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7500000007

第7章 清净自然 (6)

青年在屋里大声笑答:“不敢,不敢!我会说自己是师父的一堆屎,将来有机会埋在土里,滋养大地,使万物受育。幸哉!幸哉!”

师父终于再也骂不下去,高兴地说:“你现在的心胸,想必是万里无云的晴空了。既然阴霾已去,还赖在笼子里干什么?出来吧!”

许多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要静静地用心体会这种玄妙的禅理。

无德禅师行脚来到佛光禅师处,佛光禅师对他说道:“你是有名的禅者,为什么不找个地方隐居呢?”

无德禅师无奈地答道:“我不知道,究竟哪里是我的隐居之处呢?”

佛光禅师叹了口气,说道:“虽然你是很好的长老禅师,却连隐居之处都不知道。”

无德禅师说道:“我骑了三十年马,不料今天竟被驴子摔了下来。”

这样,无德禅师就在佛光禅师处住下来。

一学僧问无德禅师道:“要离开佛教义学,请禅师帮我抉择一下。”

无德禅师告诉他道:“如果是那样的人就可以。”

学僧刚要礼拜,无德禅师说:“你问得很好,你问得很好!”

学僧莫名其妙,说道:“我本想请教禅师,可是你却只说问得好。”

无德禅师答道:“我今天不回答。”

学僧问道:“干净得一尘不染时,又是怎么样呢?”

无德禅师答道:“那种客人我这里不留。”

学僧问道:“禅师的家风是什么?”

无德禅师说道:“我不告诉你。”

学僧非常不满,责问道:“您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无德禅师也就不客气,说道:“这就是我的家风。”

学僧更是认真地责问道:“您的家风就是没有一句话吗?”

无德禅师说道:“打坐!”

学僧顶撞道:“街上的乞丐不都在坐着吗?”

无德禅师拿出一个铜钱给学僧。

学僧终于省悟。

无德禅师再见佛光禅师,报告说道:“当行脚的时候行脚,当隐居的时候隐居,我现在已找到隐居的地方!”

并不需要过多的说教,这种无言教育结果可以更加有效。说话的力量有时比不上不说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学习人生的哲理。

有一次,临济禅师行脚来到翠峰山,便顺道去参访翠峰禅师。翠峰禅师一见临济禅师,就问道:“您从何处来?”

临济答道:“从黄檗禅师那里来。”

翠峰禅师听到黄檗禅师的名字,非常高兴,问道:“平常黄檗禅师怎样教导学生呢?”

临济答道:“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都不是真理,黄檗禅师是从来不用言语教导学生的。”

翠峰奇怪地问道:“什么都不言说,什么都不教导,那学生怎么参学呢?”

临济答道:“教导是有的,只是不同于一般言说,有时扬眉瞬目,有时棒喝打骂,若论教授,一个字也没有。”

翠峰说道:“能否举个例子?”

临济答道:“我是举不出例子的,因为那是足迹所不能到达的境地,如一箭射过西天。”

翠峰问道:“足迹不能到达,心念总可到达。”

临济说道:“如果一定要心念到达,那难免有所偏差。”

翠峰又问道:“如果完全封闭语言意念,我们怎么见道呢?”

临济答道:“当下见道!”

世间变化无常,只有适应这种变化,才能从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不要去探究一些毫无意义的事物,而是踏踏实实地看清当务之急。

洞山禅师问龙山禅师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座山有没有路,我怎么进来的,咱们暂且不谈。”洞山禅师答道,“我问老师,您究竟是从哪里进入这座山的呢?”

龙山禅师答道:“反正我不是从天上云和地下水来的。”

洞山禅师问道:“请问老师!你住进这座山有多少年了?”

龙山禅师答道:“山中无甲子,人间岁月推移都与我无关。”

洞山禅师问道:“你先住在这里呢?还是这座山先住在这里呢?”

龙山禅师答道:“不知道!”

洞山禅师不解地追问道:“为什么不知道?”

龙山禅师答道:“我既不是凡尘的人,也不是天上的仙,怎么会知道呢?”

洞山禅师反问道:“您既不是人也不是仙,难道您已经成佛了?”

龙山禅师说道:“不是佛!”

洞山禅师问道:“那是什么?”

龙山禅师答道:“说是一物即不中!”

洞山禅师提出了最关切的问题:“你是什么缘故才住进这座深山的呢?”

