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96900000003

第3章 2.千年古县话项城

提起项城,人们立刻想到的就是“莲花”牌味精,或者是曾经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项羽,或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袁项城——袁世凯。比起豫东其他县市来说,人们似乎很难把这个小市和千年古县联系起来。

事实上,项城,就其历史而言,堪称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项城这个地名,最早可以上溯到西周初年的项子国。

西周时,武王伐纣成功,商朝灭亡,周朝建立。为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政权,武王大举分封诸侯国,作为屏障。武王死后,成王继位,周公旦辅政。成王的叔叔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不服,勾结纣王之子武庚禄父造反。周公旦是个大贤人,岂容刚刚建立的姬姓江山社稷被颠覆?果断带领大军平叛。胜利后,周公旦建议成王再次大封诸侯。两次大分封共分封一百二十多个诸侯国,爵分五等,即《礼记》所记载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这些诸侯国中,其中有一个“项子国”,第一任国君是姬季毂。

另据《封神演义》第一百回“周天子分封列国”所说“项封於汝阴”(颍河古称汝水或北汝河),项子国分封时间在武王灭商后,即公元前1041年。这毕竟是小说家之言,不能作为正史来看待,但也不可否认,许仲琳这样写决不是空穴来风,最多也不过把项子国分封时间提前了几年。

可不要轻看这个四等小国,其来头却大得很。据说文王百子,季毂是周武王的异母弟,成王的亲叔叔,武王伐纣时担任虎贲中郎一职,在牧野之战中立下大功。虎贲是武王极为精锐的部队,能在这样一支部队任职,说明季毂的军事素养很高。再者,姬姓诸侯国较高者为侯爵,却寥寥无几,数量稍多一点的为伯爵,大多数为子爵,星罗棋布拱卫着周王室。项国虽为四等子爵,国土方圆百十里,但在诸侯国里并不显得寒掺。

项子国,国在颍水之滨,今谷河与之交汇之处,占据今项城市东半部与沈丘县西半部。国名为何曰“项”?《说文解字》云:“项,形声字,从页从工,工亦声”。“页”指人头,“工”指“工程”、“工地”、“工作”、“劳工”。“工”与“页”合起来表示“推独轮车的人把车绳套在脖后”,本义为参与土木工程劳作者的脖子后部,即脖子上的工作部分——颈的后部,泛指脖子。项子国地处中原腹地,北临黄河,南控长江,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就像人的脖颈、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可以为周王室抵挡东南沿海的蛮夷小国之侵犯,周王朝对其重视可见一斑。此即项子国得名原因。

据传,季毂传次子衍,衍传长子悠乙,悠乙传次子穷曜,穷曜传长子叔泄,叔泄传长子骈贞,骈贞传长子仁己,仁己传次子惠夫,惠夫传长子延革,延革传长子曲蜗,这十代国君皆以爵称项子。大概至曲蜗时,周王朝已进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齐桓公称霸诸侯。桓公晚年,已近强弩之末之势,南方楚国开始觊觎中原,不断北进,先后灭掉江淮之间的诸侯小国。为防止楚国北上,鲁僖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于淮。鲁、齐两国皆驻扎项子国境内。会盟结束,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各归本国,而鲁国趁这个机会灭掉了项子国,曲蜗及部分国人被俘往鲁国。从此项子国国名被取消,仅存项地名而已。《左传》记载为鲁僖公十七年即公元前643年。

鲁国虽然灭掉项子国,入鲁国版土,但项距鲁远在千里,鲁不能统治项地,可谓是鞭长莫及。20年后,楚国又北上,占据了项地。不过,楚国怕坏了自己的名声,暂时没有和鲁国交恶,没有按照惯例在这里设县。灭国后的项子国后世子孙以国为姓,此为项姓的起源。项城,其名也源于项子国。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五霸争强,七国争雄。

楚襄王时期,楚灭陈,国都由郢迁到了陈,以陈为国都,项为别都,时间在楚顷襄王二十年(前278年)。后来楚将项地封给芈燕(未称国),因此芈燕改称项燕。又一支项姓。

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大一统帝国——秦朝,在全国设立郡县制,改陈国故地为颍川郡,以陈为县。项地归属于颍川郡,此时只有项地名而无项郡或项县之名。

