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2700000010

第10章 中国历史的开端 (2)

由于长期从事教学,孔子在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方面,摸索了一些有益的符合认识规律的东西。他推广私人讲学,对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体制有相当的贡献。他在实践中,破除了等级、地域和种族的界限,接收商人、农家子弟入学,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这是学术下移的历史趋势的必然结果,而这一口号的提出,又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历史潮流的发展,其意义不容低估。

当然,孔子也没有料到,他所主张的“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原则,竟然会由自己来打破。

孔子被后世尊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司马迁也将他列入“世家”,也就是说,享有与诸侯平等的地位。这当然既有他学术的魅力使然,也与他的人格魅力有关。相反,随后的孟子就缺少他的这种吸引力,尽管孟子是“亚圣”。

孟子的生卒年月,不能详细确定,但大致是在公元前337年到公元前289年之间。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曾受业于孔子嫡孙子思,所以说,孟子的学术思想,与孔子还是有很大的渊源。

不过,由于他最活跃的时期,乃是战国时代的前中段。由于“百家争鸣”,他必须要让自己的学说适应时代的需要;因为时代变了,学说本身也需要发生变化,所以他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相当大的改变,乃至有人称孟子的思想,对于孔子而言,有“革命性”。齐人准备伐燕,他说燕可伐。齐宣王问他大臣的本分,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是容许废君主而另立贤人,难怪后来朱元璋夺得天下后,要将孟子从庙里撤出来,让他吃不上冷猪头肉。又比如,梁襄王问他,“天下恶乎定?”他说,“定于一。”至于如何统一,则是“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他还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这已经与孔子所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规矩大相径庭了。

孟子也要求推行“仁政”。他认为要行“仁政”,首先要使“民有恒产”,使每家农产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宅边种着桑树,家中养着鸡、狗、猪等家畜,吃得饱,穿得暖,50岁以上的人有丝织品穿,70岁以上的人有肉吃,遇到灾荒,可以避免死亡。由此可以看出,他所提倡的这种恒产,实际上是要巩固以自耕农相结合的个体小农经济。

孔子和孟子之间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当然与当时的社会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总体来说,他们的思想都相当的早熟,有一定的超越性。

按黄仁宇先生的说法,就是甚至在纸张都没有发明,文书尚需要用竹简木片传抄的时候,就出现了至圣和亚圣,并能对以后中国的文化发展和政治体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以至于有人将其比做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有人说,这是因为华北黄土地带,耕耘容易,农业既盛,人口增加,交通又便利,商业开始互通有无,社会流动性变大,加以铸铁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间,影响到农具和兵器等等。黄仁宇先生说,这些解答都有根据,但是却没有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历史地理的特点。至于地理条件对中国历史的决定性影响,由于在第一个专题中已经有了相当详细的说明,在此略去不言。

计划经济的原始风格:李悝变法

李悝的“尽地力之教”,也只能说他的视界宽,不能说他的眼光深。其以简单的数字,笼罩着大量农民,以现代眼光批判,虽早熟仍是原始式的组织。

——黄仁宇:《李悝》

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增加自身实力,都先后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对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改造。比如李悝在魏国、吴起在楚国、商鞅在秦国、牛畜在赵国、申不害在韩国、邹忌在齐国、乐毅在燕国推行变法,他们的变法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成功。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大家都知道的商鞅变法了。

但是,为什么黄仁宇先生会单讲李悝呢?他自己也承认,李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常被提起的人”。我想,除了因为李悝很少被人提起,因而值得强调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李悝的变法,是这一系列变法中,最早开始的。这种筚路蓝缕之功,当然不应该被抹杀。

魏文候是一个胸怀大志的君主,他礼贤下士,拜孔子的学生子夏和其他儒生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为师,又任用吴起、西门豹等人治理天下,所以魏国发展很快。

李悝则是魏文侯时期进行改革的最重要人物。李悝也叫李克,他曾受业于子夏弟子曾申门下,做过中山相和上地守。上地在河西,故李悝经常与秦国人交战。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不是很多,头一条就是废除官爵世袭的办法,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以使政权能得到全国最能干的人的参与。其次是实行“平籴法”(年成好时,政府以平价购入粮食,灾年再以平价出售,用“取有余以补不足”的办法来平衡物价),这项政策的目的是防止商人垄断粮价,造成“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的现象,以稳定小农经济。

