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9900000035

第35章 学林晴影:佛学谈原

我的有关佛学的几篇文章合起来可以取名“佛学谈原”。

“谈”指的是文体多半是谈话,不是讲义,也不是学位论文形式。只有一篇《说有分识》是早写的,用文言是为方便引用古译并仿作今译,学术气较浓。

“佛学”和“佛教”不同。佛教是宗教,中心是信仰(皈依)。佛学是一种“学”,是研究,不一定以佛教全体作对象,可以只重教理、教义或某一方面。佛教不重语言文字,甚至脱离文字以至脱离语言,重在修行、仪轨、戒律。佛经都是“如是我闻”,是口口相传听来的“佛说”。“结集”原本是“合唱”,集合起来诵出共同承认的佛说经偈。佛学是以语言文字即文献为主的研究,即使调查宗教行为也不离语言文字。

“谈原”不是“探源”。“原”指本原或原本,语言文献。佛教文献出于南亚、中亚,用的是那时的文化通行语,是接近口语或可以上口的文言。后来写成书才用文言即雅语,但和正宗雅语即梵语比,仍有口语“俗”气。巴利语三藏名为用俗语,实是接近雅语的俗语;还有雅俗混合语经典,都是这一类。从语言学观点说,互有区别,但在实际应用上,尤其是在口头上,是可以通行的普通话。法显、玄奘、义净经过中亚、南亚、东南亚,他们的记录中没有提到各地歧异的方言和语言困难。他们所说的文献都是用的佛教界通行的文言。这就是佛教文献的语言“原本”。汉译和藏译佛典都由此而出,各成为一种特殊文言。汉译文往往像是用汉字写出的梵文,不如原文明白顺畅。照历史顺序说,佛教第一兴盛期是摩揭陀国阿育王时期(公元前3世纪,秦)。从当时石刻俗语诏书看,那时佛教文献不多,可能更接近口头俗语。阿育王所推荐的七部经名和现存巴利语经及汉译《阿含》不能直接对上,但大多数可以在巴利语经中指出相应的经。第二兴盛期是贵霜王国时期(公元1、2世纪,东汉)。版图从雪山(喜马拉雅)以南的恒河、印度河流域直到中亚。佛教由此传入中国,先到西域,后入中原。

大量文献在此时涌现,纷纷汉译。第三兴盛期是戒日王统治北印度时期(7世纪,唐)。此时玄奘前去取得大量文献。第四时期佛教在印度日益衰微,渐趋灭亡,或说是换了面貌,或说是与其他派合流而变化。这是8世纪到12世纪(唐、宋)。此时佛教文献大量传入西藏,有了藏译并保存了一些原本。差不多同时(8世纪),唐代出现了“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译出不少密宗要籍。数学天文历法学家一行也参加翻译密宗经典。由文献说,密宗兴盛较晚。由内容说,这和印度的不用佛教名义的密宗(诸经总称怛多罗)应当是同源而且开始可能都很早,又消失很晚(如孟加拉的“俱生宗”20世纪可能还在“地下”。见《湿婆之舞》)秘密仪轨不重文字,写下来成为文献时大概已是后期,而汉译藏译数量还很庞大,印度语言的也陆续印出不少。上述各时期各宗文献用或文或白或文白夹杂的南亚中亚通行语统称梵语写成。这些若作为佛教文献“原本”,汉译、藏译是译本,而依据译本在汉语、藏语以至朝鲜、日本发展佛教的著作对“本”而言就是“支”。根深叶茂,根埋土下,然而,寻见枝叶不能忘了有根茎。我的这些文章只谈译文而追溯原本或本原,不及东土各宗,所以说是“谈原”。

佛教在发源地天竺或古印度只有很短几个时期兴旺。从释迦牟尼开创,“初转法轮”,到大约12世纪灭亡,一直不是天竺宗教中绵延不断的正统。古代印度宗教极为复杂。从文化说,初有古希腊亚历山大侵入西北,后有连接中亚和印度的贵霜王国,8世纪到12世纪伊斯兰教大量进入北印度,随后又进来了基督教。这些在思想文化上直接间接都不可避免产生影响。还有古波斯(伊朗)、古希伯来(犹太)也和古印度在接触中不会不互生影响。拜火教、犹太教在今日印度还存在。印度古时称为“北俱卢”的雪山以北西藏等中国地区的早期文化也不会彼此毫无影响。这些在佛教文献中理所当然不会明显提出,而在思想及行为的发展上仍可察觉踪迹。例如那么多的平等的“大千世界”就不是最多讲到“大九州”的中国人想得到的。所谓影响不是照搬,而是加上自己的解说,由此而或排斥或吸收。

