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9100000041

第41章 权梦痴癫 (5)

太平公主接连出招。只可惜,她的招数,遭遇唐睿宗太极推手,巧妙化解。

第一招,请求唐睿宗立皇后。唐睿宗当年的两个妃子,刘氏和窦氏,都被武则天害死了。刘氏是正房,理应立为皇后,只要把她追封为皇后,李隆基就不是嫡出,成了庶子,废掉他,就名正言顺了。

何况,刘氏也生了个儿子,就是曾经做过太子的宋王李成器。立了刘氏,李成器就成了嫡子,他和李隆基之间,制造点矛盾,并不困难。

如果更进一步,不追封刘氏,而是立活着的妃子为后,那就更理想了。

跟唐睿宗一说,果不出所料,睿宗长吁短叹,怀念那两个死去的妃子:“她们被人害死,我怎忍心新立皇后?”

太平公主早料到了这一出,道:“皇上念旧情,令人感动。刘妃是正房,又生了宋王李成器,理应追封。窦妃和刘妃没法比,应该有嫡庶之分,不可一概而论。”

唐睿宗扫了太平公主一眼,暗暗伤心。太平公主的心思,他岂能不知?把刘妃立为皇后,这不是明摆着在自己和太子之间,制造矛盾、制造难题吗?皇后生的,理应优先考虑立为太子,天下共知,我堂堂一国之君,哪能糊涂到如此地步?

窥见了妹妹的心思,唐睿宗并未点破,太极推手,将其化解。第二天,一纸诏书,宣示天下:追封刘妃和窦氏,同为皇后。都是皇后,别人对李隆基的太子之位,自然无话可说。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太平公主散布谣言,称太子暗中联络势力,密谋政变。很遗憾,这种谣言,没什么效果,大臣不信,唐睿宗更不信。

一不做二不休,太平公主召集众宰相,公然提出罢免太子。当朝宰相宋璟等大为惊讶,坚决反对,唐睿宗也开始警觉。

睿宗虽然厚道,但妹妹如此作为,颇有武则天遗风,很可能危害社稷,令人担忧。他听从大臣建议,把太平公主安置到外地,不得返京。同时,为了打消太平公主的念头、培植太子势力,命令太子监国,统领朝纲。

太平公主的前两招,均以失败告终。她没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反倒更加狭隘、偏执,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气势。

回想当年,太平公主韬光养晦,并未如此锋芒毕露,怎么如今,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呢?

难道真的到了更年期?

年龄上,时不我待,不趁乱世雄起,今后机会肯定渺茫;武三思、韦皇后先后倒掉,机会成熟——这是太平公主发难的两个因素,但不是全部因素。

我们不能忽视太平公主突然发难的心理因素。

作为女人,她有很强的自尊,渴望受到尊重,决不容忍别人忽略她。在自尊心和虚荣心面前,当不当女皇,甚至都无关紧要,前提是你不能忽视我。

然而,在与韦皇后集团的斗争中,她的功劳,“有关部门”出于维护正统皇权(唐睿宗、李隆基集团)的政治需要,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让她无法容忍。

她认为,在剿灭韦皇后集团的斗争中,自己才是决定性的力量,甚至以此居功自傲。然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朝廷大臣最认可的功臣,却是李隆基。唐睿宗事实上也把李隆基放在了首位,虽然对太平公主给予了表面的尊重。

在“述职报告”中,太平公主把自己列为第一功臣。身为女子,虽然没有冲锋陷阵,但是,自己在第一时间,参与、谋划了政变,儿子薛崇简,则在前线搏杀。若不是自己在朝堂上拉下小皇帝李重茂,当时的相王能否成为现在的唐睿宗,也会有变数。

这些,都让她引以为荣。李隆基算什么?武夫而已。

作为反方,朝廷大臣的理由是:虽然太平和儿子参与了政变,但李隆基是主心骨,而且身先士卒、奋勇当先。至于后来扳倒小皇帝,那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你太平公主不拉小皇帝,自有别人扯下。

大臣们有意无意,对自己的功绩视而不见,或者通过夸大李隆基来压制自己,都让太平怒不可遏。

这种愤怒,自然而然要转嫁到李隆基头上。

没成想,偷鸡不成蚀把米,太平公主主动出击的两招,不仅被一一化解,自己反倒被派遣到了蒲州,远离了政治中心。太平十分懊恼。

泼妇本性,开始显露。

她把太子李隆基叫来,发了一通火:“是不是你,撺掇你爹,把我流放到蒲州?我废掉李重茂,让你爹当皇帝,还不是为了你能继承大业?你却恩将仇报,有没有良心?你们是不是觉得,我和安乐公主一路货色?安乐当年想当皇太女,难道我就一定想当皇太妹吗?居然连我居住京城的权利,也剥夺了!”

