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9100000020

第20章 则天前传 (4)

太子死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么发展下去,恐怕不等接班,太子就呜呼哀哉了。太子完蛋,死党们的仕途也会随风飘散。

心病还得心药医。死党苦心搜罗,终于给太子找到了替代品。

可惜,这个替代品也不长命。

汉王李元昌,太子死党之一。李元昌是李世民的庶弟,这个“庶”字,很能说明李元昌在家族中的地位。李世民是皇后窦氏所生,李元昌的母亲,是孙姓的嫔。皇后和嫔,差距大了,她们的儿子,地位也就不同。

小老婆生的孩子,多少会受“嫡系子孙”歧视,心理比较压抑。玄武门之变发生时,李元昌还是小孩子,但已经懂点事了。皇后的三个儿子,斗个你死我活,既让他幸灾乐祸,又有点失落——别人为太子之位争得热火朝天,自己却连争夺的资格也没有!

这种心理扭曲,让他寄情于书法、绘画,当然还少不了男人最好的那口——声色。不在放荡中变坏,就在沉默中变态!

在皇宫,他属于弱势,在宫外,他却绝对强势,经常为非作歹、违法乱纪。事情传到李世民耳中,皇上很生气,严加斥责。

李元昌更加窝火。对付不了你,就通过你儿子对付你!李元昌也投入了太子党怀抱。

皇亲国戚中,包括老爹在内,太子认为,和自己最谈得来、最“心疼”自己的,就是叔叔李元昌。

是啊,专门投其所好,太子能不熨帖吗?

这天,李元昌屁颠颠地来到东宫,看望太子。太子的病,要用“心药”,这回,就给他送药来了。

李大叔和蔼地问:“怎么了殿下,还在为俳儿的事情伤心哪?”

侄子哼了一声:明知故问!

大叔接着说:“叔叔给找了两位道士,道行很深,给俳儿超度,殿下可以宽心一些了。”

侄子嘘了一口气,点点头。

见侄子还是没大有精神,大叔狡黠一笑,道:“叔叔我还给你带了件礼物,专治心病,管保药到病除。”

侄子的眉毛挑了挑,斜瞄了大叔一眼:“哦?有那么神?”似乎有点心动了。

李元昌嘿嘿一笑,传令:“把他们带上来,拜见太子。”

三个人,两老一少,次第上来,见过太子。太子抬起眼皮一瞅,两个老的,身着道袍,像是为俳儿超度的。那个十来岁的小童,却把太子吓了一跳!

李元昌察言观色,见太子脸色大变,心中有数。吩咐俩道士下去超度,命令小儿:“给太子唱两曲儿吧!”

小童一展歌喉,太子又是一惊。

惊从何来?

一惊,这小男孩生的婉转动人、十分美貌,眉宇脸形,居然与死去的俳儿相似!

二惊,小男孩嗓音清越,歌声动听,也和俳儿差不许多!

太子镇在了那里。有如此巧合之事?莫非老天有眼,俳儿的化身来了?

太子将其抱起,问:“叫什么名字?”李元昌抢先道:“孩子虽已十来岁,一直在乐人中混,没取名字。太子赐个名字吧。”

太子沉吟片刻,道:“这孩子很合我心,就叫称心吧。”

称心,就这样作为一段另类艳史的主角之一,留在了史册上。

关于俳儿,正史涉及不多,因为她并非太子谋反事件的关键人物,但称心,却不得不提。因为称心之死,是太子谋变最直接的导火索,绕不过去。

太子把称心看做俳儿的化身,寝则同眠,出入相拥,这在东宫又是一件爆炸性的八卦新闻。

这不是搞同性恋吗?

这个八卦新闻的威力是巨大的。最受伤的,毫无疑问,还是太子妃苏氏。

前脚俳儿刚死,后脚又来个称心,居然是个男的!太子妃的脸面,往哪儿搁?太子妃的魅力,连一个男童都不如?

