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4600000012

第12章 生命无常

学佛是为了觉悟宇宙人生的真谛,长养慈悲和了达智慧的真理。学佛不是注重表相的东西,更不是沉迷在修学佛法的表面形式上。作为一个佛弟子,做人的修养、品格要一天比一天提升,自己内心的烦恼、妄想要一天比一天减少,断除烦恼和增上功德,这才是修行的目的。

具有上品之信心者,会得到三宝之上等的悲悯与加持;具有中品之信心者,会得到三宝之中等的悲悯与加持;具有下品之信心者,会得到三宝之下等的悲悯与加持;根本没有信心之人,得不到三宝之丝毫的悲悯与加持。

佛陀在《指示无增无减性经》云:“舍利子,此法义,是佛之行境,是佛之所悟;舍利子,此法义,就算是一切的声闻、缘觉,通过自己的智慧,都不可能清净正确地明了、见到、思维,就更不用说那些普通众生了。除了通过对佛的信心能够证悟此法义而外,别无他法;舍利子,真正了义法义,只能通过信心来证悟。”

对上师三宝无伪的信心,是启迪智慧宝藏的先决条件,是证得心之本性的根本因素,佛陀在经中云:“胜义谛宜依信心而证悟。”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说:“自生诸胜义,唯信即可证。”《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法。”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信心就像太阳,上师三宝的功德犹如雪山,上师三宝的加持就像流水。正如具德上师帕摩竹巴在《大手印五支证道歌》中说:“像雪山一样的上师四身上/如果虔诚心的阳光不照的话/加持的水就不会流出来/所以,请用专注的心去修持此虔诚。”

无论世界如何改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我们对三宝的坚定信心决不动摇;无论我们身处顺境,还是正在遭遇逆境,我们对因果的深信也决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对上师三宝的虔诚和对因果轮回的深信,是起初由心的深处生起,中间与佛教真理相伴,最终与究竟实相合一的。

当今时代的人们缺乏的并不是佛教的知识和理论,而真正缺乏的是对三宝的无伪信心和对因果的深信不疑。这才是我们无法成就的根本原因。

降伏烦恼应从少欲知足做起,过度的欲望会导向贪婪——一种极度扩张的欲望,根植于不切实际的期盼。想要矫正贪婪,需要从内在的满足开始。若能做到少欲与知足有什么好处呢?保持少欲知足的人不但没有痛苦,无有疲劳,还会获得身心自在。正如《涅槃经》中说:“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不悔恨。”

富有的人常常为管理钱财而烦恼;贫困的人往往为寻求生计而烦恼;老年人经常为养老治病而烦恼;年少的人往往为学习成绩而烦恼。毕竟是处于轮回,无论贫富贵贱,还是男女老少,都各有各的执著、烦恼和痛苦。这就是轮回的本质,也是世间的事实。学佛就是为了让我们从轮回苦海中彻底获得解脱并圆满觉悟。

信与不信,因果就在那里,或善或恶,与你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信而不修,果报就在那里,或乐或苦,与你寸步不离,不毁不灭。

修而不悟,轮回就在那里,或生或死,与你痛苦伴随,不解不脱。

悟而不度,众生就在那里,或父或母,于你恩重如山,不孝不敬。

悟与不悟,佛性就在那里,或悲或智,与你同体光明,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来不去。

学佛人不要以消极的心态,为逃避责任和现实而选择修行,而是要以积极的心态,愿意追求生命的觉醒之道而选择修行,毕竟在这一过程中,充满爱心和内心的觉悟是最大的收获。

追求精神良药的智者就像狮子一样伟大,追逐物质享受的愚人好比狗一般愚昧。当一块石头丢过来时,狮子根本不理会石头,但会观察石头是谁丢的;狗根本不会观察石头的来源,却盲目地去追石头。心,是诸法之根,万物之源。掌控了心,等于掌控了诸法;通达了心,等于通达了万物;降伏了心,等于战胜了一切。

大海之舟因舵手而到岸,人生之舟因良师而解脱,身躯之病因良药而治愈,精神之病因妙法而觉醒。

家庭亲人因彼此关爱而和睦,人际关系因相互真诚而友好,工作事业因把握当下而成功,修行佛法因积福启慧而成就。酥油之灯因无风而点燃,爱心之灯因无私而明亮;太阳之光因无云而灿烂,智慧之光因无我而照耀。

以文字般若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以观照般若让安定的心稳固,以实相般若让稳固的心发挥功用。

以深信因果、取舍正当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以专心行善、珍惜当下让安定的心稳固,以追求真理、启迪智慧让稳固的心发挥功用。

经、律、论三藏是属于教法。戒、定、慧三学是属于证法。教法以闻思来通达,证法以实修去现证。印度的大成就者世亲菩萨说:“佛之妙法有二种,教法证法之体性, 持教法者唯讲经,持证法者唯修行。”

