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19700000032

第32章 二十六岁当新兵

五年前,我在一个县公安局机关当民警,那可是一个很稳当的职业,而且我刚刚建立了一个舒适的家庭。当时,公安部批准我转为现役到消防部队服役。面临着第二次职业选择,家中引起了波动,妻子劝我要慎重处理,有了稳当工作,离家又近,再不要到别处去工作了。年迈的母亲和兄长也再三告诫,到部队是要吃苦的,尤其是新训期间,是否到消防部队去,自己做主,要考虑好。当时,我一心一意抱定不怕吃苦和好男儿应到部队这所大学校去锻炼、去熏陶的想法,选择了当兵。这年,我已二十六岁。

从接到调函,到报到集训仅一周时间。我在县里匆匆办完各种手续,离开训仅一天了。经过一天的颠簸,我终于从川北赶到成都市郊三圣乡武警成都消防指挥学校集训队。集训队有四十多号人,我被分在一班,班长是张华。

到集训队的那天晚上,张班长帮我安排了住的地方,问我习不习惯军营的生活,又手把手地教我叠被盖,帮我整理内务。

翌日,天刚蒙蒙亮,嘹亮的军号声就在学校上空响起,张班长急促地把我们喊醒,被窝暖暖的,刚进军营不敢贪睡,大家迅速起床,跑向操场。出完早操,又返回寝室,忙着整理被盖和洗漱,打扫环境卫生。

新训开始了,寒风料峭,人站在操场里冷得发抖,冻得刺骨。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让人练得心烦,不断地重复,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在操场上来回走动。在队列训练中。最苦的又算是站军姿,人站在那里,两眼平视前方,两手下垂裤中缝,动也不动,一站就是半小时一小时,手脚都发僵硬。一天训练下来,腿杆发肿发痛,真想大哭一场。

集训队有严格的一日生活制度,早出操,晚点名,星期天外出请假按比例,并要按时返队不得超时。这就是部队的规定。

带领我们的张班长是个农家子弟,他这人素质比较好,作风非常硬扎,训练也特别刻苦,他是直接由班长提干的,听说直接由战士提干的人很少很少。张班长爱弹吉他,爱吹口琴,平常他与班上的战友在一起十分和睦,玩得十分开心。但在训练场上,他就变成另一个人了,对每一个人、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势都要求得特别严,毫不放松。有一次,我的腰带扎得不紧,他硬是按要求扎紧我的腰带。走正步脚踢得不高,他找来两个砖头,牵起一根绳子,让我们反复练习,直到合格。当时四个班,班与班比赛,他总是不让一个人掉队。张班长在干公务上也总是抢着干,每次下来都一身是汗。

新训期间,最叫人提心吊胆的是紧急集合。每次紧急集合,都是在人熟睡之后,黑灯瞎火地进行。记得在国庆节前的一天晚上,我们刚睡下不久,就搞紧急集合,我们仓促着装、打背包,跑向操场。集合点名后,便开始野外行军拉练。完毕返队后,我们有的背包散乱,有的衣扣不整,一派狼狈。

新训中站晚岗,两个人深夜站在校门口,一站就是两个小时。不能打瞌睡,要警觉四周的情况。寒气袭人,冻得直跺脚,牙齿不停地打架,总想时间快快过去。

新训中,最热闹最开心的要数集体娱乐活动,集体拉歌特别棒。训练期间,正好空政歌舞团在成空礼堂演出歌剧《江姐》。我们和驻成都的各兵种数千官兵云集一堂观看。演出前一浪高过一浪的拉歌赛,你来一曲,我唱一调,谁也不让谁,谁也压不倒谁。在这个时候,每一个当兵的人都不想为自己的队伍掉面子,每一个当兵的人都想为自己的队伍争光,没有经过当兵生活的人是体会不到这种氛围的。

在当新兵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很多,关键是要有勇气有信心去面对它战胜它。在新训期间,我最糟糕的是单杠训练,班上的战友也为我十分着急,担心我过不了关。每一次,张班长都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地教我要领,给我鼓气,扶我上杠练习。如此反复,增强了我的信心,测试中,我一咬牙,上杠,前后翻腾,顺利地完成了全部动作,战友们为我高兴喝彩。我心中的喜悦之情更是溢于言表,我战胜了困难,战胜了自己。

新训四个月一晃就过去了。结束时,我们接受了省领导和省消防总队首长的检阅。

五年过去了,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当新兵的那段岁月,那段情意,那些战友。

(1996年5月16日《四川消防报》南风副刊)

同类推荐
  • 程门立雪:一个文人家庭的作品集

    程门立雪:一个文人家庭的作品集

    该书收集了著名作家程树榛和妻子郭晓岚及女儿程丹梅、程黧眉、程湘梅发表过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报告文学作品。作者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后人,这部内容跨越时代、题材迥异、辈分不同、却洋溢家庭文学之传统的著作,为文学书籍的新样式开创了先例。
  •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一书为我们展示了出自普通家庭的三代女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际遇中,如何以一脉相承的理想追求,来完成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作者余德庄历时六年的倾力之作,为中国作协和重庆作协重点扶持作品。《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一本中国女人书。书里的一家三代女人皆善良、坚强、聪颖,吴雅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女儿雷吟是加拿大的数学天才。书中记载了她们的奋斗历程,在战争动乱、家庭变动中她们始终以自身的奋斗来抗击外界的纷乱。而书中的历史背景和呈现出的价值观,皆有我们及长辈所走过的历史痕迹。
  • 后虬江路文辑

