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21200000019

第19章 歌唱人生

王苏芬家住北京,当时正好在西城区与宣武区的交界处。她是歌唱家,又是个名人,哪边社区有活动都去叫她。她是有求必应。小到社区里搞精神文明建设,大到“三八妇女节”、“大观园春节庙会”等活动,她经常义务为社区居民演出。

她落了个好人缘儿。

王苏芬的长相和扮相都很漂亮。从外貌看,她是个温室里的鲜花。而她的家庭和经历恰恰相反。

她的父亲是延安时期的民运部长,母亲后来也到了民运部。属于战地相恋,于是有了王苏芬。她在母亲的肚子里,很是坚强,任母亲骑马、爬山,最艰难时拽着马尾巴走,硬是没掉下来。在延安保育院,她已经足了月份儿,还是不愿出来,直到见了天日,也无声无息。医生急了,倒提起她,连拍三下,她才大哭起来。

解放后,她上了小学,相貌和嗓子都很突出。一次,胡志明主席到北京访问,她为胡伯伯献花。她现在都莫名其妙,小小的年纪竟说出了:“胡伯伯的身体健康就是中国人民的幸福。”胡志明主席很高兴,看着眼前穿着白色连衣裙留着整齐刘海的小姑娘问:“长大了做什么?”她说:“当歌唱家。”结果,这一消息被当时的《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发。

她的父亲想让她搞地质,母亲想让她搞政工。而她却悄悄拿着5毛钱,到了音乐学院附中去报名。考试老师让她唱一首歌。她唱了《玛伊拉》,于是被录取了。入学时,也就是中等水平,而她学习很刻苦,半年后,成绩名列前茅,成为尖子生。毕业时,她被学校推荐,参加了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排练,演出的是《南泥湾》和《大生产》的歌唱和舞蹈。她的周围都是来自全国各个专业团体的演员。她也有幸结识了那么多的演员和著名歌唱家。这在她的一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最让她难忘的是1964年月12月10日。这一天在人民大会堂,毛主席、刘少奇、周总理、朱德等中央领导人观看了《东方红》。演出结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所有演出人员。让她记忆犹新的是,******总理当场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本来就是激动不已,此时全场的演员更是群情激昂,欢呼雀跃。周总理说,不要跳了,再跳,舞台要塌了。

之后,她便被保送到中国音乐学院上大学。不久,“**********”爆发。家里面,父亲被打成“特务”,母亲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代表,她也就成了“狗崽子”;学院里,领导被“揪”了出来,她作为黑尖子也被“揪”了出来。她经历了批斗。1969年毕业,分配她到农场劳动,一干就是好几年。挠秧、割麦子、挖河泥……所有的农活干遍了。三月里插稻秧,清早儿,稻田里的水还结着冰碴。刚下稻田,小腿冻得生疼,立刻蹦了上来。别人都下到水里,她也只好再进稻田。插完了秧苗,她的腿也已经冻得麻木了。吃尽了苦,也磨练了惊人的意志。此罪能受,还有什么苦不能吃呢!

1973年,她考入了总政军乐团,担任独唱演员。能干上自己心仪已久的专业,这让她兴奋不已。她练功刻苦。夏天,除了蝉叫就是她“叫”;冬天,除了北风吼就是她“吼”。吃了常人难以吃的苦,也成为了公众熟悉的演员。歌唱家王昆听了她唱的《海岛女民兵》,对她说,你的声音和形象都很好,到我们东方歌舞团来吧,一定能够享誉全球。她刚到部队,穿上军装,还真有点儿舍不得。没能成行。

9年后,她转业到了中国音乐学院任教。一年后,领导派她学习南音。南音又叫南管,用南琵琶和管子伴奏,是保留最完整的唐代音乐,在闽南一带很盛行,几乎人人会唱。但闽南话听不懂,不好学,她很有顾虑。歌唱家王玉珍对她说,你一定要去,民族的东西要好好学。她学习了一个月,参加了在福建举行的南音大汇唱。东南亚一带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歌唱家都参加了比赛。福建电视台录了像。她在这一盛会上演唱了《望月亮》,在当地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赞叹这位来自北方的歌唱家,热情地称她为“望姑娘”。来自各地和国外的记者采访不断,给了极高的评价:“音程高昂处响遏行云,余音绕耳,韵味无穷。”连王苏芬自己都没想到南音在这里有这么大的影响。王玉珍对她说:“小王,你这条路走对了。”

她认识到了民族音乐的生命力。

这对她的触动很大。而后,她便跟随古曲大师傅雪漪先生学唱古典诗词歌曲。她以前全是唱热情奔放的歌曲,要大嗓门儿。而唱古典诗词歌曲则要讲究抒情委婉,有韵味。她深深感谢傅雪漪先生,使她在艺术修养上又了一个台阶。她是傅雪漪先生的大弟子,也是演唱古典诗词歌曲的第一人。

