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2400000023

第23章 听南怀瑾讲佛典 (5)

《楞伽经》有一个十分古老而权威的版本,这就是被禅宗历代祖师交接的,由苏轼和蒋之奇作序的《楞伽经》。苏轼于序中说:“《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先佛所说,微妙第一,真实了义,故谓之佛语心品。祖师达摩。以付二祖曰:‘吾观震旦所有经教,惟楞伽四卷,可以印心。’祖祖相授,以为心法。如医之难经,句句皆理,字字皆法。后世达者,神而明之,如盘走珠,如珠走盘,无不可者。若出新意,而弃旧学,以为无用,非愚无知,则狂而已。近岁学者,各宗其师,务从简便,得一句一偈,自谓子证。至使妇人孺子,抵掌嬉笑,争谈禅悦。高者为名,下者为利,余波末流,无所不至,而佛法微矣!”

从这段序言我们可知,苏轼认为,对《楞伽经》不能理解是造成《楞伽经》退出流传的根本原因。南怀瑾先生指出,《楞伽经》的几种译本义理系统和文字结构,都难使人晓畅了达。前人尽心竭力,想把高深的佛理,译成显明章句,要使人普遍明白它的真义,而结果愈读愈难懂,岂非背道而驰,有违初衷。有人说:佛法本身,固然高深莫测,不可思议,但译文的艰涩,读之如对海上三山,可望而不可及,这也是读不懂《楞伽经》的一个主要原因,但并非是根本原因。《楞伽经》般若、唯识、真常三系统摄,实为一部小型的“佛教百科全书”。南怀瑾先生认为,《楞伽经》是一部佛法哲学化、科学化、宗教化的典籍。因而研究楞伽,须具备探索哲学、习惯思辩的素养,才可望其涯岸。

《楞伽经》的开始,道德由大慧大士随意发问,提出了一百多个问题,请佛解答。佛并未直接回答大慧的百八之问,而是在更深层次上告诉大慧:不要问这问那,当你修到更高乃至最高层面之时,这呀那呀,一切一切都是梦幻泡影,都用一个非字了结。因而,不可执着,不可取相。所以,才不厌其烦地一句一字地为大慧破相。其真意仍是告诫我们,不可住相。正如《金刚经》所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说到底,还是应从心上用功夫。直到妄心化出真心之时,才是大功告成之日。

南怀瑾先生指出,本经的宗旨,主要在于直指人生的身心性命,与宇宙万象的根本体性。自然物理的也好、精神思想的也好,不管哪一方面的问题,都基于人们面对现实世界,因现象的感觉或观察而来,这就是佛法所谓的相。要是循名辨相,万汇纷纭,毕竟永无止境。即使分析到最后的止境,或为物理的,或为精神的,必然会归根结底,反求之于形而上万物的本来而后可。因此吾佛世尊才由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加以析辨,指出一个心物实际的如来藏识作为总答,此所以本经为后世法相学者视为唯识宗宝典的原因。

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

“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这是本经(《楞伽经》)的真义,谓大乘一切法门,是以诸佛的心地法门为第一。佛说:提出问题的本身,就是问题,一切应归之于心。

——《楞伽大义今释》

《楞伽经》具大乘唯识思维,语句逻辑性强,常人研读本经很难完全领会经中密意,即使对佛教思想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但对没有亲自体证的人,也很难了解此经的趣旨,但读《楞伽》经文,随处可见一切存在皆是唯心所现之意。大慧大士问佛的百八个问题,举凡唯心唯物形而上的问题无不包括,而佛的回答则一概以心为答。是谓离心不说,离心无言。

南怀瑾先生在解读此经时指出,本经的宗旨主要在于直指人生的身心性命,与宇宙万象的根本体性。《楞伽经》透过大慧大士的问法,揭示了第一义谛真实之理——“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所说佛法之大要,不外乎“同归一心”。若能参透此一心法门,即能达到自证圣智所行的境界,所谓“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因此宋译本的各品皆冠以“一切佛语心”为名称,以此“显示一切说,成真实相”。

