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7700000028

第28章 等待中的秩序张力 (4)

中国人自称唐人和汉人,皆因中国的唐朝和汉朝经历百世安稳,唐朝和汉朝都是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朝代。西汉的“文景之治”把汉朝推至高峰,唐朝的“开元之治”亦把唐朝推至高峰。尽管李世民所建立的“贞观之治”不及唐玄宗建立的“开元之治”,但没有“贞观之治”的话,我想也没有“开元之治”。要是没有玄武门之变,让建成当了皇帝的话,他能建立出“贞观之治”的大功吗?贞观之治期间,中国罕有地出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粮食连年丰收,而粮价持续下跌,百姓开始安居乐业。不少西方其它国家亦十分景仰中国,总盼望来“留唐”。

到了645年,日本开始了著名的大革新,几乎是全面地学习唐朝文化,如唐朝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日本很快建立了封建的国家制度。可见中国当时的唐朝是何等令人引以为傲的,这不是靠李世民所建立的“贞观之治”的吗?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便不可能做到皇帝,甚至会丧命,中国亦不会有如此骄傲的唐朝,让建成这样的人做皇帝,只会使中国成为西方其它国家耻笑的对象,而不是成为他们羡慕,模仿的对象。在中华民族长远的历史而言,有一个盛世的唐朝是令中国子民值得自豪的。“贞观之治”为中华民族长远的历史写下光辉的一页,但想一想,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的话,会有这样令人自豪的“贞观之治”吗?

评判一个历史人物,不能只用道德标准,而要根据他的全部功过。尤其是对帝王和政治领袖,主要要看他对当时的社会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而不必过于注重他的个人品质或私生活。尽管李世民是以残酷、卑劣的手段成为唐太宗的,但唐太宗的历史贡献还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

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政治传统就是建立在严格的秩序原则上的,凡事都用他们既定的秩序作为衡量标准,遵循了这个秩序原则,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各方共同建立一种相互之间的平衡。如果有人贸然打破了这个平衡,势必要受到其他各方的围攻。所以说遵循秩序,即是防御他人,也是保护自己。只有彻底推翻原有的秩序,建立新秩序才能够摆脱困境。此时,这种共同建立秩序的合作性博弈也就要被非合作性博弈而取代。

无论是社会还是政坛,都需要一个秩序,但是秩序是怎么来的?是统治者制定的,统治者根据自己的好恶制定出秩序,并且统治者随时根据自己的好恶对秩序做出修改。这就体现出秩序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说秩序本身所倚仗的基础非常脆弱,秩序能否维持下去以及秩序能维持下去多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治者的意愿。在秩序张力中,能等待并抓住机会的人,最终成为秩序的裁决者。

在一场秩序与裁决者、裁决者与竞争者之间的博弈中,在这场多人多环境的博弈中,在表面上看,裁决者是最关键的一个,竞争者处于秩序的张力之中,此时的秩序作为消极力量存在,如何改变秩序以及如何让裁决者主动改变秩序,就成为竞争者需要考虑的问题。首先,不能操之过急,决策者思维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等待中,蓄势待发,最终取而代之,成为新的裁决者。

三、“靖难之役”——决策者的博弈战

“靖难之役”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和皇孙朱允炆之间,为争夺皇位而酝成的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靖难之役”历时三年,前期作战南军连连败藉。但自济南保卫战后,南军主力屯驻德州,相机出击,以遏燕军。德州处在运河线上,南北交通便利,燕军自河北南下,始终处在德州的监控之下。燕军南攻时,南军或自德州横出断其归路,或袭扰其补给线,或乘虚北攻。所以,虽以朱棣之善用兵,南军再未出现过战争初期的那种大的挫败,燕军势力基本上被阻在山东以北。朱棣未克山东,故虽屡战屡胜,激战两年半,却始终未能打开局面。等到他越过山东,直趋金陵,半年时间便夺取了政权。

不过,朱棣撇下山东,径直南下,实属铤而走险。南北朝时,以北魏的国力和太武帝之雄才大略,在击破刘宋黄河一线之军后,长驱江淮,兵临瓜步,饮马长江,也未敢渡江以争江南。朱棣的这种战术也只能在那时特殊的形势下才有可能成功。自明初朱元璋杀功臣后,明廷已无堪与朱棣相匹敌的将才,所以朱棣南下才有恃无恐。其次,“靖难之役”在那个时代的观念中,纯属一家一姓内部之争,所以建文帝虽一再下诏“勤王”,但真正勤王者少,而归顺燕军者多。不然,朱棣孤军南下,建文帝只需坚守金陵,坐待四方勤王之师会合,山东方面则截断燕军的补给线和退路,那样的话,朱棣处境势必极其危险。因此,换上另一人,换上另一种背景,则断不敢冒险采取这种战术,置山东于不顾。