从中国方面举例说,印度处于热带,人的生活情况和雪山以北处于温带的中国广大地区不同。在南亚人视为当然毫不足奇的,在东亚人会另有看法、想法。文献解说本来是随时随地随人而异。各种文化之间有同有异,而近似的更多,所以难解、误解、“格义”,以此解彼又以彼解此的情况是极其自然毫不足怪的。往往误解会成为正解。因此,传原本时往往另有解说,翻译离不开译者的解说。在忌讳极多的中国人看来,古印度人是几乎没有忌讳的。中国人所忌讳的,如神、圣、帝王的名字,古印度人不觉得要忌讳,反而用神名给人取名,挂在嘴边。修道人赤身露体(裸形、天衣、涂灰)乞食为生,也不是中国人习惯所能接受的。王维号摩诘之类名字很少,维摩诘只是居士。古罗马继承古希腊的文化而发展,以此为彼以讹为真的情况不一而足。古希腊并非今希腊,其文化包括地中海中岛屿及小亚细亚和北非。

罗马帝国中希腊语和拉丁语并行,一东一西都是通行语而非地方语。这和古印度及中亚以梵语为通行语情况相仿。各地方语言终于分裂独立,各自记出拼音成为书面语,这一点在欧洲和印度也相仿。中国古人(汉族)记语言重字而不重音。从秦代将六国文字统一以后,孟子所说的齐语楚语之别在文献中消失了。文献语言和口头语言的距离越来越大,但没有各方拼音分裂成为不同书面语的情况。中国人因此不易感知并理解南亚中亚的语言和拼音文字思想文化的复杂情况,正如欧洲人不能懂中国人不习惯用拼音文字而用方块字一样。因为汉语和梵语不仅是语言不同,还包含思想习惯在内,所以在东土发展后所著的佛教文献和天竺原本的佛教文献似是一事而有区别,仿佛欧化汉语或汉化欧语不等于欧洲语。因此我以为注意原本并非无益而有必要。当然不可颂根本而斥枝叶为非,也不可据枝叶而忽视根本。这是我“谈原”的出发点。(以上所说不包括藏语情况。)

还想赘述一点鄙见供读者参考。用现在的习惯语言说,有出世和入世,消极和积极之分。我们往往将佛教思想文化归入消极出世一类。依我看,对佛教原本说,这不仅不是全面,而且也许正是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为坐标轴而将佛教归入负号一边。若从原本的古印度一方面看,可以说正负是相反的。佛教讲降魔,讲“精进”,讲“无畏”。胁尊者“不以胁至地”就是不肯认倒,正像达摩面壁九年的传说。信佛的阿育王统一天下,戒日王信佛而有武功文治,都不是中国人所认为的出世。印度人口繁殖更不是中国人所认为的禁欲(印度的苦行之神和舞蹈之神是同一个)。出家当“乞食者”(比丘),在多森林多毒蛇猛兽的野外修行,非有勇气毅力不可,并不要求信佛的人都这样。这是“僧伽”的严密“戒律”组织,是“皈依僧”的“僧”,不是个人。

有一些人乞食生活在古代印度并不影响社会生产(那烂陀寺非常例且已是7世纪),不像中国人出家归庙享受“供养”,人数众多,会影响农产、税收、兵源而遭禁。(韩愈《原道》说:“不出粟米麻丝以奉其上则诛。”)当代的佛国缅甸、泰国、斯里兰卡也不像中国人想象的信佛人都遁入山林诸事不做以致人烟稀少生产衰退。佛教文献的读者本来是“内外有别”的,许多是“不得外传”的。至于印度次大陆之所以“外患频仍”,应当注意其经济及社会结构与政治的特殊“国情”,不能单独归咎于思想文化的“兼容并包”缺少抵抗力。否则又如何解说佛教在本土灭亡而在异国昌盛?那岂不是要说中国文化抵抗不住佛教是更没有抵抗力吗?文化独存,证明不弱;文化若亡,必有内因。单就文化说,追究原本实际,全面了解,作分析解说,而不下简单结论,我以为这才是有效率的思想方式。

希望以上这些简单说明有助于读者看我的文章。我现在对这些带有时代痕迹的文章都有不满意之处,但已经无力改动或另作了。

同类推荐
  • 时代潮

    时代潮

    本书作者是《武威日报》的编辑、记者,本书是他从事新闻工作20年的新闻作品集。
  • 超越:董克仁杂文集

    超越:董克仁杂文集

    古时候,人们与自然作斗争的能力很低,为了趋利避祸,在取名时爱挑些吉利的字眼。汉代及以前,有“无忌、无咎、弃疾、去病”一类的命名,也有仰慕历史上的忠臣良将而尽量选些相近或相同的字眼,如汉高祖的第一谋士张良,后来便有姓张的取“学良、效良、忠良、新良”之类的名字。
  • 民间流传笑话

    民间流传笑话

    千百年来,老百姓生活中的诸多经验、教训,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被总结成一句句的俗语,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有不少俗语在今天仍被广泛使用。这些俗语虽然语言浅白,但沉淀其中的丰富的人生智慧足以令我们受益匪浅。俗语是通俗的民间文学中的口头文学,它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它是口耳相传、没有书画记载的民间文学。它对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是非功过的评说,有的直抒胸臆,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形象比喻,从而给人正告与劝诫,在启示中发人深思,使人有所感悟和省察。
  • 诗心如莲

