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7000000019

第19章 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古代哲学 (3)

伊壁鸠鲁死后,伊壁鸠鲁派迅速萎缩。尽管如此,这门学说还是延续了六百多年。奥古斯都时代之后的哲学家都转向了斯多葛派。人们在生活中受到的苦难,只能到宗教里面去寻找解脱。基督教把人类死后描绘得非常美好,以此让人们忍受今生,死后得到解脱。这与伊壁鸠鲁派的学说恰好相反。但是到了十八世纪末,一种类似于伊壁鸠鲁派的学说在法国兴起,之后又传入英国。这种学说兴起的目的便是反基督、反宗教,同当年的伊壁鸠鲁派一样。

斯多葛主义

斯多葛派与伊壁鸠鲁派几乎同时创立,但是它的发展历史更为曲折和悠久。在发展过程中这个学派变化很大,以至晚期的学说与早期创立时的学说截然不同。斯多葛派创始人是芝诺,生活于公元前三世纪。斯多葛派最初主要包含了犬儒主义与赫拉克利特的一些观点,但是随着发展,后来引进的柏拉图主义挤走了唯物主义。伦理学一直是斯多葛学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可惜的是早期的斯多葛派的著作几乎全部失传,流传下来的都是晚期的作品。

在斯多葛主义身上,几乎找不到希腊哲学的影子。斯多葛主义早期在叙利亚人之间流传,后来在罗马人之间流传。有人说它其中的宗教成分是希腊人不能提供的,但又是当时世界上所需要的。还有研究者说,芝诺之后的几乎所有国王都推崇斯多葛主义。

芝诺出生于公元前四世纪晚期,家乡是塞浦路斯岛上的季蒂昂。他后来到了雅典,并喜欢上了哲学。他喜欢犬儒主义的观点,同时还喜欢苏格拉底的学说。他将许多苏格拉底的学说继承到斯多葛主义中,以至学园中的人指责他剽窃。芝诺不认可柏拉图的学说,并且反对灵魂不死的说法。但是到了晚期,斯多葛派开始接受柏拉图主义。

在芝诺的学说中,最重要的是德行。在物理学和形而上学上花费时间也是为了更好地证明与宣扬德行。他起初是在用唯物主义反形而上学,但是最后却陷入了另一种形而上学。例如,他认为现实就是坚固的物质,桌子是坚固的物质,同样,神、心灵、正义、德行都是坚固的物质。

斯多葛派一直坚持决定论,芝诺从不相信偶然。他认为世界处于一个火的循环之中,最初宇宙中只有火元素,后来生出了气、水、土,最终宇宙还会毁于一场大火之中。不过这场大火不是基督教中所说的世界末日,不过是循环的结尾。之后,循环将重新开始,世间万物重新轮回。

这种决定论看上去令人沮丧。斯多葛主义中,自然过程都是被设计好的。设计者将世界设计成他想要的样子,为的是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这个目标在世间万物中都有所体现,包括人生。也就是说世间万物生存的目标都是有关联的。有的动物可以用来充饥,有的可以用来考验自己,就是臭虫也有自己的用处。拥有无比的威力,就会被称为“神”或者宙斯。

“神”是世界的灵魂,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神”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是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当个人与自然做到和谐时,才是最完美的。德行是个人与自然做到和谐的保证。

世界中唯一的善便是德行,财产、幸福等不值一提。德行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能拯救自己,使得自己获得自由的只有自己。只要拥有了德,贫穷、监禁,甚至是像苏格拉底那样被判处死刑,也是幸福的。世俗的判断多是错误的,所以世俗的愿望才会横行;正确的判断只有那些自己掌握命运,不会被剥夺德行的人才能做出。

上面这些斯多葛派学说中充满了矛盾,既然善是唯一的德行,那么上帝为什么要制造出那么多的罪恶与苦难?斯多葛派不厌其烦地说这是为了锻炼人们的心灵,磨练人们的意志。那既然相信决定论,我们是否有德也是自然早就决定好的,这样我们的德就不是自己争取来的,我们的恶也是上天决定的。

