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96200000043

第43章

从硕士生阶段起,严格地说,我们不只是在简单地求学,而主要是治学,或者说研究。此前的读书、听课是为了求学,而今是为了治学,二者间的区别很多,首要的一点,大概在于后者要求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方法、领域,还有心得。

若遇到名师,自然是幸运的。在求学阶段,好老师的谆谆教诲很能诱发人,原本不喜欢的课程因为某个老师你变得喜欢了,原本不开窍的课程因为某个老师你恍然大悟,特别是,原本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因为某个老师,你忽然觉得,读书是一件多么美好多么愉快多么幸福的事。伴随着这种感觉,你读到了研究生。导师依然重要。如果说求学阶段的老师主要是激发你的学习兴趣,那么,治学阶段的导师在相当程度上奠定你未来研究的模式。遇到全面负责的导师,无论你性情上、风格上怎样的独立卓绝,最终,你不得不受到他强有力的影响。若这导师有足够的才华,遇到他简直是老天爷的恩赐,若他的自负远远甚于才华,那对你实在是一种折磨,倒不如任由你自生自灭。

我们对导师怀有深切的期望。希望他是大师,希望他能很快地引导我们步入学术的殿堂。至少,他得多花点时间陪学生啊。可是,现在的导师都太忙了,优秀的导师不是从政就是经商,好不容易有点时间,他自己也得读书写作不断提高不断表现。那些清闲的老师,像我,大多属于没有远大追求的一类,即使喜欢读书,也不过是自娱自乐。难怪,对大多数研究生来说,随着第一个学期的展开,对导师的期望值一而再,再而三地下降,等不到期末,就到了最低点。然后,就习惯了导师极其偶然的抛头露面,自己在黑暗中独自摸索。个别有韧性的同学匍匐前行,大多数只能自由散漫。

冯先生说过,做学问无非是接着讲、逆着讲而已。学统,学术的传统,你必须走进去。民族有民族的学统,地域有地域的学统,学校有学校的学统,专业也有专业的学统。那些历史悠久的学科和学府,自然有着明确的学统。这是一种资历,一种骄傲。你可以骄傲地说,我们学校出过某某人,某某学术大鳄现在我们专业。不过,学统过于坚实了,会造成压力,带来局限,你很难走得出去。学统单薄的地方,你倒可以自由地发挥。导师最初的引导绝对是必要的,至少你能迅速地了解到,书从哪里读起,问题从哪里想起。不过,在信息畅通的现时代,只要你愿意,还是比较容易获取各种有益的资源。那最值得自由来去的学统,是超越一时一地的,你不一定非得在某个学校或专业就读,不一定非得投靠在谁的门下。自我引导,自我挺拔,是你必须要走的路。

禀赋、性情之类,都是慢慢地熏陶、揣摩出来的。书读得多了,思考得多了,文章写得多了,感觉就慢慢出来了。起步晚不算什么,关键是入门要正。

至于读书的乐趣乃至快感,当然是存在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法国文人和思想家们一再谈到这个话题,像巴特、福柯、巴塔耶,等等,一大批人,他们都把学术做成了艺术,以至于他们自己的人生都变成了艺术。

词与概念

学生短信询问:一个概念何以成为哲学概念?学生这么问,是因为最近写开题报告,我动辄说,要哲学地思考哲学问题,所谓哲学地,自然少不了哲学概念。退一步说,问题可以不是哲学问题,但必须哲学地思考,才合乎哲学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这样说来,哲学概念是不可或缺的了。

自己对学生提要求很容易,回答学生提问可不是件轻巧的事。不过这难不倒老师,何况我这样的老师。我回复:所谓哲学概念,就是具有穿透力的概念,或者对既有的哲学史有穿透力,或者对现实生活有穿透力。这答复够大而无当的吧?老师差不多都这样。暂时应付学生之后,我还是用心思考了一下。

