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地板断绝了材料来源,工厂只能停工,但工资不能停发。卢伟光焦灼万分,他的办公室墙上贴着一张世界地图,地图右下角大片翠绿让他灵光一现:去巴西进口原料,那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
几经周折,卢伟光获得巴西木材供应商的联系方式。接下来几十天,卢伟光打了千元电话费,终于打动了供应商,达成合作。几个月后,上海港集装箱码头迎来巴西人的高品质实木地板原料。
然而,所谓十年树木,木材总量有限,买家多了恶性竞争难免。卢伟光再一次大胆设想——最根本的办法是拥有森林。可巴西法律严禁外国人购置森林土地。经一位老华侨指点,他把第二个儿子选在巴西出生,加入巴西国籍。他作为监护人取得绿卡,合法拥有购买森林的权力。他投资过亿,两次购买永久砍伐权的巴西森林,总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
与跨国购买森林相比,更大胆甚至是匪夷所思的是25岁温州青年吴伟的创业构想。
1993年1月8日,中国首家性用品商店——北京市亚当夏娃保健中心在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分院大门东侧一间门市房内正式开业。
……有朋友建议我打广告宣传一下。可是当时我连开店的钱都是借的,怎么能掏得起广告费?我抱着本黄页,给各个报社打电话,只有一家报社的记者答应前来看看。几天后,在这家报纸的夹缝中,我看到了一则消息,满打满算不过20多个字。
就这样,一块火柴盒大小的报道居然很快引来了几乎全世界媒体的关注。法新社的、埃菲社的、《参考消息》……中央电视台也来了!
一年之后,中国首家性用品商店在北京开张的新闻被吴伟看到。当时,吴家人正因机电生意的失败而陷入低谷。出于生意人的敏感,吴伟决定赴京考察,其父亲吴振旺、二弟吴辉及其女友随行。
几经周折,在北京白塔寺附近,吴伟一行四人终于找到那家商店。严格意义上说,它还不能算做商店:不过是一家药店在一个柜台里摆放了几个没有厂牌、没有批文的自慰器。尽管如此,这些产品很畅销,每天能给药店带来4000元的收益。
这个数字让吴伟感到非常兴奋。回到温州后,样品很快研制成功,温州市计生委也同意将这个正在筹备中的性用品专卖店挂靠在名下。
1994年底,“亚当夏娃”保健品公司正式成立。专卖店开张第一天便引起轰动,作为温州首家性用品商店,生意非常红火,每天收入都上千元。一年后,吴伟开设多家分店,还申请到国家药监局的生产批文和销售批文,可以名正言顺地生产销售性保健品。
吴伟春风得意,想扩大规模,准备把产品铺展到全国药店,于是找到中国医药集团寻求合作。然而尽管市场巨大,但因为观念问题,产品却陷入滞销的困境。同时,按照政策规定,性保健品既不能做广告,也不能搞促销。
之后6年的时间里,吴伟手段频出,都收效甚微。保健品公司就如同一根鸡肋,更何况一纸批文曾费尽千辛万苦?因此吴伟一直舍不得弃之。
2000年,吴伟终于找到突破口。国内观念保守,那么就专攻国外市场。吴伟通过与日方合资成立温州爱侣保健品有限公司,由日方提供最新技术,中方生产,产品主打国际市场。
2006年4月21日,媒体报道《性用品展在中国大方登场》。
性观念逐渐开放的中国大陆,性用品展览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堂而皇之地在各地展开。大规模的“中国国际成人用品保健及生殖健康性用品展览会”上星期五在上海开幕。这个被主办当局称为“全球最专业性展览会”,开幕首日就吸引了上万人前往……
中国国内的性用品生产厂家、中日合资的温州爱侣保健品有限公司,也是参展商之一……去年,吴氏企业的销售额达到1000万美元(1718万新元),国内市场份额也已占到了70%,产品出口到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爱侣公司董事长)吴伟估计,公司今年的收入将增长50%,他也考虑将公司上市。
敢想敢做,是新一代温州企业家的特质。打破一切时空、观念的束缚,迫切的创业求富。当然也有特例的出现。
1996年,以摩托车制造起家的温州商人张峰买下17亩地,成立马术俱乐部,其闲情逸致,令人对“利欲熏心”的温州人刮目相看。
1992年,桥头镇20多名农民自筹资金置办乐器,组建乐团。1996年,这支农民乐队在上海音乐厅闪亮登台,奏响悠扬的乐章。
1996年最后一天,10柄越王古剑仿制品在温杭两地同步开始拍卖,编号为18的仿制剑最先出场,温州两个竞买人连番叫出高价,如愿首拔头筹。令人不禁感叹,被国人讥讽为“文化沙漠”的温州,竟然展现出强大而不可遏止的文化诉求!
