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4600000010

第10章 修行

我们应常发四弘誓愿,终有一天定能做到:“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由于无边的众生是我们的父母,所以应誓愿度;由于无尽的烦恼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所以应誓愿断;由于无量的法门是趋向菩提的大道,所以应誓愿学;由于无上的佛道是自利利他圆满的境界,所以应誓愿成。

我非常喜欢这四句:“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弘誓愿涵摄了佛法的一切精髓——大悲、大智、大愿。众生无边是苦谛,烦恼无尽是集谛,法门无量是道谛,佛道无上是灭谛。前两句是下化众生,是世俗菩提心,属于福德资粮;后两句是上求佛道,是胜义菩提心,属于智慧资粮。

《正法集经》云:“世尊,菩萨不需要学众多法。世尊,菩萨若能善持、善达一法,彼已掌握一切佛法。云何一法?即此大悲心也。”谁的心中具备大悲心,谁就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供养诸佛菩萨最好的香不是物质之香,而是精神之香。烧吝悭,供布施之香;烧贪欲,供净戒之香;烧嗔恚,供忍辱之香;烧懈怠,供精进之香;烧散乱,供禅定之香;烧愚昧,供智慧之香。

学佛人不应该仅停留在念经、持咒等表面形式上,更不应该迷信于烧香、拜神、算命、神通等。佛教精神是慈悲和智慧。我们应怀着慈悲和智慧的心去实际利益自己能力所及的众生,一切从家庭生活中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内心做起。成为家人的榜样之后,再进一步扩大到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最终才能做到利益众生。

学佛的真正意义在于时刻观察自己的缺点,修行的真正意义在于时刻修正自己的不足。学了众多佛教理论知识,却没有发现自己的缺点,那我们学佛的目的何在?修了多年的参禅持咒,却没有修正自己的不足,那我们修行的意义在哪里?

世界上存在着众多不同的宗教,唯有慈悲和空性双运的见地,才是我所追求的解脱大道。

成佛的因缘全在自身上具足,诸佛的功德皆于自心中圆满,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往外寻求快乐呢?

佛法告诫我们:处于下等根器阶段时,要以修持净戒为主,通过听闻佛法来认识烦恼,才能对轮回生起真正的出离心;处于中等根器阶段时,要以修持禅定为主,通过思维佛法来降伏烦恼,才能对众生生起广大的菩提心;处于上等根器阶段时,要以修持智慧为主,通过实修佛法来根除烦恼,才能建立正确的空性见。

学佛的关键,首先是通过佛法的智慧认识自己,要明白自己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根器的弟子,然后对症下药,进一步实修,才能有实质性的功效。很多学佛人就像没有经过诊断的情况下自己瞎服药一样,非常危险!自己明明是处于下等根器的人,却自以为上等根器,藐视因果、毁坏戒律,最终误入歧途、一无所成。

由于修行者有三种根器,所以要依靠戒、定、慧三种学处,用逃避、对治、转换三种不同的方式去应对贪嗔痴烦恼。下等根器者用以持戒来逃避的方式去应对烦恼的对境;中等根器者用以修定来对治的方式去应对非理作意;上等根器者用以修慧来转换的方式去应对烦恼的根本。初以戒为基,中以定为道,后以慧为果。

初学者往往不太理解“非理作意”的意思,对于“非理作意”的最好的例子,正如《法句偈》中所说的:“他骂我、欺我、打我、夺我。如果保持着这种想法,我们便活在怨恨之中。”凡是对敌方保持着炽盛嗔恨的想法、对亲方保持着炽盛贪执的想法、对陌生人保持着炽盛愚痴的想法,统统都是“非理作意”。

只要具足三种因素,人们心中的烦恼就会不由自主地生起。哪三种呢?一、惑根未断; 二、对境亲近;三、非理作意。凡夫人,从无始轮回以来心中的贪嗔痴烦恼毫无损害、完整无缺,这就是惑根未断;贪嗔痴的对境于面前出现,这就是对境亲近; 于贪嗔痴的对境或起烦恼方面总是生起各种妄想,这就是非理作意。

即使听闻佛法,若不能认识烦恼,就不是听闻的智慧,而是听闻的妄想;即使思维佛法,若还未降伏烦恼,就不是思维的智慧,而是思维的分别;即使禅修佛法,若没有根除烦恼,就不是禅修的智慧,而是禅修的执著。正如噶举祖师冈波巴大师所说:“若不如法而行,仍是种下因法反而堕落恶道的因,实在无益。”

欣赏着美丽的月景,我们想到了什么?是否会发现月亮的光明象征着人们的智慧,月亮的圆满象征着人们的福德。此刻天空的明月啊,正是我们修行的祈愿,何时能像她一样,智慧的光辉明亮而普照,福德的资粮充盈而圆满!

我们的智慧本像月亮一样光明,如果没有被云雾般的烦恼遮住本性,就会永远光明无比;我们的福德本像月亮一样圆满,如果没有被罗睺般的私心毁灭功德,就永远那么充盈。我们对着月亮祈愿吧,愿我们早日去除烦恼和私心垢念,早日回到如月般明亮圆满的本性!