龙山禅师答道:“因为我以前曾看见有两头泥牛在打斗,一边斗一边竟坠入大海中,一直到今天也没看见牛的踪影。”

洞山禅师一听,不由地肃然起敬,立刻恭敬地对龙山禅师膜拜。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唐·布袋和尚

诗偈论道

物我是一体的,外相的山河大地就是内在的山河大地,大千世界就是心内的世界,物与我之间已没有分别,而将它完全调合起来,好比一棵树上,虽然接受同样的空气、阳光、水份,但树叶却有不同的生机,而能彼此无碍的共存于同一株树上。

苏东坡住在卢山东林寺,做了一首七言绝句,诗云: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这首诗的前面两句,气势博大,确是惊人。

一天,证悟禅师前往谒见庵元禅师。他俩夜里闲谈,证悟就举出东坡的东林诗偈,并赞叹地说:

“这也是不易到达的境地哦!”

庵元不以为然,批评说:“这种说法还没有看到路径,怎么能说到了目的地呢?”

证悟:“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若不是已到了那种境界,如何有这个消息?”

庵元:“是门外汉而已。”

证悟:“和尚慈悲,可为指破?”

庵元:“且从这里用心参破,即可以知道本命元辰落在何处?”

证悟听了茫然一片。整夜深思,无法入睡。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忽闻钟声,恍然一悟,去其疑云,说道:

东坡居士太饶舌,声色关中欲透身;

溪若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好愁人?

拿此偈语奔告庵元禅师,庵元说:“向你说是门外汉嘛!”

禅,不是用语言能说的,也不是用文字能写的,更不是用心思能想的;禅,完全是透过悟才能体认的。证悟禅师的一夜深思,那钟声终于敲开了心扉,他和东坡的境界就不同了。

有一次,苏东坡要来见佛印禅师,并且事先写信给禅师,叫禅师不必像赵州禅师迎接赵王一样出来迎接。

苏东坡自以为了解禅的妙趣,佛印禅师应该以最上乘的礼来接他──不接而接。可是却看到佛印禅师跑出寺门迎接,终于抓住取笑禅师的机会,说道:“你的道行没有赵州禅师洒脱,我叫你不要来接我,你却不免俗套跑了大老远的路来迎接我。”

苏东坡以为禅师这回必居下风无疑,而禅师却回答一首偈子说:

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

怎似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

赵州不起床接见赵王,那是因为赵州不谦虚,而不是境界高,而我佛印出门来迎接你,你以为我真的起床了吗?大千世界都是我的禅床,虽然你看到我起床出来迎接你,事实上,我仍然躺在大千禅床上睡觉呢?你苏东坡所知道的只是肉眼所见的有形的床,而我佛印的床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大广床啊!

有一天苏东坡和秦少游在一起吃饭,两个人因为才华都很高,往往为了谈学论道,互不相让。这天吃饭的时候,刚好看到一个人走过,由于许多天没有洗澡,身上爬满了虱子。苏东坡就说:“那个人真脏,身上的污垢都生出虱子来了!”秦少游坚持异议说:“才不是呢?虱子是从棉絮中长出来的!”两人各持己见,争执不下,便决定去请佛印禅师做个公道,评论虱子是怎么生成的,并且互相争议输的人要请一桌酒席。

苏东坡求胜心切,私下便跑到佛印禅师那里,请他务必要帮自己的忙,过后,秦少游也去请禅师帮忙,佛印禅师都答应了他们。两人都以为稳操胜算,放心的等待评判的结果,禅师评断说:“虱子的头部是从污垢中生出来的,而虱子的脚部却是从棉絮中长出来的。”

禅师做了一次美妙的和事老,有诗云: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在没弄清事情真相前不要妄下定论,为人处世要保持谦逊的作风,三思而后行,考虑成熟后再开展自己的计划。这样将能减少很多无谓的付出和不必要的烦恼。

大学士苏东坡和禅师佛印是一对好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参禅论道,谈论佛法。

这天,佛印禅师照例登堂讲法。他已事先通知了苏东坡,可苏东坡路上碰到了妹夫秦少游,耽搁了一些时辰,等到他赶到法堂时已经没有座位了。他只好东张西望寻找坐处,不知不觉就找到了佛印禅师的法坛下面。佛印看他东张西望的样子,就知道他在寻找座位。于是对他说:“老弟,你来晚了,人都坐满了,这里没有你的位置了。”言外之意是说他贻误时机,不配参禅听法。

苏东坡听后机锋相对:“这里没有座位,那我就以禅师四大五蕴的身体为座吧!”