一直到公元前206年,刘邦统一天下,在这一带一下子设立了两个县:项县(治所位于今沈丘县槐店镇西南)和南顿县(治所在今项城市南顿),都隶属于陈郡。东汉时期,项县属汝南郡。(《后汉书·地理志》)三国时期,项县隶属于曹魏统辖范围内的陈国。

西晋时期,项县名称没有改变,先属陈国,后改属梁国。(《晋书·地理志》)

南朝刘宋时期,为安置因战乱南迁的北方居民,实行侨置,于项县豪强中设项城令,即项城县令,项城一名首度出现。不过,这个项城令治下只有民而无土,徒有虚名,是为了安慰民心而特设的,算不得真正的行政区划。(《宋书》)南朝齐时侨置北陈郡,领阳夏、西华、苌平、项等县,与刘宋侨置大体相同。(《南齐书》)当时的项城县隶属豫州陈郡,属北朝管辖,东魏、北魏、北齐、西魏、北周根本不认南朝宋、齐的设置,仍称项县。东魏也在陈郡境内侨置了一个北扬州(北齐改为信州)北丹阳郡,治项县城,还在项县境内侨置了一个秣陵县。(《魏书·卷一百六中·志第六》)于是,项城境内始有秣陵这一名称。

隋朝统一中国后,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始增一“城”字,确定为项城县,至此,项城县的名称就固定下来了,再无变动。开皇十六年分置沈州,炀帝大业初州废,又置项城郡。(《隋书·志第二十五》)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于项城置沈州,领项城、颍东、鲖阳、南顿、溵水五县。太宗贞观元年(627),废沈州,以县属陈州。(《旧唐书·志第三十八》)贞观元年州废,省颍东入项城,以溵水(即商水)来属。《新唐书·志第二十八》

五代时期,项城县隶属陈州。宋代,项城县隶属河南府陈州。宋神宗熙宁六年,南顿省为镇,入商水、项城二县。哲宗元祐元年复。(《宋史·第三十八》)金代,南顿县境内有殄寇镇(《金史·卷二十五》),即今秣陵镇。

元世祖至元二年(1342),省南顿、项城入商水(时间很短),后复置,隶属于陈州。(《元史·志第十一》)

明宣宗宣德三年(1428),项城县治被黄水淹没,民庐殆尽,省南顿入项城,项城县治所迁殄寇镇,隶属开封府陈州。此前,项县、项城县县治一直在今沈丘县槐店西南郊。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建国号大顺,下令将项城县改为项州。清初复名,隶属河南省陈州府。民国时期依旧。

1953年,因交通不便,项城县治迁往水寨镇。此前,项城县治在秣陵镇共525年。

1993年12月,项城撤县设市,称项城市,市政府驻水寨。

关于南顿,需要交代一笔,就在分封项子国的同时,周王朝分封的还有一个顿子国。顿子国初在在今商水县城东南11公里处的平店乡李岗村,今项城南顿地界为其地域的一部分。春秋时期,顿国依附于陈国(今淮阳)。楚国北上的时候,顿惧楚背陈而转向楚,时间约在前637年以前。陈怒,大兵压境,顿子失国,奔楚求援并避难。前637年秋,楚王派兵攻陈。陈败,从顿子国收兵。《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楚令尹子玉(即成得臣)率兵占领了焦、夷两地后,在顿地修筑新城后回国,护送顿子返回新建的都邑,使顿子复国,新筑的顿国后来又称南顿子国。这个都邑就是今项城市南顿故城。

顿子国复国后,又不甘心完全沦为楚国的附庸。公元前496年,顿子国君准备投降晋国,于是便背叛了楚国,同时和陈国断绝了友好关系。楚国便在陈国的帮助下发兵灭掉了顿子国。顿子国灭亡后,顿子国的贵族为了纪念国家,开始以国名为姓,顿姓由此而生。

