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9100000016

第16章 宫女作乱 (7)

李瑗不这么想,害怕。得,把“阎王爷”王君廓找来,商量一下。

王君廓一听,嘿嘿,正愁没什么礼物献给新太子呢,你倒自己送上门来了。

他掂量掂量李瑗的脖子:嗯,堂堂庐江王,分量不轻,又是前太子集团的外围成员,可以一用。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于是吓唬李瑗:“我说王爷啊,这个时候,您敢去京城吗?前太子、齐王——皇上的亲儿子,都被杀了,何况您哪?您现在受命守边,拥兵十万,小小一个来使,就把您拘了去,值得吗?京城,就是您的鬼门关哪!”

李瑗本来就没什么主意,听他这么一说,更吓坏了:“那怎么办?若是不去,难道在这里坐以待毙?”

王君廓冷笑:“王爷傻吗?您手下10万兵马呢?”

李瑗沉吟片刻,故作勇毅状:“好,就这么定了!”

计议已罢,不知死活的李瑗,开始调动军队,防范朝廷。

调动军队的时候,有个参军,名叫王利涉,来劝庐江王:“王爷啊,您没得到上面命令,擅自调动大军,这不是明摆着造反吗?就算造反,您也要靠谱点,万一驻地将官认为您要造反,不听号令,您该咋办?”

李瑗一听,脑细胞更加不够用了:“这、这……倒也是,那该如何是好?”

王利涉道:“河北一带,当初都是窦建德部下,现在多数丢了官职、在家务农,颇有怨言。您可以迅速召集这些人,为您效力,同时,派得力干将,北上突厥,联络感情,争取支援;您自己整顿队伍,挥师入关,事情就好办多了。”

王利涉的计谋,算不上高明,但比李瑗的“没主意”和王君廓的“馊主意”,实在强得多。

可再强,也没强过王君廓的“馊”。

李瑗听了王利涉的计策,傻乎乎找来王君廓商量。王君廓的目的,是借李瑗的脑袋一用,怎么可能真的让他得逞?于是道:

“利涉这小子,太书生气!王爷您囚禁朝廷使臣,过不了多久,朝廷就会发兵进攻,您还有时间慢悠悠地招徕豪杰、北连突厥吗?为今之计,只有趁朝廷毫无防备,迅速起兵,打他个措手不及,才有机会。”

李瑗一听,搓起手来:“这倒也是。”

王君廓趁热打铁:“兵贵神速。在下愿为王爷效命,领兵前驱,一鼓作气,指定能赢!”

李瑗被鼓动得头脑发热,不由感动:“那就有赖亲家了。”索性把军队大印交给了王君廓。

王利涉得知消息,大惊失色,连忙来劝:“王君廓性情反复,军权给他,我辈休矣!”

李瑗听他一说,又犹豫起来,不知所措。

正惊慌间,有人来报:王君廓调动大军,杀了李瑗手下大将!未几,军士再报:王君廓释放朝廷来使,宣称李瑗造反,欲挥军平叛,诛杀李瑗!

李瑗狂汗,回头欲找利涉商量,利涉早已不知去向——逃命去也!

心脏狂跳之余,李瑗压榨残余的脑细胞,左思右想:自己和王君廓无冤无仇,还是亲家,他没有害自己的理由啊!

——他忽略了一点:阎王杀人,不需要理由。

不行,李瑗心想,得去找王君廓问个明白,乱糟糟的,军士误传消息,也说不定。于是披挂上马,带几百亲兵,直奔王君廓营帐。

路遇王君廓,未及搭话,王君廓大喝:“李瑗谋反,拘使征兵,罪无可赦,尔等何其昏也,还跟着逆贼?回头是岸,方有活路!”

李瑗一时气阻,未及答话,手下作鸟兽散,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王君廓大手一挥,兵士一拥而上,将李瑗拖至马下,绑了个结实。

李瑗破口大骂:“贼子!小人!”悔之晚矣,自己已成了套中羊、板上肉。

王君廓也不多言,下令把李瑗绞死,以免节外生枝。

李瑗的脑袋送到京城,功绩一件。李世民不是007,怎能知道内情?传令下去:幽州总督之职,送给王君廓。

李瑗的叛乱,王君廓的升迁,不难证明一点:唐太宗在政治舞台上,也非十全十美,火眼金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王君廓这样的小人,想蒙蔽唐太宗,并非不可能。

即便有这样的瑕疵,唐太宗依然开创了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未必“后无来者”,却是“前无古人”。他之前,上哪找这么虚怀若谷的皇帝?