李悝变法的核心乃是推行“尽地力之教”,它的目的在于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政府的田租收入。由于魏国人多地少,所以只能从精耕细作上入手,李悝的具体措施是,规定每亩地的标准产量为一石五斗,要求农民“治田勤谨”,达到每亩增产三斗;同时杂种各种粮食作物,以防某种作物发生病害;要努力耕作,勤于除草,收获时加紧抢收;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土地,植树种桑和多种瓜果蔬菜。

为了确保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李悝还曾修《法经》。不过,《法经》早已不存,唯有桓谭的《新论》一书中,对《法经》内容进行过简单的描述,但《新论》一书后来也佚失了,他的观点是通过明代人董说的《七国考》一文中,才得以留传下来,并成为我们今天了解《法经》的重要依据。

《法经》共6篇,这几篇法经的名字都非常有意思:“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和“具法”。所谓“盗法”,是保证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所谓“贼法”,是保障现在政权的地位;“囚法”和“捕法”则是惩罚盗贼的办法;“杂法”则是惩办盗取官印、官吏贪污、赌博等行为;“具法”则是根据特殊情况加重或减轻刑罚的法律。由于这部《法经》不仅集以前各国法律之大成,而且是秦汉法律的基础,所以李悝也被称为战国时代法家的“始祖”。

魏文侯在位的时间是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396年(黄仁宇先生所说的公元前424至公元前387年有误),所以李悝是孔子和孟子中间的人物。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变法措施和孔孟一样,都表现着中国封建制度业已崩溃,各地域间的诸侯组织全部劳动力,以用于发展生产的情形。

而且,黄仁宇先生还说,李悝的设施,也创造了一种计划经济的原始风格。社会的发展,不由它自身作主摸索而成,乃是由政治家以鸟瞰的态度裁夺。

如果回过头来看周公的井田制和宗法制,我们就可以知道,由于时过境迁,到战国时期,这种制度已经无法维持下去了。因为人口激增,货币通行,客卿活跃,战事动员波及全民。为了增加收入,春秋时期,各国就开始对赋税制度进行改革。公元前685年,齐国首先采用了按土地的多寡肥瘠征收贡税的办法。另外,管仲还把田地分配给耕种者,实行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对于井田制的打击相当沉重。所以难怪元代人陈采正会写诗说,“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到公元前594年,鲁国颁布了“初税亩”,对公私土地一律征税,这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承认私田的合法存在。到了公元前538年,郑国更是宣布“作丘赋”,这里的“赋”是指对兵役和军用品的征收。以前承担兵役和军赋的,只限于都内的“国人”,由于战争规模和开支日益扩大,赋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于是负担就不得不由“国人”扩大到“野人”身上,也就是推广到所有的成年男子身上。这对于井田制的存在和稳定,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上述李悝的“计划经济”,推行于公元前5世纪和4世纪之间,其“尽地力之教”,也就是不受封建制度的约束。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更是全面扫除封建制度,而整个代之以“郡县制”。此门一开,国君统治全国百姓,土地可以买卖,官僚不再世袭,所以顾炎武说“封建之废,自周衰之日,而不自于秦也。”

通过“平籴法”(所谓平籴法,即在丰年时向农民多征粮食,做为储备,供荒年时调剂之用,农民便不致因饥馑而破产或流散。这样既缓和了社会矛盾,又使国家不会失去大量的劳动人手)。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重要的历史环节。当时天灾频繁,粮食价格极不稳定。因此政府的方针,总在“平准”,“民毋伤而农益劝”,也就是要做到稳定粮食价格,同时鼓励粮食生产。而由于粮食生产是最重要的,所以种田为“本业”,其他都为“末业”。这也就是为什么传统中国社会一直会有“重农”思想的根源,以及“不患寡而寡不均”基础上的追求低水平平等的原因。同时,黄仁宇先生还进一步指出,虽然中国的货币经济开始得很早,且已经普遍使用于民间,但由于粮食价格波动太大,商人不一定能够做到互通有无,相反很有可能是“囤积居奇”,也就是说,见利忘义,与传统“礼”的思想格格不入,也难怪传统中国社会会对商人咬牙切齿了。