东宫之议论纷纷,可想而知;太子妃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太子搞同性恋的事情,终于传到皇上那儿了。

这一回,到底是魏王告的密,还是太子妃打的小报告,已经不重要了。就算这两人都没告密,这一八卦新闻,皇上早晚也会知道。

“太子恋男童”,皇上的老脸往哪儿搁?现代人对同性恋或许还宽容一点,在那个年代,传出这种事情,别人能不把太子看成变态吗?

皇上一生气,后果很严重。

大唐很少杀道士,李世民很少杀小孩,但这一次,例外。

唐朝把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作祖宗,因为老子也姓李。道教在唐朝,相当于国教,势力远超其他宗教。

李世民内心比较仁慈,除非万不得已。他不喜杀人,更不可能杀孩子。

他下的旨意却是:杀了。把那个小孩子杀了,把那俩给俳儿超度的道士,也杀了,统统杀了!

他丢不起这个脸,恼羞成怒啊!腿脚不灵便的太子,被叫到宫中,狠狠训斥一番。换太子的心,已经有了。

太子忍气吞声,返回东宫。他也预感到,自己宠幸俳儿和称心,接连两次触犯皇上,太子之位,岌岌可危,就他把侯君集、李元昌等死党找来,密商对策。

事已至此,先下手为强。几个人在这一点上,看法一致。

但针对谁动手,却有分歧。

太子最恨魏王李泰。从俳儿到称心,他铁了心认定:肯定是李泰从中捣鬼!不杀李泰,誓不罢休!上次暗杀没成功,这次做鬼也不放过你!

侯君集、李元昌的目标,则是皇上李世民。魏王李泰在他们眼中,无关紧要。

两人于是怂恿太子:

“杀了魏王,皇上必然追究,皇上一追究,总归要鱼死网破,但那时候,皇上有所准备,咱们必然失去先机。不如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杀入西宫,挟持皇上退位,您当皇上得了!”

李元昌还不忘补充:“一旦杀入西宫,大叔有个请求,您得答应。”

太子有点奇怪,忙问何事。

元昌道:“前两天入宫,见皇上身边有个美人儿,齐整得很,让我念念不忘。一打听,美人善弹琵琶,有声有色,舒服得紧。你若做了皇上,这个美人儿,可得赏我。”

众人哑然。这小子也忒色了,如此重要的政治会议,居然不理正题,大事未成,先想私利,真不成器。

太子笑答:“我做了皇上,自然封赏你们,怎会在乎一个女子?随你罢了。”

名相杜如晦的儿子杜荷,也是死党之一。他建议:“依我看,无论杀入西宫还是刺杀魏王,难度都很大。不如调虎离山,您假称病重,皇上必然前来探视,到时候动手,岂不易如反掌?”

太子一听,有道理,点头答应。

几人歃血为盟。谋反如箭在弦上,引弓待发。

然而,就在紧锣密鼓准备的当口,事情却急转直下。

朝中忽然传出紧急命令:兵部尚书迅速出兵,剿平齐州叛乱!

齐州?那不是齐王李佑的地盘吗?李佑这小子也造反了?太子有点诧异,又有些惊喜。

刺杀于志宁未遂的纥干承基,此时正在太子身边,附和道:“看来齐王确实造反了。”

莫非天人感应?太子有点纳闷:自己刚刚计议完毕,尚未实施,齐王却先于自己动手了。转身对纥干道:“齐王何必费那个功夫?联手多好?从东宫到西宫,不过二十步远,朝夕可以发作,比从遥远的齐州攻来,岂不省事得多?”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太子正待喝问,已有几人闯入屋内,见到纥干承基,二话不说,一拥而上,将其双臂反剪,拿了就走。

太子惊问何故,来人道:“奉圣旨,捉拿纥干承基。”也不多言,一哄而散。

太子怔在了那里。一连串的变故,太突然了,究竟发生了什么?密谋泄露?思量间,冷汗已顺着额角滴落。

没过多久,死党之一李安俨汇报:“殿下不必担心,纥干承基和齐王李佑有联络,齐王造反,受到牵连,和殿下无关。”

太子稍安,可心依然悬着。纥干可是自己的心腹啊,这小子被抓了,还能指望自己平平安安?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地来,挡也挡不住:

下属反叛,齐王被抓,押送京城。

皇上不顾父子之情,将齐王废为庶人,随即处死。

……

兔死狐悲,太子承受不住了。这时一道圣旨,彻底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

皇帝诏曰:太子承乾,废为庶人,即刻拘禁!