当然,开明的政治,并非他一人之力。皇宫中,有赖于“女魏征”长孙皇后;朝廷上,少不了真正的魏征。

魏征,不是一般人。

中小学课本里频频出现的魏征,的确是个“个性人物”。

最初,魏征“站错了队”,没找到明主,投靠了前太子李建成。李建成呢,也没重视这颗“沙砾中的珍珠”,更没预见到他会成为历史名人,只给了他个“洗马”的官职。

魏征也不计较,吃人俸禄,给人谋事。他的眼光,比建成、元吉强多了,很早就建议:“李世民这小子,越来越成气候了,要早下决心,尽快除掉,晚一天,就多一分危险。”

可惜建成犹豫,元吉粗莽,都不成事。

魏征无奈,只好建议建成多立军功,平定了刘黑闼等人的叛乱。这样,在文治武功上,也不至太落后于世民。

太子集团全军覆没,魏征作为前太子幕僚,自然脱不了干系。有人密报李世民:魏征曾向前太子建议,把您除掉。

李世民心里憋了一股火,心道:“若不是你们挑拨,兄弟间也不至反目!”于是派人把魏征给抓了来。

魏征见了李世民,作个长揖,没有下跪。

——那时的李世民可是如日中天,堂堂皇太子,大权在握,一呼百应,和皇帝没多大区别。

身为罪臣,竟不下跪?李世民更加恼火,斥责道:“魏征!你为何挑拨我们兄弟关系?”

魏征面不改色:“拜托,别说挑拨,叫建言献策好不好?前太子若听了我的,坐在我面前的,还能是你吗?各为其主,道理您比我明白,我也不引经据典、考据论证了,您看着办吧。”

李世民一听,转怒为喜:“好!敢说真话,有骨气!留下做官吧。”

魏征暗想,建成已死,为他殉葬,那叫愚忠。前番投靠建成,是为国尽忠,今番投靠世民,也是为国尽忠。都是为国,太清高了,何苦来着?当年咱不过是个“洗马”而已,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弼马温”呢。

从此,魏征成为李世民手下重臣,任“詹事主簿”。李世民继位后,甚至到了不可一日无魏征的地步。后来魏征去世,唐太宗痛失谏臣,相当难过,一把鼻涕一把泪。

李世民的高明之处,在于宽严相济。起初,属下对李建成集团欲斩草除根,世民未严加阻止,一是确有对他们后代作乱的担心,二是觉得,不杀几个,自己也很难树立威严。

他的确把政治玩成了艺术。

部下对叛党严苛,能体现他的尊严、不可冒犯;自己对叛党宽松,则体现自己厚道、仁政,不计前嫌。属下的严苛,和自己的宽厚形成鲜明对比,恶名属下担着,美名自己享着。

因为很懂得这门艺术,李世民的皇帝,做得虽然不快活(因为有魏征这样的谏臣),却没出什么大错。更让他宽慰的是,自己虽然杀了俩兄弟,却没背上恶名,历史对他的评价,相当正面。

有了魏征,大唐朝廷,可谓清明一片。然而,隐患却在后宫发端,开始若隐若现,后来逐步蔓延。

635年,李渊死了。636年,长孙皇后去世。637年,武则天武媚娘来了。

贞观九年,也就是公元635年,唐太宗当皇帝的第十个年头,日子显得颇不顺利。

先是太上皇李渊一病不起,当年五月去世,享年71岁。为了老爹的后事,唐太宗心力交瘁。

没错,他和老爹之间,既相互支撑,又充斥着斗争,反反复复,欲说还休。

如今,老爹死了,这对李世民最大的打击在于——当年的“第一家庭”,自己的父母兄弟,如今孑然一身,形单影只。

可以说,玄武门之变后,父子俩的亲情,已超越恩怨。在老皇帝日渐衰老之时,恩怨,早一笔勾销。

太上皇去世不到半年,又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长孙皇后病重。

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太宗前番守丧尽孝,很长时间没上朝,政事让太子承乾打理。如今,皇后虽然病重,可自己重新临朝没多长时间,政务繁忙,只好让承乾在病榻前照顾长孙皇后。