首先说说一个词何以成为概念。词有很多,新的和旧的,各种性质的。一般来说,只有名词、动名词或具有名词性质的词组才能成为概念。譬如,学习,不管作为名词还是动名词,都可以把它视作一个概念。好好学习,因为******的题词,这四个字也可以成为概念。从词到概念,有一个抽象的过程,概念总是抽象的,但抽象绝不等于空洞。在词上升为概念的过程中,具体的事物、现象和环节可能被渐渐稀释了,我们所看到的,是可以概括同类型的许多事物、现象和环节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概念。被稀释不等于被遗弃,相反,那被稀释掉的东西,都完好地保存着,在我们使用到某个概念的时候,之所以能对它产生感觉,就是因为,那被稀释掉的元素被召唤出来,再度熠熠生辉。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我们之所以对“学习”这个概念有感觉,就是因为曾经我们站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眼巴巴地看着里面的同学在上课,在读书,在写作业。或者,我们自己都有读书的经历。或者,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过他人求学的场面,在名人传记中感受过他们昔日苦心孤诣的情操……我们说到“学习”时,不一定会具体想起哪种情境,但的的确确,这些情境都在不知不觉地发挥着作用。如果没有这种联想,学习对我们来说,就完全是不可知乃至不可想象的事情。

然后再来说说一个概念何以成为哲学概念。有哲学概念,自然有社会学概念,人类学概念,医学概念,物理学概念,等等。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概念,每种思想方式都有自己独到的概念。那么,什么是哲学概念?一个词,在什么意义上成为社会学概念,又在什么意义上成为哲学概念?譬如“自我”,可以是社会学概念,哲学概念,也可以是文学概念,心理学概念,等等。如何把握这种种概念之间的区别?我想是这样的:在我们从事哲学研究的时候,已经有一部厚厚的哲学史摆在我们面前了。诸多哲学文本中,有诸多的概念,它们一般来说,就是哲学概念。问题是,我们何以建构一个新的哲学概念?生活在不断地变化,势必需要新的概念来提炼和概括。

一个词,无论是新词还是旧词,要成为新的哲学概念,主要是由于既有的哲学概念不够用了,仅仅运用既有的概念,非但不能对哲学史有新的感触,而且对现实的生活本身缺乏必要的关照。生活和哲学一体化的平衡与自足的局面不复存在,必须要有点什么,使人们重新回到心满意得的状况。有点什么呢?有点概念。像目前流行的网络社会、信息社会、第二媒介时代、消费社会,等等,都是用于阐释生活世界新现象的概念构架。

归结起来,一个概念足以成为哲学概念,缘于人们生发这样的理论要求,呼唤新的哲学概念的诞生,这个概念呢,具有足够的包容性和穿透力,足够的能量,它一出来,就罩住了社会生活的新现象。也可以说,照亮了社会生活的新现象。种种新的现象由此聚拢起来,有了安身立命之处,获得了合法性和可理解性。

说了这么多,学生可能还不怎么明白。其实,我自己也不是很明白。学生大概有一种理论上的野心,希望通过论文的写作,把某个概念弄成哲学概念。我的想法比较简单,先把某个词整成概念再说。

我们必须拥有一些概念。它们不是从别人的书里走出来的,不是从别人的嘴里吐出来的,它们是我的。是从我的身体里长出来的,有了它们,我就会说话了。

仅仅有词,无法形成话语。话语是由概念撑起来的。概念是房子的大梁,是支架。那些我读过的书,我走过的路,都只能是地基而已。

概念总是硬邦邦的,这是它的性格。概念总是生涩的,这是它的初始。一个新生的概念,难免粗糙,难免面目怪异,它起先怯生生继而无私无畏,起先糊里糊涂继而雷厉风行,它的穿透力正在于世界对它的陌生。

我们都需要一间自己的屋子。这是属于自己的宫殿。这屋子有它的奇形怪状。那些富有好奇心的人,可以围着它转悠,也可以进来再出去。这屋子可以挡风避雨。那些行走在半途上遇到风雨的人们,如果愿意,可以进来坐坐。我们也要经常出去走走,看看别人家的房子,如果可能,也会进去转转。归来的路上,注意捡拾材料,用来收拾自己的屋子。

倒叙与生活

今天我们来谈谈倒叙,也就是FLASH-BACK.所谓倒叙,就是先交待故事的结局或某些关键性情节,to narrate from the end,再倒转回去叙述故事的始末。这种方法小说中经常用,电影创作中也用得很多。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年迈的上尉带领几个年轻人在扫墓,然后倒述牺牲的年轻女战士们在卫国战争中可歌可泣的故事。影片结尾,又回到墓前。影片《辛德勒名单》、《廊桥遗梦》和《泰坦尼克号》也都用了这种方法,从故事发展的结果开始,然后回述以往故事的发生和发展。

