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9900000012

第12章 文化钩玄:文化之谜:宗教信仰 (2)

为什么一定要承认这个系统呢?不同派的当然不服,便提出怀疑:不论系统对不对,一切肯定其存在就不合“无常”教义,所以要从否定开始。“空”就是数学上的零号,在印度语中是一个字。从“零”开始,“零”不是没有,所有的数最后都可归结为“零”,“零”也是终。数建在“零”上,“一切有”变成了“一切空”,那么“空”是什么?说不出来。“零”不能不是一种存在,但无法描述,所以把它“悬搁”(欧洲的现象学说法)起来。于是探寻“空”的后面,发现了“识”(也是现象学的发现),再一发展,转成了“法相”,“唯识”,“空”又变成了“有”。这是佛教哲学史除了秘密宗派以外的要领,而密宗的理论仍是从“空”、“有”而来的,不过说法不同。这一争论在佛教以外没有明显大扩散,只招到一些批判。传到中国,译解成为汉语的“空”和“有”,“空”等于“无”;“贵无”、“崇有”和印度的似是而非。印度的是印度佛教文化中的问题,是与教派存亡有关的非争不可的问题;中国的是中国文化中的问题,和政治社会有关,但不是存亡问题,所以一阵子就过去了。

六、真、幻问题。这是印度的长期争论问题,问题不在“真”而在“幻”。“真”即“存在”,二者是一个字:sat。“幻”是什么?中国人说“真伪”,“幻”应当是“伪”,是假的,还有什么问题呢?照欧洲人说法可以是本质和现象问题。本质是真实存在,现象呢?不能说现象不存在。不存在的只是“虚假的现象”吧?印度哲学家商羯罗发展出一套“幻”的理论,和佛教讲的“幻”有些通气。“幻”(摩耶māyā)不但是存在而且不仅是现象。常举的例子如:把绳子看成了蛇,这便是“幻”。这岂不是错误的认识?说世界上充满了“幻”,这不是说世界不是真的,说世界不存在,而是说认识世界有错误。

明明只是一个人或则一块石头,你看成了神,那也不能说你错,然而对于有真正认识的人说,“人”是“真”的存在,而“神”是“幻”的存在。世界是“梵”,世界又是“幻”。于是“梵”作为“神”,是“真”的;而这个“神”又是“幻”,是你认为的神。这另起一名叫做“自在”,这就是大家拜的神。商羯罗的理论“幻”和龙树的理论“空”同样遭到许多反对,原因很简单,他们想给宗教找寻合理的解说,结果几乎从根本上否定了宗教。这同另一位印度哲学家相似,鸠摩利罗为了论证经典正确讲了许多道理,结果是把讲道理(理性)推上了第一位,宗教和神也需要理性来证明了。宗教是信仰,不能讲道理。宗教理论只能“述而不作”。所谓论证只是说经典或则祖师说的“神谕”如何正确。若作辩解,等于承认了怀疑,无论怎样高深、玄妙,也是不能容许的。耆那教的“或许说”也是这样,可此可彼,结果也否定了神。

七、是、非问题。是非有什么问题?本身无问题,问题在于是非标准。印度人叫做“量”,好像用尺作标准来量东西。这是印度逻辑的出发点。可以说,在近代欧洲人以前,印度人已经注意到认识论,问到知识的来源和标准了。但是印度人的追究不同于欧洲人如笛卡儿、培根、康德等人的追究,不是近代哲学。对于印度人的“量”和逻辑(“正理”,佛教称为“因明”),中国人也不热心。中国人一直不觉得有追究这问题的必要,因为认为圣人早就解决了,没有像印度人那样还在答案上提问题。“量”在印度通常认为有四个:一是现量,即感觉所得。二是比量,即推理所得。三是譬喻量,即由类推而来的知识。

四是圣言量,即由已有的权威(神、圣人、经典)而来的知识。大约五世纪的印度佛教哲学家陈那提出“量”只有两个:“现量”和“比量”。其余两个都是附属于“比量”即推理的。这是思想上起了革命。特别是“圣言量”,要依推理,那么不合理的“圣言”怎么办呢?当然说是“圣言”没有不合理的,不容怀疑的,可是漏洞开出来了。这一理论在佛教中还有发展,但只在理论体系中取消了“圣言量”,实际上还是照旧,反而给不立文字、不仗语言的秘密宗派开了路。由此可见,可能是创新的革命思想,也可能反而为另外的什么思想打了头阵。尽管如此,这一理论还是为各方所拒绝,在中国更无响应。“圣言”当然是“量”,甚至是唯一的“量”。有什么可讨论的呢?听从就是了。