简单了解三藏和三学之间的关系。三藏为经、律、论,三学为戒、定、慧。 律藏、经藏和论藏教如何修持戒律、禅定和智慧。律藏的所诠义是戒学,戒学的能诠句是律藏;经藏的所诠义是定学,定学的能诠句是经藏;论藏的所诠义是慧学,慧学的能诠句是论藏。能诠句:用来表达的法句,所诠义:所表达的法义。

以清规戒律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以禅修定力让安定的心稳固,以证悟智慧让稳固的心发挥功用。这就是戒、定、慧三学的修行过程。

以闻思律藏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以闻思经藏让安定的心稳固,以闻思论藏让稳固的心发挥功用。这就是经、律、论三藏的闻思过程。

以认识烦恼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以降伏烦恼让安定的心稳固,以根除烦恼让稳固的心发挥功用。

执著是苦恼的根源,放下执著,才能获得自在。关于放下执著,有些错误的认识,将放弃误认为放下,结果是修行越久,越会脱离生活。表面上自以为是放下,实际上是执上加执,迷上加迷。放下并不等于不能有任何执著,而是因人而异。放下好比爬楼梯,后放前追一般。因为修行有次第,所以放下也须有次第。

我们从无始以来在此轮回的大苦海中,被贪、嗔、痴三毒所折磨,被苦苦、坏苦、行苦等三苦所煎熬,就像一个严重得病的患者一样非常可怜。如果缺乏善知识的引导,也没有闻、思、修佛法,根本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也无法证得心的本来面目——自生智慧。

噶举祖师密勒日巴尊者曾经说:“内在所起的一切意识, 当不明其性的时候,意识即是无明, 即一切业烦恼之根源;一旦证悟的时候,意识即是自证智慧,善缘的功德都会得以圆满。究竟的意义中,智慧不可得,一切诸法消融于穷尽之中。”穷尽——空性或者法界之义。

问:怎样才是正确的修行?答案是:以智慧去净化自己,以慈悲去感化他人,这才是正确的修行。

只有正确地闻、思、修佛法,才会有体认到诸法空性的智慧,只有体认到诸法空性的智慧,才有能力彻底根除内心的无明。

不贪图钱财,不追逐名利,只愿知足常乐。生起出离心而趋向解脱,是放下对世间琐事的执著而获得。

佛陀告诉我们,轮回的一切系列过患、无穷无尽的痛苦,皆是从无明开始,因无明引发。正如第三世大宝法王在《了义大手印》中所说:“从本未有自现迷为境,由无明故执自明为我,由二执故流转于诸有,愿断无明迷乱之根源。”

不执迷科学,不沉醉哲理,只愿证悟真谛。闻思佛陀的法教而实修实证,是净化心灵和启迪智慧的唯一途径。

当我散步时,看着地上的落叶,就想:同样是树叶,有些掉落在花园里,有些掉落在草原上,有些掉落在泥塘中,甚至有些掉落于悬崖之下。同样,地球上的生命就像树叶,由于各自的业力不同,所去的地方也不一样,有的往生净土,有的升入天堂,有的投生为人,还有的却堕入恶趣之中。当我看到每一片树叶时,感到既欢喜又悲伤!

有人说皈依佛,清规多,不自由,这是逃避学佛的借口,很不合理。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守规矩。为了好的前程,从小我们要遵守学校的规定;为了事业成功,上班要遵守单位的制度;为了健康保障,治病要遵守医嘱……同样,即使佛教清规再多,生活再不自由,我们仍然要皈依上师三宝,否则要从轮回中解脱怎么会有保障呢?

学佛不是盲目皈依,而是小心谨慎地寻找良师。学佛不是盲修瞎练,而是依教奉行地踏实修行。学佛不是沉迷理论,而是身体力行地取得成就。学佛不是好高鹜远,而是系统次第地闻思禅修。学佛不是断灭念头,而是保持觉醒地回归本初。学佛不是向外着相,而是观照自心地显露本性。学佛不是追求神通,而是智悲双运地证悟佛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当今很多学佛人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住处宽敞、环境优美,有庄严的佛堂、昂贵的佛像和法器及各种珍贵的佛珠。表面上看来似乎学佛的条件很具足,然而,实际上内心并没有转向佛法,也没有通往解脱和趋向菩提,只是沉迷于佛教的外表形式之中,这意味着陷入了另一个极端罢了。

有一次我去海边散步。当我看天空时,天空仿佛告诉我,心就像天空一样广阔;当我看阳光时,阳光好像告诉我,心就像阳光一样明亮;当我看大海时,大海似乎告诉我,心就像大海一样平静;当我看沙滩时,沙滩好像告诉我,心就像沙粒一样放松;当我感受微风时,微风好像告诉我,心就像微风一样自在。

同类推荐
  • 寻常禅

    寻常禅

    本书从现实社会人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困扰出发,试图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去阐释佛陀的智慧,以佛学的理念来提出适合现代人为人处世的方法与对策,帮助世间迷惘的人从心灵的困境中走出。
  • 向释尊问佛

