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窦文涛的人生格言。他说:“你都已经不要脸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成功之前,必先看轻自己。这份对奋斗的理解,于李静、戴军心有戚戚。个体心理学家阿弗雷德•阿德勒(Adler)曾说,“人类奋斗的动力来源于克服自身不足的强烈愿望。”
人,生而自卑。这种自卑感即是个体对自身缺陷的觉知。只不过有的人选择了忽视,有的人选择了抗争。这就是为什么后来的窦文涛成为了脱口秀主持人,李静开起公司做老板,戴军则成为了“最有文采的主持人”。成功,或许从来都不在乎你是谁,而是你想怎样。这样看来,梦想永远比现实技高一筹。模特吕燕是麻雀变凤凰的传奇人物,比起光鲜的当下,“超访”更关心她的过去。“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生活。”
当被问到自己在江西的老家时,吕燕说她喜欢端着碗在家门口吃饭的日子。那个贫乏的山区滋养了她最初的质朴与狂野。其实关于“过去”,也是李静和戴军曾遭遇的问题。李静对此的回答是,“不用销毁什么,那是我的进化论。”
而戴军说,“光鲜的是未来,不是过去。”
决定只身去法国发展的时候,吕燕完全不会法语,英语也只会一些简单的口语,最重要的是她身无分文。“你怎么就敢去?”“如果我不去,我就连一点赢的机会都没有了,对不对?我如果去,管它成功不成功,我有百分之五十的机会。”
吕燕说。于是,她提溜个大箱子就去了法国。由于语言文化上的障碍,吕燕几乎成了“哑巴”,她就靠着一个“快译通”与外界生涩地交流,并支撑自己奔走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独自生活,面对竞争。她实在弄不明白在法国的超市里,洗洁剂和食用油有什么区别,于是在第一个月她仅靠吃白煮蛋过活,“一个月吃了一百多个鸡蛋。饿了就剥一个吃。”
彼时的艰辛被她轻描淡写。她只是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留在巴黎,为了那些鼓励她的人那些等着看笑话的人。这种“异乡”之感让人遥想起很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李静盘着腿坐在出租屋的床上,墙上老旧的空调机不时发出嗡嗡的巨大声响,她吸着鼻子望着身边的好友,说:“我不走,我要留在北京,我要成为中国最牛的主持人。”
吕燕式的奋斗,是一条道走到黑的执着。事情发生的起点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投入,必是全情;纵然疲惫,亦可尽兴。重提过去是李静和戴军惯用的谈话方式,但如何面对嘉宾的过去,《超级访问》有着它的独立态度——直面它。也正是因为这份难得的率真和放松,《超级访问》和超级模特吕燕之间产生了超级的默契和尊重。吕燕在国内没有经纪公司,也没有经纪人。所以请她来做节目的过程也有点戏剧性。本来艳艳对于如何能联系到她是一筹莫展,但她突然想起一个人——歌手孙浩。“我跟吕燕并不熟,只是在PUB遇见过几次。我都没留过她的电话。真是很抱歉,帮不上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