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6300000011

第11章 全脑听课攻略 (2)

把老师讲的内容和自己的预习对比,找到某些难点和疑问以及自己与教师想的为什么不同,自己在哪些地方理解得不够好,特别是对教师讲的内容进行联想,通过一系列大脑思维活动,巩固教师所讲知识,锻炼自己的应变思维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把心得体会及时记下来,以便课后追踪思考和复习。

学会质疑

学问学问,一学二问,边学边问,贵在质疑。

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便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结束”。对学习的内容要进行思考,提出疑问,这样能够疑问在前,释问在后,有助于消化知识和把握知识。

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不停地探索知识,提出问题。学习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出现这些问题就要解决它们,解决了也就掌握了知识。很多卓有成就的杰出人士,他们脑海中总是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就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成果,因为解决问题本身就是对知识的探索和研究。

我们的整个学习就是在于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可以总结出整个学习过程,实际上包含着学、思、疑、问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否则就不是完整的学习,学习的质量就大打折扣。

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大致有两类:第一类是书本上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第二类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通过各种知识综合运用或者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够解决的问题。在解决这两类问题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和把握知识,后者更能引导积极地展开思维活动,学习中提出疑问就是质疑。

质疑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运用在学习中,带着问题学,原比泛泛而学效果要强得多,这并不是和老师、课本等过不去,而是一种积极主动地、行之有效的学习手段,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质疑和释疑。

第一,不断地质疑,让大脑进入高度的兴奋状态,产生优势兴奋灶,思维展开定向活动,引发探研反射,活跃脑细胞,注意力高度集中。

第二,不断提出质疑,并获得解决。充分理解知识和消化知识,让它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随时提取和运用。如果理解只是低层次的,而没有通过质疑思考成为自己的营养,变为智慧,成为高层次的学习,那么这种学习就停留在低层次。

第三,不要一味地被书本或教师牵着鼻子走,而要积极展开思维活动,高度投入,引发强烈兴趣和自信,向知识的纵深开掘。

第四,不断地质疑就是不停地问、不停地思、不停地想,因此不停地进步,就像长江后浪推前浪,让知识之水汹涌澎湃,“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五,积极质疑可以有效地促进和锻炼创造性思维,让脑细胞活跃,思维更加丰富,对激发大脑的学习潜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六,在质疑过程中,要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提高学习能力,让自己拥有成就感,调动学习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非学习中的所有问题都要提出疑问和释问,要看具体情况,按照以下原则质疑:

第一,质疑本身也是有讲究的,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去质疑,问题疑得不当,还不如不疑,有些根本不值得或不需要去质疑的,自然就没有必要做这种徒劳无功的事情了。笔者在各地做全脑学习报告,最后留有半个小时供大家提问,我做答疑,有的人就很会把握机会,问一些与学习直接有关的方法和策略,而有的人则问一些无关紧要的、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面对那么多的听众,要回答他的问题,岂不是浪费大家的时间?也有的人在课堂上不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而是去想和问一些不着边际的甚至低层次的问题,自然于事无补,还可能把自己引入歧途,而有些问题本身就没有意义。所以提问题本身也是一种能力,要经过思考,认为有价值的再问,不要像上海话说的“脑袋进了水,拎不清楚”。

另外,有些问题比较简单,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就没有必要再去质疑;认真听和学,很容易解决的内容就不需要质疑;也有些内容并不太直白,不过通过查阅字典和参考书,或者自己稍加用脑就能解决的,就不需要去“大动干戈”。

哪些问题应该提出质疑呢?

其一,对那些自己听讲、思考与翻阅有关参考资料都没有能够解决又有相当难度的内容,此时应该提出疑问,让自己去思考或请同学或教师给予帮助。

其二,有些问题虽然获得解决,但把握不大,似懂非懂,这样的问题就必须弄懂弄通。如果平时忽视了,到用时就会出问题。所以要把问题及早解决,以免到需要用的时候无能为力。

其三,虽然知道某个知识的最后结果,但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却并不了解,同时这个过程又很重要,无法忽略,应该刨根究底,把握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解决类似的问题。

第二,在课堂上听讲,可以坦然提出疑问,不要一味地迷信书本、教师、权威、专家等,只要有问题,就要提出疑问,社会就是在很多问题不断获得解决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知识也随之发展。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真理,很多取得成就的人士,都是敢于质疑,挑战现实。

要敢于提出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的人担心当众提问题会惹人笑话,面上无光,其实任何人都会有自己不懂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什么都懂,不懂装懂那是真的不懂,不懂就问,弄懂了那是真的“懂”了。连大教育家孔老夫子都能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而不耻下问,我们还顾虑什么呢?