学无止境。1994年,她又拜著名曲艺家魏喜奎先生为师,学习发声。冬天,迎着西北风练习吐字。两年后,与魏喜奎先生共同举办了演唱会。民族民间艺术的营养滋润,使她的歌唱艺术更为全面。她认为,不能为了美声而美声。西洋音乐要为民族音乐服务,民族音乐也要借鉴西洋音乐。

论相貌和身份,王苏芬的感情经历应该一帆风顺。但是第一次的恋爱还是受到了挫折。她不愿意回首那段往事。

第二次恋爱是在朋友家里见的面。那是个名人之家。那位男士姓廖,在她的眼里就像个老头儿。毕竟,他已经是40多岁的人了,而特殊的经历,又使脸上增添了许多苍桑。

解放初,他是北京第一机床厂的团支部书记。******是党总支书记。他们的关系很好。******去朝鲜战场之前,还特意叮嘱他,要做好厂里两个后进青年的教育转变工作。后来,他到了北京齿轮厂当党委书记。“**********”时,他拒不交待刘少奇、彭真的“罪行”,被打成保皇派,关进了监狱。手拷背拷在手腕上,拷出了血,化了脓,发起了高烧。至今在他的手腕上还留着深深的手拷印迹。大便不能自己擦。鞋坏了,只能捡别人的鞋穿。他宁死不屈,几次差点被枪毙。粉碎“******”后,《北京日报》用了三个整版,刊发了《他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员》的文章,报道了他的那段事迹。

一个搞艺术,一个搞政治。不同的经历,共同的基础。他和霭、亲切,对她很好。他们相爱了,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几十年的生活中,老廖没说过最酸的那三个字,但却总在用行动实践着。下班晚了,老廖总是要为她等门;出差回来,总是要为她打好洗脚水。老廖的音乐细胞不多,五音不全,有时却也要开口大唱几句,逗得妻子、女儿大笑不止,直到大喊暂停才告一段落。家里其乐融融。

王苏芬的学生众多,经常到家里学习,一来就是一大帮,在家里弹琴、歌唱,分贝极高。老廖总是在一旁耐心地忍着,实在听不下去,就躲进另一间屋子,关上房门。

她的外事活动多,或演出,或教课,经常回家较晚。有一次,王苏芬的手机没电了,那天一忙,又忘了给家里打电话。这可急坏了老廖。他把电话追到她的单位,说她失踪了。等她回到家,他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她是他的牵挂。

看上去,王苏芬的年龄要比实际小上十几岁。问她,是不是经常去美容院?是不是有保健美容的秘诀?而她的回答让我感到有些意外。

具体的方法要有。比如早睡早起、营养均衡,等等。她每天早起先要喝一杯白开水,冲淡血液,降低粘稠度,补充全身的失水。早餐很重要,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一片面包、一片肉、一点儿蔬菜;午餐一两饭;晚餐一两饭,然后一杯豆浆、一些水果。人活着要靠营养,还要适当锻炼。时间虽然不够用,但方法可以多样,能骑车就不坐车,能坐车就不打车。等车时,可以伸胳臂、伸腿、晃悠脑袋、做体操,不管别人怎样看,受益的是自己,把时间最大化。皮肤要适当护理,用一点润肤品轻轻按摩。

她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

要想年轻,更重要的是要有理想。她在年轻时,榜样就是雷锋、刘胡兰。记忆特别深的就是保尔的那句话:回首自己的一生,没有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没有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而是把一生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有了追求,有了事业,活着就有了目标。她的愿望就是要当一名出色的演员。处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一种幸福。

人的心态也很重要。不要总想一些生气的事。家里的事,没有锅勺不碰锅沿的;外边的事,也没有总顺心的。比如人家借钱忘了还,或是还不上,这一类的烦恼事,不去想。有一个朋友丢了几百块钱,很着急,发愁,没几天,头发掉了,没剩下几根,损失更大。她有了烦恼的事,多是采取出去遛遛弯儿,或是唱几首歌,想办法排解掉。

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人生态度。活着是为了别人:为了孩子,为了父母,为了丈夫,为了学生。奉献了,就会有相应的回报,就会得到真正的友谊和爱。她对家境贫寒的学生不收学费,把自己的心交给学生。为人师表,知道一言一行的重要。到外面录音或是吃饭,她总是主动掏腰包。学生们亲切地叫她“妈妈老师”。有的甚至直呼“妈妈”。