秦代于顿子国故地置南顿郡。西汉废郡,置南顿县,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项城市区西南顿镇。后汉沿之。(《后汉书·地理志》)西晋惠帝于此再设南顿郡(时间当在290——306年),下辖南顿县。(《晋书·地理志》)北齐郡废,改县名为和城。(《北齐书·地理志》)隋代复设南顿县,曾与和城县并存。(《隋书·志第二十五》)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南顿省入项城。武周证圣元年(695),割项城置光武县,以县有光武庙故也。景云元年,改为南顿,复古名也。(《旧唐书·志第三十八》)

五代时期,南顿县隶属陈州。北宋和金代时期,南顿县隶属河南府陈州。其中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南顿省为镇,入商水、项城二县。哲宗元祐元年(1086)复。(《宋史·第三十八》)金代南顿县境内有殄寇镇。(《金史·卷二十五》)

元世祖至元二年,省南顿入商水,后复置。(《元史·志第十一》)

明宣宗宣德三年(1428),项城县治被黄水淹没,民庐殆尽,省南顿入项城,项城县治所迁殄寇镇。(《明史》)秣陵地名也随之迁往殄寇镇。此后再无南顿郡、县名称。

综上所述,项城在历史上的各段时间统计如下:

自西周初项子国得以分封,至鲁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43)鲁灭项,存在约400年。

自鲁灭项,至西汉高祖置项县,项地无行政区划共437年。

自西汉高祖置项县,至隋开皇二年增一“城”字,项县名称共用788年。

自隋开皇二年改称项城县,至1993年撤县设市,项城县名称1411年。

自1993年项城撤县设市,项城市名称已用21年(截止于2005年)。

另:槐店作为项县、项城县治共存在1635年;今秣陵镇作为项城县治存在525年;水寨镇作为项城县、项城市政府所在地至今已有61年。

不算项子国和只有项地名而无行政区划两段时间837年,项县、项城县、项城市一脉相承的三个名称合计共有2220年。

结论:项城,不仅是千年古县,而且是双千年古县,历史悠久,且无中断。

同类推荐
  • 高材生逐鹿三国

    高材生逐鹿三国

    穿越大剧,架空历史,有人云:诸葛亮的水平和思维逻辑能力,也就等于现代的一个大学生的水平。又有人云:现代人去古代,如果不是贝勒爷,不是公主,根本就无法生存,还何谈改变历史?那么这6个现代大学生,在三国时代的生存,熟悉,成长,和如何改变历史。尽请大家期待。穿越大剧高材生逐鹿三国。
  • 懒王爷

    懒王爷

    在最没有能力的年纪,碰见了,最想照顾一生的姑娘。这是许多穷小子的遭遇,但是作为皇子的他同样需要忍受这样的痛苦,显贵的身份让这种痛苦更加强烈。看穿而力不及才是人生之苦,玄启让他们看看你愤怒的样子吧。
  • 风之起来

    风之起来

    一点水墨卷起了整个乱世,掀起了一种皇朝的更替……计定算天,须臾之间,朝野更替,风隐之时……
  • 异世大闲人

    异世大闲人

    南乔木一直觉得身为富家子,混吃等死是一种高大上的生活......可没办法,人太出色了也是麻烦!欲做大闲人的南乔木无奈的发现,自己被现实给绑架了........闲人还是贤人?!
  • 三国之铁骑无双

    三国之铁骑无双

    铁血三国,战骑无双,颖川陈玉,生于世家,从傻X成为绝顶聪明之人,收猛将,得谋士,娶美人,一揽众美在三国,建至强骑兵,铁骑所向,扬威无敌!
热门推荐
  • 异界之逍遥剑仙

    异界之逍遥剑仙

    一个剑修因为遭人妒忌被逼无奈与敌人同归于尽.....在异界重生的他为了复仇从新走上了修炼的道路,他要让他的敌人胆寒,他要让他成为敌人的梦魇,杀戮铸就一切,实力成就一切。且看我们的主角如何在异界大陆走上巅峰,撕裂虚空回到前世去面对他的敌人,如何让他的敌人跪在他的脚下.......这是野狼第一本小说,写的会有些茅草,希望大家给予指正。读者的点击和收藏就是我动力
  • 质疑房地产——我们为什么买不起房

