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96200000060

第60章

在《记徐志摩》中,陈从周回忆:“在极困难的情况下付了印,完成了一次感情冲动的行动。”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冲动啊……徐志摩地下有灵,一定万分感慨。在1949年的秋季,形势已经相当的明朗,走什么样的路这个问题,摆在所有知识分子的面前。“请赵景深先生作序,他不肯写,徐悲鸿先生要我搞鲁迅,但都扭转不了我这颗‘无缘无故的爱’的心,硬着头皮干下去了。当然有些只好不明言了。”陈从周还是把徐志摩逝世后赵景深写的《志摩师哀辞》作为“代序”。在这篇1931年11月27日所作的文章中,赵景深开篇说:“我对于文学发生兴趣,是由于两位师长的鼓励,一位是洪北平先生,一位便是徐志摩先生。”然后回顾了他和徐志摩的交往,后者除了在诗歌上启迪他,还帮他找工作,预支稿费助他完姻。“我的前妻死后,我又同李希同女士结婚,徐师特地来吃喜酒,还送了一个极别致的满缀着红玫瑰花的椭圆花篮;为时不过两年,想不到我竟要送徐师的白花圈子。”赵景深和徐志摩的情谊可谓深矣。他还盛赞:“像徐师这样文采华丽,连吐一长串的珠玑的散文作者,在现代我还找不到第二个。”于公于私,赵景深都理当为《徐志摩年谱》作序,但他没有,陈从周把他的旧文作为“代序”,想必他也不大乐意。

徐志摩才情盎然,据说少年时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文笔颇像梁启超,无怪后来拜为弟子。在“年谱”中,穿插了徐志摩各种文体的作品,果真是才气横溢。那是一种真的才情,善的才情,美的才情,堪比李白的才情。当然,他比李白多了断肠的温柔。

那时的文人都是满腹才情。年谱中“案”的友人语句,都有美仑美奂之貌。胡适曰:“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着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在编纂年谱的过程中,陈从周收集到徐志摩未刊的诗文,“董理刊出”,此后断断续续,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一共撰写相关的文章二十篇。除了具有史料价值,这些文章都堪称美文。

在《〈眉短眉长〉序》(1988)中,陈从周写道:

“眉短眉长”,多富有诗意的动人辞句啊!“眉轩”,徐志摩为陆小曼题的斋名。小曼名眉,用这个眉字来颜额,其中包含着多少深情厚谊与多少美的境界,诗人的性灵也就表现在这个地方。志摩写过《眉轩琐语》、《爱眉小扎》,他对“眉”是如何的钟情啊!

写这篇序时,陈从周已是古稀之年。遒劲老到,却毫无衰老之心。

“眉目传情”、“低眉斜视”,人的感情就是在这短短的两眉之间,太神秘了。“画眉深浅入时无”,唐人的诗句传诵了整个社会,文学的能量实在太大了。在昆剧后台,看梁谷音化装,她对画眉可认真呢。眉长眉短,眉高眉低,眉广眉修,眉深眉浅,都是亲手来画。谷音是知眉的人,可惜未能及见小曼,小曼原是昆剧的名票啊。徐如麒君近编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一些信,把书名题为《眉短眉长》,这叫人太高兴了,书名取得太美乐。这许多信,可说多数是情书,可作为志摩史实的一部分来对待,而词藻之美,感情之丰,那可说真正的情语了。这些信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十几岁时就见到了,后来编《徐志摩年谱》及校其遗著时,都细致阅读过,如今我还常常要看,如梦如幻,我仿佛见到这两位眉轩之人,到了他们的诗境中,与现实的感触不一样,“欲改清真春思调,一秋最是忆人时”,这般新秋天气,增加了我多少怀人情绪。

从与眉有关的成语,谈到唐人的诗句,进而谈起昆剧名角的化装,再转回陆小曼,“小曼原是昆剧的名票啊”。然后引出书名,再说情书之感触。蜿蜒迂回,非常自然。

小曼生前,我常到她眉轩去。壁上挂着志摩的遗影,就是这书内的那张。桌上玻璃下是志摩的一张绝笔信,有杨杏佛跋。她伏案作画,清寂的楼头,产生了一种旁边似乎有着一个人,这就是另一主人志摩吧,我每次在她家,就必然有这种环境。