在佛宣说离言自性的法门中,主要内容有“三界唯心”的学说,认为一切诸法皆系“自心所见”,“自心所现”,是“自内证”。《楞伽经》不仅说明了真妄的因缘,让人们辨明邪正的因果,而且又分析了去妄归真的旨意及五法(名、相、妄想、正智、如如)、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二无我(法无我、人无我)的道理。《楞伽经》又主张八识即是阿赖耶识大海生起的波浪,譬如原本风平浪静的大海,忽然吹来阵阵的烈风,使平静的大海生起重重无尽的波浪,从此便如万壑怒号,再没有停息澄清的时刻。如来藏即是这大海,原本澄然湛寂,随缘常住而不变,因内外境风的吹荡,便使寂然清净的本体,随变为浪潮起伏,跟着生起前七识的种种作用。由此波浪互相撞击,奔腾澎湃,便转生一切境界,而无有止境了。

在传统佛教理论中,“真如”、“如来藏”、“阿赖耶识”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三者意义也尽有不同。通常我们理解的“真如”是指诸法之本体,“如来藏”是标志众生本来藏有自性清净的如来法身,“阿赖耶识”则是唯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含藏一切诸法的种子,所以,三者不仅没有直接的关联,而其意义也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在《楞伽经》里,常常提到“如来藏藏识”(“藏识”即“阿赖耶识”),并强调“此如来藏藏识本性清净,客尘所染而为不净”,如来藏“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藏识”。此说不仅融合了“如来藏”与“阿赖耶识”的思想,也认为“如来藏藏识”具有染净二重性的特色,这一看法对后来的中国佛教思想影响甚为深远。

南怀瑾先生指出,佛法所谓的识,相当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但以唯识的观念来看,所谓精神,也是唯识的变相作用,因而不能完全依一般的认识称它为精神。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乃是指宇宙万有的全体大机大用,只是识的变化。

要想了解唯识,首先就要弄清楚什么是识。简要地说,唯识所谈就是人的心识,即心灵,它把人的心识分成八大识,也就是把人的感灵分成八个不同的结构,即常说的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前五识比较容易了解,也就是我们身体中的五种感觉器官,而第六识“意识”,就是我们平常可思考、可判断、可分析的指挥中心,它接受前五识所输入的信息做判别,分析、分析、运算后而决定行动,这就是意识。

第七识,末那识,就是一个执着于自我的识体,它是我执的最后根源,它会执着于第八识,阿赖耶识里所见到、所听到的,它会以为是“我”,产生我执。所以末那识又名“我爱执识”,意即它执着于第八识里所贮存一切的种子内容都视为“我”,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而第八识阿赖耶识,阿赖耶的意思是“藏”,储存之意,所以又名“藏识”。阿赖耶识有如计算机的记忆库一样,会储存所有数据,包括过去生中所有善、恶、业力以及所发生过、遭遇过、造作过的所有数据。它是一切业力寄托的所在,也是前七识所有的根本。前七识所输入于阿赖耶识中的各种数据,会犹如种子一样保存其中。

南怀瑾先生指出,世间种种色相,乃至如地下的矿物,林中的植物,天上的日月光华等等,追溯根源,也都是由如来藏识一体的变相。这些物体和藏识,在本质上并非相异,可是当它们形成为万物之后,却不能说与心识的作用是无异的了。譬如海水既然转变成为波浪,波浪的形式与作用,和整个的海水便不同了;可是波浪的根本,还是由海水所转变而来的。由物的方面来说,万类的分齐差别(分化和归类)也都是从此一体所化生。由心的方面来说,七种识的分别作用,也都是由如来藏识所转生。又因心与物的和合,发生世间种种事情。因此说,藏识就是累积一切业力的根本,意识就是能广为采集业力的先锋。只因自心执着成相,采集累积,便成为业力的依存作用。所以佛说一切无非是自心之所生。如果自心摆脱了能摄取和所摄取的作用,那便同大海中的波浪一样,就会返本还原,自己归还于清净寂灭的大海水了。

