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7600000010

第10章 禅海钩沉 (10)

五神通是一种印度古来的迷信。释迦牟尼自己大概也相信这种神通的可能,他的大弟子之中便有以如意通著名的,《四阿含》中也提及各种神通。佛教入中国后,这种迷信常见于各种记载之中。各种僧传里常有其事;小说杂记里更多了。非佛家的宗教也往往受他的影响,如《抱朴子》记《墨子五行记》有变化的幻术;又如儒家记邵雍死时能闻远处人谈话,那也是一种天耳通。

我们现在可以总括的讨论古代禅法的基本性质了。《修行道地经》云:

何谓修行?云何谓行?

谓能顺行修习遵奉,是为修行。其修及习是谓为行。何谓修行道?专精寂道是为修行道。【七】

又云:

其修行者计有三品:一曰或身行道而心不随,二曰或心行道而身不从,三曰修道身心俱行也。【八】

结跏趺坐,不动如山,而其心迷散,是第一类。心性调和而身不端坐,是第二类。“身坐端正,心不放逸,内根皆寂,亦不走外随诸因缘”,是第三类。此名“身心相应”。“瑜伽”本义为相应,谓身心相应也。

《修行道地经》的劝意品【九】写一个擎钵大臣的故事,说修习心不放逸的效用。这个故事最有文学意味;不但是一种哲学的寓言,故我摘抄在这里,作这篇记载的结论:

昔有一国王,选择一国明智之人以为辅臣。尔时国王设权方便无量之慧,选得一人,聪明博达,其志弘雅,威而不暴,名德具足。王欲试之,故以重罪加于此人;敕告臣吏盛满钵油而使擎之,从北门来,至于南门,去城二十里,园名调戏,令将到彼。设所持油堕一(左三点水右帝) 者,便级其头,不须启问。

尔时群臣受王重教,盛满钵油以与其人。其人两手擎之,甚大愁忧,则自念言:其油满器,城里人多,行路车马观者填道;……是器之油擎至七步尚不可诣,况有里数邪?

此人忧愤,心自怀懅。

其人心念:吾今定死。无复有疑也。设能擎钵使油不堕,到彼园所,尔乃活耳。当作专计:若见是非而不转移,唯念油钵,志不在余,然后度耳。

于是其人安行徐步,时诸臣兵及众观人无数百千,随而视之,如云兴起,围绕太山。……众人皆言,观此人衣形体举动定是死囚。斯之消息乃至其家;父母宗族皆共闻之,悉奔走来,到彼子所,号哭悲哀。其人专心,不顾二亲兄弟妻子及诸亲属。心在油钵,无他之念。时一国人普来集会,观者扰攘,唤呼震动,驰至相逐,蹙地复地,转相登蹑,间不相容。其人心端,不见众庶。

观者复言,有女人来,端正姝好,威仪光颜,一国无双;如月盛满,星中独明;色如莲华,行于御道。……尔时其人一心擎钵,志不动转,亦不察观。

观者皆言,宁使今日见此女颜,终身不恨,胜于久存而不睹者也。彼时其人虽闻此语,专精擎钵,不听其言。

当尔之时,有大醉象,放逸奔走,入于御道,……舌赤如血,其腹委地,口唇如垂;行步纵横,无所省录,人血涂体,独游无难,进退自在,犹若国王,遥视如山;暴鸣哮吼,譬如雷声;而擎其鼻,瞋恚忿怒。……恐怖观者,令其驰散;破坏兵众,诸众奔逝。……

尔时街道市里坐肆诸卖买者,皆懅,收物,盖藏闭门,畏坏屋舍,人悉避走。又杀象师,无有制御,瞋或转甚,踏杀道中象马、牛羊、猪犊之属;碎诸车乘,星散狼藉。

或有人见,怀振恐怖,不敢动摇。或有称怨,呼嗟泪下。或有迷惑,不能觉知;有未着衣,曳之而走;复于迷误,不识东西。或有驰走,如风吹云,不知所至也。……彼时有人晓化象咒,……即举大声而诵神咒。……尔时彼象闻此正教,即捐自大,降伏其人,便顺本道,还至象厩,不犯众人,无所娆害。

其擎钵人,不省象来,亦不觉还。所以者何?专心惧死,无他观念。

尔时观者扰攘驰散,东西走故,城中失火,烧诸宫殿,及众宝舍,楼阁高台现妙巍巍,展转连及。譬如大山,无不见者。烟皆周遍,火尚尽彻。……

火烧城时,诸蜂皆出。放毒蛰人。观者得痛,惊怪驰走。男女大小面色变恶。乱头衣解,宝饰脱落;为烟所熏,眼肿泪出。遥见火光,心怀怖懅,不知所凑,展转相呼。父子兄弟妻息奴婢,更相教言,“避火!离水!莫堕泥坑!”