战争虽结束,与此相关的历史却在发展。燕王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说建文帝于宫中自焚而死,或云建文帝由地道出亡,落发为僧,云游天下,传说他于正统朝入居宫中,寿年而终。建文帝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确考,成为明史上的一大悬案。

当上皇帝的朱棣,大肆杀戮曾为建文帝出谋划策及不肯迎附的文臣武将。齐泰、黄子澄、景清等被整族整族地杀掉:“命赤其族,籍其乡,转相扳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有“读书种子”之谓的方孝孺,因不肯为朱棣撰写即位诏书,九族全诛,这还没完,又将其朋友门生作为一族全部杀掉,十族共诛873人。这次清洗极为残酷,共有数万人惨死于朱棣的屠刀之下。

四年的“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有所恢复的社会经济以较大的破坏,而直接遭到战争践踏的地区,破坏可为严重,史书上称“淮以北鞠为茂草”,当为真言。

朱棣其实并不像造反,他想当皇帝,但他不想造反。这看起来似乎是个矛盾的命题,其实并不矛盾。从权利义务的关系来看,当皇帝是权利,而造反则是义务,因为对于那些投错了胎或者是投晚了胎的人来说,要想享受权利,必须履行义务。

从经济学上来说,造反的成本太高,而且很容易亏本,根据以往数据显示,亏本者的结局一般都是死。相信朱棣在造反前还是仔细读过历史书的,古往今来,把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这些小朝代也算在内,王爷能够造反成功的,扳指头就可以数得出来,估计还不用脚趾。

明成祖朱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明史》说他“貌奇伟,美髯髯,智勇有大略。”又说他“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似非溢美之词,他确有过人之处。明成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正史中都称其为孝慈高皇后马氏所生,是正统“龙脉”,然而,一些杂史中却记载朱棣本为元顺帝没来得及带走,而被朱元璋后收为妃子的弘吉剌氏所生,更甚至有人认为是这个早孕妃子的“元顺帝遗种”!

是不是庶出不是最重要的事儿。只是,皇位轮不到他做那是一定的事儿了。如果说成吉思汉“勇武”的话,史书中对朱棣“勇武”的描写是多呈不让。朱棣,起兵反其外甥建文帝朱允炆,经真定、北平、白河沟、乐昌、夹河、滹沱河、南京七次大战。一举消灭南明,自立为帝。特别是,最后一战朱棣置后方北平老家不顾,长途远征从1402年初至七月,经半年时间出击北上,一举攻破南京!请看远征前的形势描述:“燕王起兵三年,虽多次大胜明军,但所得土地仅永平、大宁、保定旋得旋弃,战死者众。”可见,当时,形势并不明朗,而且,朱棣所得极为有限。远征南京,前有敌军大兵后无粮草接应,其凶险可想而知。而这也反衬了朱棣的魄力和胆识!

说起朱棣,还有一段传说:朱元璋称为吴王后,王府窄小,房屋简陋,于是请刘伯温商量兴建新王府。朱叫刘全权负责。刘伯温精通地理,历史,天文天象。设计,选地,建成,刘伯温全是刘伯温操办完成当晚深夜《刘有这个习惯》,刘伯温夜观乾象,突见空中吴王新修官殿一柱移动,又见一只燕子从高墙飞过。刘伯温百思而悟,连称:天命不可违啊。清晨,朱元璋叫人把刘伯温叫去指着新官殿一柱子说:这柱有些偏不顺眼移一下。刘伯温说:使不得移柱有迂都之变。朱元璋大笑:既是天数,何惧迁都。朱元璋很满意新宫殿,他说:如此高墙刺客难飞。刘伯温说:燕子能轻松飞过。

年底,朱元璋准备转过年头就要正式登极做皇帝了,看到自己已经有了7个儿子,自然是满心高兴。这时形势已经粗安,他决心要为儿子们正式取名了。十二月二十四日。他祭告太庙,把自己渡江后生了7个儿子归因于祖上的阴德: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曰棣。这时朱棣已经7周岁,他这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

燕王朱棣身材魁梧,天资聪颖,武艺高强,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在镇守边关、打击残元势力方面立了大功。朱元璋将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代替功臣宿将掌握兵权,从而使明朝的政权更加稳固。1390年对蒙古乃儿不花的初战告捷,使他树立了威名。