我每天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最不忘念诵的四句非常重要的佛法,就是顶果法王写的:“不要忘记上师,时刻至诚祈祷;不要忘记自心,时刻观照本性;不要忘记死亡,时刻观修无常;不要忘记众生,时刻回向祈愿。”

十相自在意为:寿命自在、心自在、愿自在、业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神力自在、资具自在、法自在、智自在。令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下与年、月、日、时所组合的时空宇宙世界一切自在。令具信者免除一切灾难,使所在之处吉祥圆满、眷属和睦、身心安康、去处通达、所求如愿。

修行不是盲目信仰,而是理智地探究真理。修行不是脱离生活,而是全身心地融入生活。修行不是逃避责任,而是公益心地担当义务。修行不是放弃俗务,而是无私地奉献大众。修行不是高高在上, 而是谦逊地尊重他人。修行不是执著成就,而是利他心地服务众生。

以律对治贪烦恼,以经对治嗔烦恼, 以论对治痴烦恼,三藏对治三种惑。 观修不净对治贪,观修慈悲对治嗔, 观修缘起对治痴,对治三惑殊胜道。 布施财物对治贪,爱护生命对治嗔, 闻思佛法对治痴,日常之中断烦恼。 知足常乐对治贪,知母念恩对治嗔, 树立正见对治痴,生活之中转烦恼。

有些学佛人重视打坐,却忽略行善积德、播撒福报。这就像在缺乏燃料的情况下追求取火,非常愚蠢。若修行的资粮福报不够,无论如何打坐,也产生不了任何定力,成就不了任何境界。我们应该从做人做起,由真诚待人、关爱生命开始,在实际生活中渐渐让福报增长,使功德圆满,定力才会自然提高,智慧才能自然圆满。

我在佛教的环境中出生成长,除累积佛教知识和形式上的修行外,内心的贪嗔痴及习气并没有减少。遇到我的恩德上师后,他老人家对我针对性地引导,窍诀性地指点,在他的慈悲和加持下我被自然降伏。上师调伏了刚强的我,度化了难化的我,我坚定地相信:上师是佛,上师是法,上师是僧,上师是三宝的根本。

佛、法、僧三宝的根本,是上师。上师是诸佛之自性;上师是正法之根源;上师是僧伽之主体。正如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所说:“上师鉴知我!具恩根本上师鉴知我!三世诸佛之自性,教证正法之根源;圣众僧伽之主体。根本上师您鉴知!慈悲加持之巨藏,二种成就之生处,事业所愿悉赐予。根本上师您鉴知!”

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育,感恩医生的治疗。更要感恩佛陀引导我们踏上解脱之路,感恩佛法帮助我们解决烦恼,感恩僧宝陪伴我们一路修行。父母、老师和医生的恩德只能带来暂时的世间的幸福和快乐。佛、法、僧三宝的恩德不止于此,三宝还能解决永恒的问题,更能使我们获得解脱和证悟佛果。感恩三宝!

母亲给孩子煮饭,却不能替孩子吃饭;老师教学生知识,却不能替学生学习;医生为病人冶疗,却不能替病人服药。同样的,佛陀引导我们如何踏上解脱之路,却不能替众生成佛;法教帮助我们如何解决烦恼,却不能替众生证悟;僧侣陪伴我们一路修行,却不能替众生成就。

如今有些人,内心充满了邪见与颠倒之心。将真理视为谬论,这就是邪见;将谬论视为真理,这就是颠倒。芸芸众生,由于无明之故,追求真理之人寥寥无几,追逐谬论之人却比比皆是。请佛菩萨加持,愿一切如母有情众生的心中树立正知正见!

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为普度众生而证得佛果。佛果源于菩萨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福德资粮依靠众生而积累,智慧资粮依靠诸佛菩萨而圆满。对于追求解脱、成就佛果的人而言,众生给我们带来的恩德是与诸佛菩萨同等的。我们应当对众生怀着感恩之心去传递佛法的真理,并使大家从轮回的沉迷中共同早日觉醒。

如果你想让父母欢喜,就应该使家庭和睦,家庭和睦是孝顺父母的最佳方式;如果你希望高僧大德长久住世,就应该与师兄团结,师兄团结是供养上师们的最好礼物;如果你想得到诸佛菩萨的庇护,就应该以真诚待人、关爱生命,真诚待人和关爱生命是令诸佛菩萨欢喜的最殊胜途径。愿佛菩萨保佑如母一切有情众生!

为什么日食和月食出现时行善功德大呢?按藏传佛教的说法,人身上有业气和智慧气两种。一般情况下,人每天呼吸两万多次,其中多数都是业气,智慧气几乎没有。日食和月食出现时,大部分呼吸是智慧气,由于智慧气的正面力量的牵引,修法、行善的功德及加持力不可思议。因此藏传佛教很重视日食和月食等殊胜日!