世间的事物,并无一个另有包藏万有之机的主宰存在,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实际可以被主宰的东西。所有事物的过程,虽有生起、存在、消灭的情形,但都只是现象的作用,在真如自性的根本上,就本来无生,所以也无所谓有灭,一切都是自心内外的妄想所现。如果把妄想的因缘灭尽,远离妄想,远离能所等说,离能观和所观的作用,就可以明了身心及一切相依为命的物质形器世间,皆为藏识功能所显现的境界。倘若能够如此思维观察求证,就能够了解自心所生的依他起和遍计所执等分别心理现状的作用了。

◎楞严经

“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楞严经是宇宙人生真理探原的经典,是入门悟空的一部书,也是抱本修行,闭关修行一直到证果跟在身边的一部书。

——《楞严大义今释》

《楞严经》是一部大乘佛教的单译经,内容鸿富,素有“佛教全书”之称。《楞严经》的全名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或简称为《大佛顶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如来”是果地之人,菩萨是因地之人;“了义”是教法,“万行”是行法,“首楞严”是果法,以“佛顶”二字直称法体,以表征此经所说之法的胜妙。至于以《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为经名,来源于古经本经题下的小注:“一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

《楞严经》以文采斐然而著名,以“信、雅、达”来衡量,《楞严经》文字甚好,甚至有人以此论证它不是佛说,而是唐人伪造。对此,南怀瑾先生认为《楞严经》的翻译者房融完全有能力做到这点。房融是唐初开国宰相房玄龄族系,房氏族对于佛法,素有研究,玄奘法师回国后的译经事业,唐太宗都交与房玄龄去办理。房融对于佛法的造诣和文学的修养极高,家学渊源,其所译经文自较他经更为优美,是很自然的事情。与其说楞严辞句太美,有伪造的嫌疑,毋宁说译者太过重于文学修辞,不免有些地方过于古奥。

对于爱好佛教和文学的文人来说,《楞严经》的吸引力是巨大的,甚至流传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的话。寺院每早首先念诵的《楞严咒》,即是出自《楞严经》。此经共十卷,认为“常住真心”即佛性不生不灭、本来清净,只是由于人有烦恼执着,所以显现虚妄的假象,流浪生死,其实一切有为法,都如梦幻,本来没有,只要觉悟此心,即解脱自在。

《楞严经》以叙事开首,叙述阿难乞食时与摩登伽女恋爱、遭到佛陀呵斥的故事,引出佛教的出离思想。

阿难本是佛陀的大弟子,是释迦牟尼的堂弟,他多闻聪慧、英俊文雅,文殊菩萨曾经这样赞叹阿难的庄严、多闻:“相如秋满月,眼似青莲华,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在佛陀十大弟子中,阿难记忆最强,仪容俊秀庄严,令见者心生欢喜。在当时僧团中年纪最轻,聪明而多闻。不但佛陀喜欢他,更有大众缘,尤其深得女众的尊敬。但因过分依赖佛陀,以为佛陀可以赐与他智慧和解脱,所以一直未证阿罗汉果。当他见到曾有五百世恩爱夫妻之缘的摩登伽女时,被其用魔咒迷住,阿难定慧全失,坠入情网。佛在远处以神通力了知此事,派文殊师利持楞严咒前去解救。

第三、四卷主要叙述“常住真心”即佛性的特征及体认它的方法。指出佛性周遍法界,一切万法都是佛性的妙用,山河大地、男女老少就好像是自性大海上的泡沫。而体认佛性的方法,就是放下妄想烦恼,即所谓“歇即菩提,不从人得”。第五卷中,佛即明确指出,证悟无上菩提的关键就在于从六根中解脱出来。

第六、七卷写二十五位菩萨现身讲述修行的具体方法,其中往往结合自己的修行经验,各有动人的故事,可以说是异彩纷呈。最后观世音菩萨讲说“耳根圆通法门”,被佛陀和文殊菩萨赞叹为最好的修行方法。