佛印说:“如果你能回答出我的一个问题,我就把身体给你当座位。如果回答不出,你就得把腰间的玉带留给本座。”

苏东坡想都不想就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只听佛印说道:“我的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请问学士你要坐在哪里?”

苏东坡听后,支支吾吾半天也没有回答上来,只得解下腰间玉带给了佛印禅师。

因为我们的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合,没有一样实在,不能安坐于此,苏东坡的玉带因此输给佛印禅师,至今仍留存于金山寺。

还有一次,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

“好庄严,像一尊佛!”

苏东坡听了非常高兴。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道:“学士!你看我坐的姿势怎么样?”

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马上回答说:“像一堆牛粪!”

佛印禅师听了也很高兴!禅师被自己喻为牛粪,竟无以为答,苏东坡心中以为赢了佛印禅师,于是逢人便说:“我今天赢了!”

消息传到他妹妹苏小妹的耳中,妹妹问道:“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苏东坡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如实叙述了一遍。苏小妹天资超人,才华出众。她听了苏东坡得意的叙述之后,正色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

苏东坡哑然,方知自己禅功不及佛印禅师。

苏东坡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时,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禅师从书僮手中接看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之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著“放屁”两个字,不禁无名火起,于是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的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

禅师若无其事的说:“骂你什么呀?”

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呵呵大笑说:“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

苏东坡惭愧不已。

修行,不是口上说的,行到才是功夫。

一年春尽一年春,

野草山花几度新;

天晓不因钟鼓动,

月明非为夜行人。

--宋云盖智本

沉默大师

没有真才实学,弄虚作假,只能给别人留下笑柄。欺世盗名者虽能蒙骗一时,却终究不能参成正果。在这浮生之中,我们需要的是一双慧眼,来甄别善恶、美丑。

有个和尚自称“沉默大师”,其实,他对禅道根本没有任何真实的领悟,只是欺世盗名而已。

为了让人信服,他专门找了两名能说会道的侍僧。别人前来参问,都由两位侍僧替他回答,而他自己则摆出一副莫测高深的模样,一言不发,以表示他的“默照禅”不可以言说。

一天,正当他的两名侍僧因事外出之际,来了一位游方僧人。游方僧恭问:“如何是佛?”

“沉默大师”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只得东张西望。或许他在找那两位不可能在的侍僧吧!

游方僧点点头,又问:“如何是法?”

对于这个问题,“沉默大师”仍然无法回答,他装模作样看看屋顶,继而又看看地下。

同类推荐
  • 修好心,成好事

    修好心,成好事

    心若迷,性难见,所以明心才能见性。品读明心智慧,手持心灯一盏,在疲惫中找到安心之所,在忙碌中找到定心之处,在喧嚣里找到静心之地。
  • 每天变好一点点:通往幸福的五个阶梯

    每天变好一点点:通往幸福的五个阶梯

    《每天变好一点点:通往幸福的五个阶梯》是《每天变好一点点》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是博采雅集图书公司推出的首个经典心灵学书系。首部主打书《通往幸福的五个阶梯》是著名情感作家罗西依照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人格分析理论和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我们打开了一条从痛苦的私欲折磨到心灵圆满的道路。让我们随着两位心理学大师指明的道路一步一步的走向最完美幸福的生活。《每天变好一点点:通往幸福的五个阶梯》经典心灵学,是以国外著名心理学家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国内情感专家丰富经验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国情,给予读者最权威最精准的心灵指导和慰藉。
  • 智谋故事精选

    智谋故事精选

    本书以启迪智慧、开发智力为中心,在广泛收集古今中外的各种寓言、童话和民间故事的基础上,经过精选和编写而成。在形形色色的动物故事里,是被人格化了的动物。一些弱小的动物,以自己的机智战胜了强暴,读了耐人寻味;在人物故事里,选辑了富于智谋、辩才、幽默、风趣的内容,独具特色。本书文字通俗、简炼,力图使广大读者在开拓思路、增长知识、运用智谋方面,得到更多的帮助。
  • 生活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生活名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小故事大学问

    小故事大学问

    在一本普通的书中,除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之外,我们找不到别的什么。但是在一本好书中,心灵能找到存放大量东西的空间。
热门推荐
  • 倾世风华,毒医商妃惑天下