接着上段末尾的“怀人情绪”,展开具体的回忆,虚虚实实,亦真亦幻。最后一段我就不再抄录了。总共四段,八百多字,字字珍贵。

在《读〈林徽因诗集〉》(1987)中,陈从周谈到林徽因“有很多的诗境是一般诗人所未发的,幽深清丽极了,她能说出建筑美,人情美”,“轻软如同花影(林诗)”那样地抒出笔端。“这些诗句,不是口语,不是口号,是诗人的性灵。”林徽因是“知美”的人,懂得感情之美、文学之美、戏曲之美、建筑之美,她写的建筑散文更是引人入胜。林徽因说:“我们的作品会不会长久存在下去,也就看它们会不会活在那一些我们从不认识的人,我们作品的读者,散在各时、各处互不认识的孤单的人心里的”。陈从周转引并发挥说:“这些话说得太好了,如果引申一点来说,文章要陌生人爱读,外行人爱读,那作品才有生命力。”

才情,亲情,友情,爱情,在《徐志摩:年谱与评述》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又一种的一往情深。志摩与祖母、父母亲的亲情,志摩与前妻张幼仪的亲情抑或友情,志摩与诸多前辈同道的友情,以及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陆小曼与徐志摩结婚后,住在上海,拜师学画。她作了一幅山水长卷,志摩携带到北京,托邓以蛰先生装裱。装成,邓为之加跋。胡适在其后题诗:“画山要看山,画马要看马,闭门造云岚,终算不得画。小曼聪明人,莫走这条路。拼得死工夫,自成其意趣。”杨铨不同意胡适的看法,又题了一首:“手底忽现桃花源,胸中自有云梦泽;造化游戏成溪山,莫将耳目为桎梏。”然后,又有贺天健等三人题词。志摩飞机失事时,这幅山水就随带在身,准备到北京再请人加题。物是人非,这幅画居然完好无损,如今保存在浙江博物馆。

陆小曼自徐志摩死后,几乎与徐家断绝关系,从不过问徐家的经济,她公公给她的那张每月付二百元生活费的字据也不要了,交给陈从周保存,因为她从不去拿钱。她曾去硖石为志摩扫墓,诗云:“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她编纂《志摩全集》,弥留之际吩咐将排印样本及纸版,还有徐志摩的其他一些遗物交给陈从周,后者为妥当起见,交给了北京图书馆,终得以很好的保存。

因为感情,陈从周编撰《徐志摩年谱》。因为感情,陆小曼编纂《志摩全集》。我等读者因为感情,阅读徐志摩,连带着感谢陈从周,他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徐志摩,且以年谱的特殊方式,展现出徐志摩的立体景观。

去年今日我意外的由浙南过你的家乡(硖石),在昏沉的夜色里我独立火车门外,凝望着那幽暗的站台,默默的回忆许多不相连续的过往残片,直到生和死间居然幻成一片模糊,人生和火车似的蜿蜒一串疑问,在苍茫间奔驰,我想起你的:“火车擒住轨,在黑夜里奔,过山,过水,过……”

这是林徽因写的《纪念徐志摩去世四周年》中的片段,陈从周引用了,我抄录一遍,不只是重复,且为对陈从周的追念,对逝去了的亲友故旧的追念,对人世间一切有情有义之人的追念。

一篇硕士论文的读后感

博客上结识的一位同学,前不久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通过电子邮件递给我,题目是《试论傅山对佛教思想的伦理阐释》,打算处理的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傅山如何将其鲜明的好恶是非之“意”——即其所“执”——带入到对“无相”、“无往”、“无执”之佛教盛行的读解阐释中,或者说,傅山如何将作为实相之“己意”相合统一于“无相”、“无往”、“无执”之佛教思想。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庸俗地说,涉及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我们只能通过一己之主观去读解先在的俨然“客观存在”的思想,而要达到客观的把握,又必须超越一己的主观。解决的方案之一,是把主观融入到客观之中去。我们各自的主观从哪里来?无论怎样的主观能动性都受到根本性的局限,就是生活和思想境遇的局限。天才及其创造总是有限的。继续追问下去,问题又来了:个体是如何受限的?具体的环节和过程如何?个体有限的创造性又是如何发挥的?创造性在多大意义上称得上超越?这些关乎个体和社会、个体和历史的问题,是解释个体时必须面对的。

文章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傅山对佛教思想的批注及解读关注”。“关注”二字属于多余吧,不过,对批注方式、读解方法和读解态度的探讨甚合我意。傅山的批注方式多种多样:

其一,傅山阅读批注《金刚经》为通篇逐字逐句注,几乎在每一个标题、每一句经文、甚至每一个词语的后面或旁边,都有较为详细的注解。

其二,在其他佛经批注中,傅山又用朱、墨两色笔,以封批、篇首批、眉批、旁批、尾批、栏外批等不同形式,对佛经原文及他人注解作了多种多样的批注。

看到这样的句子,我止不住笑了。傅山如此,论文的作者又何尝不是呢?这不啻是作者的写照吗?梳理傅山的批注,就是一种重述,把傅山的批注分门别类,就是傅山工作的进一步展开,乃至于它的反思。作者描摹传神,她追随着傅山,把自己幻化为傅山,又站在傅山之外,打量他,剖析他,判断他,给他以历史的位置:

我们与其说傅山是在“批经注经”,倒不如说他是在“借经注我”,或可谓之曰傅山试图从“批经注经”的读解中察觉和完善己“心”,并试图从佛教文献中寻找与其本心相契合的思想内容和伦理依据。这恰好在一定程度上自然而然地接近并契合了佛教伦理思想的本质——正信。

作者小心翼翼,惟恐打扰了傅山,误会了傅山。而傅山呢,静静地躺在他的文集中,他文集的字里行间中,或者页面的背后,甚至,他偷偷地溜出文集,躲在椅背后,悬在房梁上,窥视着作者这个女子,如何读解他的书,如何蹙眉,懊恼,恍然大悟,一挥而就:

在傅山这里,本然之“心”是理想人格精神境界的应然和本然状态,已然抽象化为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动不变的空寂状态;同时这种抽象化的本然之“心”又不能离世而存,相反它只能存在、实现且只应存在、实现于对万法诸相的鲜活的观照应对当中;没有对具体的万法诸相的关照,也便无从谈起由对万法诸相的关照而生的抽象的本然之“心”。

本然之“心”对应具体之“意”,傅山借此摆脱一己的坚执,达成对佛教思想的理解与认同。这篇论文的作者呢,也在“心”与“意”的对接中实现了对傅山之“心”的理解与认同,进而达成对佛教思想的理解与认同。那么,作为读者的我们,能否觉悟到作者的“心”,并最终走进傅山和佛教的“心”呢?作者说,本然之“心”实现自身必然要依赖具体之“意”接应万物,“意”是本然之“心”实现自身必不可缺的载体和唯一的途径。回到我们一开始谈到的主客观问题,也就是说,客观呈现自身必然要依赖具体的主观,若没有主观,客观也就永不见天日。

论文始终有一种散淡的格调,只是在结尾,结论的最后一段,特别是最后一句,忽然表现拘谨起来,更准确地说,迟疑起来:

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自己常常感觉想要完全准确地把握并整理傅山思想有诸多困难,甚至在整篇论文完成之时仍不免有单薄之感。不过也因此知道了自己工夫欠缺太多,但愿这又是督促自己沉下来继续努力的动力。在此,敬请各位导师批评指正并深深致谢。

这不是作者自谦,也不能理解为她的确意识到自己的肤浅。不,不是这样。我宁愿以为,这是作者的怀疑、犹疑、置疑。辛辛苦苦地梳理材料,提纲挈领,就这样掷笔打结,可是忽然,对传主对论题产生了疑虑,对这种研究的意义乃至研究本身,感觉彷徨起来,——这就是我所做的工作吗?我究竟在做什么?要做什么?这样想,她一定有了大虚无、大空洞,心中一定有了大企图,冥冥中聆听到大召唤。或许尚不能明确自知,但的的确确,作者已经有了大的方向牵扯着她。

我相信是这样的。

我无意唯美地看待这篇论文。它当然是有缺陷的,譬如,对于中国的训诂、义理之学运用有限,对西方的阐释理论几乎无知,参考文献就暴露了这些欠缺。阅读的过程中,“理论功底”不时引发我的不屑。可是,有了理论又如何?功底深刻又如何?这只会让我们离傅山更远。一种理论就是一种视角,它会让问题凸显,观点集中,意义明确,但也会让宽泛的、开阔的平台狭窄。正由于此,心性之学“抵制理论”有其特殊的正当性。

这篇论文把我们带到了傅山的家门口。作者一只脚站在门槛里面了,作为读者的我们还在外面。如此,我们已然满足。我宁愿独自进入傅山的庭院,无需导引。

同类推荐
  • 空灵之约

    空灵之约

    《空灵之约》汇集的十七篇文稿,是何为近几年关于古今中外名家名著的札记。
  • 每天读点季羡林全集

    每天读点季羡林全集

    季羡林,一位世纪老人,走过了风雨飘摇、朝代更迭、持续战争的动乱年代;经历了政治斗争、天灾人祸、狂热运动的动荡时期;风雨的历练,成就无悔的人生,晚年的季羡林被尊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位大师级人物之一,学界的泰斗。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萧红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萧红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许地山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许地山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1914及其他诗选