    向释尊问佛

    本书通过释加牟尼和底子阿难的对话,以问答的形式阐释佛法世界中的生命意义。
  •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2:心净国土净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2:心净国土净

    本书为族群伦理探讨,此单元有八篇精彩论述,大师提出对族群、宗教之间、人生、家庭、青少年教育,乃至对杀生以及生命教育的看法。大师的开示,均针对人们的现实困境与心灵需求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并给与疗愈,继而启发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 在岸边

    在岸边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岸边》(认识佛法的启蒙之音)人在岸边,却不能渡,皆因无指引。生命需要感悟,也需要引领,才能抵达。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以朴实语言来表达个人对佛法奥义的理解,对人生的省悟;可谓字字珠玑,深入浅出,极富哲理,如一滴滴佛法甘露,滋润心房;是一本助人释疑解惑之书,一本感心悟性之书。
  •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的精神问题,如信仰,道德观,注重物质忽略精神生活和心灵修养的种种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什么才是真的幸福等。
热门推荐
  • 七次逃离:吸血鬼老公的甜宠

    七次逃离:吸血鬼老公的甜宠

    她失忆了,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关键是这里居然有一位莫名其妙的吸血鬼帅哥总是把她压在身下并且用霸道的口吻向她宣告:“小糖果,你是我的,哪都别想去!”天哪!大哥咱俩熟吗?算了,管他三七二十一,先跑再说!
  • 全系大宗师

    全系大宗师

    携带着网游中的极品道具“圣者勋章”穿越到异界,体质被塑造成空前绝后的旷世奇才,并且把六大辅助职业强化到宗师级别,他是一个全系大宗师!集九大战纹于一身,领悟12全系的元素法则,睥睨神界的龙族和光明教廷!融合玄奥、炼化神格,随心所欲走神界!更没有人想到,主角罗林的这次穿越,竟然是源于一个古老的预言..……
  • 冥后绝宠

    冥后绝宠

    看毛看!就说你呢!什么?谁不让你看我了!不准你盯着我老婆看!什么?你说太阳是圆的?滚!明明是方的!谁说的?当然是我家亲亲老婆说的!我老婆说的永远都是对的!什么?我老婆说错了?如果我老婆说错了,请参考上一条!这是一个宠老婆宠的没节操的冥王,那是一个傲娇的冥后。六界第一人,那是个传说,冥王妻奴那才是事实。我愿用六界来博你一笑,只要你高兴,没有什么不可以。六界新的开始,只因那个人的任性,只因冥王的宠溺。六界于你,微不足道!冥后的任性,冥王的放纵,新的世界会有怎样的故事?
  • 致命耳语

    致命耳语

    他被诡异的耳语声所困扰千奇百怪的任务接踵而至明明不擅长却不得不接受殊不知平凡人生悄然改变
  • 势足

    势足

    这是一个奇特的世界,势灵,是人们修炼的唯一方向修炼灵魂,既是修炼心灵,吸收天地灵气,锻魂炼魄生有势灵者,可往最高处攀登灵者只求长生灵者历九劫,即可成灵仙仙,逍遥自在,掌控自己,仙有大福缘仙,永世不灭
  • 阴阳气之混沌

    阴阳气之混沌

    热血澎湃,兄弟情义,爱恨情仇,都市生活,仙斗玄幻,凡间为虎,玄界为龙。尽在《阴阳气之混沌》···
  • 妙手神医俏佳人

    妙手神医俏佳人

    杨凡,旷世的医术和武功,一个救死扶伤的百宝箱,一双神仙手,一套世上绝传的足部按摩秘术。离家出走的太子爷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当然,这些都离不开美女相伴!【拼的是智商!】【看谁更硬!】硬才是硬道理!
  • 驱鬼主母太嚣张

    驱鬼主母太嚣张

    “家主,主母非说咱们山庄有不干净的东西!”“随她闹吧。”君无修将手中的书往桌上一丢,淡淡道。“家主,主母请了个道士,说要抓鬼。”“随她捉吧!”君无修的语气显然有些微怒。“家…家主,主母和那个道士跑了。”“随她去吧。最好被我抓到之前能踏出山庄!”君无修手上的茶杯瞬间分成了几半,咬牙切齿道。……………
  • 守护甜心:爱情未满

    守护甜心:爱情未满

    “叶羽翊,君子动口不动手你知道吗?”“我从来没有君子过。”……“啊!你干嘛!”“动口啊,我也君子一会是吧”“你不要脸……”“想不想试试更不要脸的?嗯?”唔~~~月璃欲哭无泪了,她何德何能让这只恶魔对她君子了,神啊!把他收了吧,他是你同类啊!
  • 熏腊味食谱

    熏腊味食谱

    《熏腊味食谱》主要介绍了熏制品、腊制品的制作方法,制作过程详尽,原料取材容易。《熏腊味食谱》行文简洁,通俗易懂,一学就能做出符合自己口味的熏腊品,是学习制作熏腊品的极好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