在我们眼中德行应该是一种手段,比如在瘟疫流行时期医务人员不顾生命安危救治伤员,这便是有德。但是在斯多葛主义中并非如此,他们认为德行是一种目的,而并非手段。他们不会去用行动阻止罪恶,还认为这种罪恶会循环发生,这种观点令人绝望。

斯多葛派的道德观是无情的、自私的。他们排斥任何感情,包括对别人的同情心。自己的妻子、孩子去世他们不会感到悲伤;友谊固然可贵,但是绝对不允许朋友成为自己追求德行的障碍;参加公共生活的时候不能对别人施舍。总之,自己的德行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在斯多葛派那里,行善是为了有德,是有目的的,而并非出自善心。

从芝诺流传下来的一些残篇来看,他将“神”定义为世界的灵魂。他认为“神”是有实质的,这个实质是由整个宇宙构成的。他还认为“神”渗透在世间万物中,就像蜂蜜渗入蜂房。第欧根尼·拉尔修说,芝诺认为“普遍规律”像“神”一样渗透在世间万物中。决定万物归宿的是命运,命运跟天意、自然是一个意思。斯多葛派一直相信占卜和占星术,他们认为既然有天意,那么占卜就一定有道理。据说芝诺就曾经做过一些准确的预言。

芝诺的继承人是克雷安德,他来自阿索斯。他被人们记住主要是因为两件事情:一是他认为阿里斯塔克斯宣扬太阳中心说犯了不敬之罪;二是他的《宙斯颂》被后来的基督教徒熟知,并广为流传。

克雷安德的继承人是克吕西波,他一生著作颇多,据说有七百零五卷之多。他没有让斯多葛派的学说得到发展,而是退步了,变得更为死板和迂腐。他认为宙斯是宇宙中唯一不朽的神,包括日月在内的其他一切都会死亡;他还否认世间的恶是神创造的,这与决定论认为世间一切都是命运安排好的相违背。

克吕西波对决定论的认识便是好人的结局肯定是幸福,坏人肯定会得到报应。克雷安德认为人死后灵魂暂时不会死,直到宇宙最后被一场大火烧毁时,这些灵魂才会被“神”吸走。而克吕西波则认为,只有智者死后灵魂才会如此。

克吕西波还在逻辑学上面作了很多研究,他还研究文法与用词。在他的影响下,斯多葛派曾经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这与斯多葛派早期以及后来只推崇伦理学是不一致的。在芝诺的认识中,一切都是在围绕着伦理学在转。他曾经作过这样的比喻:逻辑学是院墙,物理学是院墙中的树,而伦理学就是书上的果实。

克吕西波之后的帕那提乌斯和波希多尼也是斯多葛派历史上的两个重要人物。帕那提乌斯将柏拉图主义引入斯多葛主义,并将唯物主义摒弃。波希多尼是帕那提乌斯的徒弟,波希多尼还是西塞罗的师傅,是西塞罗将斯多葛主义传入了罗马。

波希多尼是出生于叙利亚的希腊人,他后来到了雅典,学习了斯多葛主义,又游历到罗马帝国的西部。同时他还是一位科学家,在许多课题上都有研究。他还是一位天文学家,他估算的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是最接近实际数值的。他还是一位历史学家,以及哲学家。他将许多柏拉图的学说引入到了斯多葛主义中。

帕那提乌斯认为人死后灵魂会随之消失,但波希多尼则认为灵魂会在人死后生活在空气中,直至宇宙被一场大火烧毁才消失。他还认为恶人的灵魂会相对浑浊,会离地面更近,会受轮回之苦;而善人的灵魂会非常纯洁,升得很高。