    1914及其他诗选

    《1914及其他诗选》汇集了一战时期几位著名诗人关于战争的诗歌。有的诗人一开始满腔热血参军,一心想报效国家,却终于在腥风血雨的修罗场看破了虚无的荣耀,体会了生命的可贵。
热门推荐
  • 大秦帝国之幻神山

    大秦帝国之幻神山

    为了夺取皇位背叛自己亲哥哥,为了江山社稷杀死了自己的亲弟弟,为了复活自己的弟弟,放弃江山,走向神界最神秘的地方——幻神山,寻找那神秘的冰山雪莲,复活自己的亲弟弟,为了自己家的江山社稷放手一搏!自己和弟弟几世的恩怨都是神族操控的,你会有什么感想?——作者每天坚持更新一章,希望支持我的人继续支持我。作者QQ3090035896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际游情

    星际游情

    修神者江楼月在一次古迹探寻中失去了性命,阴差阳错之下来到了星际时代,得到了完整的传承。在衍界里遇到界主归灭,却被其差点杀死,却得知归灭和《衍神诀》的创造者归衍有着不为人知的恩怨,自己纯属被一时迁怒,感到憋屈的江楼月和一时回不到神界的归灭开始了星际时代的游情。
  • 初次见面,亲爱的校草大人

    初次见面,亲爱的校草大人

    一次乌龙的真心话大冒险,伊千落很不幸地要对校草告白,惊悚的是,校草他竟然没,有,拒,绝,我的神呐,校草大人您确定不需要去脑科挂个号?正常人这时候不是应该冷酷地拒绝她吗?校草你不按常理出牌!人家不跟你玩了!
  • 按制度管事全集

    按制度管事全集

    本书主要内容有:战略企划管理制度,企业物资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市场营销管理制度等。
  • 执花

    执花

    花中君子来哪方,婷婷玉立展娇容。暖日和风香不尽,伸枝展叶碧无穷。纵使清凉遮炎夏,为甚委靡躲寒冬。既然不愿纤尘染,何必立身淤泥中。圣族后裔?拥有全天下最强大的灵脉?神秘的身份?花蕊究竟演绎出怎么的风采。
  • 逐剑九天

    逐剑九天

    九天之中,宗门千万,强者如林,各领风骚数千年。这是高手频出时代,谁与争锋?这是勇者争霸之地,阴谋诡计,层出不穷,三十六计,机关算尽,仍是互有胜败!一次奇遇,楚留风获得项羽戒指,意外实力大增,成为强者。南方部落结束,身怀绝技,前往北方,践行儿时与花蝶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誓言。他一个初出茅庐少年,不识人情世故,竟纠缠于各大宗教派明争暗斗中。各大教宗派流传一句话:正道至尊,九剑归心,号令天下,谁敢不从?且看楚留风,如何逐剑九天,笑傲九天!【PS:本书每天稳定更新,必会完本,大家可放心收藏阅读!】
  • 混血磨神

    混血磨神

    杨龙,生下来不知爸妈是谁,他是一个长得不丑不帅的年轻人,从小无依无靠,一个人无依无靠,走上强者的路,凭着自己一身热血义结识一帮不是亲血缘,但如亲血缘一样关系的兄弟姐妹,一步步走上最强……
  • 向巴菲特学投资

    向巴菲特学投资

    《向巴菲特学投资》内容简介为:巴菲特的投资才能让无数的投资人拍案叫绝,投资方法和投资理念成为全球各地的股票玩家竞相追逐的金科玉律。任何职业投资家都会仔细分析巴菲特的投资案例和投资技巧,深入解剖其投资方法,希望能够从中找到投资的捷径。巴菲特在证券投资领域是怎样演绎这段从平民到世界巨富的不朽传奇的昵?巴菲特究竟拥有怎样独特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技巧呢?《向巴菲特学投资》在系统收集整理巴菲特本人论述的基础上,选择投资对象、投资技巧、投资策略、投资原则、投资忠告等几个方面总结出了他的投资理论。
  • 补生

    补生

    生来就是天地间最强者的他,压抑不住心中的孤寂!进入凡间,开启了他的正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