    倾世风华,毒医商妃惑天下

    他是被世人瞻望、传颂的太子爷,只是因自身的怪僻几度被人误认成断袖之辈的他,从未曾过会遇到那个脸皮厚如城墙,不顾礼仪廉耻的女子“诶,公子你别走啊,咱们再聊聊嘛。”酒楼门前,她笑靥如花,不顾众人的目光一把拉住他的衣袖挽留。“严小姐,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还请自重。”男子双眸冷漠如冰的注视着那双拉着他衣袖的芊芊玉手。某公子暗想:这女人怎如此不要脸面,言行举止怎么看怎么像那青楼女子……而严小妞则想着:等着,叫你不待见我,迟早本小姐要将你这块冰给捂化了。她们的爱情,她追,他避,且看她如何将男女之间那层纱素手毁灭,如何将女追男进行到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霸龙傲神

    霸龙傲神

    因为一次意外穿越了一个未知的地方,主人公刘傲宇身处霸天大陆,在强者的世界里主人公将迅速倔起,独战天下
  • 二道岩

    二道岩

    云南不止十八怪,把二道岩的怪事加上,应该是二十四怪。地处云贵交界的牛栏江二道岩,有“六怪”跟云南十八怪一样怪。十岁以下小孩称细细,老婆称为屋头人;娶妻叫做租地种,房事叫作拔萝卜;吃饭不说下馆子,点菜不点炒茄子。十岁以下的细细时代,母亲为了他能读书,忍辱负重处置了自己的躯体。十至十六岁的半大人时代,他为了光宗耀祖,勤学苦读,不料因为生理上的“难言之隐”而辍学。此后的大人时代,他外出打工,交上好运,发了大财……他返乡回报社会,却不招二道岩人待见。他一生未娶,并非没女人喜欢。他占有任何女人的时候,总是惦记着导致自己辍学的那个女人。
  • 天纵星辰

    天纵星辰

    大千世界,宗门林立,强者为尊,弱者庸碌,强者一怒,血流成河。一代废物苏辰虽觉醒星辰神魂,却被人封印,无意间得到一神秘戒指……
  • 机遇的把握

    机遇的把握

    本套书系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我为白泽

    我为白泽

    诗云:万古悠悠岁月,千世滚滚红尘。无上血脉争霸,笑看古今浮生。四象五行八卦,阴阳混沌分明。不求宏图伟业,只为俗世尘缘。二十世纪末,阿波罗登月,青铜古棺现,三眼女尸出,万族皆动......且看乱世中懒散的白泽如何挣扎。
  • 直到她遇见他

    直到她遇见他

    【直到她遇见他】【微鸡汤】很久以后。祁宥敏浅眠时梦中再次回想起自己花了近20年青春换回的唯一一样也被她搞丢了不知道是第几次流下两行泪水。七年艰苦等待,三年受尽折磨,两年苦尽甘来,一年情凄意切,最后失去一切。到底是大喜还是大悲只知她该有的韶华落尽。她日记的最后一页——原来这个世界,黑不是黑,白不是白。
  • 《灵魂调教者》

    《灵魂调教者》

    源于灵魂深处的恐惧,从而使得人类失去了太多的能力,也从而使得更多的非人类失去了美味的大餐......灵魂的调教者,能使得人类不再畏惧恐惧,得到的可能也会失去......
  • 神的书店

    神的书店

    十六年前,地球上的所有神明同时得到一个启示,再有一人成神,神界将会达到饱和。因此,神明唯唯诺诺生活了十六年,小心避免着任何人成为神明,就这样过去了一十六年,但最终,他们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南浩以及在座的诸位,欢迎来到神的书店......
  • 魅世神偷:魔尊卖萌记

    魅世神偷:魔尊卖萌记

    她,千寻大陆的玲珑少女,她,29世纪末的神偷,一朝穿越,她成了她,新的世界谱写了一段专属于她——沐希云的辉煌世界。本以为,一切皆是偶然,但是,当谜底一个一个揭开,她惊讶,欣喜,惊恐,甚至害怕!也许,她该庆幸,即便时光转瞬即逝,即便身旁一切都在改变,即便泡沫聚散,太阳一天一天更新,也有他——身旁这位绝世男儿,墨谦,一直陪着她!简介正常,内容……………我就不说了,本文里外不一,不欢迎退货哦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