同类推荐
  • 伊斯兰法哲学

    伊斯兰法哲学

    伊斯兰教之所以对当今世界近12亿穆斯林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思想意识、伦理道德、生活习俗等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感召力量,不仅仅因为它蕴涵着源远流长、能顺应时代和外部环境变迁而不断增添自身活力的一种宗教文化,还因为它拥有一套以认主独一的宗教教义为基础,被全体穆斯林奉为待人接物、持身律己行为准则的伊斯兰教法。
  • 弘一法师全集(全4册)

    弘一法师全集(全4册)

    《弘一法师全集》共四册,内容包含弘一法师讲经说佛的文字、以及他的书信,另外还包括法师出家前谈艺的全部文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法师的书信部分,书信大多是写给友人的私人信件,有的信件同时随附明信片,所以有些书信在正文内容结束之后,另有法师的“附白”或“又白”等另附的内容。个别书信因保留不全,无法查证收信人姓名,遂本着求真、求实、求全的做事风格,将此类书信中现有内容编入书中,以期读者能看到法师的最全最真的著作。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心的本质,即是宇宙的本质。禅的本质,是觉醒的心。禅修,就是帮助我们开发觉醒的心。唯有找到内心深层的宁静,你才有能力面对自己,享受安静。放慢脚步,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自性花开的声音。本书收集了十余篇法师对观心、修心的禅修开示,从禅修的方式观照内心。修心是修行的核心,调适内心的贪嗔痴,方能从生活中各种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言语讲述人生快乐的源泉来自于净化的心灵。
  • 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本书主要包含弘一法师《各地讲法汇集》、《随笔·杂记》、《晚晴集及格言别录》、《说律解经手书题记》和《书、画等的序和跋》五部分。
热门推荐
  • 亡者侵袭

    亡者侵袭

    别人穿越到的异界不是生在王侯贵族家就是在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家。杰克倒好直接穿越到了一个被人打死的乞丐身上。别人穿越到的异界都暂时和平稳定,最起码等主角成长起来才会出现乱局。杰克倒好穿越到的世界正遭受亡灵军团的入侵,穿越的地点还是被亡灵军团刚刚攻破的城市。“我怎么怎么倒霉啊。”满心不爽的杰克在顺手砍死一只骷髅的时候仰天怒吼。
  • l.o.v.exo

    l.o.v.exo

    亚洲第一女团遇上亚洲第一男团,是幸运,还是命运,感情的种子正在发芽......
  • 当归时

    当归时

    好多年后回头看一步步走过来的路,所有的漫不经心都是命中注定。
  • The Princess and Curdie

    The Princess and Curdi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双面王子

    我的双面王子

    炎,赤般火热;溪,冰般刺人。最相克的生态,却同时存在在一个人身上。不是他所愿,但已无法改变。他不是完整的人,却奢求世上最完整的爱。他没有幸福的家,却渴望家人最贴心的问候。他温柔,善良,对情人爱意绵绵;“他”冷酷,无情,对一切事物憎恶至极。他和“他”注定要成为悲剧的主角。因为他们拥有同一个身体,不一样的回忆,不一样的情感,不一样的人生。
  • 通古天帝

    通古天帝

    神道腐朽,无人可逾。天道苍苍,不见轮回。古地幽幽,何日重现。以我之行,换天地的安宁,取古地圣火兑千百世的诺言,不为超脱,只为与你再次相守。一盏灯,一道光,一抹情,道出了数不尽的悲欢。他风华绝代,她倾国倾城;他掷枪破天,她抚琴相伴;他有死无生,她紧步相随。她娇羞的说:“大叔,你这么拍我的屁股,我以后怎么嫁出去?”她笑着说:“你我永相随,不分不离,哪怕天做了地,东做了西!”她静静的说:“去吧,为了你的心而战,我会翘首相盼!”纵然身死道消又何妨,你我总会相见,在那古地的许愿池中,你我丢下的信物会永远相伴。
  • 无限之幻想来袭

    无限之幻想来袭

    幻想来袭,看他将在无限世界中如何生存.l......生存才是王道,主角会强大,11...(看以后安排)....
  • 冤冤相报何时了

    冤冤相报何时了

    真不知道她和这个男人犯冲、还是上辈子欠他的?明明他身为社长事多工作忙,时间都不够用了,还不忘抽空“关心”、“招呼”她这个小社员,非把生活上所有芝麻绿豆大的事都拿来跟她吵一遍,彷佛这样才能忘忧解愁,一天才算过得多姿多采!什么嘛~~他当她大小姐时间多、闲来无事吗?没遇过这么奇怪的人,她倒要搞清楚他耍什么花样──他其实不是个脾气差、没修养的人。只是这位同社团的言小姐就有那个能耐,可以惹毛他,他说东,她硬是说西;他觉得冷,她偏偏喊热!对一个这么不对盘的女生有感觉,到底要怎么办才好?只好用迂回曲折的话语包藏自己真正的心意,期待有一天能化暗为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腹黑王子倒追高冷公主

    腹黑王子倒追高冷公主

    一个腹黑王子无意间见到一个女孩,一见倾心,开始了自己的追求,最终修成正果,有了一个可爱的萌宝。
  • 生爱死爱

    生爱死爱

    本书是一部值得仔细品读的作品。凡夫最大的荣耀,不在一水风行,永无失败,而在屡仆屡起,愈挫愈勇,获拥一颗坚强而高贵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