尔时官兵悉来灭火。其人专精,一心擎钵,一(左三点水右帝)不堕,不觉失火及与灭时。所以者何?秉心专意,无他念故。……

尔时其人擎满钵油,至彼园观,一沛不堕。诸臣兵吏悉还王宫,具为王说所更众难,而人专心擎钵不动,不弃一(左三点水右帝)。得至园观。

王闻其言,叹曰,“此人难及,人中之雄!……虽遇众难,其心不移。如是人者,无所不办。……”其王欢喜,立为大臣。……

修行道者,御心如是。虽有诸患及淫怒痴来乱诸根,护心不随,摄意第一。……颂曰:

如人持油钵,不动无所弃。

妙慧意如海,专心擎油器。

若人欲学道,执心当如是。……

有志不放逸,寂灭而自制。

人身有病疾,医药以除之。

心疾亦如是,回意止除之。

心坚强者,志能如是,则以指爪坏雪山,以莲华根钻穿金山,以锯断须弥宝山。……

有信精进,质直智慧,其心坚强,亦能吹山而使动摇,何况而除淫怒痴也?……

我们读了这个极美的故事,忍不住要引《宗门武库》里的一条来做个比较:

草堂侍立晦堂。晦堂【黄龙宝觉禅师,名祖心。】举风幡话问草堂。草堂云,“迥无入处。”晦堂云:“汝见世间猫捕鼠乎?双目瞪视而不瞬,四足踞地而不动;六根顺向,首尾一直,然后举无不中。诚能心无异缘,意绝妄想,六窗寂静,端坐默究,万不失一也。”

1925年1月

4菩提达摩考

——中国中古哲学史的一章

菩提达摩的传说在禅宗史上是一件极重要的公案。禅宗尊达摩为初祖,造出许多无稽的神话,引起后来学者的怀疑,竟有人怀疑达摩为无是公、乌有先生一流的人。我们剔除神话,考证史料,不能不承认达摩是一个历史的人物,但他的事迹远不如传说的那么重要。

记载达摩最早的书是魏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此书成于东魏武定丁卯【西历547】,其中记达摩的事凡两条。其中一条云:

修梵寺有金刚,鸠鸽不入,鸟雀不栖。菩提达摩云,得其真相也。【绿君亭本,卷一,21页】

其一条云:

永宁寺,熙平元年【西历516】太后胡氏所立也。……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议。……时有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起自荒裔,来游中土,见金盘炫日,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自云,“年一百五十岁,历涉诸国,靡不周遍,而此寺精丽,阎浮所无也。极佛境界,亦未有此。”口唱“南无”,合掌连日。【同上本,卷一,1页以下】

杨衒之著书的时候,距此寺被毁之时不远,他与达摩可算是先后同时的人,此其可信者一。那时未有禅宗的传说,杨氏无伪证的必要,此其可信者二。故从杨氏的记载,我们可以承认当日实有菩提达摩,“起自荒裔,来游中土”,自称年150岁。

永宁寺建于熙平元年【516】,至孝昌二年【526】刹上宝瓶被大风吹落;建义九年【528】尔朱荣驻兵于此;明年【529】北海王元颢又在此驻兵。至永熙三年【534】全寺为火所烧,火延三个月不灭。依此看来,达摩在洛阳当在此寺的全盛时,当西历516至526年。此可证《景德传灯录》所记达摩于梁普通八年【527】始到广州之说是不确的了。

记达摩的书,《伽蓝记》之后要算道宜的《续高僧传》为最古了。道宣死于唐高宗乾封二年【667】,他的僧传续至贞观十九年【644】止。那时还没有禅宗后起的种种传说,故此书比较还算可信。道宣的《达摩传》云:

菩提达摩,南天竺婆罗门种,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

悲此边隅,以法相导。初达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随其所止,诲以禅教。于时合国盛弘讲授,乍闻定法,多生讥谤。有道育、慧可,此二沙门年虽在后,而锐志高远!初逢法将,知道有归,寻亲事之,经四五载,给供谘接;感其精诚,诲以真法。【卷十六】

以下述“四法”与“壁观”,末云:

摩以此法开化魏土。识真之士,从奉归悟,录其言语,卷传于世。

自言年一百五十余载。游化为务,不测于终。

这篇传与《洛阳伽蓝记》有一点相同,就是说达摩自言年一百五十余岁。最不同的一点是《伽蓝记》说他是波斯国胡人,而此传说他是南天竺婆罗门种。此可以见传说的演变,由“起自荒裔”的波斯胡,一变而为南天竺婆罗门种,再变就成了南天竺国王第三子了!