八、因、果问题。因果联系着报应,印度人讲得很多。由于佛教传入,中国人也都知道因果报应;但一般了解的只是同类事件的先后次序,严格说这还不是因果。种子和大树并不同类,怎么种子是因而大树是果?前世的因怎么隔了一代才结果,这中间一段埋藏在哪里了?讲不清因果便讲不清报应。没有因果报应,宗教,不仅是佛教,便站不住,失去信仰了。所以佛教讲出“因缘”理论,“因”是基础,“缘”是条件。种子是“因”,但若没有土壤、阳光、空气、水等等条件具备,种子不能变成树。这一套“因缘”理论极为巧妙,解答了很多问题,可是又为“空”开了路。若一切都是由基本条件(因)和辅助条件(缘)而生,那么客观存在的本身只能是“空”了。

这一来又影响了宗教的根本。还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继续追问,否定。这很危险,怀疑下去,会引向虚无主义,宗教自己否定了自己。另一条路是打倒一切,留下了自己,走向神秘主义。论证可以否定一切,信仰又肯定一切,信仰至上。“因缘”等等理论不过是否定别人,并不否定自己。因此,讲“空”、讲“因缘”的龙树既是善于否定别人的理论家,又被神秘主义奉为祖师。中国没有对因果产生怀疑,没有对“圣言”提出问题,所以“缘”在中国转为“缘法”,可以“化缘”。这理论在中国文化中没有引起问题。大概中国文化思想向来不喜欢怀疑论(除了一篇《楚辞·天问》),更不喜欢虚无主义。中国人民也许不喜欢所谓宗教,但特别喜欢信仰,最善于造神,从三皇五帝尧舜禹汤造起,络绎不绝。

九、苦、乐问题。印度人经常苦、乐并提。佛教讲“一切皆苦”,但是又宣讲“极乐世界”。修苦行确实是印度教比其他宗教更为强调,但苦行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为得到“法力”、“解脱”或实现其他意图而修苦行,这是为乐而苦,不是以苦为乐。例如雪山女修苦行是为了得到大自在天的爱情和婚姻,结果如愿以偿,两位修苦行的男女神大享其乐。所以由苦得乐,出苦入乐,正是宗教宣传所必需,而且是征取信徒的途径。宗教决不是以苦为至上,要求信徒受苦,仿佛越苦越乐。这不是任何宗教的教义。若想那样创教,只会把信徒吓走,把自己孤立起来。

究竟什么是苦?佛教先说“一切”,其实只提出几条,生老病死以及别离和“怨憎会”之类。但是“苦行”(这不是印度原字,原字tapas只是“热”,不是“苦”)确实是印度宗教思想中最为普遍的信仰。“苦行”必然产生“法力”,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此也不是没有疑问,但很少公然问出来。绝食和折磨自己仍然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之一。这本不是印度特有的,不过这信念在印度分外强烈。佛教开始曾反对苦行,后来妥协了。传到中国,竟然信仰“焚身供佛”,烧香疤,剁指头,刺血写经,大违戒杀原意。好像中国有些人提倡苦行也不在印度人以下,还有点超过。但是类似佛教“头陀”的欧洲方济各教派标榜“清贫”,到中国传教不受欢迎,可见中国人并不真尊苦。

十、美、恶问题。这是欧洲哲学和中国哲学中很注意的问题。美、丑,善、恶是伦理道德问题。偏偏印度人不重视。“善”和“真”是一个字:sat。“美”没有专门术语。从文化中找原因,可以说是印度的“法”和“业”使这个大问题出不来。“法”把一切生活言行等等都规定了,不能出轨,善恶美丑的界限划定了,还讨论什么?“法”就是“善”。“业”依照“因果”规律决定了一切,一切都无法改动,只有依照“法”的规定行事才有来世希望。都注定了,不由自主,那还管什么善恶美丑?命该如此,服从第一。道德规范,美丑标准,都无可讨论了。“真”也就是“美”。佛说“涅槃”就是“美”。印度艺术中有“美”,那是外人的看法和说法。中国人以为很丑的,印度人丝毫不觉得。到近代,才出现以传统哲学解说新旧艺术作品问题;这是从欧洲来的,以前说美,不过是好看好听而已。

