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荷华被胡亥困在咸阳宫的时候,李斯已经被胡亥编入天牢,甚至下令择日腰斩李斯一家于咸阳闹市之中。因为嬴氏多与李氏有联姻,那些当初不愿意顺从荷华安排走的人,这次一同被逮捕入狱,等待着腰斩。
李斯的头发胡须一夜之间已经全部发白,长子李由跪在父亲身边,说道:“父亲,您可后悔当初跟着胡亥那个昏君谋夺王位?”
“爹爹当时也是被胡亥和赵高许诺的荣华富贵蒙蔽了双眼,若是能再重来一次,爹爹断然不会顺从胡亥和赵高。”
可是,一切都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了。
次日清晨,阎乐压着李斯一大家子往咸阳闹市去,李斯曾经以为,李斯长子李由,与九公主嬴若竹有婚约,次子李君实也将迎娶十四公主嬴橖。三女儿嫁给了三公子高,四女儿早夭但却受到追封,五女儿才十二岁却也与七公子将闾有了婚约。与嬴氏的联姻,保证了李氏一族永生永世的荣耀,只要秦国不亡,李氏满门都将如同菟丝草附着在嬴氏这棵参天松柏之上,共享苍天雨露。
李斯对李由说道:“日后,爹爹再也无法与你共牵着黄犬围猎了。”
“爹爹……”
“再也回不了我们的家乡上蔡了。”、
李斯死前对儿子说的话就是:“我还想跟着你一起牵着黄狗,到蔡东门那儿去打野兔子呀。但难道可以实现吗?”
李斯不禁悲从中来,执行的时候,泪如雨下。他一世英名皆因贪婪而毁在了胡亥和赵高手中,焉能不恨啊!
李斯,人聪明,太能干了,但聪明能干的人,不一定就是理智清醒的人,秦始皇死后,他为了巩固其既得利益,阿顺苟合于赵高,那是一个心毒手辣,无所不用其极的坏蛋。贪恋高官厚禄的李斯,利欲薰心,竟与魔鬼结盟,两入密谋矫诏,立胡亥而逼死扶苏。秦二世当权,自然宠信赵高,于是,李斯向二世拼命讨好,怂恿他肆意广欲,穷奢极乐,建议他独制天下,恣其所为。赵高哪能容得那个指鹿为马的胡亥成为李斯手中的傀儡,任由操弄。便不停地构陷诬告,加上李斯的儿子李由,先前未能阻击吴广等起义农民军两进获罪,新账老账一块算,以谋反罪腰斩于咸阳,那是公元前208年。
李斯在被腰斩前,对与他一齐俯首就刑,一齐奔赴黄泉的儿子,说了一句既是临终,也是临别的话,那就是有名的“牵犬东门,岂可得乎!”
死在当头,能有心思说出这番言语者,你还真得佩服,他还真是一位非常人。我觉得李斯死前对儿子说出“牵犬东门,岂可得乎”,实际上是对他一生所追求的价值,作出重新的评估。
说出这番话语,我认为是这位走出上蔡的河南汉子,对其追逐权力的终身选择,所进行的一次彻底的全面否定。
李斯直到腰斩这一刻,才悟道,才明白,为时已晚。如果一直纵狗猎兔至此,在老家上蔡啃干馍,喝糊糊,听梆子腔,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眼看着法场上像砍玉米秸杆似的,倒下一排排子女亲属的尸首。
他杀了一辈子人,如今,轮到他被人杀,这滋味不好受。
李斯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名相。他的才干、文章与书法,均属一流,可惜功成名就的他,死得很惨。被秦二世与赵高处极刑,夷三族,腰斩咸阳。
今天,回顾这位名相的生平与下场,很值得千古文人深思。
李斯生于“七雄争霸”的战国时期。他原是楚国一介布衣,后与韩非皆为荀子学生。他年轻时理想远大,极有政治眼光,先赴秦国当了吕不韦的“食客”,以其才干崭露头角。并上书秦王,提出并吞六国、一统天下之谏议,赢得秦王赏识,官居长吏。后秦王因吕不韦事件,下逐客令,欲将各国入秦之人驱逐出境。李斯上《谏逐客书》,此文洋洋洒洒,逻辑严密,气势夺人,文采洋溢。被鲁迅誉为“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此文得秦王赏识,把李斯追回。李斯因此文而加封为廷尉,为秦朝九卿之一。
秦王统一天下后,李斯出任丞相,他辅助秦始皇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制,修筑长城、创立“书同文”,统一度量衡……中国第一个封建社会的建立,李斯之功大矣。尤其他用小篆写《苍颉篇》以资示范,对规范汉字起了重大作用,李斯随嬴政出巡,刻石之文皆出于李斯之笔,他不愧为著名的书法家。
秦始皇执政时,李斯的才干得以充分发挥,但同时他迎合秦始皇****独裁统治,“焚书坑儒”给其人生写下了不很光彩的一页。
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个文人,当时活得很风光。但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秦始皇又是个多疑而专断的皇帝,李斯处处小心,战战兢兢,也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周旋能力与忍耐心。
秦始皇死于东巡途中,李斯为赵高所惑,假传遗旨,胡亥篡位后,诛杀嬴政长子扶苏与大将军蒙恬。胡亥为秦二世,重用赵高,赵高用计害李斯,李斯落得悲惨下场。
李斯从一介布衣,历经政治风险,走到丞相之位,最后死于小人之手。究其原因,是其私心太重所致。
不可否认李斯是个极其能干的人物。他有理想,有谋略,有能力,有才华,但他缺少的是公心。由于他私心太重,急功好利,才导致他人生道路上的大不幸。
李斯在人生道路上至少做错了三件事。其一,当年他辅助秦王夺天下时,其老同学韩非应秦王之请入秦,李斯知韩非才干出众,心生妒忌之念,勾结韩非仇人,在秦王面前百般诋毁韩非,致使韩非入狱,身为廷尉的李斯不给韩非申辩的机会,派人用毒药逼韩非自尽。这件事不仅暴露了李斯的为人不仁,而且显示了他阴险的嘴脸;其二,秦始皇一统天下,穷奢极欲,焚书坑儒,严刑酷赋,致使天下民不聊生,但身为丞相的李斯从不敢直谏,为个人私利而处处奉迎人主。其三,胡亥阴谋篡位,诛杀扶苏与蒙恬,李斯为保自身,成为“假传遗诏”的主谋。故李斯之死,乃李斯之私心所致,咎由自取也。
作为一个尴尬的文人,李斯在受刑之际,一定会无比后悔。今人从李斯之死,也能悟出如何做一个正直的文人,才有一个完美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