记得中学语文老师说过,倒叙方法的恰当采用,可以使读者产生悬念,引人入胜,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倒叙的类型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把结局提前,如《永不忘记》;二是像《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那样把中间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三是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如《一件珍贵的衬衫》。老师还说,不可为倒叙而倒叙。采用倒叙应从内容和形式的需要出发,或出于表达主题的需要,或为了结构变化的需要。另外,倒叙的运用,得有过渡句或过渡段衔接。当倒叙的部分叙述完毕回到顺叙时要交待清楚,否则会使文章头绪不清,脉络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写作中可以采用倒叙,电影中可以采用倒叙,现实生活中是否可以呢?估计很少有人思考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似乎是个伪问题。想想看,哪个人的路不是从摇篮到坟墓?人怎么可能从老年开始生活?不过就具体的事情而言,倒叙并非没有可能。譬如,在酒桌上偶然相逢的两个人,一见如故,仿佛是认识多年的老友。酒醒之后,两个人的交情则要小心翼翼地从头开始,毕竟,彼此所知甚少,那种踏踏实实的相知需要时间,时间的积累,时间的证明,还有,时间的检验。

我们的认识也是这样吧。由于某个话题,彼此产生了共鸣,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甚至消弭了所有的缝隙。这么说其实也不完全合适。因为正是在拉近距离之后,我们觉得应该有所距离,这时才有了距离意识;在消弭了缝隙之后,我们觉得应该保留缝隙,这时才有了缝隙的概念。遽然形成的整体是那样的虚幻,我们必须拉开距离,必须留出缝隙,这样,我们才能感觉到真实,存在的真实,感情的真实,以及时间和空间的真实。

必须从头来过,从头一一来过。倒叙就这样开始了。如果说在故事和电影中倒叙更多的是设置和解除悬念,那么,在现实的生活中,倒叙和悬念无关,它只是要证实,证实这样的结局是必然的;只是要补充,补充进结局中缺乏的历史意识。它所做的全部工作,是寻求整体性,寻求由结局而来的整体性。最初的整体性需要暂时搁置起来,我们得依据小说或经验一类文本所告诉我们的,从偶然的相遇起步,不经意的一瞥,无动于衷逐渐转为若即若离,然后又是分分合合,最后达到“理想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难免会有一丝疑虑,担心从头来过的情节及其链条偏离“结局”。这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尽管结局非常美妙,从这个结局出发的倒叙肯定受到相当程度上的引导和制约,也会具有相应的美妙性,但在情节的具体展现中,势必有一些难以预料的因素插入,这些因素究竟是什么,发挥的是什么作用,我们都无法预测。这样,和文艺作品中的倒叙不同,现实生活中的倒叙往往会偏离结局。至于偏离的角度会有多大,我们在倒叙的开始也不甚了了。也许从头来过的逐步发展最终会超越结局,也许在它发展的某个环节偏离了臆想的轨迹。这种种可能提示我们,无论结局如何美妙,在倒叙的具体过程中,我们都需要严阵以待,不可轻松大意。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个表述我们都很熟悉,据说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我并不反对这个说法。我希望补充的是,艺术源于生活,只是因为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艺术就是生活;至于说艺术高于生活,意味着艺术是生活中精华的浓缩,在这个意义上,说生活高于艺术也未尝不可。由此来看待倒叙,我们就可以说,之所以有倒叙这种叙述方式,只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它的位置,而且,现实生活中的倒叙远远高于文艺作品中的倒叙。

这是我的一点体会。

注释与人生

在专业论文的写作中,注释小觑不得。是谁的不是谁的,自己的还是别人的,这都得加上注释,注释得清清楚楚。不然,就可能戴上剽窃的帽子。

这样的先例不胜枚举。很精彩的一句话,让我对作者钦佩不已,可没过几天,在别的地方一模一样地相遇。挺深刻的那么一个观点,让读者刮目相看,可翻开别的著述,一不留神就遇到了前贤。还有,整本书怎么看怎么博学,对西学的精通甚于西方大家,一时誉满天下,好评如潮。不料区区半年原形毕露,果真是从西方的词典移植而来。有这么几起,我就对写得过于漂亮的文字生发怀疑,总觉得有抄书的嫌疑。以至于教导学生,反倒要求千万不要写得太好,太好了麻烦就多。

同类推荐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哈代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哈代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当代散文鉴赏(中华阅读文库)

    当代散文鉴赏(中华阅读文库)

    本书精选的散文,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异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这些经历了时间考验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堪称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而且还感染和影响了成千上万的人,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 天道酬民

