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95700000008

第8章 桥拦上的舞蹈(1)

去菜市场的路上,苏点点被桥上的女子绊住了。

一个轻生者。秋风鼓起长发,像黑色的旗帜。

随时可能投身桥下。长发跃跃欲试,仿佛在前面探路。

小轿车、面包车、公交车,一辆,再一辆,唰唰唰唰,呼啸而过。轻生者不回头。

没有一辆车停下。

桥上的风景很好。当初选房子,恰逢端午。从城里出来,河南岸大片养眼的新绿,以及刚刚拔地而起沙盘般整齐干净的楼群,构成了与拥挤老城不同的景致,让她长舒一口气,让她发现,多少年来,原来自己胸口上一直有块石头压着。从前,过河南岸的新城买房,很多人是投资,实际人住的不多。文化人聚居的艺术家园,刚搬来那两年,晚上亮灯的,没几家。最近几年才渐渐热闹起来。新开发的楼盘,生活设施不配套。文化单位,有点穷庙富和尚的意思―团里的人,在城里有各种各样的营生,收学生开班教课,走穴演出,各有各的道行。学生和演出场所基本都在城里,住河南岸,学生过来不方便,收人必然受影响。有的家庭,还涉及孩子上学问题。转学不容易,要花钱,这边学校还没配套,好学校少。这算近忧。如果远虑呢,1998年发大水,南岸大片的稻田地,包括他们现在住的这地界儿,全淹了。这种事,哪怕百年一遇,还是不遇为好。

但,房价是真便宜。

因为地价便宜。没有实权缺少钱的单位,集资建个房,好地方能轮上?这就不错了。这是最后的机会,以后集资建房也不可能了啊。

房子的缺点是住出来的。公交车不配套,买菜也不方便。南岸有小市场,青菜不如北岸新鲜,品种也不全,价钱还贵。家庭主妇苏点点,每周末过大桥去北岸买菜。

骑自行车。一次买足一周。有冰箱真好。

不上班以后,时间不是问题了,一大把一大把的。走路过去,两天去一次,一次不买多,拎着不沉,就当练功了。虽然,早已经不用上台表演了。歌舞团转企,够三十年工龄,或者到了五十岁的,都可以退休。老了,退休不是坏事,可以拿着事业单位的退休工资,一级演员,退休金正经不低呢,比上班时开的还多。有好几年,单位开不了全资,百分之六十。那叫惨。最苦的,是那些三四十岁、不够退休条件的,上不上下不下,想退休也退不成,想离职又下不了决心,就是离职了,其实也未必能干好别的。唱歌跳舞、吹笛子拉弦,从小学的这个,不靠这个吃饭靠什么?正是拖家带口的年纪,难。更年轻些的好办,二十多岁刚人团不久的小丫头、小小子们,正值当跳的年龄,只要功夫好,在哪都能吃碗饭,可能吃得还不错。跳舞是吃青春饭,年轻时你没挣到名、没挣着钱,再没有别的本事,那就甘于普通人吧。

万幸,女儿不用靠跳舞为生。

一般她很少在桥上停留。风景这东西,像团里的女演员,台下观众觉得神秘,掌声、鲜花,风光无限,一旦你身处其中,你就是一分子,所有的难事、囧事、想哭的事你都知道,同时在感受,那你就不会觉得神秘了,也很少再会有兴致去天天咂摸。别的不说,就女演员的脚,哪个不是七扭八歪、伤痕累累?没伤病过的有吗?台下观众看的是舞姿,是胸脯、脸蛋儿、胳膊腿,谁会往脚上看呢?呵呵,舞蹈演员的脚其实难看得很,变形了呀。苏点点夏天从来不穿露脚趾头的凉鞋。

从桥上匆匆经过,不敢在高处多站。

老刘说她有恐高症。

但是,这个上午,苏点点刚走上桥不久,不得不站住了。不看风景,盯着桥上的那个女子。女子站在桥中间,靠西边;苏点点在桥南头,靠东边。她看到的是女子的侧背影。桥上偶尔有人来回走动,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在桥上长时间停留。从远远地看见桥,就见到桥上有个小人影儿,一直到了桥头,人影儿更清晰了。那个女子,粉色上衣,白色长裤,留着飘飘长发。桥上的风很大,她的头发在动,在秋风中飞扬,给苏点点的感觉,有着一头飘飘长发的这个女子,好像可能随时从桥上跃身而下。