第八卷详细讲说佛教修行“次第”,分为五十几个阶梯。这些不同的修行阶梯是由定慧功夫的不同形成的,各有不同的境界,说明“理属顿悟,事须渐修”的“心性修行”特征。

经典的第七、九、十卷写佛陀传授降魔的楞严咒,并仔细分析五十五种魔事。这些魔事都是修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挫折,入魔的原因是修行者缺乏空慧,心生执着,使天魔乘虚而入。降魔的方法,经中提供有“心空无着”和持楞严咒两种。

同类推荐
  •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本书旨在解除每一个人内心挣扎的苦痛,还年轻人以阳光健康的心态,赠老年人以历经沧桑的从容,让整日奔波的人有一个心灵的港湾,让无所事事的人有一座心灵的庙堂。教导世人如何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诸般不如意,待人接物又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心态。总之,本书旨在以“通俗佛经”之相,助世人修出佛心禅性。
  • 有一种智慧叫禅悟

    有一种智慧叫禅悟

    幸福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少了发现幸福的心境。本书选择了许多经典故事,从心境、生命、自然、逆境、修养、生活等方面,以禅悟的境界为读者诠释了幸福的本意,是一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幸福宝典。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刘法慈心解“心经”

    刘法慈心解“心经”

    《刘法慈心解心经》是在刘法慈讲解《心经》的讲稿的基础上,经过后期整理而成的。这部书,不是讲解经典的知识,而是传播经典的内涵。这部书,不仅拥有广度和深度,更是把经典的智慧带人生活,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喜乐。这部书,不只是让我们理解《心经》的文字,更是通过文字的奥义看到我们自己的心。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让我们反观自照,看到真实的自己,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觉悟自我。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经”。
  • 莲心禅韵

    莲心禅韵

    一位印度智者追寻禅宗智慧,探求人生哲理的心路历程,带你走向心灵自由之路,文化没有国界,思想没有疆界,智慧的激情碰撞,文化的和谐沟通。
热门推荐
  • 沈姑娘来抱抱

    沈姑娘来抱抱

    女主和男主是娃娃亲。成亲的消息一传。正舞剑的她想了想,听说他家财万贯,嫁过去当个金山供着,往后买刀买剑也不愁没钱了,就答应了。正练字的他想了想,听说她花容月貌,娶回来当个花瓶养着,往后参加宴会也有了面子,就答应了。谁知道女主逃婚了,有人对她说了一句“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仗剑天涯。”,她就果断跑了,留下一套完美的嫁衣。男主知道了,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跑就跑了呗。”结果被他爹摔了笔,撕了纸,暴打一顿后,鼻青脸肿的出门找媳妇去了。路上却遇到了女配,顿时惊为天人,抱回家准备要成亲了。两家人哪会善罢甘休。女主因为情郎性命堪忧,被逼凤冠霞帔嫁进他家,男主迫于他爹淫威八抬大轿迎她回府。新婚之夜,男主女主终于见面,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这个无耻毒妇(小人)!”……这是一个鸡飞狗跳、鸡飞蛋打、鸡鸣狗盗(误)的脱线故事。当女主跟男配跑了,男主对女配一见钟情时,怎样才能成为一对人人称赞的模范夫妻?不,他们不是夫妻,他们只是一对逗比。男的英俊,女的貌美,一文一武,有财有势。一段错配,一场错缘。但相处久了,看着看着,将错就错也挺好的嘛。沈姑娘!给为夫抱一抱!滚!!
  • 坏蛋之身不由己

    坏蛋之身不由己

    曾是黑道叱咤风云的人物,为何退出生死争斗的漩涡?为何游遍世间,而不放弃身边兄弟之情?他的人生将会充满怎样的神奇色彩?他的价值观将如何改变?尽请期待坏蛋之身不由己,不一样的主角,同样令人激情澎湃的故事……
  • 无限之神武通天