太子承乾,对老妈长孙皇后的感情,要远远超过老爹李世民。

这几乎是皇宫定律。原因很简单:老妈是唯一的,老爹是花心的。这个全国最特殊的爹,可以有很多老婆、很多儿子。对太子来说,自己的“家”是唯一的——老爹、老妈、亲兄弟;对皇帝而言,却可以有无数个“小家”,每个“小家”里面,都有小老婆和若干庶子。皇帝的父爱,是要均匀或者不均匀地播撒在这些“小家”中的。

母亲病重,李承乾伤心不已,恳请老爹下诏大赦,以求消灾祛病,又请了和尚,到宫内祈福。

长孙皇后知道后,呵斥道:“死生有命,人力岂可挽回?我一生未做恶事,多行善事;倘若行善无效,我还能有什么乞求呢?大赦天下,属国家重典,岂可乱用?佛老是远方异教,皇上也不喜欢,岂能因为我,乱了天下大法?”

皇后这么一说,太子不敢违逆,不再奏请皇上,但心有不甘。郁闷之下,和大臣房玄龄说了。

房玄龄很感动,把此事向太宗汇报。太宗为自己这位贤内助折服,大臣也群起上奏,要求大赦,以助皇后治病。

太宗同意。不料,事情被病重的皇后知晓,皇后坚决阻止。大赦的诏书都已写好,只好放在一边。

又熬过了一个春节,636年,长孙皇后病逝。

亲人接连去世,这两年,太宗几乎是在哀伤中度过的。

皇后去世之后,宫人给太宗送来一摞书,请太宗阅示。太宗有些奇怪,问是什么书。宫人答:“皇后生前,勤于读书。为警示后人,她搜集古今书籍中涉及女子得失之事,录成《女则》一书,共30卷。陛下政务繁忙,皇后不允许向您呈报。如今,皇后去世,我们才向您奏报。”

太宗感喟不已,取过书籍,流泪细细翻阅。看完后,他把书展示给大臣,说:“皇后这部书,的确可以垂范百世。以前,回到后宫,经常有人规诫我;如今,再回后宫,不闻规诫之声。我的臂膀,失去一只了。”

太宗葬皇后于昭陵。为解思念之情,命人在宫苑中造了一个类似阁楼的建筑,可以登高,远眺昭陵。

过度忧伤的唐太宗,引起了大臣的警觉。长此以往,一是伤及身体,二是容易荒废政事。

需要劝谏。

可惜,很难。唐太宗之怒,大臣劝谏,并无可惧;唐太宗之悲,大臣劝谏,就显得不人道、不通情理,风险也更大。

一要讲究时机,二要讲究艺术。

谏臣魏征,选择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把唐太宗从忧伤的漩涡中拖了出来。

这一天,唐太宗又想起皇后,便和魏征一起,登上阁楼,远眺昭陵。一时感喟,太宗的眼泪又来了:“魏征啊,你看到那陵寝了吗?”

魏征极目远望,看了半天,回答:“臣老眼昏花,没看见呢。”

太宗用手一指:“你看那个方向,就在那里。”

魏征故作大悟状:“噢,陛下原来说的是昭陵。昭陵,老臣早就看见了,老臣还以为陛下是在看献陵(唐高祖的陵寝)呢。”

太宗潸然泪下。哭完之后,越琢磨,越觉得魏征话里有话,好像在暗示什么。

仔细一想,想通了:魏征“原以为”自己在看老爹的献陵,明显是故意的。献陵建在平地上,昭陵依山而建,一个是平地,一个是山脉,魏征怎么可能不知道阁楼上看不到献陵?他让自己“看看献陵”,实际是劝谏自己摆脱忧伤,照看好老爹留下来的江山。

罢罢罢,死了的已经死了,活着的还要好好活着。

太宗一狠心,下令毁去阁楼,以免睹物思人,好勤于政务。

走了亲人,来了新人。

637年,唐太宗终于“移情别恋”——武媚娘来了。

媚娘,是唐太宗给她取的名字。她的老爹武士彟,隋朝时做木材生意,成了“资本巨富”,后投靠李渊。武士彟前任大老婆复姓相里,生了两个儿子,即武元庆、武元爽。相里氏死后,又娶杨氏为妻,生了三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复姓贺兰的人家,年纪轻轻就守寡了;二女儿便是武则天。

武则天14岁的时候,就已艳名远播,“惊动”皇宫。此时,长孙皇后刚去世一年,宫人、大臣为了让太宗早日摆脱哀伤,也多方给他物色“猎物”。听说了这位名声在外的武美人,便召到宫廷。

这一切来得突然。

老妈杨氏,冷不丁接到诏书,惊恐不已,痛哭失声。宫廷险恶,她如何不知?诏令如山,又不得不听,只能泣别爱女。

武则天谈笑自若,宽慰母亲:“我要去见的,是当今天子,你怎知不是我的福气呢?何必悲伤?”