桥离河面,有三十多米的距离。潺潺流水,深不可测。秋天的大太阳,把河面照耀得金光闪闪,俨然一条金河。

心一下子被什么揪了起来,很疼。站在桥的这一边,这一头,她不敢再往前走。想起很多年前,那个叫苏点点的年轻女子,曾经有过那些悲壮的时刻。在悬崖边。生与死之间,只隔着纵身一跳。山上游客缕缕行行,挤着往铁链子上系连心锁。没有人注意她站了很久,两手空空。不止一次,想过要纵身一跳。跳啊!跳啊!只需轻轻一个翻身。对她而言,这样的跨越易如反掌。她能轻松翻过去的栏杆,还要高得多。

下决心往下跳,不那么容易。

死是不容易的。

活着更不易。

舞台上的A角,跳不上就跳不上了吧。如果因为不能再跳A角就去跳崖,那这个世界上人口会减去多少?她认为自己比那个A角好得多,别人也这样认为,但你就是跳不上A角了。甚至连B角都跳不上了。这就是命运。命运无处不在。就像那些连群舞都跳不上的,因为业务不行,早早离开歌舞团,转行去做行政,当资料员、打字员,成了公务员,多数人当上了处长、副处长。也有的早早就跳不动了,去音乐学院或者师范学院的舞蹈系教学生,现在也都是教授、副教授,带着研究生,职业寿命比她们这些跳得好的长得多。她们这些当年经常上台的,业务尖子,没到三十岁开始走下坡路,四十人老珠黄,五十刚过,一刀切,集体回家歇菜了。看看杨丽萍,人家能跳这么大岁数,还能上春晚,出风头,你就只能退休。有地方说理吗?去哪儿说?

自从退休,晚饭后去河边散步,苏点点从来不去街心广场。纯心绕着走。一年四季,一群花里胡哨的中老年妇女在那儿跳僵尸舞。她懒得看见。不艺术。音乐和舞姿都不艺术。曲子俗,歌词也假。难为她们天天听。

在桥头站住,不敢再往前走。怕惊着粉衣女子。纵身一跳,有时候就差外界的轻轻一推。你不知道那一推是什么。也许就是一句话,或者一个眼神,一种味道。在悬崖边,终于没有那一推,所以她悬崖勒马,回来了。死是不容易的,需要勇气。

集资建房选楼层,别人往高处走,据说可以看见河景,她却选了一楼。一楼有个小花园,可以种花、种菜,但这不是她最初的想法。她没下过乡,没种过地,不知道怎么种,也没兴致种。就是不想住在楼上。站在高处,她怕自己忍不住,哪一天还想往低处跳。住在一楼,无处可跳,跳了也没用,还没有舞台上的托举距离地面远呢,只能踏踏实实在地面上站着了。

粉衣女子,还在那儿站着。

她悄没声往前走,像一个漫不经心的过客。不敢走快,怕惊着女子,成为轻生者的轻轻一推。其实中间隔着四条车道呢,人家也压根没回过头。从桥头到女子站立的地方,她好像走了十年。她希望这个过程中女子没有扭头看她,这样,就有机会在接近的时候一把抱住她。童子功,动作快、敏捷,苏点点相信自己还是能够抱住她的。然后,劝她,让她先离开大桥,让她了断轻生的念头。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女子仍旧没有回头。

现在,苏点点和女子之间,只隔着四条车道。车流不断。桥上没有斑马线,想马上过去只能违章。她是个规矩人,习惯走斑马线、红绿灯。但在轻生者面前,斑马线、红绿灯算什么?什么都不是。

趋步,大跨。一着急,不知不觉想迈舞步,好在有收敛,没把动作全做到位。腿脚还利索。大红的衣裳,在车流中,与平常人走路不同的表演性很强的夸张动作,格外抢眼。一辆奥迪A6在她经过时放慢速度,司机在车里给她白眼,也许是在说:精神病啊?也难怪招人骂,正常人谁这么走路?大多数车,速度依旧,呼啸而过,见惯了横穿马路不要命的司机们,连白眼都懒得给她。

过到对面,离轻生女子只有一米远。没站到她身后,和她并排站立。她的红,和轻生者的粉,像两朵并开的花朵,在秋风中、在桥边,鼓鼓荡荡,随风怒放。车在她们身后唰唰唰,基本都在七、八十迈。她们是司机眼中的风景吗?