以上略举十个问题为例,可见宗教信仰中也不是没有问题,而问题的发生则不能脱离文化的解说。如果文化不同而问题共同,则外来宗教可以传入但必有改变;如果问题不同则很难传进去,或则引起新问题而改变面貌。只有文化相同或类似而又有相同问题,那么,作为问题答案的宗教才可以不受阻滞且不经大改变而进去。文化的同异很难从表面或则符号鉴别决定,但问题的同异却较易明白。有相同问题,一听答案即有反应,不论是接受或拒绝;否则难有反应。例如犹太教的创世说是回答世界怎么来的问题,在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中不曾注意过这问题。中国除了《楚辞·天问》以外,从来是以作答案为主。(《庄子》略有不同。)既有世界(这本是个印度词),有天地,还问什么有没有,从哪里来,岂非多此一问?所以中国和印度文化中对于耶和华和亚当不大感兴趣。创世说不是所有民族都有的,中国境内也只是有的民族有。

宗教是信仰,但信仰仍起于怀疑。不疑何信?不怀疑世界来历,不提问题,也就没有对上帝创造世界的信仰。凡是成为信仰的都是因为原来有疑问。“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什么也不知道,只是顺从皇帝的规定生活,那么还有什么自我感觉?在帝力之下,“不识不知”,一味顺从,不动脑筋,没有问题,那也就不发生信不信的问题,无所谓信仰了。可以说宗教教义都是回答问题的。问题越多,教理越复杂。盲目信仰就只要口宣佛号,不必讲道理。一卷真经在手,万事齐备了。上帝是不需要证明的,需要证明时便是有怀疑了。

不仅宗教信仰,许多论断中都含有问题,没有问题便没有答案。《公羊传》,还有《谷梁传》,对《春秋》字字句句提了许多问题,作了许多答案。印度古书中有一部著名的《大疏》,是解说文法经典《波你尼经》的,书里面充满了问答;对每一句经,甚至一个字,提出问题,做出答案;对答案再提出问题,又做出新答案,比前一答案正确些,便还有问题;最后才有老师的答案作为结论。这是古代印度教学生读经书加解说的记录体,是口头讨论式。时代是公元前后,比《公羊》、《谷梁》稍稍晚一点。《公羊传》也是汉代儒生讲《春秋》的问答记录体。中国和印度那时的传经方式差不多,许多佛经中也是充满了问答。

佛讲经说法总是有人提问题。“无问自说”反而作为另一类经的体裁。印度原来注疏也有问答体。《论语》开头便是用反问方式提问题,问“不亦悦乎?”是要你自行回答:“悦”。《孟子》开头也是梁惠王和孟轲问答,讨论利和义。《老子》不提问题,满是回答问题的话,开头便回答怎么是“道”,怎么是“名”,仿佛自言自语,宣布指示,其实是在回答问题。《庄子·逍遥游》开始便讲寓言,明显是回答:怎么是逍遥?怎么才能逍遥?人究竟能不能逍遥?依此类推,书中的话和口头的话一样,都是一对又一对问答,不过多半残缺不全,留下许多空白给人心中会意自行填补。若不知问题,答案就难懂了。不少外国宗教书和哲学书便有这情况。

宗教信仰起于怀疑,由于有了问题,宗教理论是答案,宗教实践是检验。照这样,宗教也和科学、哲学、艺术一样,不是一时冲动或则愚昧无知的产物,而是人类有了问题并作了思考的产物。艺术仿佛不经思考,仿佛和宗教仪轨一样,只是摹仿式的创造。这不过是就片面的现象而言。艺术家和宗教家并不全是疯子式的天才,一切不经思考;他们也是要用头脑而且会用头脑的。宗教信仰不许有怀疑,那是有了答案和教会以后的事,但问题还是会出来的。布鲁诺是烧不尽的。

提问题,答问题,才有思想,有文化,有科学、哲学、艺术、宗教。“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不会产生什么文化,除非确有上帝创造。

同类推荐
  • 夕阳残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夕阳残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唯有孤独恒如新:毕肖普诗选

    唯有孤独恒如新:毕肖普诗选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收录了毕肖普最为经典的诗歌,包括《失眠》《一种艺术》《旅行的问题》《致纽约》等脍炙人口的名篇。选译于Farrar,StrausandGiroux出版社为纪念毕肖普诞辰100周年出版的两卷本《毕肖普诗歌散文全集》之《诗歌卷》,被《波士顿邮报》评为年度最佳诗集,也是迄今最权威的毕肖普诗歌选本。
  • 读懂爱

