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了“2009年度中央企业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的陈建平,还在大学时期,凭借自己掌握的扎实知识和技能,就曾带领团队设计并制造出大陆第一辆太阳能汽车,同时,极具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他,还在此期间获得了三项发明专利。参加工作后,更是致力于此。为公司的引进、消化、吸收三代核电技术过程作出了突出的成绩和积极贡献,也给广大的有志青年作出了增强创新意识建设的良好表率。
创新是动力,也是我们青年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掌握了创新能力,再加上具体的实施行动,一定会开拓创造出新景象。
3.勇于艰苦创业
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和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是我们所学习与发扬的。早在革命战争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是由于我们党和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中国的革命经受住了多重考验,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走过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渡过了自然灾害,通过了一次次的艰难险阻的阻碍,走进了新世纪的春天。
艰苦奋斗精神一路伴着共和国走过了风风雨雨,它更像是一种习惯和信仰,有了它,“一切的困难都是纸老虎”;有了它,美好的向往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艰苦奋斗有诸多外在形式的表现,也有不同方面的不同体现。而其中艰苦创业就是艰苦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之所以要大力倡导和提倡艰苦创业精神,首先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艰苦奋斗的历史。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成果。
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我们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一步步用热血和青春换来的。
其次,艰苦创业精神是人类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和力量;再次,我国现在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事业需要我们继续去奋斗,一些领域我们的实际技术水平还很低,还有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去解决、去克服,而这一切都需要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需要在新的征程中的开拓进取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我国的优良传统,是永远不能丢弃的,虽然我国现在已经走向了和平稳定发展时期,那这只不过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而已。我们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还没有最终实现,还与其他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没有达到最佳期望值等,而这一切仍然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对于一些陌生的难于攻克的领域则需要我们去勇于开拓和进取。
但时下一些人,由于暂时走上了领先致富的道路,就开始飘飘然起来,目空一切,挥霍无度,早就把艰苦奋斗精神抛诸脑后了;也有一部分人,过分依赖父母和家庭,由于父母颇有几分阅历,家庭有丰厚的积蓄,于是就变得懒惰起来,赖在家里无所事事;青年人的什么追求、梦想,统统都不存在,更别提什么艰苦创业,压根儿没有这个志向。
青年时期本应是人生最灿烂的季节,是最应当施展抱负为国家建设作贡献的时期,而一些人却是一副完全事不关己、自我消沉的状态,更别提工作。
其实,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处于什么样的职位,只要我们能发挥所长,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那就是值得与光荣的。
想想一些人自愿放弃自己优越的工作,回到农村带动当地的农民致富;想想一些人在坚持自己理想的过程中,无论面对多么困难的境遇都不曾放弃的城市奔跑者;想想为了他人和国家,默默奉献、挥洒自己的人,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
多次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共青团员、穆棱市八面通镇靠河村的于晶,2004年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城里的工作,返回家乡,带动当地的农民们走上养殖致富的道路。虽说,她也没有经验,但既然选择了就要去做。她背上简单的行囊就踏上了学习经验的征程,两个多月后,她带着优良的种猪和经验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被誉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的洪雅县将军乡新安村的青年李燕均,大学毕业后,也选择了回乡创业,在当地办起了养兔场和养猪场。李燕均还主动传授经验给大家,带动大家一起致富,养殖业也在蓬勃发展之中,现今已经饲养有肉兔1000余只、生猪300多头。慢慢“李燕均”这个名字也有了影响力,当地广大出外打工的青年们,听说李燕均的创业经历后,纷纷返乡向其学习养殖技术,发展养殖业。在李燕均的带领与帮助下,当地的村民们很快就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一个优秀的青年,是总要做些什么、追求些什么,才能活得有意义、有价值;一代杰出的青年,也应当去开拓些什么、创造些什么,才能过得精彩灿烂;而每个青年都能坚持自己要坚持的,艰苦奋斗,不畏艰险,那一定能创造中国新的未来和明天。
4.如果你热爱创新,就请加入进来
——记科技创新先锋邓宗元
夯实自己的每一步
作为“2007年大学生年度人物”、第十届全国“挑战杯”一等奖以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获得者邓宗元,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200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与工程专业,后又进入本校攻读研究生,就读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