先秦从封建到郡县,造成了庞大的组织,同时也开启了中国官僚政治的先河。在公元之前即由皇帝派遣官僚,向几千万老百姓征兵抽税,接受诉讼及刑事案件,无疑是一种超时代的早熟,所以黄仁宇先生说,此时的中国,更难放弃间架性的设计,以至于一般政令上面冠冕堂皇,下面有名无实,官僚间的逻辑被重视,其程度超过实际行政效能,又仪礼也可以代替行政,种种流弊,到20世纪不止。而最大的毛病,则是西欧和日本都已以商业组织的精神一切按实情主持国政的时候,中国仍然是亿万军民不能在数字上管理。

由此看来,李悝的“尽地力之教”,也只能说他的视界宽,不能说他的眼光深。他用简单的数字,去笼罩大量的农民,如果用现代眼光来批判,则很明显,这种方法虽然很早熟,却伊然不过是原始组织的变种而已。

要点

此章对于中国历史的开篇西周及先秦时期,做了一个概括性的介绍,其中,对于周公、孔子和李悝,由于其所占据的历史地位的重要性,用专章进行分析。对于这三个人物的了解,一定要注意从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的角度进行把握,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泛泛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说是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

概念解释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至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国大规模地推行了两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废井田,开阡陌,打破传统的井田制疆界;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重农抑商;推行郡县制;建立什伍连坐制;统一度量衡。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最为彻底的一次,它为秦始皇的统一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国人”:周代城乡两个地区,国为城区,住着称为国人的统治者,野是农村,住着被统治的农民。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各国间的冲突,促使国人地位下降,野人社会地位提高,两者逐渐合一,国野制度随之消失。

“郡县”: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于秦汉。从史料上看,县的设立当以楚国为最早;而郡的设置要较县为晚。秦统一天下后,郡县制遂遍行于全国,汉继秦制,但比秦更为严密。东汉末年,原来的有监察性质的州转变为郡以上的行政区划,地方行政制度开始变成为州郡县三级。到元朝时,“郡”一词完全废弃。

思考题

1.如何认识周公和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试比较李悝与商鞅变法对于中国社会影响之异同。

同类推荐
  • 宋代军火商

    宋代军火商

    一群军火贩子在一次任务当中意外穿越到古代,在这完全陌生的一个环境里,军火贩子们凭借手中先进的现代化热武器争得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这并不是长久的,总会有弹尽粮绝的那一天。到那个时候,这几个军火贩子的命运又该如何。且看现代格斗术对阵古武术的较量,现代化热武器与古代冷兵器的交锋。两个时代的人物又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谁才会成为这个时代的领导者,谱写出一段传奇之路。。。
  • 晚唐逆流

    晚唐逆流

    一个大学生,一个无业游民,一个退伍老兵,三个好兄弟。不同的人生道路,交汇在一次啼笑皆非的“考古”行动中,未曾想,他们竟然挖穿了时空,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的晚唐……公元881年,长安陷落,起义军领袖黄巢在关中登基,建立大齐政权。大唐皇帝唐僖宗,却卷了铺盖逃往西川。就在大唐风雨飘摇之际,三个现代人加入了这场唐齐争霸之中。凭借着张寻的智慧,赵东阳的勇敢,和李暮的拖后腿,三个年轻人能否在这乱世之中求生,甚至是建立一番功业呢?晚唐三十年,大唐四分五裂,群雄并起,朱温、李克用、王建、李茂贞、杨行密……一个个英雄人物成为一方霸主,称祖称宗。三个来自现代的好兄弟,能否经受住乱世的考验,从始至终保持着团结呢?会不会像晚唐历史上一样,上演一幕幕手足相残的戏码,来一次“穿越人大对决”呢?让我们浸入这股奔腾的“晚唐逆流”,随三个主人公一起,去领略晚唐的众生百态,鉴证大唐是如何走完她的最后三十年吧!
  • 正说东周风云

    正说东周风云

    《三国演义》开篇词的词牌叫《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它告诉了我们看待历史的一种心态。《易经》上有这样一句话“云从龙,风从虎”,本书要讲很多东周时期龙争虎斗的故事并且整个是按照正史,基本上是以《二十四史》的记载跟《资治通鉴》的记载来作为基础,我们尽量抛开小说家的演义和附会,讲历史的本来面貌。
  • 大陆国宝迁台秘事