第三,在听课过程中及时释疑,提出疑问,是为了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就要及时放下,不要咬住不放,弄懂弄通是学习的目的,再去钻牛角尖,就是自讨苦吃了,尤其要避免在上课质疑中进入“圆周效应”的误区,知识本身无边无际,每一点都可以连接扩展到许许多多内容,通常在某个阶段,某个层面,达到某个程度,就可以适可而止。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上课、自学等过程中,最好都要记笔记,笔记越科学,价值越高,效果就越好。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十遍,不如手过一遍”。讲的是用笔记下来的东西比脑子里记的更可靠。

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1981)以大学生为被试验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大学生们学习的材料为1800个词的介绍美国公路发展史的文章,以每分钟120个词的中等速度读给他们听。把大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A组为做摘要组,要求他们一边听课,一边摘出要点;B组为看摘要组,他们在听课的同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C组为无摘要组,他们只是单纯听讲,既不动手写,也看不到有关的要点。学习之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回忆测验,检查对文章的记忆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也看不到摘要组成绩最差。

一些学生认为,反正教材上什么都有,上课只要听讲就行了,没必要记课堂笔记。看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研究表明,对于同一段学习材料,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成绩提高二倍。这是为什么呢?做笔记的好处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学生的注意。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要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光听不记则有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它方面。

第二,记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第三,记笔记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如果不记笔记,复习时只好从头到尾去读教材,这样既花时间,又难得要领,效果不佳。如果在听课的同时记下讲课的纲要、重点和疑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既有系统、有条理,又觉得亲切熟悉,因而复习起来,事半功倍。

第四,记笔记有助于积累资料,扩充新知。笔记可以记下书本上没有的,而老师在课堂讲授的一些新知识、新观点。不断积累,便获得许多新知识。

因此,记笔记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自学的时候可以记笔记,在课堂上听课的时候可以记笔记,它们会对记忆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有人说手是人类外在的大脑。

人类永远无法把看到与听到的知识都能够准确地记在大脑中,有的内容很快就遗忘了,有的过了一段时间也渐渐遗忘了,要弥补这种不足,记笔记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既然要记笔记,就应该知道记哪些内容。不能见到或听到什么就记什么,那样不是记笔记,而是录音或抄写了。对老师讲的内容逐字逐句地记,是无法跟上老师的速度的,因为手写毕竟要比嘴讲慢些,容易漏掉老师讲课的内容。那么怎样才能记好笔记呢?

同类推荐
  • 习惯重于方法:胡适谈读书治学

    习惯重于方法:胡适谈读书治学

    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终身积累了丰富的读书治学经验,并对此问题颇有研究。他关于如何读书,如何选书,如何做学问的不少精辟见解,值得今人学习、借鉴。本书收入胡适关于读书治学的文章、演讲稿二十多篇,力求全面、准确反映反映胡适的读书治学观点和方法。
  • 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内容包括了博物馆建筑、博物馆信息化、博物馆安防与消防、博物馆开放管理、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博物馆文化产业、博物馆文化、博物馆人才战略、博物馆科学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 俄罗斯学(第一辑)

    俄罗斯学(第一辑)

    俄罗斯在经历了二十年社会转型的急剧动荡之后,其政治态势已基本稳定,其经济形势已开始复兴。然而,细观其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转型和态势,却尚未完成“复兴”和“软着陆”。用中国学术界熟识的词汇——“史学危机”、“哲学贫困”和“文学疲乏”来形容俄罗斯学术界曾经面临并至今仍未终结的状况似乎不为过。俄罗斯学术界路穷思变,力图从俄国学术文化传统、苏联学术经验和教训中汲取“营养。
  • 和谐社会论纲

    和谐社会论纲

    本书为学术性专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建设最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亦成为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之后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之一。如何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深化和谐社会理论,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提供可能的理论支撑,是我和我的学术朋友们近年来共同探讨的问题,这本《和谐社会论纲》就是我们思考的结晶。和谐社会理论理论内容博大精深,实践意义重大深远,我们的思考还是表层的、初步的,是谓"论纲"。如果它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能将关于和谐社会的研究引向深入,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 大众传媒素养论

    大众传媒素养论

    本书认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大众传媒生态的变化,凸现了提升我国大众传媒素养问题的重要性;本书对于大众传媒素养的研究范围作了较为严格的界定,揭示了大众传媒素养的内在涵义,认定了组成大众传媒素养的若干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社会各个界别大众传媒素养的情况,提出了中国大众传媒素养的重塑问题。本书可供传媒学术界、传媒实务界、理论界、教育界以及宣传部门的人士阅读,高校中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以及对于我国的新闻与传播事业有兴趣的各界人士均可阅读。
热门推荐
  • 帅哥请你给点力