其在南京邮电大学就读研究生期间,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发表了11篇专业论文,并且这些论文被国内外多家权威期刊成功收录。
这让很多人都咋舌不已,觉得这真是科研界的奇才。但邓宗元却觉得,这不过是自己够热爱、够坚持、够努力、够踏实的结果。而在其人生道路上,他也正是踏实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夯实自己的基础,因为根基牢固,才能建造更宏伟的建筑。科研发明是一项极度需要严谨与认真的事业,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想在科研领域有新的突破与成绩,就应当踏实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然后才会有足够的持续能量补给我们的需要。
在中学期间,邓宗元就是一个热爱学习、善于突破的能手,那时的他就已经学会了为自己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学阶段,他曾先后获得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三等奖、江苏省数学竞赛三等奖。
这无疑又让中学时代的许多人羡慕不已,其实这与邓宗元的自身学习要求与特点是分不开的。邓宗元一直都是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先树立自己崇高的学习动机,然后奔着这个方向去积极努力。而且在这个努力过程中,他又自己积极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让学习灵活而又有效、富有创造性,这也是他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的原因所在。
在中学阶段就凭借优异成绩打好基础的邓宗元,进入大学期间也并没有放松,因为,他知道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自己应当做的事情。一直希望能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青春的他,此刻更是努力去学习理论知识,为日后的奋起积蓄力量。在此期间,他更是多次获得奖学金和“优秀三好学生”的称号,并且在大四毕业时,在全年级专业成绩排名中位居第二。并且凭借此,他获得了进入本校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机会。
邓宗元踏实的学习态度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方法,让其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同时也给他日后硕果累累的创新奠定与夯实了基础,而且就在其本科毕业时,这种科技创新之势已经在顺利进行中。
大四毕业时,在杨震教授的指导下,邓宗元出色完成了毕业论文《基于线性预测的语音水印检测系统设计》,论文进入当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前100名,并荣获了江苏省本科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同时,由于在此论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性,其核心思想题为《一种基于LPC残差的语音激励脉冲逼近方法》的论文于2006年10月发表在核心期刊的《南京邮电大学学报》;更令人兴奋的是这篇文章还被著名检索机构美国工程索引收录。可以说邓宗元书写了不平凡的学习历程,因为这种现象在信息学科专业的本科生中并不是时常发生,甚至可以说是很少见的。
读研时期的积极进取
进入研究生阶段之后,邓宗元的生活、学习态度和模式并没有改变,仍旧保持着自己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灵活、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开启自己新的学习征程的邓宗元,此刻甚至比以往更加努力与有激情,因为,他离自己为祖国的科技作贡献的梦想越来越近。
他的学习成绩依旧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另一方面,他凭借长期夯实、奠定的超强的理论知识,也开始了他灿烂的学术研究及科技创新之旅。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邓宗元,作为导师的得力助手及“语音与智能信号处理”部级重点实验室的骨干力量,在研究生阶段的开始时期,先是承担并出色完成导师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而后又承担导师“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中文为核心的多语言处理技术”重点项目,同时还协助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内容的音乐结构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同时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内,他在自己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发表及录用论文11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协助撰写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科技理论知识方面,他展现出非凡的科研能力,这让很多人都记住了“邓宗元”这个名字,而他也越来越被国内与国际的众多科研团体所关注。
然而,随着人们所给予的越来越高的赞誉,邓宗元并没有停止自己科研创新的脚步。他开始思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然后做一些产品,利用所学的知识回馈社会。终于在2006年11月,邓宗元研制出了科技作品“基于信息隐藏技术的音频水印系统:stego-tool”,并随后研制成功语音伪装通信系统。可以说这项成果对国家信息安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2007年4月,邓宗元的科技发明“弦外之音-新型音频信息隐形系统的研究及实现”经过中国人民解放军6902工厂及福建敏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测试,被证明具有极大的商用价值和广阔的军用及民用前景,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推广价值。随后,大量的媒体诸如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电视台、晨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等多家省市媒体都进行了相关报道。
邓宗元做到了,他切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他用自己一个个极具代表性和突破性的成绩诠释了当代大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他是我们当代敢闯敢拼、积极进取开拓的优秀青年的楷模与典范,是我们学习的目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