太宗见了乖巧的武则天,欢喜不已,早把长孙皇后抛到了九霄云外。欢喜之余,赐名“媚娘”。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太上皇走了,皇后走了,新宠来了,宫里略显局促。唐太宗一声令下:给点盘缠,年老色衰的,统统辞退!

可怜那些年老宫娥,遣送回家;山高水远,一别多年,哪里还有什么亲人?

或是因果报应,或是天妒红颜,当年红红火火、立下大功的尹德妃、张婕妤,拖着日渐衰老的躯体和不再美丽的容颜,踏上迷茫的路途,向着遥远的家乡,一步三回头地去了。

同类推荐
  • 风蝶记

    风蝶记

    蝶殇天地合,浪子无归途,毒酒穿肠过,唯剑指天下。
  • 回到五代末

    回到五代末

    唐朝末年,群魔乱舞,诸国林立,战火峰绕,百姓苦不堪言,到乾德二年(964年),北宋准备灭蜀,南方的统一似乎只剩下时间问题,而周游,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妇科大夫实习生,却阴差阳错的来到了这五代末期,本该注定的历史到了这里却打了个弯。而因为意外来到这里的主角,开始只不过想在这乱世中做个安分的隐士,后来却为了自己的命运周游在各种纷争复杂的势力中,雄才大略的赵匡胤,风流国主李煜,更有那闻名遐迩的大小周后,一切早已定下的命运,又因为他的到来,而变得云踪不定,而站在历史浪尖的他,又是否能让一段本已沉寂历史,从新走向一段新的高度?本书QQ群:109782145欢迎各位朋友前来讨论,有什么意见也可以提出一起交流。
  • 康熙帝国的那人这事

    康熙帝国的那人这事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上半叶,世界上出现了蜚声全球三大君主,既法国波拿王朝的路易十四,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彼得大帝和清王朝的康熙皇帝。康熙以其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的巨大成就,造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最后一个高峰——“康熙之治”。他事必躬亲,励精图治,铲除陋习,鸿博开科,召贤纳士,完成了满族由农奴制向封建制过渡,使大清帝国腾飞而起,跻身于世界列强之林。康熙在国内外都为中国历史留下了值得重视的篇章。
  • 魂牵古希腊

    魂牵古希腊

    她本是丹麦富豪的千金,有着平静的生活……奈何生活一次次地跟她开玩笑,先是穿越了,然后又遇上了一个暴力疯狂的王子殿下,神奇的是,她居然爱上他!买嘎达!正在她战胜了自己心里上的障碍,决心帮助他完成自己的梦想的时候!她发现了一个秘密,关乎于自己身世的秘密!天哪,她居然不是人,她是……
  • 唐密真经

    唐密真经

    此爱情真龙伏藏,无上瑜伽巨型神话史诗真经《真龙伏藏·唐密真经》共分十部500万字由诗歌和白话著成,为爱情真言圣典佛经神话,故事以真龙和神龙无上绝对的真经爱情为主线,出场神话人物10000人,其中男神7000人,女神3000人,共计1万神,总统摄显密一切佛经圣典和所有宗教一切显密体系的所有神话,封印过去现在未来一切大型爱情故事:详述法界不同根性神佛妖魔,为了自己神圣的爱情阴阳大战的真经故事,揭示宇宙真理,人生生老病死轮回真相,歌颂无上绝对纯粹正确美丽的爱情价值观,此爱情神话伏藏出世,乃众生之福以利万世万民。在此网站布施驻站第一部真经圣品,以积个人无量爱情功德福报。
热门推荐
  • 慢慢爱,不慌张

    慢慢爱,不慌张

    《慢慢爱,不慌张》是由散文,书信和摄影组成的作品集。Su在二十八岁之前的生长轨迹,同每个人身边认识的某某某并没有太大区别,然而在刚满二十八岁的那个夏天,他选择离开家乡,开始了一个人在海外的生活。书中收录的三十篇文章,是对于这样选择的一个解答,亦是在漫长旅途中写给童年,朋友,亲情和爱情的一封封信。
  • 千刃之生死十年