不过,朱棣也是朱元璋最担心的人。朱元璋曾和众多王公大臣一起登上南京城外的紫金山俯瞰皇宫,在一片赞誉声中,朱元璋龙颜大悦。这时年少的朱棣却口无遮拦,一语道破天机:“紫金山上架个大炮,就能炮轰紫禁城!”朱元璋大惊,心里顿时后悔不已,以至后来他又命令修建更为广大的外城,把包括紫金山在内的一些重要地方围起来以加强防御。从这件事上,朱元璋看出朱棣将来很有可能是皇太子的最大威胁。

朱棣的主要谋士之一僧人道衍,给朱棣打气:“我一见殿下,便知当为天子。”所以,朱棣利益集团一直在悄悄网罗各种人材,操练兵马,以备不时之需。而朱允炆利益集团的人为了拔掉燕王朱棣这个最大威胁,一直在网罗武林高手,希望能一击成功,除掉这个最大的政治对手。

朱元璋病逝前,指定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元璋逝世时很是安心,因为他认为朱允炆一定能够继承他的意愿,将大明王朝治理得更好,一个安心的人走了,却留下了一个忧虑的人。朱元璋巨大的身影从朱允炆身上消失了,朱允炆终于可以独自处理政事了,但这个年仅21岁的少年惊奇的发现,他仍然看不到太阳,因为有九个人的身影又笼罩到了他的头上。这九个人就是朱元璋的九个儿子,从东北到西北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和肃王。如果说皇帝是最大的地主,那么这九个人就是保卫大地主的地主武装。朱元璋在全国各地封了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为王,这些特殊的人被称为藩王,他们有自己的王府和军队,每个王都有三个护卫,但请注意,这三个护卫不是指三个人。所谓护卫是一个总称,护卫的人数从三千人到一万九千人不等,这样算一下就可以了解藩王们的军事实力。

上面那句话的关键所在就是不等,按照这个规定,藩王所能拥有的军力是九千人到伍万七千人,而在实践中,藩王们都倾向于选择后一个数字,枪杆子里出政权,就算不要政权,多养点打手保镖看家护院也是好的。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立太子的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帝位,是为建文帝。朱允炆在做皇太孙时,就对诸藩王不满,曾与他的伴读黄子澄商量削藩对策。即帝位后,采纳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决定先削几个力量较弱的亲王的爵位,然后再向力量最大的燕王朱棣开刀,并令诸亲王不得节制文武将吏。皇族内部矛盾由此迅速激化。建文帝命令将臣监视朱棣,并乘机逮捕之。朱棣得到这一消息,立即诱杀了前来执行监视逮捕任务的将臣,于建文元年七月起兵反抗朝廷。

朱元璋当国时,恐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他在《皇明祖训》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朱棣以此为理由,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因此,历史上称这场朱明皇室内部的争夺战争为“靖难之役”。

朱棣起兵不久,即攻取了北平以北的居庸关、怀来、密云和以东的蓟州、遵化、永平等州县,扫平了北平的外围,排除了后顾之忧,便于从容对付朝廷的问罪之师。

经过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宿将之后,朝廷也无将可用,朱允炆只好起用年近古稀的幸存老将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军13万伐燕。建文元年八月,师至河北滹沱河地区。燕王在中秋夜乘南军不备,突破雄县,尽克南军的先头部队。继而又于滹沱河北岸大败南军的主力部队。建文帝听到耿炳文军败,根据黄子澄的推荐,任李景隆为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对燕军作战。

同类推荐
  • 素质教育在中国

    素质教育在中国

    中国的素质教育要做什么,我想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做人与成才。从古至今,海内外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做人这一方面都有共识。北宋的张载和现代的陈鹤琴都论及过做人。陈鹤琴认为在具备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的基础上,不仅要做中国人,而且还要做世界人,要以宇宙为学校。要做世界人必须具备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素质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还要让他们成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现在西方社会中提出的把学生放在“适应性领域发展”的观点与朱熹的思想大致相同。
  • 心印复旦园

    心印复旦园

    本书主要由复旦大学退离休教授撰写的纪实文集。全书分“风范篇”、“创业篇”、“师泽篇”、“缤纷篇”,共收文章111篇。风范篇是对资深专家学者和管理干部的素描;创业篇是创业者艰辛创业的诗篇;师泽篇谱写的是师生情浓、薪火传承的乐章;缤纷篇是复旦人多姿多彩生活的扫描。
  • 网络学习:崛起、挑战与应对

    网络学习:崛起、挑战与应对

    本书对网络学习的形式、特征、内容、环境、影响、作用、全球化趋势以及我国发展网络学习的对策和战略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 教学相长文丛-享受着,如此美丽的教育