她侧过脸去看女子。也就三十多岁吧?多年轻。像她站在悬崖边的岁数。女子并不看她,忽然双手拄到水泥栏杆上,身子前倾,头往下抵,苏点点心快跳出来了,一个跳跃窜过去,抱住了女子的肩膀!

女子哆嗦了一下,扭过头来。

苏点点看到一张已经不年轻的、泪流满面的脸。

媳妇出门时,老刘正在院子里端详向日葵。歌舞团的舞美,年轻时络腮胡须,长发飘逸。台柱子看不上他,台柱子嫁的人一般非富即贵;跳群舞的,倒颇有几个对他青眼有加。几个小姑娘,其实长得都不赖。他在其中挑了最安静、最不爱说话的一个,和她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女儿长大了,天仙一样美,一个居旧金山,一个留在墨尔本。千呼万唤不回来。多少次说邀请爸妈过去长住。他们不去。一个跳舞的,一个画舞台背景的,就会说“叶斯”“闹”“固的白”,去当哑巴、聋子吗?

退休了,在家画画。当年读美院,是想做一个画家。命运安排他画了半辈子舞台背景。再不用为舞台操心,不用为领会导演意图劳神了,不用看团长指指点点了,为什么不画自己的东西?舞台背景画什么样,他自己说了不算;就是最后画好了,也在灯光的调节下忽明忽暗,观众连导演都可能不知道是谁,只关注主演,更别说舞台美术是谁了。只有自己的画,才是属于你自己的东西。

他喜欢山。天气好的时候,他愿意带着画具去本溪大山里写生。住老乡家里,花不了几个钱,还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吃绿色食品。春天的野菜,蕨菜、刺嫩芽、大叶芹,夏天的瓜果梨桃,秋天的苞米、板栗,都是他的最爱。也省得天天在家听媳妇嘟囔了。那个不爱说话、文文静静的小姑娘,什么时候变成碎嘴婆了?最近一段时间,还爱跟他闹脾气呢,只要他一整理画夹子,说出门写生,人家就跟他摔脸子,话里话外,说他在外面“有情况”了,不知道跟哪个小妖精钻老林子呢。他笑说你应该去医院看更年期。要不你跟我一起钻老林子?她不去。没下过乡,也不想下乡。怕蚊子、怕蛇,对住老乡家里没法上水冲厕所表示无法忍受。

她出去时,没告诉他。大铁门咣当响了一声,他以为她是出去倒垃圾。他在小花园里,支了个画架子。一直没想好怎么下笔。种了一园子向日葵,不为吃瓜子,为那种感觉。想一想那个凡·高。人家没有工资,没有退休金,没有会跳舞的老婆,没有双胞胎女儿,可人家画出那么让人痴迷的向日葵。生活上要知足,艺术上要不知足。当年一起学画的大学同学,说他退休以后有进步。这么多年做舞美,把你坑了!他笑笑,不接话。就当人家是在安慰咱一个退休老头儿吧。其实,仔细想一下,咱也不算老哇。没到六十岁的男人,在歌舞团浸泡了三十多年,举手投足,言谈话语,一身的歌舞团范儿,走到外面,艺术的味道挡不住往外冒,还是有回头率的,也就算个年纪大点的老小伙儿吧。至少唬唬那些大龄未嫁的女青年没问题的。哈哈!

同类推荐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一经问世,便被世人争相传诵,在此后的一千五百多年时间里,推崇它的文人学士层出不穷。《世说新语》颇似当今的微型小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是中国小说的雏形,也是魏晋风度的审美产物。喜爱中国文学的读者,尤其是对艺术和美倾心关注的人,不读此书可谓遗憾终生。
  • 达磨出身传灯传

    达磨出身传灯传

    《达磨出身传灯传》,又名《达摩传灯传》,神魔小说中佛教小说之一,根据《景德传灯录》、《续传灯录》等书编写而成,描述达摩一生成佛传道的故事。
  • 寄居者

    寄居者

    故事发生在抗战期间的上海,由女主人公玫在晚年讲述给一位传记作者听:玫在1939年的上海,爱上一名刚刚逃离集中营上岸的犹太男子。那时赶上约瑟夫·梅辛格臭名昭著的“终极解决方案”就要实施,为让爱人去美国,玫临时在上海抓了个救星--另一位美国青年--做自己的丈夫。乱世中,小人物们开始一串连环套式的命运救助,最后,玫用“爱人”的钱赎救了“丈夫”,用“丈夫”的护照让“爱人”脱险,同时,以毁掉对爱情的原始理解和信念的方式,去实现了爱情……故事结局在爱情的部分出人意料,令人叹惋。这部作品是严歌苓在题材、写作手法和女性角色塑造上又一次新鲜成功的尝试。同时,小说延续了作者独特的自述式与视觉化的叙事风格。
  • 书法少年