    后虬江路文辑

    本书作者阿垅,曾经像你我一样,真实地生活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他出生于二十世纪头十年,经历过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到六十岁为他的生命画上了终结号。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他的人生历程不算很长,而生命质量却不同于一般的“百代过客”。他的家庭环境并不具备先天的优越性,但他自小好学不辍,十几岁开始写旧体诗词,二十岁自学英文,同时发表文学作品。日本入侵中国时,阿垅考入了黄埔军校,并于1937年在上海参加了反抗日本侵略的“八·一三”战役,直到负伤回到后方。阿垅不仅是一名抗战军人,还是一名为抗战呐喊的文化战士,他当时写了不少著名的报告文学(如《闸北打了起来》、《斜交遭遇战》等)和抗战诗篇。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欧阳修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欧阳修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日落情缘(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日落情缘(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真历史在民间

    真历史在民间

    此书是作家梁晓声第一本以民间视角解读国家历史的著作!讲述历史的同时针砭当下。书中更是首次曝光梁晓声若干“颇经坎坷”、“不易见到”的名篇!再改革又成热门词,哪些改革的“硬骨头”要碰?2014新时局如何?两会后,政协委员梁晓声有话要说。忘记历史,容易重犯错误。到底有没有一个成功的中国模式?新中国成立这些年,我们为何过的如此沉重?传统文化的回归动力与空间在哪里?古城与小镇能拯救中国吗?对颇受国人关注的梁晓声来说,历史的感受和现实的思考是融为一体的。
  • 左宗棠在甘肃

    左宗棠在甘肃

    1866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1867年以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曾在兰州创办兰州机器织呢局等新式企业,该书主要研究了左宗棠在1869~1880年期间甘肃的经济政策、文化建设、社会措施、全面反映了这一时期甘肃的社会历史状况。
  • 如果时光听得见

    如果时光听得见

    仔细品读其中的苦辣酸甜,用心去体会智慧和温情的美丽绽放。当来路在回忆里显得贫瘠,一些人的笑此刻蜕变得如此丑陋,一些人的爱在此刻无法释怀,一些曾经无以为继的记忆此刻找到苍白的结局,它们可以被拿在手里慰藉和祭奠流走年华的未央之殇。当然也不乏那些总不能忘记幸福的时刻,冬天捧一杯热茶,与初恋相遇的那一时刻,牵着孩子的小手走在幸福的大街,或在舒适的沙发上读这样一本温馨的书。
  • 红电

    红电

    雷远好端端练着剑突然让雷给劈了,从此身体里仿佛住进了一个恶魔,时不时就失去理智大杀一方。然而这股力量却让所谓的名门正派也觊觎万分。这力量来自何方?雷远是否该放任自流,与那恶魔一起屠尽天下?抑或坚守己身,在正邪夹攻中苟延残喘?
  • 荒谭

    荒谭

    古老的神荒很大,据说漫无边际,一辈子也走不到尽头。高长恭望着江月蓉乘龙远去的背影,一点一点消失在天上,最后完全看不到了。他有些落寞,明明说好了天荒地老,她为何要走?手中攥着她临别的送赠。那是一本书,很古,很旧,很是破烂,原先的线绳早烂了,现在则是三颗铆钉固定着。高长恭原本不想要。江月蓉硬塞给他的。书的名字很怪,叫《三千杀經》,高长恭一看就不喜欢,他只喜欢江月蓉。可是江月蓉跟着骑龙的男人走了。没有办法,他只能去寻......
  • 那时不懂

    那时不懂

    他是她触摸不到的信仰,也是舞台上耀眼的新星而她只是一个以12只小狼崽为目标的平凡女孩因为他们所以努力所以向往韩国所以想让自己变的更加完美是不是所以人的人生都不会平凡不然我怎么会遇到传说中的EXO甚至和他们成为朋友我居然痴心妄想的爱上他居然希望他可以为了我放弃他现在拥有的一切我是不是太自私了那谁,我好像离不开你了怎么办
  • 嫌疑人

    嫌疑人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植物之诗:植物学家吴征镒

    植物之诗:植物学家吴征镒

    为了实现中国植物学本土化,他的脚印几乎印在了中国的每一片土地,他对中国植物学的研究,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植物学界。着作等身,成果累累,这样的评价对吴征镒来说,是毫不过分的。他用科学的语言抒写着一首植物之诗,科学之诗,也用诗的语言写下他对祖国,对人民,对真理,对科学的追求和热爱:我愿意默默地深深地崇拜。
  • 深圳西北角

    深圳西北角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兄弟缘

    兄弟缘

    人生如江湖,我选择做杀手如果不是杀人就是被杀我宁愿做拿刀的也不愿做待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