早期的斯多葛派人物并不是最出名的,最出名的是后来三个与罗马有关的人,他们是塞内卡、爱比克泰德与马可·奥勒留。

赛内卡(约公元前4年—公元65年)是西班牙人,后在罗马从政,因为得罪了皇后被皇帝流放到科西嘉岛。几年后他被召回并担任太子的师傅,这个太子就是后来臭名昭著的暴君尼禄。赛内卡表面上表示摒弃财富,暗地里却在不列颠大肆放贷,聚敛了大笔财富。据说,不列颠起义便是因为他放贷的利率太高造成的。

后来,尼禄越来越疏远赛内卡,并最终给他安上了一个企图篡位的罪名,判处他死刑。据说看在师徒情谊上,最终赐他自杀。

传说他得知自己的结局时准备写一篇遗嘱,后来得知时间不够,便告诉身边的人,让他们不要为自己难过,因为自己为世间留下了一个有德的生活典范。说完之后,便切开了自己的血管。后代对赛内卡的评价是依据他自己的箴言,而不是他的所作所为,这样就未免有失客观。

爱比克泰德(约公元55年—约公元135年)也是希腊人,他原本是一名奴隶,后来被尼禄释放,当了大臣。他在罗马教学至公元90年,后隐居尼柯波里,并死在那里。

马可·奥勒留(公元121年—公元180年)与前两位不同,他的身份是罗马皇帝,并以前任明君安东尼·庇护为榜样。他喜欢斯多葛派关于德行的学说。他在位期间灾难连年,不仅有战争与叛变,更有瘟疫、地震这样的天灾。这就需要他非常有毅力。他在《沉思录》一书中谈到了自己肩上的压力与负担,还谈到了自己的苦恼。他一生中许多伟大的抱负都没有实现,现实中的种种欲望让他渴望安静的乡村生活,但是这个愿望也没有实现。《沉思录》是一本伟大的书,但最初他只是写给自己看的,并没有打算发表。最终,他死于征战带给他的劳苦。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爱比克泰德和奥勒留在哲学上的许多观点是相同的。这说明,个人处境对哲学的影响,显然小于所处时代给个人的影响;再者,哲人都是比较洒脱的,能很轻松地将个人境遇放到一边。

当年奥勒留曾经下令,角斗士使用的武器不能太锋利,但是他没有作彻底的改革。当时罗马帝国的疆土上一片死寂,除了偶尔会冒出反叛的将领。人们已经厌倦了,即使是过去的那种美好生活。奥勒留用他的语调向人们表明,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疲倦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即使是美好的东西也充满了厌倦。这也是为什么当时流行斯多葛主义的原因,斯多葛主义便是教人忍受,而不是希望。

爱比克泰德曾经说,我们的灵魂被囚禁在肉体之上,我们都是犯人。马可·奥勒留也说过意思大致相同的话。他说,人在世上就是灵魂载着肉体,宙斯给了每个人一部分神性。史上没有罗马人和希腊人之分,我们都是宇宙人。凯撒的亲戚们不会感到恐惧,因为他们认识凯撒;按照这种说法,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部分神性,我们都认识神,更不应该感到恐惧。将德行看做是唯一的善来追求,那样就能避免任何灾难。

奥勒留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都记录了下来,用以提醒和激励自己。他认为大家都是神的儿子,包括奴隶。人们应该像服从法律一样去服从神的意志。有人认为凯撒高于一切,其实在最高的权力之上还有神。人们应该将神看得比世间的统治者更重要。

爱比克泰德认为我们应该去关爱那些不幸的人,即使是我们的敌人。斯多葛派是摒弃快乐的,他也一样,但是他不摒弃幸福。他认为幸福是美好的,幸福是一种不受别人打扰也不依赖别人的自由。我们每个人的角色都是神指定的,我们要扮演好。

