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2600000014

第14章 “合同异”与“离坚白”——名家哲学(1)

名家哲学是先秦哲学中很有特色的一派,对道家和魏晋玄学有较大的影响,其旨在于从认识论、本体论和逻辑学方面,理清名实关系。名家哲学分为两派:惠施一派的“合同异”和公孙龙一派的“离坚白”。惠施设定了一种绝对的参照系,把世间万物放在其中,昭显出它们相同或相异的相对性,由此推出一种人生观:天地一体,泛爱万物。公孙龙对语言有更精致的分析,得出与柏拉图的“理念论”相契合的“指物论”,认为名词指示了不同于现实世界的一个共相世界,而且是后者决定了前者的存在。基于这种学说,他提出了一些乍闻之下非常怪异的辩论,比如“白马非马”之类。虽然“指物论”多有可驳之处,但确实表现了极其高超的思辨能力。其他辩者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命题。

名辩之风

名家的人在古代以“辩者”而闻名。名家的人提出一些怪论,乐于与人辩论,别人否定的他们偏要肯定,别人肯定的他们偏要否定。

在先秦哲学中,名实关系是一个争论热烈的问题。名是语言中的一个称谓,如“君、臣、猪、狗”都是“名”,表现为文字的字形或言语的声音。一个抽象的“名”对应着的一系列具体的实际的个别事物,那就是“实”。在社会变化缓慢的年代,比如夏商西周,更不用说三皇五帝了,名实之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假如在尧舜时期编一部汉语词典,它在周平王东迁之前可能需要一些增补,但大量修订是用不着的。这时人们会相信,语言中的名称再现了永恒不变的现实。语言秩序代表了恒定的社会秩序。

社会大变动给语言也制造了麻烦。新阶层的兴起,旧精英阶层的没落,会导致社会、文化关系的全面改组,原来天经地义的名实关系可能颠倒错位,正因如此,现实的混乱常常引发思想的混乱。澄清混乱局面要靠两种人的协同努力。政治、经济的精英人物,他们直接干预社会生活,重组利益和力量关系;思想家,他们通过构建理论语言来改造日常语言和思维意识,描绘新的社会蓝图,让人们在茫茫人海中得以确定自己的位置。

春秋战国时代正是这样的社会巨变时代。比如“君子”一词,原本指的是贵族,它的背后联系着一套特殊的“礼”。后来出现了一个新的富裕阶层,他们原本是为“正宗君子”所不齿的“小人”,这时因有了几吊钱,要同穷亲戚划清界线,也摆谱自称“君子”,穿上燕尾服学斯文。这样一来,“君子”和“礼”的名实关系都错位了。所以孔子大动肝火,说“天下无道”,“礼崩乐坏”,再不“正名”就斯文扫地了。据孟子说,孔子正名的办法,就是“作《春秋》”,褒扬合礼的人事,贬抑非礼的人事,从而“使乱臣贼子惧”,恢复名实秩序。

到战国中期以后,惠施和公孙龙等辩者把名实关系问题发展成更抽象的理论问题,涉及认识论、逻辑学和本体论。这就是形成了“名家”。名家的称号是汉代司马谈(司马迁之父)提出的,但冯友兰指出:司马谈、刘歆所说的“名家”所包含的内容很杂乱,除了辩者之外,孔子的“正名”、法家的“循名责实”都混入其内,实际上三者之间既没有继承的关系,又没有逻辑的关系,搅在一起很不妥当。

关于名家的起源,冯友兰《原名法阴阳道德》一文认为:“名家者流,盖出于讼师。”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开始公布法律条文,这些条文不免文字简约,含义丰富,可能存在多重解释。有少许聪明人,对语言和逻辑比较敏感,也熟悉法律条文,他们就教人论辩,咬文嚼字,或者直接替人打官司,这就是讼师。比如郑国的邓析,他被荀子列为惠施一派,当时就是一位名律师。大概他把法律条文当做面团来捏,板刀面、拉面随心所欲,大法官和他辩无可辩,动口斗不过,只好动手杀了他。

公孙龙也善于解释条文,他曾长期在赵国平原君手下当食客。有一次秦国进攻魏国,赵国要援救魏国,但秦赵之间有“约”在先:秦国所要做的事,赵国支持;赵国所要做的事,秦国支持。秦国一见赵国要救魏,就指责赵国背约。赵王不知所对,问平原君,平原君问公孙龙。公孙龙说,赵国也可以质问秦国:我们要救魏,你们干嘛不帮忙?