然道宜所记,有几点是很可注意的。【1】此传说达摩“初达宋境南越”,此可见他来中国时还在宋亡以前。宋亡在西历429。此可以打破一切普通八年【527】或普通元年【520】达摩到广州之说。假定他于479年到广州“末又北度至魏”,到520年左右他还在洛阳瞻礼永宁寺,那么他在中国南北共住了四十多年,所以他能在中土传授禅学,自成一宗派。此说远胜于“九年化去”之说。

【2】此传说他在本国时“冥心虚寂”,“定学高之”;又说他到中国后,“随其所止,诲以禅教”,又说他的“定法”、“壁观”。大概达摩确是一个习禅定的和尚,故道宣把他引入“习禅”一门。《伽蓝记》说他见了永宁寺便“歌咏赞叹,口唱‘南无’,合掌连日”,这又可见他虽习禅定,却决不像后来中国禅宗里那种“呵佛骂祖”打倒一切文字仪式的和尚。

【3】此传中全无达摩见梁武帝的故事,也没有折苇渡江一类的神话,可见当7世纪中叶,这些谬说还不曾起来。达摩与梁武帝问答的话全是后人伪造出来的。

【4】此传记达摩的结局云:“游化为务,不测于终。”此可见7世纪中叶还没有关于达摩结局的神话。同传附见《慧可传》中有“达摩灭化洛、滨”的话,但也没有详细的叙述。记达摩的终局,当以此传为正。《旧唐书·神秀传》说“达摩遇毒而卒,其年魏使宋云于葱岭回,见之,门徒发其墓,但有只履而已。”此为后起的神话。《洛阳伽蓝记》记宋云事甚详,也不说他有遇达摩的事。8世纪中,东都沙门净觉作《楞伽师资纪》【有敦煌唐写本】,其中记达摩事尚无遇毒的话。8世纪晚年,保唐寺无住一派作《历代法宝记》【有敦煌唐写本】,始有六次遇毒,因毒而终的神话。此亦可见故事的演变。

【5】道宜记达摩的教旨最简单明白。传云:

如是安心,谓壁观也。如是发行,谓四法也。如是顺物,教护讥嫌。

如是方便,教令不著。

这是总纲。

然则入道多途,要惟二种,谓理行也。

何谓“理入?”

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令舍伪归真,疑【同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名“理入”也。

何谓“行人”

行入,四行,万行同摄。

初,报怨行者,修行苦至,当念往却舍本逐末,多起爱憎;今虽无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无怨怼。经云,逢苦不忧,识达故也。此心生时,与道无违,体怨进道故也。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苦乐随缘;纵得荣誉等事,宿因所构,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违顺风静,冥顺于法也。【按,末二语不易解。据敦煌写本《楞伽师资纪》引此文云,“喜风不动,冥顺于道”,可以参证。】

三,名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道士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三界皆苦,谁而得安?经曰,“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也。”

四,名称法行,即性净之理也。

以上所述,似是有所依据。道宣说:“识真之士,从奉归悟,录其言语,卷传于世。”据净觉的《楞伽师资纪》【敦煌唐写本,藏巴黎图书馆及伦敦大英博物院】说:

此四行是达摩禅师亲说,余则弟子昙林记师言行,集成一卷,名曰《达摩论》也。

昙林的事迹无可考,疑即是《续高僧传》附传之,“林法师”。据传云:林法师当“周灭法时【574】,与可【慧可】同学,共护经像”。《续僧传》记达摩的宗派传授如下:

——僧副【后去南方】

达摩 ——慧可——那禅师——慧满

——道育

林法师

向居士

化公

廖公

慧满死时,已在贞观十六年【642】以后,与道宣正同时,故道宣所记应该是最可信的。

达摩的教旨分“理”与“行”两途。理入只是信仰凡含生之伦同有真性;因为客尘障蔽,故须凝住壁观。壁观只是向壁静坐,要认得“凡圣等一,无自无他。”所谓少林面壁的故事乃是后人误把少林寺佛陀的故事混作达摩的故事了。

四行之中,第四行即性净之理,即是“理人”一条所谓“含生同一真性”之理。其余三行,报怨行认“苦”为宿业,随缘行认荣誉为宿因所造,苦乐均不足动心,故能行无所求。无所求即无所贪著,“安心无为,形随运转”。