爱比克泰德的一些箴言被他的徒弟记录下来,话语虽然简洁但是充满真诚。这些话语充分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他所处的时代比任何时期的希腊更糟糕,但是他认为人人平等,包括奴隶,这些观点让他在思想上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代表的城邦制哲学家都要优秀。他理想中的世界比柏拉图的理想国更完美。

《沉思录》中,一开始马可·奥勒留便感谢了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以及神明。他列举了这些人在哪些方面帮助了自己,主要是思想方面的。他还感谢神明对他的眷顾,使他有健康的孩子、温顺的妻子,以及在哲学上没有走弯路。

《沉思录》中许多地方都与爱比克泰德的意见一致。他不相信灵魂不朽,认为做到自然,与宇宙和谐,服从神的意志做事,将是最美好的事情。

马可·奥勒留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部分神性,也就是神给每个人都派了一名守护者。他认为宇宙是有生命的实质,并认可决定论,认为神已经安排好了宇宙内的一切。

在《沉思录》中,他的一些话表明了斯多葛学派同神学之间的矛盾。矛盾主要有两个,第一个矛盾是,决定论认为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早已经安排好的,另一方面,个人的意志是自由的,别人无权干涉,这两方面有矛盾。第二个矛盾是,唯有有德的意志才是善,而有德的意志是自主的,与外界无关的,也就是对别人应该既不行善也不施恶。这样一来,所谓的仁爱就变成自私与麻木的了。下面就这两个矛盾加以解释。

第一个矛盾是决定论与个人自由意志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问题,只是在不同时代以不同形式出现。

首先,我们先把斯多葛派的观点阐述一下,然后再找出其中的矛盾之处。他们认为宇宙是有生命的实质,他的灵魂便是“神”。“神”按照一种“普遍的法则”做事,这些法则是能保证产生最好效果的那种法则。每个人身上都有火和泥土的元素,其中火的元素是神赐予每个人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是神圣的,当它体现在意志上时,便是神的意志的一部分,神的意志是自由的,因此人的意志也是自由的。

同类推荐
  • 德行

    德行

    怀着外交家理想的朱威走出校园,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每天只有一包方便面的落魄生活使他认识到,光有理想是远远不够的。在博阳公司打工期间,朱威博得了公司的总裁邢云涛的好感。邢云涛出生官宦世家,虽然相貌平平,却心高气傲。她并不是朱威理想中的对象,但为了保住自己在博阳的职位,朱威抛弃了女友,违心地与邢云涛结了婚。
  •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

    庄子说:“且无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讲水的积累要多(指聚为海),才能使大船浮起来,才能使大鱼飞起来。庄子这话的意思就是我先前讲的人要获得自由,就必须多多地积累包袱。包袱不够多,你就舍不得扔。当包袱多来压得你喘不过气,你就会一股脑儿全扔掉。所以,朋友,现在你正在做的无用功尽管做下去,迷途还不远时,你会走下去,因为你还能看见身后的熟悉地方,还心存侥幸。当迷途已远,身后不见了熟悉的地方,眼前只见深渊,这时你才会下了决心一定要回去。你回得去吗?你回得去。任何时候只要你倾听心灵,就会有感动、有启发、有指引。
  • 跟大师学知识:乱世狂儒自风流——辜鸿铭

    跟大师学知识:乱世狂儒自风流——辜鸿铭

    本书主要通过介绍辜鸿铭的人、文章、神、事等方面来告诉我们乱世狂儒的知识。
  •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与人的发展理论释读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与人的发展理论释读

    本书分为“读懂”马克思——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史观“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学说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马克思社会与人的发展理论研究两篇,内容包括:所谓“五种”“社会形态”说有违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史观“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的论述;马克思原著中新唯物主义史观内涵与“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本义等。
  • 和气生财

    和气生财

    “和谐文化读本”丛书共五本,包括《以和为美》《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分别介绍和论语述以和为美的审美观、以和为贵的处世观、和气生财的财富观、和而不同的世界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每本书都力图以平实通俗的语言,介绍和展示中外文化中和谐、和睦、和美、和平、和顺的丰富思想,在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分别论语述其主要内涵及特征,尽可能旁征博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编辑出版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为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文化提供一套可供大众阅读的基本文本。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热门推荐
  • 枫树下的我们