曾经皇亲贵戚、国之栋梁,今朝平民百姓、阶下之囚。

——究竟发生了什么?

原来,齐王李佑谋反,事涉纥干承基。纥干论罪当斩,为求活命,这小子便竹筒倒豆一般,把太子党密谋造反,悉数告发。

奴才揭发了主子,这可不是小事。负责审理此案的刑部官员,忙向皇上汇报。

皇上一听,大吃一惊。小时候,太子是个多么乖巧的孩子啊!腿有残疾,令人怜爱,怎么就有了反心?

太子谋反,比齐王叛乱更让李世民揪心。

他一脸凝重,召来长孙无忌等元老,让他们会同大理寺——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开堂会审。

一调查,清楚了:纥干承基没诬告,太子等确有谋反企图。

李世民的心哪,又瓦凉瓦凉的了。他亲自提审长子李承乾:老爹哪里对不起你,居然要兵戎相见、企图谋反?

父子相见,恍若隔年。承乾含泪道:

“父皇将儿臣立为太子,儿夫复何求?怎敢对您下手?可恨弟弟李泰,早想取儿臣而代之,儿臣是被逼无奈,否则何以自保?储位之争,历来你死我活、鱼死网破,倘若储位被夺,儿臣拖着残疾的双腿,能逃到哪里去?唯有坐以待毙啊!”

说到此处,痛哭失声。呜咽片刻,接着道:

“侯君集、李元昌等,窥得儿臣心思,有意撺掇,儿臣一时迷了心窍,企图谋反。儿臣罪无可赦,甘愿一死。只是,儿臣死后,父皇倘把太子之位给李泰这种小人,儿死不瞑目!”

李世民听了承乾前半段话,本已心酸,险些落下泪来。后来听到承乾到现在还衔恨兄弟,由忧转怒,严加喝斥。

谋反,按律当斩。李世民听群臣意见,几位大臣极力劝谏:顾念骨肉亲情,饶承乾一命吧!何况,承乾只是有谋反企图,尚未实施,罪过不及齐王。

太宗点头。于是废太子为庶人,那些撺掇太子谋反的,如侯君集、李元昌之流,即便战功显赫、皇亲国戚,也是一律处斩。

太子谋反案,胎死腹中。

太子被废,魏王李泰幸灾乐祸。当然,只能偷着乐,不能表现出来。在老爹面前,他越发乖巧,越发让李世民欢心,李世民曾口头答应立李泰为太子。李泰投其所好,居然承诺自己死之前要杀死亲生儿子,传位晋王李治。

唐太宗被亲情冲昏了头脑,大臣们却很清醒。一方面,朝廷上有派系之分,太子党瓦解了,魏王、晋王依然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另一方面,有些大臣,并非出于派系利益,确是出于公心,感觉李泰心机太重,比较残暴,不如晋王忠厚,所以极力劝谏,力保晋王。

从人心向背上来说,李治更得人心。前太子的余党,自然更是毫不犹豫,投奔到李治身边。

立魏王李泰为太子的提议,遭大臣反对,唐太宗无奈,把这事给撂下了。但是,李泰十分善于表现自己,在太宗眼中,他依然是当仁不让的太子人选。

至于晋王李治,他总感觉这孩子柔弱,太老实,缺阳刚之气。把国家交给他,不放心。

不过,李泰的一个微小的举动,彻底改变了唐太宗的看法。

虽然在老爹那儿赚了不少分数,李泰还是担心李治,只要他活着,就是威胁。李治人比较厚道,就容易被欺负。这一天,李泰找上门来了。

李泰找李治的目的,一是探探口风,看看这小子有没有野心,对自己的威胁有几分;另一个,是想顺便恐吓一下,让这小子知难而退。

李泰李治,话不投机,这次会面,自然聊不长久。两人到底说了什么,史书语焉不详,我们只知道,最核心的,是李泰说了这样一段话:

“太子党倒台,你以为和你没关系吗?你和汉王李元昌关系那么好,李元昌可是太子叛乱集团的核心人物!李元昌败死,你脱得了干系吗?”

