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1500000012

第12章 亲情因寂寞而伟大 (2)

失去听力的孩子往往会变得沉默寡言,为了让他有自信,母亲逼着他用唇语和手语跟她进行交流。在母亲的督促和带动下,不久之后,他竟然能熟练地用手语和唇语与聋哑学校的孩子们进行交流了。

那场意外让他失去了听力,但没有让他失去自信,樱桃树下又出现了他歪着头非常投入地拉琴的身影。母亲很为他的变化感到欣慰,和以前一样,每次只要他开始在樱桃树下拉琴,母亲都会端坐在一边欣赏,脸上露着甜美的微笑。不同的是,母亲是用她日渐熟练的手语和唇语去赞美他——而不像以前那样用语言去赞美。

但是,失去听力的他有一个无法克服的难题——他尽力去听自己的琴声,但却只能听到很轻的嗡嗡声。因为这个,他的心情变得很糟,也不再去樱桃树下拉琴了。

看到他如此痛苦,母亲比他更伤心更着急,母亲用手语告诉他:“尽管你不能完全听清楚自己的琴声,但你可以用心去感觉!”

为了让他可以更好地练琴,母亲还想出了一个妙招——她用录音机录下他的琴声,然后再乘火车找城里的专家进行评点,她甚至麻烦专家把对他琴声的意见一条条写下来,好让他能够加以改正。

受到母亲的鼓励,他练琴更加努力了,琴技也提高得很快。

樱挑树几度花开花落,在一次全国少年乐器演奏比赛上,他以精湛的技艺和昂扬的激情震撼了在场所有的评委,当之无愧地获得了比赛的金奖。而当人们得知他是个幼遭不幸、双耳几乎失聪的少年时,更加佩服他,觉得他的成功简直就是个奇迹。

更幸运的事是,当他的故事迅速传开以后,他的听力问题也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多位知名专家对他的病情进行联合会诊后,一致认为他的听觉神经没有完全萎缩,通过手术可以恢复部分听力。

手术很理想,戴上人造耳蜗后,他的听觉基本与常人无异了。

当他终于可以听见自己的琴声,可以听见风声、水声后,他特别兴奋。他用手语告诉一直守护在他身边的母亲:“从现在起,我可以听见声音了,您也不必再用手语和唇语与我交流了。”

说完,他激动地拿起了小提琴,缓慢又有些结巴地对母亲说:“母亲,您最喜欢哪首曲子,我拉给您听好吗?”

但奇怪的是,母亲依然坐在床边,脸上露着微笑看着他,好像根本就没有听见他的话一样。

正在疑惑之时,护士走了过来告诉他,他的母亲早已完全失聪,根本听不到他在说什么。

原来,在那次毒气泄漏事故中,母亲的听觉神经也遭到了严重的损坏,但是,为了不让他更加绝望,母亲一直将这个秘密隐藏到现在。而由于他听不到声音,母亲也很少开口说话,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手语和唇语和他进行交流,如今都不怎么会说话了。

想起年少时对母亲的种种误解,想起同样失聪的母亲为了自己所付出的辛苦,他抑制不住地抱着母亲痛哭了起来。

当樱桃树再次开满粉红花瓣时,他坐在树下,动情地拉起了小提琴,而旁边则是面露微笑、仔细倾听的母亲。他知道,母亲一定听得到自己的琴声——因为她是用心而不是用耳朵去倾听的。

【人生感悟】

无声的世界不寂寞——无母爱的世界才寂寞。

拿什么回报你,母亲

当你1岁的时候,母亲25岁,正是她青春美貌的时候,但是因为你的出生,她没有时间来享受这人生中最美丽的时刻。她给你喂奶,给你洗澡,在你哇哇大哭时唱歌哄你入睡,然而你只会用大哭大闹使她整夜睡不着觉。