    大陆国宝迁台秘事

    风雨飘摇的上个世纪上半叶,大量故宫文物为了避免落入日寇之手而南迁,辗转飘零了半个中国,几乎没有被损毁的,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但其中的大量珍品却没有回到北京故宫,而是在大陆临近解放时被运往了台湾。本书将对这一段历史做深入的解析与讲述,让人们对这批国宝的风雨历程有清晰的了解。“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出兵中国东北,企图占领整个中国,东三省形式岌岌可危,文化古城北平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许多有识之士,第一时间意识到,一旦东三省沦陷,战火必将烧至北平,到时百姓生灵涂炭,千年的文化古城毁于一旦,紫禁城内众多文物也必将遭受巨大的损失。
  • 高材生逐鹿三国

    高材生逐鹿三国

    穿越大剧,架空历史,有人云:诸葛亮的水平和思维逻辑能力,也就等于现代的一个大学生的水平。又有人云:现代人去古代,如果不是贝勒爷,不是公主,根本就无法生存,还何谈改变历史?那么这6个现代大学生,在三国时代的生存,熟悉,成长,和如何改变历史。尽请大家期待。穿越大剧高材生逐鹿三国。
热门推荐
  • 揭开谜底防治近视

    揭开谜底防治近视

    本书以光学知识为基础明确提出学生近视眼是几何光学的生物效应所致,从理论上揭开了学生近视眼之谜。是众多处于近视苦恼的学生和家长的好朋友。
  • 因缘心论颂释

    因缘心论颂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用青春追逐梦想

    用青春追逐梦想

    他叫朱伟,生活在农村,自小家道中落,见到人世间各种嘴脸。他没有对天怨吼,而是通过自身努力,不断进取,从而达到人生高点。他懂得任何事情只要做就一定会成功,他不是最聪明的一个人,不是最幸运的一个人,他始终记得勤能补拙,梦想有多大路就有多宽。有梦想就要去实现,通过自身努力,建立学校零售网络,到村干部,然后再下海经商,服务业大亨、零售业大亨、房地产大亨,一步一个脚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 跟大师学知识-君后中国正少年——梁启超

    跟大师学知识-君后中国正少年——梁启超

    本书主要介绍了梁启超先生的生平,记录了他在各个时期的随感、讲演、传记、诗词等文章,同时着重介绍了梁启超先生在清朝末期、民国初期所提出的济世救国的思想,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 破解帝途

    破解帝途

    十年废物一朝成为人生外挂者,一时间风光无限,但那隐隐的杀机也随之降临......
  • 月芒法师传

    月芒法师传

    一个充满了冒险和激情的故事。绚丽多彩的魔法,洒脱飘逸的剑技;神秘的妖魔族,在苦难中挣扎前行。傲慢的圣族,蔑视着人界的生灵。沉睡的月之女神,潜伏的灰色罪恶。妖魔,仙灵轮回,因果你们还在,我便无惧!
  • 一生应知的名言

    一生应知的名言

    本书共14章,内容包括人生篇、理想篇、道德篇、事业篇、知识篇、健康篇、情感篇等。
  • 火爆总裁娇柔妻

    火爆总裁娇柔妻

    一次绑架,她被落入他的魔掌中,没想到却万劫不复。他脾气火爆,性情冷酷,不知情是何物,遇上她,冰山也会融化,从此只想把她占为己有,不想外人一点窥视。这是一本真真的甜文宠文。都来跳坑喽。
  • 缘生劫:倾尽天下为红颜

    缘生劫:倾尽天下为红颜

    兵临城下,命如蝼蚁,只是为了红颜。别人说祸国红颜你笑言:倾尽天下为红颜。我亦言:或许红颜只是敷衍。天下注定为我而殇,我选择同归于尽,即使我爱你。因为我注定祸国,我只想早点结束红尘乱世,下辈子,我一定亲口告诉你:殇儿爱你。
  • 我的男友是竹子精

    我的男友是竹子精

    一次云南之旅,小冉的男朋友竟然出轨了,这让她难以接受一口气跑到了西双版纳的原始丛林,在森林里捡到了一颗很漂亮的竹米,便带着一起回了家,可是奇怪的事情屡屡发生,自己的愿望竟然一一实现,究竟是发生了什么?珠子竟然变成了活生生的一个帅哥,这就是我们的男主人公——龙炫辰古都西安叶氏集团的执行总裁叶天宇,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安小冉并呵护备至,一边是可以呼风唤雨的龙炫辰,一边是财富与才华兼备的叶天宇,小冉该如果选择?到底后来又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