    无限之神武通天

    因为一场失恋,意外踏上通天之路,从此彻底改变了一个普通都市小白领的一生。生命中多了鲜花,多了掌声,多了妖娆,以及一页页加诸在身的神奇。以国术为根,以内功为干,以神功为枝叶,以仙武为果实。(都市+无限流,不喜勿入)
  • 超级仙徒

    超级仙徒

    一枚来历不明的石珠,能源源不断的吸收能量,在这个资源贫乏的修真界简直无敌,且看小小修士有此石珠逆天改命。
  • 毗尼日用录

    毗尼日用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斧传奇

    神斧传奇

    北宫家族企图吞并南门家族,一统江湖,独霸天下。北宫正雄设局约南门秀灵决斗,胜者为盟主,号令天下。为化解南门秀灵败局,东方望与南门淡挫败了北宫越的争夺行动,寻找到宝贵的陨石,与铸造专家欧阳世传准备冶炼绝世之宝剑。但打开陨石需九尾白狐之血。为求取九尾白狐之血,东方望身负重托,带鲁夫、金猴前行,路上得到孙怀幽帮助。他们到西北获取巨蜂之蜜,西南夺取恶蛟之角,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东北玄灵山月湖完成了任务。冶炼中,发现神斧天成,且只有东方望可以自如使用。于是东方望代表南门秀灵出战北宫正雄,最终取得胜利,南门与北宫握手言和,江湖重归于平静。东方望控制住权力诱惑,携孙怀幽退隐江湖,行善天下。
  • 惑心弃妃

    惑心弃妃

    “什么?叫我白天出门沿街乞讨?”“恩。”大厅内,邪魅多情的六王爷看着面前一脸狗腿相的女人。女人顿时抓狂,靠,我堂堂的王妃,要我拿个破罐去乞讨?好,我忍。数日后,某女终于忍受不了而爆发,我靠!居然让我把乞讨来的钱,送给你的小妾当零花钱?不行,老娘要离家出走。翌日,“站住,爱妃要去哪?”他邪魅的低头在她的耳旁轻声的说道。她拽拽的撅起小嘴,“笑傲江湖去。”他坏坏的笑起声来,伸手扯下她的衣,“那爱妃就跟本王好好沟通一下吧!”
  • 流浪的文明

    流浪的文明

    未来某一天,联合国一时不慎走漏了地球将要毁灭的信息,世界陷入了混乱,到处都是都是血腥恐怖。一群冷血而又正义的矛盾青年,凭借着一份神秘信息,带上人类延续的希望踏入宇宙,开始了无限的流亡。。。
  • 宅男一梦之学院都市之毁灭

    宅男一梦之学院都市之毁灭

    额,学院都市同人小说,大概不11吧,不会开局牛叉到不行,直接虐一方什么的,不会家事背景世界金融帝国财团继承人什么的!额,就这样吧,反正同人不会签约,写给自己看吧,大家喜欢的话,欢迎题建议。考据流退散!章节有点混乱,大家按照章节数目看。顺便谁能告诉我,怎么调整章节!明明是按循序传的啊!
  • 善良的死神之新的危机

    善良的死神之新的危机

    死亡山脉一战后,换回了全大陆的和平。但好景不长,新的危机又将降临于大陆上。暗圣教再次在大陆上肆虐猖狂,而且是比之前还要更加强大的真正的暗圣教。教廷、天罡剑派接连受袭,难道就连阿呆这样的神力也没有办法了吗?比神、魔更高的等级,仙和妖。当阿呆面对比魔还要强悍许多的妖时,他又该怎么办?他又会怎么做?阿呆和玄月是否能突破重重障碍成为仙呢?人类和暗圣教的决战又是怎样的激烈呢?在这场新的危机中,阿呆和玄月将再度联手,一起挽救回大陆的和平。他们究竟是否能力挽狂澜呢?他们还能粉碎暗圣教的阴谋,让大陆重现生机吗?敬请期待善良的死神的续集——新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