当你2岁的时候,母亲26岁。你长大了一岁,母亲却仿佛老了好几岁,她教你说话教你走路,然而你却为了她不让你玩剪刀而坐在地上撒泼。

当你3岁的时候,母亲27岁。你上幼儿园了,妈妈不顾自己劳累,每天接你上下学,回到家顾不上休息就为你准备晚餐,然而你却拿着零食,将她做好的饭菜丢在一边。

当你4岁的时候,母亲28岁,看到你兴奋地拿着画笔画来画去,母亲给你买了更好的画笔和纸,然而你却在她洁白的衣服上乱涂一通。

当你5岁的时候,母亲29岁。因为你的调皮捣蛋,每次家长会,母亲总被老师留下谈好长时间的话,母亲从来没有骂过你,你却从来不听话。

当你6岁的时候,母亲30岁。母亲送你上学去,然而你却大嚷着“我才不想去上学呢”。

当你7岁的时候,母亲31岁。你得了一场大病,母亲日夜守在你的床前照顾你,出院时,你胖了十斤,母亲瘦了十斤。

当你8岁的时候,母亲32岁。母亲给你买了一个篮球,然而你却用它来砸其他小朋友的头。

当你9岁的时候,母亲33岁。你说要练习画画,母亲为你报了培训班,然而你只去了一次,就把画笔扔一边了。

当你10岁的时候,母亲34岁。母亲想跟你说说悄悄话,你却把它写进日记,放在抽屉里,还加了一把锁。

当你11岁的时候,母亲35岁。母亲带你和你的朋友去游乐场,然而刚进了游乐场,母亲就找不到你了。

当你12岁的时候,母亲36岁。你快升中学了,母亲提醒你要好好学习,而你从来不把书本带回家。

当你13岁的时候,母亲37岁。母亲建议你让头发保持它本来的颜色,然而你只简单地回了两个字——老土。

当你14岁的时候,母亲38岁。你去了姨妈家里过暑假,那个假期,你没有和母亲通过一次电话——绝对没有,哪怕只有一次,她也会记得。

当你15岁的时候,母亲39岁。你长高了,但是你每次进门都是先大叫“饿死了,还有饭吃吗”,吃完饭,母亲希望你可以跟她聊聊天,然而你总是立即回到房间——还把房门反锁上。

当你16岁的时候,母亲40岁。每天晚上,你都躲在房间里跟网友聊天,对母亲的询问不理不睬。

当你17岁的时候,母亲41岁。你数次整夜不回家,没打电话,是母亲在焦急等待后打给你的,你每次总是淡淡的一句——我在同学家里呢!

当你18岁的时候,母亲42岁。你高中毕业,看到长大的你,母亲哭了,你却说,终于可以离开家了。

当你19岁的时候,母亲43岁。母亲不远千里跑去学校看你,还带了一大包你爱吃的零食,同学们都夸你母亲好,你却冷不丁地说,带这么多干吗,不嫌累啊?

当你20岁的时候,母亲44岁。母亲问你是否有女朋友了,你却回答“这不关你的事”,其实,母亲并不反对你谈恋爱。

当你21岁的时候,母亲45岁。母亲希望你毕业后回到家乡,男儿志在四方,回老家干吗——这是你给她的回答。

当你22岁的时候,母亲46岁。你大学毕业了,母亲再一次不远千里赶到学校参加你的毕业典礼,然而,那一天,你一共跟母亲说了不超三句话,你一直在不停地跟同学拍照。

当你23岁的时候,母亲47岁。母亲问你在远方还好吗,工作还习惯吗,你却说,你不懂,跟你说也说不清楚。

当你24岁的时候,母亲48岁。你带心上人来见母亲,母亲高兴地问东问西,你却不厌其烦地说“我知道,我们会好好安排的”。

当你25岁的时候,母亲49岁。母亲问你什么时候结婚,你又来了气——现在不是你们那个时代了,谁还这么早结婚啊?

当你30岁的时候,母亲54岁。你终于结婚了,母亲有很多话想对你和你的妻子说,但是结完婚你就跑到一个几千里以外的城市去度蜜月了。

当你35岁的时候,母亲59岁。母亲问你能否回家看看,你却推托说“过一段时间吧,眼下我正忙得团团转呢”。

当你40岁的时候,母亲64岁。母亲经常生病,你一年回家四趟,看到母亲斑白的头发、脸上的皱纹,你终于说了句“妈,儿子对不起你”。

母亲老了,终于有一天,母亲安静慈祥地驾鹤西去。你突然觉得你有好多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好多该说的话都没有说,然而,你却只能对着母亲的遗像忏悔。你终于明白,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人生感悟】

母爱是寂寞的,因为它永远都是一条单行线——永远只是毫不犹豫、毫无条件、毫无保留地付出,却从来不要求回报。

寂寞的坚守

师徒二僧云游天下。一天,二人云游到一个偏僻的山村小镇,投宿在一户李姓人家。半夜,师徒二人被一阵号哭声惊醒。师徒俩起身一看,只见院中躺着一具水淋淋的女尸,男人正在准备棺木,而他的女人趴在那具女尸上哭得死去活来,背上还背着一个婴儿。

师父忙问:“施主,请问是家中何人过世了?”