    诗心如莲

    “七月的天空下/莲,孤傲地站着/让忘记幸福的人/再一次弯下腰”苍茫尘世,与一朵清新、美丽、脱俗的莲不期而遇,原本就是赏心、怡神之事,然而,当这种际遇激发起灵动、活跃的诗性认知,缘分就不仅仅是空间意义上的发现和欣赏,而是一次富含文化、哲学、宗教意味的生命体认和精神交流了。
  • 美洲现代作品

    美洲现代作品

    哲理美文所选文章打破了纯文学界限,不仅精选了中外著名作家的有关名篇,也精选了哲学家、成功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科学家等著名人士的哲理美文,这些文章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人生体验,那闪光的语言,精辟睿智,鞭辟入里,简直是句句经典,字字珠玑,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迪性。
热门推荐
  • 希望圣剑之圣帝

    希望圣剑之圣帝

    千万年前那场妖神大战,打破了苍穹,天妖封印。何为真相?何为正义?妖,神。究竟何为妖,何为神?何为神啊!
  • 乾坤幻法

    乾坤幻法

    穿越到乐极生悲的富家子身上,懵懵懂懂的走在修仙的道路上。杨毅坚持着,不管天地有多大,不管敌人有多强,不管前方又多艰险。
  • 网络直播成神路

    网络直播成神路

    在这宇宙的某处宇域,有一处空间由十三个大小不一的黑洞围绕而成,在漫长的时间中,此中诞生了文明。这是一个永远都会被黑洞所包围的文明,最终也会亡于黑洞的文明。主角姬秀高居国家高层,却陷入刺杀顶头上司的阴谋中,从民族英雄成为叛国贼,任凭个人能力再通天,也无法与庞大的国家机器斗争,最终沦为一个在网络上直播的开荒者。我决定了,从今天开始就网络直播,让你们看看我是如何成神的。
  • 天维变

    天维变

    鸿蒙初开,盘古以精血化为十二祖巫,十二祖巫虽个个天生凶悍但却合力维护着天地平衡,上古巫妖之战祖巫后土因感孤魂飘荡无所依靠而以身化六道,其他祖巫因失去后土无法开启盘古大阵而相继失踪,殒命。天地因此失去了制约而错乱,同时被封印在冥河下的妖兽也冲破了封印,浮上海面,故事也就从此开始。。
  • 我爷爷的特工生涯

    我爷爷的特工生涯

    一个没有法律,黑暗,军阀盛行的年代,一个善良单纯的少年入赘豪门,在勾心斗角的豪门内,受尽屈辱,因为母亲的死而逐渐蜕变成一代心狠手辣的枭雄,随后临危受命,潜伏敌后,慢慢的蜕变成了一名为全国解放而做出伟大贡献的优秀特工!
  • 江邻幾杂志

    江邻幾杂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撩汉指南

    撩汉指南

    第一次见面,关衡摆着霸道总裁范儿:女人,开个价吧。梁乔默默掏出十块钱:昨晚的费用,不用找了。第二次见面,关衡嘲讽:像你种女人,我还是第一次见。梁乔反击:像你这么渣的男人,我倒是见过不少。第三次见面,梁乔走到路上,关衡开车经过,故意溅她一身污泥。次日,梁乔用红色油漆在车前盖上画了十六个大字……
  • 豪门姻:前夫,还爱我吗

    豪门姻:前夫,还爱我吗

    度蜜月的时候,他和小情人甜蜜通话;她不介意,因为这场婚姻本来就是一纸合约;皇甫锡就算是个叱咤商场女总裁,但依旧和其他女人没什么不同,爱上一个人,会流泪,会心疼。可是伍少墨偏偏就不把她当一个普通女人,他们关系很微妙,既是青梅竹马,又是商业对手,甚至……
  • 朱元璋:贴身女侍卫

    朱元璋:贴身女侍卫

    朱元璋身边,有个奇侠女子凭着旷世神功走遍天下无敌手次次屡建奇功以此开创大明而随其成为朱元璋贴身女侍卫。她是,明朝唯一一个行走江湖的绝色佳人!明朝以来第一个女侍卫!女子,被江湖称之为女中豪杰武当神奇女侠!乃武林第一女尊——上官燕:红颜傲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绝色佳人!绝色美人,上官燕:红颜傲雪当之无愧!明朝唯一一个江湖中人女中豪杰!闯荡江湖,冷酷无情,傲雪飞舞,雪花飘飘!飞舞飘飘,武林至尊,傲雪无双!神奇女侠,冷若冰霜,旷世奇功,天下无敌!冷酷似水,杀人无数,冷漠如冰,冷艳玫瑰!傲雪,一个神秘女侠.......
  • 闪婚

    闪婚

    当婚姻成了一种生活体验,那么整个传统的爱情模式似乎瞬间被这些80后快节奏青年彻底颠覆。当你看过《金婚》的时候肯定会被那种真挚,朴素的爱情所感动;而当你阅读《闪婚》的刹那,或许带给你的只有震撼,思考——比《奋斗》更奋进!比《早熟》更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