战国时期,论辩的风气非常浓厚,各派之间,都还能以比较平等的姿态相互辩难,有时会使用我们今天称为“诡辩”的手法。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意地利用文字歧义。《吕氏春秋》记载:有个齐国人,他的家主有难而死,他为人臣仆却不愿尽忠死节。在路上遇到故人,故人责问:你怎么不死节?齐人说:我效力于人是冲着利益去的,死无利可图,我就不死了。故人说:那你还能见人吗?齐人说:难道您认为死了还能见人吗?今天我们可以把这类故事当成笑话来读,而论辩和幽默正表现出语言和思维的成熟。在这种氛围下,语言和逻辑分析的智者就呼之欲出了。

名家是先秦思想中最富思辨性和理论性的,特别是公孙龙,以今天的眼光看来,他也许最有资格被称为“哲学家”。他们暂时绕开了现实世界,单刀直入到日常的语言和逻辑中。虽然公孙龙也声称自己立说的宗旨是“正名实以化天下”,但仍然不合于俗。试想:其他学派开口即言大是大非的实际问题,名家独执著于名理之论,似乎显得琐碎、不着边际,而且爱唱反调,别人说是,他偏说非;别人指东,他偏向西。这还不惹人讨厌吗?所以名家没得到几句好评。战国诸子不消说了,司马谈、刘歆也认为他们因小失大、缠夹不清,似乎无所取材。

为什么中国文化的实用理性倾向如此强烈,以致一星半点的纯粹理性的火花刚刚燃起,就被众口吹灭了?这大概关和春秋战国的社会环境有关系。原本繁荣昌盛的统一王国,渐渐分裂为各自为政、相互为战的诸侯国,社会冲突十分剧烈。思想家难免以社会问题为焦点,他们本来都是有志实干救国救民的良才,只因“立功”未遂,才退而求其次,收徒著书立说。名家既出于讼师,他们咬文嚼字,也是职业习惯使然,与主流思潮似乎不相类。可以说,中国士阶层刚一出世,即为沉重的“忧患意识”所累,无力超拔出来,在语言、逻辑的形式系统中别开生面。与此相对,古希腊相对和平富庶,一个有教养的公民阶层,构成社会文化的精英,他们的权威没受到什么挑战。所以,希腊文化的精神气质与中国差异甚大。

言归正传。传统上讲名家,一般将惠施的“合同异”和公孙龙的“离坚白”混为一谈,不加区分。冯友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率先主张把名家一分为二,“合同异”是一派,“离坚白”是一派,双方的哲学观点是彼此对立的,惠施可称为“实的相对论者”,公孙龙则是“名的绝对论者”。这种说法至今已成为不移之论。

惠施的相对论

万物是相对的,不断变化的。万物之间没有绝对的不同,绝对的界线。万物一体,因而应当泛爱万物,不加区别。

惠施相传是宋国人,大概也有些傻气(先秦文献中的宋人形象都有点儿“愚”,比如,韩非子“守株待兔”的是宋人,孟子“揠苗助长”的也是宋人,宋襄公不中用的“仁义之师”受尽天下讥笑)。惠施与庄子为友,常相辩驳,“知不知鱼乐”的“濠上之辩”就是非常有名例子。《庄子》中,对惠施多有调侃,连惠施担任魏惠王宰相的事也不放过。据说庄子到魏国都城去,有传言说将要顶替惠施为相。惠施大惊,搜索全城三天三夜,要逮捕庄子。庄子登门对他说:“先生您知道吗?南方有一种鸟,名叫鹓鶵(凤凰一类的鸟),从南海飞往北海,途中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鹞鹰(‘鸱’)抓获一只腐鼠,恰值鹓雏飞过,鹞鹰仰头怒喝一声:‘*(左边口右边赫)!’现在您要拿您的魏国*(左边口右边赫)我吗?”(《庄子·秋水》)其实庄子这只凤凰从惠施这头鹞鹰那里很受启发,所以惠施死,庄子痛哭,以为再无人可以相与磨砺思想了。

惠施著作今已失传,他所提的一些命题,仅《庄子·天下篇》有录。历数十条孤立的结论,没有任何论证。既然一条结论可以从不同前提推出,要弄清惠子命题的原意实非易事,若凭空臆断,岂不形同猜谜?冯友兰认为庄子思想与惠施的思想颇有契合之处,从《庄子》书中,寻求惠施命题的解释,料想不致厚诬古人。

惠施命题一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至大之物必然(或者说应当)囊括一切,不可能有什么东西在它范围之外,这就是无限大;同样的道理,至小之物必然不可分割,不复有内容之物,这就是无限小。有一点数学常识,理解这个命题毫无困难。惠施在此只是对无限大、无限小做了合乎逻辑的定义,完全没有言及实在世界。天下是否确实存在这种至大、至小的东西,他并不关心,虽然其他命题似乎暗示它们确实存在。