    质疑房地产——我们为什么买不起房

    房地产市场近年价格高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般热闹的房市,到底缘起为何?房价真值那么多吗?质疑房地产!也让我们从基本知识和信息知道了解,就是这本书。
  • 豪门霸爱:惹上腹黑律师

    豪门霸爱:惹上腹黑律师

    她是背着父亲“私房债”的呆萌小记者;他是顶着豪门光环的腹黑大律师。
  • 不可不读的微历史——历史细节中的微言大义

    不可不读的微历史——历史细节中的微言大义

    本书精选了历史中最炫目、最耀眼的故事,用时下流行的“微博体”加以呈现,于小段子中读大历史,于欢笑声中品成败,可为人生指点迷津。
  • 九幽惊梦..more

    九幽惊梦..more

    一个在江湖上风行了数百年的黑暗杀手组织,一段绝艳倾城的爱恋,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诡异神秘的风月令、威力无比的天玄剑、邪恶骇人的残阳剑、绝美无双的寒冰剑,无不是令世人倾倒的神兵利器,惊然现世,各自惊艳,一个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人物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步步杀机,处处惊心。“薇开、血灵现、风月出、天下乱”个千百年的咒语,江湖再起争斗,欲爱不能,欲恨不休,无情的剑,多情的杀手,难断的恩仇。幽香不
  • 绝世无双:倾城皇后冷傲帝

    绝世无双:倾城皇后冷傲帝

    她二八年华,嫁入皇宫,是偶然,是必然!他年纪轻轻,却卓而不凡,一手创立念汐国,不过短短三年,便成为众国之霸主!传闻,皇后美绝人寰,冰雪聪明,温婉可人,蕙质兰心,更是绝代佳人!传闻,帝王俊美绝伦,聪明睿智,气宇不凡,玉树临风,更是绝世风华!传闻中的皇后倾国倾城,总是微微扬着嘴角,云淡风轻中,透着风过水无痕般的冷静!传闻中的帝王冰冷霸气,拒人于千里之外,无形中透着一股凌厉的威压,气势逼人,不怒自威!没人见过帝王笑,直到--帝王遇到了皇后!整个大陆都“迷离”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信以为真
  • 血凰嫁:凰本天定

    血凰嫁:凰本天定

    那一年,血色的雪花飘落山头。那一年,人称扶苏公子的状元郎进京。本为一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相国府天之骄女苏长仙却面临一夜之间家破人亡,流落街头为乞的境地。她美么,人人都说相国千金,红颜祸水……她美么,人人都说相国之灭,在于灾星……扶苏公子玉面含羞,却不知人人都道的玲珑小生其实就是百面郎君。他站在街头问她,“你相信一见钟情么”?满脸污垢的苏长仙一口银牙紧咬,只蓦地狠狠一口带血的唾沫吐在他的脸上。他不恼,反而哈哈大笑道,“不错,终于开始有点野性了”!却不知,他眼中的可人猫儿,眼里隐藏着的阴骘怒火,只待择人而噬。那一年,血色的雪花整整飘落了一个冬季。那一年,她卑微求生,开始从地狱中挣扎而来……
  • 至道苍穹

    至道苍穹

    道谷罪血之后,身具万世九叶道心之资,与祭灵为友,得道帝无上传承。手掌道则,神铸乾坤;林穆:我为父而出,踏山河,凌日月,只欲昭告苍生,他不是魔!
  • 强势回归:总裁求放过

    强势回归:总裁求放过

    家道中落,她被养父所卖,成为霸道总裁前女友的替身。自从住进别墅,风波不断,让她受尽苦楚。受苦她聂小柔没有怨言,谁让她爱上了叶枫呢?可为什么她的付出永远换不来他的真心。他说:“我不会承认这个孩子,劝你还是别用这个孩子来牵制我。”她反驳:“叶枫,你不是人,我从没想过要牵制你,只希望能保住孩子。”他愤怒:“我不介意亲手杀了这个孩子。”她心灰意冷,带着孩子逃跑。
  • 仙踏神魔

    仙踏神魔

    传说九天之上亦有神明,大能者屠天灭阳,无上神帝端坐云端。世界再大亦有吾武天傲视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