总括看来,达摩的教旨不出三端:一为众生性净,凡圣平等;二为凝住壁观,以为安心之法;三为苦乐

同类推荐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听李叔同讲禅

    听李叔同讲禅

    本书系弘一法师李叔同站在红尘之外,反观世俗,多角度认真探讨现实世界人性、心灵、生存、处世、成功等诸多难题的精华之作,作者精心挑选出一个个耐心寻味、发人深思的精彩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与禅机,蕴涵灵气,是抚平、慰籍生活在喧嚣尘世中人们心录的一剂良药。
  • 满船空载月明归

    满船空载月明归

    书精挑细选了或者有名或者有趣的禅诗,有些禅诗的创意、发想令人拍案叫绝!期望读者在诗偈文学语言中,在美的抚触里,悄悄被禅无声无息溜进你的心里。
  •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本书精选了他从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的传世名篇,配有法清法师意境高远画作,文中有情,画里有禅。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热门推荐
  • 顾寻天

    顾寻天

    第三次六灵界大战,苍穹一族最后一名王子——顾寻天。初吻女友和青梅竹马的争夺,以及背负光复苍穹一族大任!(男神进化史:天真男孩、中二小子、阳光少年、冷傲男神、绝对暖男。什么口味都有哦!亲!)
  • 暴王的弃婢

    暴王的弃婢

    一个踉跄,她被打倒在地,小腹传来一阵剧痛。“胆敢害本王爱妻腹中的骨肉,本王要你生不如死,”他那黑眸中迸射着烈焰和嗜血.她捂着小腹,既然他早已认定,那么她解释又有何用?“你要做什么?”他端着药汁,一步步向她逼近……
  • 邪王宠妻:王妃是朵白莲花

    邪王宠妻:王妃是朵白莲花

    一次穿越,金牌杀手落青瑶闪亮逆袭。爹爹出征,继母虐待,看她如何改变命运,由一个废材逆转为绝世天才。桃花朵朵开,王爷追不来。落青瑶:拜拜,妖孽王爷!某王追妻之路,艰辛坎坷……
  • 三国之兵临天下

    三国之兵临天下

    一个穿越千年的灵魂,一名卑微的少年,一辆神秘的牛车,命运交织,演绎出一段金戈铁马的传奇。波澜壮阔的三国新争霸史由此拉开了序幕。
  • 风云落花忘流年

    风云落花忘流年

    他冷漠霸道,却只为她露出一笑;他装痴卖傻,却在不经意间为她痴迷;他一国之君,却追她到天涯海角;她是丞相之女,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彼岸”,却为情所伤,她究竟该何去何从?
  • 非典型言情

    非典型言情

    朕的言情,从不按牌理出牌!各种神转折爆笑言情短篇即将抵达战场,前方高能!
  • 逆风飞翔之花滑少女

    逆风飞翔之花滑少女

    张志明被称为冰场上的黑马,他有一徒弟叫米燕,看着不起眼的米燕却对话冰有着不可忽视的天赋,跟着师傅练习后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比赛,师傅张志明对米燕也是相当的关照,两人几乎是形影不离,双进双出。在国际赛场上称为耀眼的一对,但在生活中帅气的左杨深深地吸引着米燕。
  • 重生之我已不再爱你

    重生之我已不再爱你

    前世,她被最爱的两个人折磨致死;这一世,她誓要将仇百倍偿还!可是,为何这滔天大恨抵不过他的一声“对不起。”?她不断提醒自己,是他,让她受了百倍屈辱;是他,让她最爱的父亲冤死牢内。自此,她处处与他作对,只为让他恨她,让他讨厌她。他却依旧爱着她。那日,她对他说:“既然你说你爱我,那我让你从这万丈深渊跳下去,你可愿意?”他温柔的看着她,说:“如果这样,你就可以原谅我,你就可以开心的话,我愿意。”说罢,他纵身一跳。那一刻,她才知道,她早就不恨他了。
  • 弘一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

    弘一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

    弘一大师以大才子、大学者与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语堂等文化巨擘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这其中蕴藏的人生智慧像珍珠一样闪光,弘一大师的智慧人生也常常能给我们启示。
  • 英雄联盟之超级融合

    英雄联盟之超级融合

    杨天,前是一个英雄联盟爱好者,在一次意外的大爆炸中。他意外地带这英雄联盟的装备奇异穿越。来到了天元大陆,开始了自己的奇妙之旅!!!且看杨天如何一步一步的融合各种装备,如何一步一步踏上武道的巅峰!!!本人小白,新书上传,求各种票!!!求收藏!!!!本人保证精彩完本!!!八号在这里谢谢了(九十度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