普通人目力所及,仰观天地,俯察品物,不免以为天地为至大,而毫末为至小。然而依逻辑推理,谁能断定天外无天、而毫末之内非另有天地呢?这个命题现在看来平淡无奇,但在当时是反常识的,而且它为惠施的其他命题设定了一个参照框架:有限之物被置于至大和至小的坐标系内,就会显现出它的相对性。

命题二说:“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庄子·养生主》曰:“刀刃者无厚。”“无厚”是战国时期学术界的一个时髦问题,可能与几何学的发展有关。“无厚”是至薄,像几何学的“面”一样,至薄就不能累积出厚度来,平面叠加在平面上,还是一个无厚的平面。无厚不可积,但却可以延伸,面积可大至千里。因之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可以发现巨大的差异。

命题三说:“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放在至大之域观之,天不为高,地不为卑,山不为崇,湖不为深。如果使用不同的衡量尺度,有限之物的高下差异可以抹平。

命题四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太阳刚升到天空正中,同时就开始西斜了。一个东西刚生出来,同时就开始死亡了。事物处在变化之流中,兴衰起灭,只在倏忽之间。生与死一正一反,彼此对立,但生存的过程即是死亡的过程,生死因而又是统一的。这听起来很玄,好像证明了所谓的“对立统一规律”,其实是混淆了语词的不同意义造成的。“生”有两种含义:作为一个时间、时刻的“生”,出生;以及作为一个时间序列、时间线段的“生”,生命过程。“死”也有类似的两种含义。相互对立的是时间的生死和过程的生死,这里不矛盾也不玄奥,简直平淡如水。许多高深的哲学命题,往往是误用语言造成的,我们得提防着点儿。

命题五说:“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笼统地说,这句话说明“同”和“异”的相对性;但其准确意思难于索解。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也只是求其大意,没有细致的解析。《中国哲学史新编》引《吕氏春秋·有始》的一句话作为线索,以天地为大同,一人之身为小同,未免有拘泥之嫌。《中国哲学简史》与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大纲》的解释应该较得原意,不过也有费解之处。综合起来,大致可以陈述如下:大同即某些东西处在一个大类之中,这个大类又包含一些小类,即“小同”。无论大类还是小类中的东西,既同为一类,即有相同点,这是“小同异”的“小同”;大类和小类中的东西相比,既各为其类,即有相异点,这是“小同异”的“小异”。“小同异”就是局部的、有限的、相对的。万事万物都包含在“至大”之内,这是一个最普遍的类,由此可以说“万物毕同”,这是“大同异”的“大同”。但万物又都是具体的、个别的,蕴含了各不相同的“至小”,自为一类,因此“万物毕异”,即“大异”。“大同异”是全体的、无限的、绝对的。

命题六说:“南方无穷而有穷。”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引证当时的地理知识来加以阐明,恐未恰当。这样的逻辑命题,并非要对经验世界有所断言,而是意在显示名词间的逻辑关系。南方一望无际,所以无穷;但既为“南方”,就可能会受到“北方”的限制,就不能将“北方”容纳其中。这样,“南方”与“至大之域”比较起来,也是有穷的了。哲学家们说,这表明无穷和有穷的“对立统一”。数学家不会玩弄这种玄虚,在他(她)们看来,一条直线是无穷的,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分成两条射线,任一条射线都和直线一样无穷,包含了一样多的点,不多也不少。

命题七说:“今日适越而昔来。”听起来像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间箭头逆转了方向。其实这不过是条诡辩,今、昔只有相对于同一参照点,才有意义。

命题八说:“连环可解也。”冯友兰的解释是这样的:连环本身不能解开成一个个完整的环,但是当环毁坏的时候,自然就解体了,瓦解了。他还讲了一个典故作为佐证:有外国使臣给齐威后一个玉连环,请她解开。王后拿了一把锤子,把玉连环打碎,然后告诉使臣:连环打开了。

同类推荐
  • 儒家哲学家智慧

    儒家哲学家智慧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回顾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下篇主要论述了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贡献,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 周易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周易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在深入考得到有益的启发。了解诸子之学中的深切智慧,也可以增强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 老子的帮助:当代人的厚黑学

    老子的帮助:当代人的厚黑学

    本书写作特点——是一本典型的“我注六经”式的著作,其鲜明的特点与引人之处在于作者以其人生体验对老子其人其书做出了个性化的理解。这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身份。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倡过“作家学者化”的王蒙是当代作家中品读老子最合适的人选。一是王蒙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老子的文章整体冷峻而个别句式激情的表达方法,与王蒙擅长的春秋笔法有相通契合之处。本书主要内容是对《老子》81章的意译和证词。作者的“意译”吸收、综合了诸多注家的成果,而用自己的语言化出。“证词”部分是作者以其70余年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悟所泣所笑所思所感,与老子的思想进行对证、查证,即作者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解读《老子》一书。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热门推荐
  • 都市道术高手