威胁,典型的威胁。

这次谈话之后,李治整天忧心忡忡。他倒不是担心自己受李元昌牵连,而是为自己的前途担忧。李泰如此明目张胆,一旦他成了太子,自己如何自保?

李治的忧心忡忡,恰被唐太宗看见。太宗问他:“你小子皱着个眉头,满面戚容,怎么回事啊?”

李治正巴不得老爹过问一下,据实相告,把李泰威胁他的话说了一遍。

唐太宗听了,心里不由一沉,说道:“原来他深藏不露,有此祸心。朕知道了。”

这时候的李世民,可谓忧心如焚。

三个嫡皇子,一个被废,一个包藏祸心,一个软弱可欺、朝不保夕。前番因太子谋反被杀的李元昌,虽然异母,却是同父的胞弟;谋反被杀的齐王李佑,虽不是皇后所生,可也是自己的亲儿子啊!

短短时间,死了一弟、一子,废了一子,另外两个儿子眼见又要你死我活、血溅宫廷。

李世民嗅到了玄武门之变的味道。

生不如死。

说堂堂的唐太宗李世民寻短自杀,很多人难以相信。可是,设身处地为他想一下,想想他的家庭,兄弟、子女,想想他内心的巨大痛苦,就毫不奇怪。

他真的企图自杀。

我们不否认这里面有做秀成分,但更不可否认,这是他内心痛苦的一次集中爆发,他无法忍受、生不如死。

事情发生在两仪殿。

唐太宗带着晋王李治,召见长孙无忌、房玄龄、褚遂良等朝廷重臣。

英明俊朗的皇帝,如今不再年轻,愁容满面,失魂落魄。众臣侍立一旁,大气不喘。

同类推荐
  • 听黄仁宇讲中国大历史

    听黄仁宇讲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其出版的《万历十五年》等著作畅销海内外,在国内拥有极大的追随者,其独特的“大历史观”思想为许多历史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启发了无数读者。黄仁宇先生的书并非生涩难懂的学术著作,也并不是胡编乱造的野史集成,而是而是写给大多数中国人看的,其观点角度独特,时代感强,非常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但因为他的著作大多是外文写作,而后翻译成中文,难免有些段落和句子略显生涩。
  • 中国灾害通史·清代卷

    中国灾害通史·清代卷

    本书内容包括:明清和清末自然灾害群发期、清代自然灾害分论、清代自然灾害总论、清代救灾措施与实践、自然灾害与清代社会等。
  • 过秦

    过秦

    1韩信如果自立一定能三分天下吗?我的意思是韩信如果自立为王,能否成为一方诸侯?我看未必!首先!作为一方诸侯,最重要的是用人,而韩信除了用兵之到外,看不到他的政治和用人方面的手段。其次,他的名气不足,不足以号召人才归附再次,相信他攻赵定齐的将领和士兵有很多是向汉的,因为他的兵将是刘邦给的,否则刘邦何以两次轻松夺了韩信的军队?在为刘邦效力时,自然这些人会听韩信的,但如果他自立就难说了。------------------------------------------------------------2回复回楼主,韩信的若不会用人就不会留下败将李左车,名气不是赚来的吗?再说你认为一个领兵打仗的大将会不知道身边没有亲信的后果吗?他是不忍反!千斤谢漂母,一饭尚不敢忘?
  • 大锦衣

    大锦衣

    穿越过后,父母双全,欣喜交加,身体强壮。怎奈身为王爷近卫的他,匹夫一怒严惩恶少,却得罪了恶少背后锦衣卫的权势,从此亡命天涯。结识江湖好汉,快意恩仇,尽显男儿本色。先皇驾崩,新皇登基,却是自己的奶兄弟,深入朝堂,入主锦衣卫,开始一场旧日江湖恩情和现实利益的纠葛,以及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
  • 追昔抚今