    书法少年

    小学丑字大王尚志远无意中唤醒书法仙人赵孟頫。小发明家易铭致力于发明自动书写毛笔以取代传统书法。书仙深感有责任在如今这书法史上的黑铁时代宏扬书法之道,使圣贤之道沛然于后世,阻止易铭的邪恶发明。志远在书仙的帮助下,踏入书法之门,但是征途并不平坦:在校兴趣小组被师兄奚落,升级A组遭到连串打击,差点儿落选市中学生书法大赛,在比赛中三连败,被易铭的自动书写毛笔羞辱。灰心丧气的志远渴望回到丑字大王行列。易铭自动书写毛笔的研发获得发明家爷爷大力支持,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在校内、市里扬名,被誉为百年一遇书法奇才。野心膨胀的易铭扬言颠覆千年传统,挑战书仙,赢尽天下。
  • 白丝巾

    白丝巾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热门推荐
  • 战魂之我的世界

    战魂之我的世界

    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古往今来多少千古英雄,沙场名将,倾国美人他(她)们死后又魂归何处,是真的如传说中堕入轮回,重新为人还是滞留人间,只为寻找到心中的那点执念?这世间又是否真的有那所谓的阎罗殿,轮回路,孟婆汤,忘川桥?
  • 摸金鬼事

    摸金鬼事

    “摸金符,鬼作妖.”我生在农村,十四岁成为李家最年轻的当家的,十四岁第一次盗墓。十四岁发现自己居然是个富二代,一本人皮日记引出了家族的秘密,将军坟,昆仑雪冢,云顶玲珑塔,罗布泊古城。。。。。。这一切都指向了同一个秘密。。。。。。。
  • 让你感动的300篇快乐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让你感动的300篇快乐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豪门冷少强宠霸爱

    豪门冷少强宠霸爱

    “结婚,坐牢,你选一样。”男人冷着脸扔下两份资料在她的面前她看也没看,就在上前签了字,从此成了他专门戏弄的玩偶“陪我睡,或者离婚。”嘴角的笑微微勾起,让她想要上前揍人的冲动她忍,脱掉衣物,爬上他的床,然被他吃干抹净“给我生个儿子,我就救他。”男人再一次痞痞的坐在沙发上,望着眼前狼狈不堪的女人,一意味的掠夺她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最后就剩下尊严当亲人离世,丈夫出轨,只有肚子里的孩子是她唯一活下去的希望也许这一生,她累了,疲惫了...
  • 用暴力打造的王座:血腥神主

    用暴力打造的王座:血腥神主

    我若逆天,必将以血腥铺路,铸就无上王座,是为血腥神主!
  • 冷艳总裁的最强狂龙

    冷艳总裁的最强狂龙

    【免费新书】谁说屌丝不能完爆高富帅?谁说只有兵王可以虐流氓?且看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林宇,如何凭借神秘的舍利子纵横花都,于群美之间遨游,在花都之中抛洒热血,完爆无良富二代,虐残横行乡里的臭流氓!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巴黎圣母院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巴黎圣母院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三国4

    三国4

    《三国(第4部):刘备入川》是日本文学巨擘吉川英治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第四部。主要讲述了刘备势力和孙权势力联合抵抗曹操势力的赤壁之战,到刘备攻入川蜀之地,再到孙权和刘备因荆州问题产生争端的历史故事。作者用颇具个性的现代手法对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进行了全新演绎,简化了战争场面,巧妙地加入原著中所没有的精彩对白,着墨重点在刘、关、张、曹操等经典人物的颠覆重塑和故事情节的丰富变幻,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极大成功地脱胎换骨,将乱世群雄以天地为舞台而上演的一出逐鹿天下的人间大戏气势磅礴地书写出来。
  • 混混小和尚

    混混小和尚

    当别人问他,既为僧何娶妻时,他的回答是,空既是色色既是空!
  • 网游之国风

    网游之国风

    二十一世纪,网络游戏产业终于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因此创作发布这款《国风》来确立属于我华夏的国风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