    都市道术高手

    学艺八年的徐浩林,修得一身濒临失传的精妙道术,重新踏入了繁华的都市。凭借一身真才实学、和后背上的三尺桃木剑,驱邪镇魔、纵横寰宇、坐拥花都。一身濒临失传的道术,一柄煞气冲天的三尺桃木剑,一张憨憨可爱、人畜无害的笑脸。看他如何笑傲都市,主宰苍穹,成为一代前无古人的道术之王。
  • 木槿族

    木槿族

    木槿的花语是温柔的坚持,木槿族也似乎为之证明着,传说中的神秘族人几十年前却在一次大战后消失....一件件悬案的发生,把整个城市闹得人心惶惶。看似独立的案件背后似乎藏有什么阴谋,是木槿族人的复仇还是有人借此故弄玄虚...随着天翊一层层抽丝剥茧,真相即将浮出水面...探长秦世杰也终于明白天翊心里藏着的心病究竟是什么...
  • 龙腾王妃

    龙腾王妃

    她丞相花痴女,他当世无双战神,她是一缕穿越异魂,他杀人如麻,战绩彪榜,皇帝之弟!她华丽转身,倾世之慧,美目盼兮。月夜倾心,缘定今生。一朝分离,寻寻觅觅,他揽她入怀,情倾天下,她便是他今生的龙腾王妃!他是她留世的精彩!
  • 峰尊

    峰尊

    一代天骄,神玄宗天才弟子陈峰,意外重生到一个同名同姓的废柴少年身上,没想到虎落平阳被犬欺!这怎么能忍?
  • 甜宠99次:腹黑校草你够了

    甜宠99次:腹黑校草你够了

    他是帅气多金的校草,她是误打误撞成为同桌又合租的小女生。她不想招惹他,他却非要缠着她。“顾北,我警告你,你要是再出现在我身边两米的范围内,我就打得你满地找牙。”“好的。”几分钟后,某人被某人像八爪鱼一样抱着,死不撒手。
  • 江南缘

    江南缘

    她怎么也不会想到,穿越这档子事儿会落到自己的身上!从现代的默默无闻女生,到古代富家千金,身份变化如其之大!在长安待久了,她渐渐模糊了,她已经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谁!她害怕了,在不被暴露的情况下,她开始努力找回家的路。为了不被欺负,她必须要让自己变得强大!以前,她默默无闻、遭人冷落既然老天给她另一个人生,那么,她一定要摆脱以前懦弱的自己!在充满未知的世界里,她无所畏惧的勇往直前,蜕化成蝶,改变自我。当她已经渐渐适应这里时,回到原来的时代,却是那样的不舍!
  • 华夏真灵者

    华夏真灵者

    一个大雨蓬勃的夜晚,他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了一个真灵者。从此,他的生活变了,他的肩上背负着全人类的未来。
  • 哈佛市场营销学

    哈佛市场营销学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也是美国和世界最负盛誉的名牌大学之一。三百年来,哈佛大学人才辈出,有从政的美国总统,也有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学者,但更多的则是大财团中的决策者。《哈佛市场营销学》主要介绍了深受人们欢迎的哈佛营销学课程的内容,以及哈佛学子在市场营销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系统地分析了哈佛弟子们在企业管理策略、商场营销秘诀、为人处世艺术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它不但是初涉商界者的经典,也是经理们营销的至理名言。
  • 神医煞仙

    神医煞仙

    临近高考,萧枫巧合之下获得神秘玉坠,竟然在一夜之间屌丝逆袭。美丽的美女校花,温柔的邻家小妹,妖娆的魔教妖女,野蛮的美女警花。从学生妹,到女总裁,到仙子……奇遇、夺宝、杀戮、为了生存,一个农家小子周旋在众多强者之间!(新人写作,求推荐!求收藏!)
  • 这让人头疼的爱情

    这让人头疼的爱情

    她是爱情幸运儿,才貌出众,拥有众多的追求者。可是,总遇不到中意的人;她是爱情的冷血儿,永远漠然的站在局外人的行列。用所谓的感情交换一个又一个的虚荣;她自称爱情专家,对于别人的爱情故事思路清晰,一针见血。而自己却是一塌糊涂;三位不同领域的女子相遇后,会发生什么?遭遇绑架案之后,接二连三出现的男子!!!在她们爱情的道路上,她们会与谁擦出爱的火花。是神秘兮兮,身份多重的他?是温柔体贴,好男人榜样的他?是笑里藏刀,帅气逼人的他?是那个涂着黑色眼影,个性特立的他?是相差甚远,日益亲密的他?还是那个风一样擦肩而过的人???爱情是不是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