    帅哥请你给点力

    她,刚进入【璀璨】武术学院便看上了这里的王牌校草,并且放话一定要勾上他。偶尔来个小偷袭~早上再送上一个香吻~就不信她大小姐的超人魅力没有效果!他这男人做的可真是失败啊,居然三番两次的就被扑倒了o(╯□╰)o,男人的脸面都被他给丢光了,兄弟们也都说他没用……极品公主PK王牌校草!
  • WE就是我们

    WE就是我们

    2013.12WE.GIGABYTE.MISAYA退役,2014.8.WE.GIGABYTE.CaoMei退役,同月WE.GIGABYTE.WeiXiao退役,2015.1.WE.GIGABYTE.FZZF退役。惜日粉丝心中的宇宙队,只剩clearlove独自坚守梦想。也许这就是现实,但我们不甘心,青春已经散场,可梦想不会作罢。当不可一世的权贵子弟指着魏一的鼻子骂道:“你TM拽什么,玩得NB有怎样,老子的钱可以买你们战队一百次。”魏一双手离开键盘,看着他淡淡的说道:“你问我拽什么?大概是,就算我一天只吃一桶泡面,也同样可以只用一只手就虐得你出不了泉水。”
  • 九碑噬天

    九碑噬天

    天生的废人,遗憾离开的故土,以武为尊的世界里,少年又该如何立足?来自灵魂深处的九座邪道墓碑,打开一道通往武道极致的大门。功法要挑就挑最牛逼的。辅助技能要学就学万能版的。热血的对决,天才与庸者的逆转。拳可破天,剑可通神,九碑噬天。
  • TFBOYS之你在哪,我就在哪

    TFBOYS之你在哪,我就在哪

    你说,风在哪,蒲公英就在哪;飞鸟在哪,鱼就在哪。我说,你在哪,我就在哪。
  • 谁的等待:不复存在

    谁的等待:不复存在

    不是所有的暗恋都会有结果;不是所有的灰姑娘都会有王子为她穿上水晶鞋;不是所有暗恋都会像电视剧中的情节那么美好,有一个令人羡慕的结果。我为你留起了长发,穿上了裙子,学会了安静,习惯了淑女。我以为逃离你的世界就可以忘记你,后来才发现是我错了,你拿余生陪我赌,我怎么忍心让你输?可是有好多事情我们都左右不了,记得你以前问过我,我的梦想是什么,我那那时候的梦想就是陪在你的身边和你一起幸福,现在是看着你幸福就好了。我以为,我以为有你没你都一样,后来才知道你是命丢不了。我以为你是空气,后来才发现你是氧气。原来有好多都是我以为,还好,没有错过你。苏醒,在我最好的青春里。遇见你、真好。
  • 淡淡的青春

    淡淡的青春

    淡淡的岁月,有着痛心的回忆,在那似水流年的青春年华,你悄悄的走进了我的世界,给了我抹不掉的回忆,也给了我忘不掉的伤痛……
  • 穿越之魔王的魔女

    穿越之魔王的魔女

    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女生,却遭到亲人的抛弃,她原以为她还有友情的时候,她最好的姐妹,在她最危难的时候背板她,她发誓如果让她重来一回,她一定让她们千倍尝尽她的痛苦,”陆雨,你个魔女你怎么能这样,我的宝库啊“陆雨皮笑肉不笑的”老头,我为了救你受伤,难道你不要给点回报?“老头看到陆雨这样,马上跑似乎风里还有一句话,”陆雨,你随便拿随便拿,拿完了也可以“
  • 三绝戏天下

    三绝戏天下

    主角:辕纤雨柯逸叶芷柔顾绍梵季小沐潘浩贤辕纤雨:我的爱不在这里,所谓幸福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如像你一般,去追寻自己的心。柯逸:我愿意,以爱之名,一生一世,至死不渝!叶芷柔:穿越千百年,原来只是要与你结缘,有你的存在,将是我一生的依恋。顾绍梵:从见到你的第一眼开始,就知道这辈子,你就是我另一半的灵魂。季小沐:前世今生,有你——我的世界就不会有缺陷。潘浩贤:我会穷尽一生,去追逐你美。
  • 巴盐与盐巴:三峡古代盐业

    巴盐与盐巴:三峡古代盐业

    本书通过三峡诸多相当于中原商周遗址的发现,为认识早期巴文化提供了物证,多处与盐业有关的遗址的发掘,解读了巴人与盐的关系;为“巴盐”与“盐巴”,提供了物证。
  • 梦魇神秘园

    梦魇神秘园

    H大是一座美丽的校园,但是这里人际关系复杂。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怒揭校园江湖的黑幕,并向我最同情的清华投毒案受害人朱令姐姐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