    读懂爱

    本书是一本绝对与众不同的写物随笔,在书中长长短短的句子里,既有张爱玲式的才情飞扬,又有李清照式的闲愁悠悠,文风孤绝清艳。作者通过唯美、感伤而灵动的语言,牵引出一段段青涩晶莹、暗香隐约的少年情怀。
  • 沉沦——郁达夫作品精选

    沉沦——郁达夫作品精选

    诗集。收诗一百十九首。分上中两卷。上卷大多反映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揭露豪富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和剥削;中卷主要表现国外的社会生活,揭露西方世界的腐朽、黑暗和战后欧洲经济的凋敝。
  • 宋代心性中和诗学研究

    宋代心性中和诗学研究

    本书以范畴讨论为主,首先通过对宋前中和观念的清理,以及对中和、中庸和一系列兼容相类范畴的考察,找到宋代中和观念的源头与支流,并对宋代中和观念兴盛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特色进行探讨,发现宋代中和观念与前代的中和观念最为根本的区别即在于“未发之中”与“已发之中”的不同。
热门推荐
  • 男神老公别来无恙

    男神老公别来无恙

    他,玩世不恭的总裁大人她,青涩懵懂的小绵羊"你爱我吗?"她问"不爱”他冷漠的答道殊不知,她已悄然走进他的心,在不知不觉中占据了他整颗心脏只是,他发现的太晚..................五年后,她带球归来,他和她,又会发生什么呢?谁知道呢.......
  •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还君地老天荒

    还君地老天荒

    前次,她早退一步,弄丢了仅有的美人鱼。今回,她晚来一步,他的承诺先给了别人。她刻在他的心头,却走不进他的心里。生不能为正,死不进祠堂,一生无嗣……因果报偿、算计利用,能不能统统都不去在乎,只勇敢再牵一回他的手?许我三千宠爱,还君地老天荒。
  • 弈之痕

    弈之痕

    八千年前,众仙陨于东海羽山,道衍三灾,自此世间再难成仙;八千年后,天玉现于凡尘九州,灵脉崩裂,从此天下暗流涌动;侯府世子,玩世不恭,却在无意间经历诸多奇异之事...南斗注生,北斗注死,黑白对弈之间,他的命运究竟去往何方?谁又是真正执子之人,拨弄这天下如棋局般模样?〈准备大改,暂停更新〉
  • 蹉跎年华

    蹉跎年华

    记忆是斑驳的时光碎片,青春是一抹明媚的忧伤。青春终会远去,但我希望记忆里的你一直都好。曾在青春里肆意挥霍,以为还有时间可以放纵;曾任意地纵容着年少轻狂,以为一切都会重来。恍然如梦,却发现青春早已逝去,再也无法回到过去……
  • 只因为我的梦中有个你

    只因为我的梦中有个你

    每个少男少女,在美好的花样年华心中都会有个女孩,无论将来怎样,不变的是,这个女孩,在我们青涩朦胧的青春中,都会扎根,扎根在我们的心中……
  • 古之修士

    古之修士

    洪荒,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舞台!天地之间修士万万,给后人留下无数的传说!
  • 当代中国科技1000问

    当代中国科技1000问

    本书集当代中国高科技发展及各学科高技术知识于大成,涉及信息、空间、生物、海洋、新材料、能源、交通等各领域。资料权威、翔实,体系相对完整,语言通俗易懂,叙述生动流畅,知识性与适用性兼备,加之以问句为题的新颖形式,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
  • 黑喵

    黑喵

    这里,可不是瓦洛兰,这里是,卡拉迪亚!!!
  • 狂世天下

    狂世天下

    她是安府三小姐,冷傲倾城,不爱与人交往,武功深不可测。他是一国太子,却有着不可告人的身世。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一点点的相互照应,终归是逼上了绝路。妖孽的秘密,被最信任的人透露,一次又一次的背叛,一次又一次的伤害,迫不得已的选择……让她被淹没在了世间浮尘,却从未说过一句后悔,“如果从头重来,我一样会这样做。”就算你不信我,只要我信你就够了。白驹过隙有何难?雪落丝线为谁牵?狂世倾天下,冷傲绝浮沉,乱吟今世事,凤舞逆江山!琵琶音弦断思念,琴扇北愁赦柒染,世分离合,尘落已得,纵横血泪,只为你倾身相见。生生世世,红尘为你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