    追昔抚今

    《追昔抚今》的书名“追昔抚今”并不是通常说的“抚今追昔”的笔误。今天,我们生活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复兴的基础是五千年的辉煌。复兴人人有责,这就要求人人懂历史、爱历史。遗憾的是,如今有的中国人,对中国历史所知不多,还说:“都什么年代了!”“追昔抚今”这个书名,把“追昔”换到前面,有意突出“追昔”,是友情提醒,更是郑重呼吁:“追昔抚今”还有一层意思,便是从“追昔”入手,把落脚点实实在在地放在“抚今”,强调昔为今用,不致读史写史沦为空谈。具体讲,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合乎逻辑而不牵强附会地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时代前进中释放正能量。
热门推荐
  • 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解密

    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解密

    本书跟据末代皇帝溥仪之妻李淑贤生前口述,作家贾英华亲自记录整理的笔记撰写。书中从李淑贤与溥仪相识、相恋开始,直至溥仪去世,讲述了末代皇帝鲜为人知的私生活内幕和极为珍贵的溥仪历史之谜。透过上个世纪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末代皇帝,解读中国百年历史。加之作家对书中所涉人物、事件的考证,使本书成为新纪元最有史料价值、最可读的一部奇书。
  • 新三国后传

    新三国后传

    三国后期,随着名将的陨落,吴国和蜀国陷于衰落的境地,魏国却逐渐强大,但是当名将之后随之崛起的时候,新的大战时代也来临了
  • 大至尊

    大至尊

    特种兵林沐穿越成异界废柴弟子,邂真爱,重塑身,赚修行,忙升级,历尽千辛万苦,看他如何在异界耀武扬威!如何逆转乾坤,成为全能霸主!
  • 消费力经济学

    消费力经济学

    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学中,研究生产力问题较多,但很少研究消费力问题。生产力问题当然很重要,应该加强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很多学者致力于生产力经济学的研究,国家以及一些省市还成立了生产力经济学会,对生产力经济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讨,这些都是很好的。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开始感到消费力和生产力是相对应的,关系非常密切。不重视消费力,不发展消费力,生产力也难以顺利运转,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受到制约。
  • 天苍异人录

    天苍异人录

    天苍大陆,仙魔隐现,人妖两族征战不休,天下群雄割据,混乱不堪,而他,却决定要终结一切混乱,君临这片大地,建立一个从未有过的秩序。一个与整个天下做对的异人,却誓要改变这天下芸芸众生的命运。
  • 龙女出逃:轻狂龙妃

    龙女出逃:轻狂龙妃

    什么?!相亲!!!开什么国际玩笑!我才不要!我还没玩够呢!哼~要我相亲门都没有,收拾东西带着丫鬟、俩萌宠跑路!逍遥路上:强盗?哼哼哼~老娘还是白龙寨大当家呢!小的们,黑吃黑的事咱最拿手,上!森林夺宝?啊!我喜欢!踏雪、媚仪眼放亮点!有人碍事?小的们抄家伙!“喂!那个啥,你跟着我干嘛!”“女人,本大爷饿了!”“公子,我想买你的丹药,开价吧!”“啥丹药?”“治病的!”“啥病?”“中毒毁容!”“哦……抱歉,没炼那药!”“……”“上官玉龙,你要对本王负责!”“那啥王爷,我都给你治好病了,咱已经两清了!”“女人!告诉我她去哪了?”“额~抱歉!无可奉告!”
  • 极品神医

    极品神医

    乡村神医杨超出山为富家小姐治病,却不曾想就此打开了自己在都市中无边的幸福与麻烦。
  • 科技海岛

    科技海岛

    这是一个普通人凭借外星科技崛起于世界的小说。海岛建设、科技发展、太空星际是本书的主题!!
  • 乡村之福

    乡村之福

    乡土气息的生活,我们都来自农村,农村里有好多的趣事,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主人公的乡土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吧!
  • 永远到不了的时光

    永远到不了的时光

    红红火火红红火火哈哈哈哈哈哈被活活被海报机会好好喝你叫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