋容置疑,禅是一剂灵丹妙药,救治迷惘失落的心灵。
  •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这是一本精神修行指引书,告诉人们认清人生的本质,从俗世烦忧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趋向人生圆满的方法。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未知数:我来这个世界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在这个世界生存的价值是什么?活佛嘎玛仁波切告诫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可以开放的潜能。一个含苞待放的莲花和一个完全开放的莲花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人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自己。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越“聪明”越烦恼,一日三省吾身,为获得永恒的快乐而自我修养,达到心灵上的逍遥和自在。"
热门推荐
  • 只是当时道寻常

    只是当时道寻常

    谁都会有那么一段经历觉得自己无法自拔却被时间带到了下一站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 我的魔法冒险物语果然有问题

    我的魔法冒险物语果然有问题

    除了人物名字和春物差不多,剧情之类的都是原创,看的不爽的读者老爷请点击浏览器右上角的叉叉谢谢,喷子什么的最讨厌了,更新不稳定,毕竟不是专业写手请见谅!
  • 画枕

    画枕

    十八那年,她身披铠甲。他登楼送她思无邪,“来日你归来,许你一世安闲。”三年后,他下萧关百二十里筑栖凤楼百余待她而归。她颠沛流离,嗜酒如命。她回他身边,却做一侍。她喃喃而道,“萧关城下誓言可算?”他摇摇头,“不算。有萧瑜一日,当许卿一日之妻。”然而,一副毒药,一道圣旨。他失足瞎眼,,深谋远虑以他死换她生,让她远嫁幽燕。她侍奉着眼前的男子,她为她生的一子。他低声而道,“我东方宇轩哪里不如萧瑜?”她答,“有萧瑜一日,便有我一时,便足以。”他还她思无邪,赠她宝马。她星夜而归,只为与他一日欢愉。三年后,他举兵而出,他救下她,“我东方宇轩也肯以我死换你生!”她独登萧关,望血染处,“若有来生,我定还你情!”
  • 重生异世之绝代惹风华
  • 风灵风暴

    风灵风暴

    从零开始,从有到无,这是我的第一本,由一个学生,是如何到科技的巅峰,无异能,纯科技
  • 无上神邸

    无上神邸

    “主人,别!彩儿是好鸟,是正经的鸟,是有用的鸟,呜呜......”某鸟无节操还能吃能睡,还是话唠。此时正扒在九初上神的脚边哭诉道,真是不忍直视的画风,⊙﹏⊙b汗......
  • 爸妈眼中的垃圾股

    爸妈眼中的垃圾股

    懵懂的青春期,似是而非的思想,有着任性,海马星空想象。他们就是一群无拘无束的,充满着个性、自我、张扬的小野马。在学校这个循序守旧、一切都为升学率服务的牢笼里。当他们的个性被扼杀时,于是,就碰撞出了下面这部小说。孰是孰非,谁对谁错,或好或坏,或对或错,凭你的心去感知。
  • 乱世浮尘

    乱世浮尘

    迷离的身世,坚强的女子,她带着与生俱来的勇敢,踏上未知城市的路。在陌生的土地上遇见最动心的遇见,于是萌动发芽,开出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哪怕是在动荡的乱世,哪怕只是一颗尘土,拥有爱情,就是最美好的事情。
  • 精灵大师系统

    精灵大师系统

    赛卢云挂了,进入了神秘的系统管理空间中,开始了他的无限世界之旅(赛尔号起飞中→死神300年游)(新手写书,不好请喷,我会改正)
  • 冥王宠溺清冷妃

    冥王宠溺清冷妃

    本文涉及修炼,升级,召唤,时空穿越。讲述的是女主帮助男主恢复修为、找回记忆、并最终报仇的故事。文中所涉及的职业包括武士,灵士,召唤师,药师,幻音师等。所谓的正与邪重来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千年的等待最终化成一场空想,原来不努力就不会有所谓的成全。洛梓颜没有来世只有今生,在没有尽头的今生等着没有来世的天祁夜出现。千年过去什么都没有改变,应该出现的人依旧不见踪影。诛神台上的倩影消失的方向正是你出现过的方向。总是看着他的你是否知道当你跳下时有一人正望着你的背影。所谓的神魔大战不过是为了阻止冥王与洛神的结合,一个神魔同体法力足以毁坏所有,一个超越六界不受任何力量约束。这样的结合必定为世间所不能容忍,所以一场战争在这时打响,最终冥王差点落得形神具灭,洛境就此崩坏,洛神法力全无。再次遇上是悲剧的延续还是另一个幸福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