据媒体记载,1996年,温州图书超市开业时的情景:开业当天营业额3.6万元,最畅销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邓小平文选》;而定价为4800元的精装本的《四库全书》几天内售出22套,购买者多是个人。
人们更是惊讶地发现,温州城多出许多书店、报亭,走在街上,每隔几百米便会看见一个书报摊。据传,一些地区的书店比米店、金店多出近4倍。
不知不觉中,新一代温商正在异军突起,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制造业走向品牌化
王振滔不是温州最早的制鞋企业家,但却称得上最知名的。
在1987年的杭州大火中,在武汉从事温州鞋推销的王振滔损失20多万元。深受刺激,第二年,王振滔回到温州,与钱金波合伙创办奥林鞋厂,决心制造高质量的温州皮鞋。
第一批皮鞋问世后,王振滔带着皮鞋重返武汉。一连半个月,皮鞋无人问津。王振滔急中生智,在柜台前贴出告示称,奥康皮鞋经久耐穿,在保质期6个月出现质量问题,以一赔二。一位男顾客试探性地买了一双。王振滔立刻要求他留下姓名和通讯地址,并告诉他将是奥康皮鞋永远的荣誉顾客。奥康将来做大,将向他永远免费提供奥康皮鞋。
这个“离奇”的消息传播出去后,引来武汉媒体争相报道,奥康无意间名声大振,4000双皮鞋,10天内被闻讯而来的市民一购而空。
此后,鞋厂发展飞速,1991年产值突破了100万元。两年后,奥林鞋厂与外商合资组建了“奥康鞋业有限公司”。1994年,王振滔与钱金波和平分手,奥康淡化了家族化色彩,却因力量分散资金缺乏而走进困境。直到1997年职业经理人的到来,奥康才开始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但是,多年以来,温州鞋企内心照不宣的秘密是,货真价实的温州鞋一直“隐姓埋名”,明明产自温州,产品的包装盒上标注产地是“上海”。这成为王振滔的心病,他决心重塑温州鞋业的品牌形象。
1999年,在杭州武林广场火烧温州鞋的12年后,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又一次杀回杭州,烧毁了2000多双假冒奥康品牌的伪劣皮鞋,在现场打出了“打假保名牌”的标语。可以说,这一次的杭州之火,王振滔意在为温州鞋企一雪前耻。
2001年2月18日,王振滔带着温州鞋走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与名嘴崔永元面对面谈起了温州的“新鞋子与旧鞋子”。
4月,王振滔在上海开办“奥康”专卖店,贴出标语,“明目张胆”地告诉众人,这是“温州货”。王振滔坦言:“到上海开专卖店,首要目的不是赚钱,就是打牌子,摘掉假冒伪劣的帽子,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
2007年,杭州火烧“温州鞋”20周年之际,奥康、康奈等温州10多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制鞋厂,又一次来到杭州,第三次烧起了大火——“诚信之火”,向千千万万的消费者发出了诚信宣言。
在王振滔以质量打响品牌知名度的时候,有人则以规模扩大品牌影响力。
1996年,温州遍地丛生的家族企业中诞生两个异类:报喜鸟和庄吉。二者由家族企业演化,最终超越家族企业轨迹,在早已波澜不惊的温州城掀起涛声。
报喜鸟前身是温州三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型家族企业:吴真生的报喜鸟服装公司,吴志泽的纳士服装公司与奥斯特服装公司。“规模扩大就一定要寻找家族之外的更多经营资源才能做强、做大,股份合作是条很好的途径”,吴真生和吴志泽不谋而合。他们注销掉原来三家企业,重新注册组建规模庞大的报喜鸟。
吴志泽和吴真生运筹帷幄之际,瓯江南岸的一个房间内,密谋悄然进行。乃至于事隔数年,吴邦东仍然清楚地记得:6月的一天,郑元忠、陈敏和我,三人坐在一起,商量着合办一家大规模的服装集团。
1996年,从温州大学国际财贸系进修回来的郑元忠创办了“威丽斯”西服,公司发展势头良好;陈敏身为温州华联西服厂掌门人,担任温州服装商会的副会长,正进修浙江大学成人专修班;而吴邦东在郑元忠创办的精益开关厂成为了优秀厂长,并取得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管理专业毕业证书。和报喜鸟的故事走向如出一辙,三人商量的结果:重新注册新集团,组建温州服装界龙头。