今年的教师节,学生们送给她10束鲜花。中秋节,她和学生们欢聚一堂,这个给她削个苹果,那个为她剥块儿糖,她觉得是莫大的幸福和安慰。活着是多么有滋味儿。

在他们中间,她觉得一点儿也不老,依然很年轻。

同类推荐
  • 半醺斋随笔

    半醺斋随笔

    独处就是寻找清静,一种有意的隔离,把自己的肉体安置在远离人群的地方,如同把一杯浑浊的水放在某处让其慢慢澄明。让喧嚣破灭,让宁静过滤烦忧,让灯烛含羞,在迷漾中若有若无。将清晰交给暗淡,将懊恼交给遗忘,按下音响的键盘,让舒缓的乐音张开透明的翅膀翩飞,和空灵的心境合而为一,再点燃一枝香烟,让焦灼随着呼吸云散……
  • 故乡的路

    故乡的路

    本书收录了胡定宋散文50余篇,主题为“过去的事情”,有作者生命中过去的人和事,以及最刻骨铭心的,对过去的怀念之情。本书同时收录了作者的游记、报道文学以及小说若干篇。
  • 毛泽东与红楼梦

    毛泽东与红楼梦

    据说早在少年学生时代,毛泽东喜欢读《红楼梦》,认为它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写得最好的一部。他曾经在与几位将领谈笑时说:“《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能算是中国人。”毛泽东曾多次说过:“《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同时他鼓励别人多读几回。
  • 点灯时分:郭文斌散文精选

    点灯时分:郭文斌散文精选

    一休禅师还是小沙弥的时候,就很有禅风。有一位信徒送一瓶蜂蜜给他的师父,师父这天刚要出门,心想,这瓶蜂蜜放在屋里很不安全,一休可能会偷吃,因此把一休叫来吩咐道,一休!刚才信徒送来的这瓶毒药,药性强烈,非常危险,你千万不可动它。
  • 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民间文学卷)

    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民间文学卷)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在世界也是少有的,这些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
热门推荐
  • 急速修仙

    急速修仙

    什么?肉身不够强悍,法术不够高超,功法不够高级,打架不够厉害。。。。。这一切都是浮云,只要升级快,你们都是菜。"我要灵石,我要丹药,我要灵气,我要升级“顾小白无时无刻的呐喊。
  • 殿下的专属萌娃纸

    殿下的专属萌娃纸

    “喂,请问是楠希萌小姐吗?由于你的期末成绩在全省第一,已经被我们希阮贵族学院录取了,并且学费全免,下周就可以来报到上学了!”电话那头,一个女孩紧握着电话,欣喜若狂,因为,她,可以上贵族学校啦!希萌欢天喜地地换上了她最喜欢的粉色还带着小碎花的连衣裙,出门买学具了。可她不知道,这次出门,却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 品·西方最著名的50幅画

    品·西方最著名的50幅画

    本书从名画的宏伟殿堂中,精选出50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力求将复杂的绘画术语,转化成可以和读者沟通的语言,将经过提炼的思想融于叙事之中,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 化龙成圣

    化龙成圣

    本欲化龙飞去,却遭爱人、友人所背叛,心灰意冷之下,被斩去龙身,本是魂飞魄散,谁想再度轮回。本人首个作品,每日先一更,如有人推荐,将尽力三更
  • 炼丹高手在都市

    炼丹高手在都市

    神秘少年只身从乡村来到大都市闯荡,凭借炼丹之术在都市中从无到有,混得风生水起……
  • 中洲队的日常

    中洲队的日常

    中洲队...不是曾经打破过主神禁锢,领悟了悲伤的那支队伍吗...是啊...他们应该早就已经淡出这片空间了吧...但我最近从别的队伍听说....他们又一次归来的传闻...不会吧.........脚踢冰封王座,拳打猎人协会,抢过火种偷过龙珠,连熊孩子听到都会哭泣的极恶中洲队......中洲队长:喂喂......你再这么乱写,走夜路要小心点喽。作者:我错了。(跪拜状)
  • 偷心俏佳人

    偷心俏佳人

    她是声名远播的‘银河系精灵’,也是来无影去无踪的顶级神偷;他是妖界之王,以冷酷、铁血的手腕统治着妖界;她是如狐般狡黠的女子,他是如狼般凶残的妖王;当神偷遇上妖王,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精彩的故事?………
  • 丹麦童话20篇

    丹麦童话20篇

    相信这些童话,不仅能给孩子们带来一次跨越国界、跨越时空的阅读体验,还能让孩子们真实地感受真、善、美,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大胆地展开想象……总之,这些经典童话中的可贵品质,会使孩子们的人格变得更健全,内心变得更强大,心性变得更随和。
  • 执剑问长生

    执剑问长生

    天上仙人斩断人间因果,且容我辈执剑笑问长生!
  • 你说的天冷去看海

    你说的天冷去看海

    是否你也曾有过放荡不羁的青春,是否你身边也会有那么一群曾经高傲,孤僻,冷漠的那些人?一个少年的心酸成长,刺猬的性格!在暴风雨中学会闪躲。在人群中无助的张望。他能否在青春中获得无上的至宝。最终的成长蜕变,他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只是一群张扬在社会中的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