    天道酬民

    5000多万元就放在面前,而且明确告诉你:这已经属于你了。你将如何?如此巨额财富面前,它的诱惑力足可以让一个高贵的人丧失高贵,而他却淡然一笑:“我不要。”……伟大的时代,创作着经典故事和经典人物。
  • “乌有”之义——民国时期的乌托邦想象

    “乌有”之义——民国时期的乌托邦想象

    本书通过爬梳和归纳民国时期有关乌托邦思想特质的文学现象,探察乌托邦作为一种思想类型,进入民国时期小说文本后所呈现的叙事形态及其想象方式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以期从文学的角度切入乌托邦功能和意义的研究。
  •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一书为我们展示了出自普通家庭的三代女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际遇中,如何以一脉相承的理想追求,来完成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作者余德庄历时六年的倾力之作,为中国作协和重庆作协重点扶持作品。《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一本中国女人书。书里的一家三代女人皆善良、坚强、聪颖,吴雅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女儿雷吟是加拿大的数学天才。书中记载了她们的奋斗历程,在战争动乱、家庭变动中她们始终以自身的奋斗来抗击外界的纷乱。而书中的历史背景和呈现出的价值观,皆有我们及长辈所走过的历史痕迹。
热门推荐
  • 死亡彼岸

    死亡彼岸

    离别,背叛,失去,经历的人性的所有罪恶,三人走在了一起,一次次离奇诡异的事件,惊险的经历慢慢揭开了尘封已久的往事,命运的齿轮再次旋转,历史将重新上演,白色的彼岸被染成血红色的妖花,一切都成为变数,结果有将会如何……
  • 穿越之终极一班

    穿越之终极一班

    本文是根据电视剧终极一班改编而来,因为有不明强大物体掉到了金时空,为了防止它落入邪恶势力手中,冥王派黎夕去寻找那个东西,也就这样,黎夕进入了芭乐高中,,,,
  • 梅山诗稿

    梅山诗稿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所写诗歌集结,主要为古体诗,内容多以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以抒情为主,辅以叙事,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全书由四百多首诗歌组成。以时间为轴串联起来。书名取自书中诗《梅山诗稿》。
  • 寻音之路

    寻音之路

    为了寻找心中的那个人,他一步一个脚印的踏上了巅峰;为了帮助他心中的那个人,不惜与天下作对!
  • 悟性密码

    悟性密码

    悟性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聪明人一拨三转,糊涂人棒打不回,这就是有无悟性的区别。悟性是一种境界的体验,聪明人能顿悟,当下了然,直指心间,而普通人经过努力探索也是可以逐步开窍的,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是也。悟性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是一切科学、艺术、创造、发明不可或缺的灵性法宝和智力密钥。悟通天下!悟得天下!挖掘悟性之泉源,捕捉悟性之踪影,施展悟性之神功,此为通向事业成功之路的不二法门。
  • 武道之绝世剑神

    武道之绝世剑神

    武者世界,傲世天下谁主宰。强者为尊,手中长剑问苍生。看白玉青如何在肉弱强食的武侠世界中闯出自己的名气,只靠一把剑一本武技而傲游天下剑指红尘路。
  • 纵横长歌

    纵横长歌

    人类科技看似已经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但他们所认识的世界仅仅只是冰川一角,这个世界还有太多的未解之谜,都是人类所不能认知,科技尚不能解决的。这里人类将用现有的资源与科技去寻找那不为人知的力量,发掘被遗忘的历史。届时,秦始皇帝陵,金字塔......将一一被揭开神秘的面纱,人类也将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一起来欣赏择木而栖为大家精心打造的史上最为烧脑的小说,这里你将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与众不同的小说体系,猎奇者请从《纵横长歌》看起。
  • 好看剑君

    好看剑君

    大雨滂沱的一个夜里,在槐树下一个少年苏醒了,他浑身浴血,手边扔着一把铁剑,当他握剑而起,明白了自己此生的意义......为何又任由记忆如水般消逝于脑海,了断过去?
  • 缔结守护之恋

    缔结守护之恋

    她们是天帝手下的得力战将,她们美丽睿智,她们古灵精怪,她们可爱善良。但是她们同样冷血无情,她们有自己的使命,对于爱情,一切都是那么懵懂,当她们遇上邪魅,温柔,浪漫的他们,她们是否还会一如既往,为战而战。
  • 圣徒剑尊

    圣徒剑尊

    一万年前,他是一名地球的普通青年一万年后,他将成为异界最强大的存在左手掌控毁灭之力-鬼神之手右手掌控希望之光-天启之力“暴龙王!给我死吧!”PS:爽文,可以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