通过发展小股东,郑元忠将自己的股份稀释,使三人股份维持在相等水平,而陈敏出任董事长,成就了一段“庄吉让贤”的佳话。之后,郑元忠在竞争较小,利润较大的中、高档服装市场开辟空间,以西服为龙头产品,带动衬衫、皮鞋、领带、皮带等配套产品的发展,独领风骚。
在走寻常路的周成建眼中,品牌不再是产品的附属,反过来,品牌能够诞生产品,带动企业发展。美特斯邦威的成功,诠释了品牌为王的真理。
一直以来做成衣批发的周成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悟到品牌的价值,于是,他决定打造自己的品牌。1993年,“美特斯”制衣厂成立,专门生产“邦威”品牌的服饰。第一次进行零售业,周成建便以“明码公开成本价”吸引了消费者眼球,由消费者喊价,只要高于成本价,哪怕只高一块钱,也可成交,避免了零售业中的讨价还价。
新鲜的体验受到欢迎,衣服很快销售一空。周成建非常有头脑和抱负,很快,他筹集了400万元注册资金,在国内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商标美特斯邦威。
周成建以20万元的年薪,聘请职业经理人洪伟担任公司副总经理。两人策划制作了一件10米长的巨大风衣,引来新闻媒体疯狂追逐。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组把这件风衣和周成建双双搬上银屏,亮相达8分钟之久。
1995年4月,第一家美特斯邦威专卖店在温州五马街即将开业。
很快,周成建改变公司发展模式。他将制衣和销售环节全部外包给其他企业,自己公司仅经营少量直营店之外,主要负责包括“美特斯邦威”的品牌宣传、产品设计,通过专卖店的模式复制,快速发展加盟店。
2001年年底,美特斯邦威公司财务报表显示当年销售收入达8亿元人民币。美特斯邦威已是尽人皆知的流行品牌,修建办公场所势在必行。周成建选中鹿城开发区,预备修建一座21层高的大楼,作为企业的总部,以此打造温州第一服装品牌。突然之间,周成建改变主意,决定将公司总部搬迁至上海,美特斯邦威这一品牌找到了一个更高的起点。
2000年12月21日,温州虎牌打火机一次性在33个国家获得注册商标,开创了国内企业品牌经营的先例。
“中国五金洁具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鞋都”、“中国皮都”……集众多称号于一身,制造业是温州的根基。2000年5月,时任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总书记等一行来到温州,在大虎打火机厂、长城鞋业公司、德力西集团公司和正泰集团公司等调研考察。
在世纪之交的10年里,温州企业家励精图治,为温州制造业打造了不少星光熠熠的品牌。截至2003年年底,温州总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浙江省著名商标119个,温州市知名商标189个。温州实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顶峰。
时光逝去、鲜花枯萎,万物难免渐渐衰落。
曾经的温州小商贩们,在过去的岁月里,把他们的手工作坊用堪称野蛮生长的方式,熬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工厂,却陡然发现:前路茫茫,不知所终。
这虽然远谈不上是个悲剧,却分外有些悲凉的味道。事实上,任何波浪壮阔的序曲,都离不开大开大阖的时代撞击。温州经济的风生水起,只是滚滚中国经济洪流中的一支。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这样的宏观背景,任何以区域起誓的经济理想都只能胎死腹中。
如此说来,温州实业的萎缩,取而代之的是狼奔豕突的金元投资游戏,说到底还是由于与“放开”色彩浓重的时代渐行渐远,“实业收拢”意味明显的游戏规则卷土重来。
当然,还包括整个时代给予温州人的种种:幸福、狂喜、迷茫、奔逃、生存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