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跟着阿原,再次看到了综艺节目的另一种可能:一个只有几十平方米的小演播室里,明星就乖乖地坐在李静和阿原中间,接受全程15分钟的贴身访问。
后来事实证明,《金光综艺》真的在观众中亮了,也在李静心里亮了。
它用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李静,电视也有不一样的玩法。
1999年,这个命题又一次疯狂地钻进了李静的脑子里,就像一种精神疼痛,平时没在意,发现的时候已经如此严重了。
她想,兜兜转转一大圈,还是回到了这一点,实在没有理由再绕道了,做中国最好的电视制作公司,就做明星访谈!于是才有了问母亲借钱的一幕,才有了“壮士一去兮”的感慨,也才有了划时代的“小西天革命根据地”。
最初,李静的公司战斗力只有三个人——一个制片主任是她以前的同学,妹妹李媛做导演,还有就是她自己。
在小西天租了一套民房,工作室就算是正式开始运转了。
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开策划会,连着轴地开,三人固定班底再加上过来客串的老同学、老朋友,有时一聊就是通天亮。
后来一个北电的老同学跟她说,我给你推荐个实习生吧。
这个实习生叫张艳艳,是北师大艺术系二年级的学生。
作为一位家教严谨的湖南女孩,她的每一步路几乎都是由父亲来安排,从上什么学校,到去哪个城市生活,再到找一份怎样的工作。
艳艳对这些事情并无多少觉知,因为已经有父亲为她做好选择。
然而这种高度的呵护已经漫过了艳艳的头顶,在她的身前投下一片阴影。
还在读中学时的一个暑假,艳艳决心要和同学一块去打工,在一个船舫餐厅推销酒。
那天中午,艳艳端着酒走进了一个包间。
一看,不对,坐在那儿的竟是父亲的属下!说了声叔叔好,这妮子撒腿就跑,一路跑出餐厅也不敢回头。
她跑了一会儿觉得胸口很闷,为什么这个城市这么小呢?选择北京,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城市足够大,大到几乎没人认识她,也不再需要她向任何人展现乖巧。
而且她觉得,自己欠父亲的太多了,欠自己的更多,这一次就让自己做个主吧。
在北师大读书的日子单纯而快乐,时光变得非常慢,直到有一天教编剧的老师跟她说:“你那么聪明别把大学玩过去了。
我的同学李静做了一个工作室,你去那实习帮帮忙吧。
”好啊,艳艳答应得很痛快。
她对“李静”这个名字并没有太多印象,不过听老师说以前是央视的主持,那应该就是很端庄很漂亮的那种女人吧。
李静的工作室离艳艳读书的地方并不远,靠近后海。
那天,艳艳按照老师给的地址摸到了小西天里头的一个六层居民楼里。
走到顶层的一个复式门口,又对了对地址,确定这就是工作室没错。
可是怎么连个招牌都没有,艳艳边想着边缓缓敲起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