    千刃之生死十年

    当历尽生死,十年光景,她再度回到他的身边。却发现曾经坚守的一切不过是一个笑话,她不打算就这样沉默下去。他们曾经害怕什么,她就让什么成真。可当一切发生,她却在她和他的爱情之间亲自筑起了一道永远无法跨越的高墙。她见识过爱情,也经历了爱情,最后能否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她不知道。她只知道,无论何时,她都将提剑而战,直至灭亡。
  • 新女娲传奇之前世今生

    新女娲传奇之前世今生

    简介序幕。话说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女娲的造型是定型在蛇与人的结合、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蛇。几千年前,女娲造人,以自己的样貌造出了人之后因补天而丧命但是有一个家族遗传了女娲的天性,而那个家族就是女娲后人。在女娲后人的传承中不枉有先天具为女娲或后天历练成为女娲的后人。前世你为我而死...也因此而堕入无尽的黑暗...前世“灵儿,你好美“灵儿,你知道吗自从遇见了你我就决定吧你永远锁在我的身边永远也不会离开”“灵儿....”你总是喜欢这样叫着我,再次相见也不过抵赖一句“我们永远只会是敌人,永远...”今生你对毫无记忆的我百般纠缠玩弄?还是让我再伤一次?我将如何面对你?我又将何去何从?
  • 忘心剑修

    忘心剑修

    修剑亦修心,剑修途上从忘却本心到找回本心的历程。
  • 一个山村小子炼丹纪

    一个山村小子炼丹纪

    神州大地。无边无际。看谁能主宰这神州大地?看一个山村小子如何在这修仙界立足。
  • 陌道

    陌道

    繁华奢侈的都市,灯红酒绿。尔虞我诈的社会,争夺权势。你功成名就,我为你骄傲。你穷途末路,我为你开道。荣华富贵,天下霸业,转身陌道终是空!
  • 怪道阴阳

    怪道阴阳

    传说真的不存在嘛?或许……不一定吧,谁都不曾见过,又如何能否定是假的呢?一次意外,一场游戏;一个契机,一枚棋子;是命中注定还是突发奇想?谁也不曾知道,万物皆出阴阳,而你必须创造阴阳!管他风雨将至或是电闪雷鸣,我必乱阴阳,铸乾坤!
  • 佛武双修

    佛武双修

    世间众生皆不出生死二字,欲了生脱死者,唯我佛门中求。天下武学皆不离力技二门,欲修习至极武道者,唯从力技二门中得。力门乃金刚法脉,技门乃菩提法脉。力乃技之根源,技乃力之极致。参悟佛门功法,便可力技兼修,金刚菩提兼得。西天二十八祖达摩大师身兼七十二绝技,深入佛法第一义谛,通达经藏无上了义,与少室山面壁九年,创立禅宗,中兴少林。故言:世间万法,皆是佛法,天下武功,源出少林。千百年后,大三学生王骏风与体校朋友李国明、赵晓鹏等人偶入佛门,成为三宝弟子,并开始习武修佛的新生命历程,历经百难千劫,为佛门中兴创下了千古不灭的功绩。
  • 绝世拳霸

    绝世拳霸

    郑重声明:喜欢看小白的不要进来,鄙人不欢迎!【起点第五编辑组】作品泰森的格斗能力有多少?天拉,竟然只有可怜的11李小龙当然最厉害,他的格斗能力值高达87,不过,我们的主人公却有998究竟是现代的高科技格斗术厉害,还是古代的绝世武功强悍?一个好的主人公,应该象一个孩子一样,慢慢长大,所以,慢热想必大家也能接受的吧本故事属于成长型,后面将有更多新奇的元素等待着大家挖掘小刘出品,精品品质以记者的职业道德保证完本绝世拳霸”读者群:50341262谢谢大家的支持,请提出批评意见。天气冷了,记得多加衣服,熬夜的时候多喝点开水
  • 师姐轻点疼

    师姐轻点疼

    如果你有一个嚣张跋扈又逗比的大师姐你会怎么办?众弟子表示,师姐很脱线,无事请绕行。墨凌轩嫌恶地皱皱眉,这种人就该揍一顿!可是……自己打不过……苏箐越挑挑眉,只要保持一颗淡定的心什么都不在话下……等……等!!师姐你放下我的琴!!哦!!!不!!我!的!琴!!顾长歌抠了抠耳朵,表示:啊?你们刚才在说什么?我们什么也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