    枫树下的我们

    枫树下的我们相遇,是对是错。枫树下的我们相爱了是对是错,曾经六人的誓言是否会在这充满心机的斗争中存活,在爱与恨的斗争中我们还能保持那份初心吗。幕安雅‘’你还爱我吗,你不要忘记今天说的话‘’冷邢浩‘’我,,,对不起‘’他如果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他还会这样说吗?幕安雅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转身看着这颗枫树,眼泪落下两行。六人还能回到最初的样子吗?
  • 好想爱着你

    好想爱着你

    十年前,她为救他脸被大火烧伤,十年过去,他成为了商业帝国巨子。
  • 悲伤城池

    悲伤城池

    《悲伤城池》是一部很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它讲述了我们这一代人悲惨的生活,反映了当代社会不为人知的一面。这部作品语言犀利直戳心灵,故事情节幽默笑谈人生。讽刺社会的同时也揭露着我们黑暗的做人作风。这是迄今为止我最满意的一部作品,也是纵观职场,官场,人文,情感,励志于一体的全方面性书籍。
  • 漆黑的子弹

    漆黑的子弹

    热武器与玄力的争锋,普通人逆袭修玄者。生死情仇,阴谋暗藏,主角的无修为逆袭。
  • 人道圣王

    人道圣王

    太古蛮荒,万族争锋,神魔统治天下。浩浩天域,茫茫星空,无尽的传说无尽的宝藏。这是个波澜壮阔的大世,神圣携妖魔共舞。这也是原始残酷的乱世,荣耀与枯骨并存。大争之世,看少年英豪,聚龙魂,斩妖魔,血战三万里,率人族杀出大荒!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唯我圣王!
  • 半度青春记忆微凉

    半度青春记忆微凉

    你知道回忆的温度是多少吗?你了解那些过往的心事有多重吗?回忆像蛇,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着温度,有时候温暖如春,有时却寒冷似冬季,但其实你给我的回忆却是一杯只有半度的红酒,有着微微的凉意,却能冻结我最伤心的时光,让我时常感怀着你为我所做的一切。半度的红酒,酝酿着我所有的快乐与不快乐的青春时光,让他们在回忆里慢慢的老去。而我也将伴随着这微微的凉意,弯腰躬身致敬我那稍纵即逝的青春……我用半度的青春,书写微凉的回忆,那些点点滴滴的过往终将随着梦幻般的岁月流逝,生命绽放出一朵荒凉的花,夜夜出现在无边凄惶的梦幻中……
  • 爱的教育:给孩子以智慧——创新的智慧

    爱的教育:给孩子以智慧——创新的智慧

    本书内容包括“从学习开始,学会创新的技巧”、“独具慧眼,让你的想法别出心裁”、“依靠自己,发挥你的创造力”等10章。
  • 子在川上曰

    子在川上曰

    2010年平安夜那天,朱晓琳、李黛玉和高文才萍水相逢了,这三个人无意中演绎出了一曲让人唏嘘感叹的爱情故事。
  • For Greater Things

    For Greater Thing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血荡乾坤

    血荡乾坤

    创世之初,种族泛滥。千年战争,五分天下。唯有神域,一枝独秀....一个热血少年,因愤怒使自己成为无力之人。后来在父亲师兄的帮助下,用火灵源珠助其恢复了力种。因火灵源珠能量过强,不得已踏上了寻找火麟兽的道路.........战争在悄然中爆发....仇恨使他不再善良....究竟仇人到底是谁......................苏宸:“还我兄弟!”以血正道、以泪绝情、以恨灭神、以力为尊,且看血荡乾坤!——————————————————————————————————读者交流群:220269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