男人回答说:“死的是我妹妹。村里发了瘟疫,被传染的人全身的骨节都会缩小变形,痛不欲生,最后缩成一个小球死掉。我妹妹就是中了瘟疫,忍受不了痛苦才投河自尽。”

师父听完,双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男人低声对师父说:“我女人也中了瘟疫,早晚也是这样。”

第二天天亮,师徒就起身了。想起昨夜之事,不免心有悲伤,徒弟问:“师父,这家两个女人,一个跳河,一个啼哭,为什么都这么脆弱?”师父若有所思地愣了一下,说:“女人是弱者。”

师徒二人继续云游四方,转眼五年过去了。凑巧的是,他们又到了那个小镇,回忆起往事,不无感慨地想去看看李姓人家到底怎样了。

到了李家门口,正有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在玩耍。徒弟说:“师父,这就是当年女施主背上的孩子吧。想必女施主已经过世,男施主另娶了。”

正在这时,门里走出来一个女人。师徒二人饶是见多识广,却也是不自觉地惊了一下。这难道会是当年的女施主吗?她胸部与大腿紧紧地挤在一起,整个身子几乎弯成了弓形,比一个孩童还要低。但是师徒还是认出,这就是当年那位女施主。

师父忙上前问道:“施主这几年可好?”女人也认出了他们,忙把他们请进了屋,向师徒讲起了这几年的事情。女人说:“大师走后,我男人怕我把瘟疫传染给他,扔下我们娘俩就跑了。得了瘟疫本来也活不了多久,但是,我想如果我死了,我的孩子无人照顾,也必死无疑,所以我不想死也不能死。病发作了,痛得我满地打滚,用头撞墙,可是一想到孩子,我就有了忍受的勇气。”女人眼里闪过一丝泪光,接着说;“就这样,我没有死,却成了这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

师父听完,双手合十,念了一句“佛祖保佑”。

第二天天一亮,师徒二人就离开小镇了。想起了五年前与昨夜之事,徒弟不解地问:“师父,您不是说女人是弱者吗?可女施主她……”

师父点点头,说道:“是的,女人是弱者,但是,母亲是强者。”

的确,女人是弱者,她们怕黑,一个人都不敢走夜路;她们怕蟑螂,见到这种小虫子能把她吓得魂都丢了……但是,母亲是强者,为了孩子,母亲可以勇敢地死去,也可以痛苦地活着,母亲什么都不怕,什么都可以承受。

母亲永远是强者,母爱永远是奇迹。

还有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在一场车祸中,她的儿子变成了植物人。医生说,儿子有好转的可能——也许是三五月后,也可能是三五年后,还有可能是三五十年之后;但如果有人经常对他说说话,给他做做按摩,就会好得快一些。

同类推荐
  • 借的力量

    借的力量

    个人拥有的才能、接触的事物总是有限的,所以,要想成就大业,就必须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就是“借”。“借”无所不在,举凡政治博弈、治国方略、领导艺术、商业经营、公关策划、求知创业等各个方面,都充满了各种形式的“借”的影子。“借”的对象极为广泛,它可以是别人的才能、智慧,可以是各种实物,也可以是外在的机遇、环境等因素。“借”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是最卓有成效的,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是善“借”的高手。这本《借的力量》由王泽坤编著,通过讲述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故事,阐述了各种形式的“借”的力量。
  • 柏拉图对话录

    柏拉图对话录

    本书分为人与人生、婚姻与家庭、爱与爱情、情感与心灵、知识与真理、道德与修养、政治与经济、法律与正义以及柏拉图年谱等内容。
  • 看开

    看开

    中国的得,是通过失的方式才可以得到;西方的得,总是通过更直接的方式。当我们找寻幸福的时候,佛学告诉我们别失去就是幸福,减法及时幸福;当我们找寻幸福的时候,西方成功学总是在给人吃兴奋剂,换着法儿的让我们利用加法,不停的累积。哪个更好?有利有弊。不过目前更适合我的是前者。因为我已经告别了“羊皮卷”的年代。
  • 有画好说

    有画好说

    本书以漫画形式对心态、潜能、创新、定位、智慧、积极思维、换位思考、规则、细节、推销、管理、团队、整体与局部、得失、相对、发展、角度、提升自我、创意等36种影响人生的因素进行了阐释。
  • 做人方与圆

    做人方与圆

    本书内容包括:做人要方,做事要圆;精明不如聪明;不说硬话,不做软事;平凡但不平庸;生气不如争气;不做超人,也不做傻瓜;有心计不如有智慧;穷则变,变则通等。
热门推荐
  • 墨然流年

    墨然流年

    在朋友推荐下被拐进剑三,继而又拐了三个姐妹,之后的之后,四个人在剑三里可谓是笑状百出。一切都在两个姐妹的失恋中停止,四人的关系也不再想以前那般,白清墨淡然的答应一个浩气丐的“求婚”,却在不久之后分手。心灰意冷的她本打算就此离开剑三,但是却因为他,以及三个姐妹的挽留,从而继续她的剑三之旅。
  • 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