    教学相长文丛-享受着,如此美丽的教育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 北京太势利

    北京太势利

    这是一个严肃的命题,但和说教无关,它读起来更像一份十分有趣的指南——关于北京城的“机关”和“暗道”。大家曾笑话电影《无极》里的皇城像蚊香。其实,那是陈凯歌深谙皇城的规则:北京城里就到处是圈子,大圈套着小圈,在这里奋斗一生,也可能依然找不到入口。
热门推荐
  • 宿松

    宿松

    石一龙是“70后”诗人之一,其诗也具有很多70后是个的特色,诗歌意象大胆先锋,体现了70后比较丰富的学养和对历史的继承;另一方面在诗歌技巧探索、现实观照上又有与传统不同的地方,这是诗歌向前迈进的明证。
  • 穿越之数码宝贝

    穿越之数码宝贝

    主角在不同的数码世界里的故事罢了。新人新书,心血来潮的绝世深坑,入内请深思。
  • 洛克菲勒回忆录

    洛克菲勒回忆录

    《洛克菲勒回忆录》是一部独特的家族史,作者戴维·洛克菲勒违背了祖父“洛克菲勒家族的人不出自传”的遗训,写出了历史上第一部,也是惟一的一部洛克菲勒家族的自传。作为美国第一家族的后代,戴维有机会可以接触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最有权势的家族、影响整个欧美政局的政治家、每一届美国总统,参与了很多改变世界格局的重要访问。
  • 从此山水不相逢

    从此山水不相逢

    粱以梦和刘楠从小一起长大,是彼此唯一的朋友,却喜欢上了同一个人。随着命运的殊途,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也点燃了刘楠想要报复的欲望,当她设计将粱以梦带入自己的迷局时,却不知自己也是另外一场阴谋中的棋子……
  • 宫中情缘之她倾城

    宫中情缘之她倾城

    她,叶倾城,叶家嫡女,人如其名,倾国倾城。他,慕容辰,天玄国皇帝,天之骄子,冷血无情,唯独对她动了情……他俩是天注定的缘分,他们注定此生纠缠,不死不休……
  • 腻宠娇妻:王妃很强势

    腻宠娇妻:王妃很强势

    穆琼,c国第一经济集团继承人,绝世容颜,无双智慧,被业界成为“创造黄金的美丽女人”。在一场商战的追杀当中,重重背叛使她葬身荒野,一身商场上的强势荣光化为灰烬,却因祸得福地穿越成为异世界的太子妃顾遗光。既然大难不死,必然就有她的后福!ok,王妃就王妃,凭着一手铁血手腕,同样可以在这一个男尊女卑的皇朝当中一展华光!拼得一片天下!步步为营,机关算尽,从王府到皇宫,从后庭到前朝,美人一出,天下英豪臣服裙下!可是偏偏在她的升值道路上,蹦出这么一只妖孽,信誓旦旦对她说:“我会为你夺来所有你要的、想要的,但求你回眸一眼……”波云诡谲的朝堂后宫,但看一代奇妃惊破天下!
  • 网游之贼行四方

    网游之贼行四方

    一场游戏一场梦,2035年的全息网游《傲天》上市,真实的游戏不是再做梦。看寇枫怎么靠着游戏风生水起,傲视群雄,泡尽天下漂亮妹子.光环在手,天下我有!
  • 神鸟的暗示

    神鸟的暗示

    《神鸟的暗示》是向未出版的第二部诗集。《神鸟的暗示》共收录了灵悟近些年来倾力创作的230多首诗歌,不少曾在《湖南文学》、《诗刊》等媒体发表,或是对尘世的回忆,对人生的参悟,或是对禅意的感知,对生活的思考。 正如为《神鸟的暗示》作序的我国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雷抒雁所说,“灵悟的诗如‘三秋树’,谢尽繁华,落尽黄叶,只留下意象和禅意。这正是他得写诗之道的功业。红尘里流行繁华琐碎、堆砌、无章、无思。向未的诗和他的人生走在一途。”
  • 虚空界之帝尊

    虚空界之帝尊

    在茫茫宇宙之中,有很多的界面,每个界面都有生物的存在,只要打破界面堡垒,就能穿梭在不同的界面世界。而我们的主角就是意外的穿越到了一个界面的世界,他遇到了种种机遇,和他的同伴和不同界面的黑暗势力抗衡。他会怎么样呢?他能有何成就呢?请看正文
  • 异能之幻想具现

    异能之幻想具现

    一场意外造就了少年林逸由平凡向着强者蜕变并一步一步站立在众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