    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

    本书所写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重点课题,由八位专家撰稿,陈晓明主编。从“现代性”入手来重新梳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变革和转型。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一直处于与外部剧烈动荡的世界对话中不断发生着各种应变的状态中。这些变革对促使中国文明步入现代化文明体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当代中国文学为回应“现代性”的挑战,在建构现代性叙事的历史进程中作出不懈的努力。在现代性的框架内来探讨中国20世纪以来的文学的发展变革,把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看成现代性文学的实践形态。梳理出了二十世纪现代性文学的历史线索。
  • 狼血神探

    狼血神探

    跟萝莉拌拌嘴,跟美人调调情,抽根雪茄查查奇案,自己却是首席通缉犯,无人知晓的过去,谁也查不出的身世,他本身就是一个谜团!看够了死神小学生的冷漠?见惯了卷福华生的卖腐?给你一个会说相声的爆笑神探!
  • 拳经

    拳经

    原本生活平淡的年轻小伙林凡,因为修界的开启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一个偶然的机会,一部不全的《拳谱》,主人翁将走出怎样不平凡的路……
  • 魂界争锋

    魂界争锋

    主角穿越到。国势衰微,宗门乱法,豪强并起,政令难行,几成春秋之势,的蜀国末年天声废材,修行无门。难道这辈子就要忍气吞声地过完一辈子吗?不!能通过装逼来解决的问题干嘛要打的你死我活?装逼是个技术活,装好了人家觉得你牛逼,装不好就成逗逼了,再惨点,就成傻逼了,可这群傻逼却以为自己牛逼地不要不要的。拼爹绝不坑爹,装逼绝不傻逼本着打戏不够情爱来凑的原则,且看主角如何靠装逼来行侠仗义的仅以此书,向拿装逼当事业来做的叶良辰致敬
  • 冷兵器之光历186

    冷兵器之光历186

    人类越来越快速地掌握着这个世界的真理,医疗,生物技术发展至的高度,使生物繁衍后代的职能,对人类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模糊了贫富,善恶,美丑的概念后,剩下的只是最清晰的利弊多少之分,和对自身与社会的进化的追求。信仰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他们只需要相信属于自己的理性思考后得到的判断。而感性意识,也从理所当然的存在,变为了社会发展的障碍。“判”是一群诞生于冰冷的培养室中的特殊人类,聚集了从全世界提取而来的最完美的基因,从一出生就拥有超越一切常人的优势。他们被单独以最高端完善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不同领域的教育。唯独不允许教他们一切可能会导致产生私人感情的东西。他们拥有基本公民自由,最高级社会待遇,但政府对他们依然拥有终生控制权。——光历476年记。
  • 混沌煞

    混沌煞

    闲暇时间,假期创作,更文不定,不喜勿喷。玄灵103年,来自第304号行星的“客人”抢占了人类所居住的第118号行星,这一次次的战斗,一个个的亡灵,到底是谁的过错?
  • 当黑夜太过漫长

    当黑夜太过漫长

    她是至阴之体,身怀强大的暗黑之力,可笑的是她却心地善良,心怀怜悯。更可笑的是在黑暗中蹒跚挣扎的她,遇到了如同暖春三月般温暖明媚的他,妄图抓住,却不敢靠近。他却轻轻牵起她的手,如果黑夜太过漫长,哪怕长到令人绝望,也一定要相信,黎明一定会降临。
  • 最美唐诗宋词故事:诗意春秋伴人眠

    最美唐诗宋词故事:诗意春秋伴人眠

    本书精心描绘59篇纯美文字,从全新角度发掘唐诗宋词之美,解析它的特色与技巧,解读塑造它的人,解密它背后的故事,情感细腻、文字珠玑,还原凄美诗词创作的情境,带给我们古人最彻骨的人生体验和最惊叹的诗词才华。
  • 院墙内外

    院墙内外

    出身农村的青年讲师郝胜强娶了城市女护士梅灵。为消除两人的身份差异,郝胜强作出种种努力,想让自己从外到内成为一个真正的“城里人”。与此同时,作为导师院士申报团队的主将,他采取各种手段同校内外的竞争者抗衡。由于在性格和行为上的巨大差异,以及岳母的强烈干预,郝胜强与梅灵多次产生误解与纠纷,导致了严重的婚姻危机。郝胜强感受到现实的残酷,认为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让自己摆脱生活困境。因此,他全力追求事业,在院士申报、科研开发、挂职锻炼以及校外合作等方面,积极努力,甚至不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