李隆基和他爹一样,对女人特别没招,何况是亲姑妈。一哭二闹三上吊,甭说上吊,一哭一闹,李隆基就傻眼,唯唯诺诺,赔着不是。

回来后,跟老爹一说,为了平息太平的怨气,处理了两个建议把公主外放的大臣,但并未收回成命。对不起,您还得去蒲州。

不过,父子俩毕竟心软。很快,在李隆基的请求下,皇上把太平重新召回京城,和好如初。

哪成想,这次召回,却埋下了巨大隐患。

这一年,是公元712年。

奔波之间,太平公主再次经历人生不测:第二任老公武攸暨死了。他的死,对太平又是个打击。她更加放纵,更加偏执,更加仇视李隆基。

李隆基把她召回,等于养虎遗患、放虎归山。

老公一死,孤枕难眠,寂寞难耐,太平公主想到了一个人。

崔湜。

没错,就是他,当年上官婉儿半公开的情人之一。太平早就认识,但有没有床第之欢,就无从考证了,眉来眼去暗送秋波之类,想必还是有的。

崔湜是个趋炎附势的家伙,而且,和武三思有点类似,为了仕途,专走妇女路线。通过巴结上官婉儿,得到提拔;上官婉儿被杀后,他被贬到外地。

这好办。太平公主没费什么力气,就把崔湜提拔到了京城,可以尽享鱼水之欢。

生理问题解决了,太平公主的心理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你不是不让我当皇太妹吗?我偏要当!那股不服输的劲头,重新迸发。她网罗力量,安置心腹,潜心准备。

公主网罗人才,情夫不甘寂寞。崔湜主动请求提拔——这一次,他居然想做宰相,胃口不小。

唐朝时,相当于宰相的官职,有好几个。太平公主满口答应。

不料,小崔同志得寸进尺,请求把自己的一个好友,叫做陆象先的,一块提拔。太平鼻子里哼了一声:“推举你,是因为你和我那啥,陆象先和我有什么关系,凭什么帮他?”

小崔连哄带骗,说了一堆好话,太平勉强答应。

歪打正着,太平公主的心腹中,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在关键时刻讲了真话,陆象先就是其中之一。

次日,太平公主找到哥哥唐睿宗,请求提拔这两人。唐睿宗比妹妹要清醒得多,对陆象先,他早有了解,满口答应;崔湜此人,他的评价是“太龌龊”,不可用。

这大大出乎太平预料,脸涨得通红——大概是想说自己和小崔的特殊关系,又不敢开口,几乎落下泪来,几番恳求,哥哥才勉强答应。

唐睿宗一点头,太平公主又增添了两个重要筹码。

头,不能随便点的。

势力日盛,太平公主潜心等待,终于等来天赐良机,使出第三招:离间计。

这年秋天,天有彗星,光芒数丈。按星相学的说法,这是除旧布新之兆。如此机会,岂容错过。太子谋逆的传言,早就放出了。如今天象暗合,由不得你不信。

于是,太平公主密派术士,面见睿宗:星象变动,预兆有变,说明太子有篡位嫌疑,帝王将要轮换。

这分明是想刺激唐睿宗,引发他对太子不满,从而借皇帝之手,除掉李隆基,渔翁得利。

人算不如天算。太平公主算来算去,却算不准一点:她太不了解自己的四哥了。

难道她看不出,唐睿宗生性淡薄、不计名利?还是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为实现自己的权欲,对明摆着的事实,视而不见?

更大的可能,是后者。

一个太平公主想破脑袋也想不出的结果出现了:唐睿宗认为,我这个皇帝,本就是捡来的。既然天意如此,我也顺天应民,传位太子吧。

把权力作为最高追求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唐睿宗的。天下真有人不愿做皇帝?

现实真真切切地发生了:有人做了皇帝,却心甘情愿,拱手相让。

这是怎么了?当年为了争皇位,兄弟相残、父子反目的气势,哪里去了?

人和人,的确没法比。

太平公主慌了手脚,连连上书劝谏。李隆基也劝说老爹:您还年轻,何苦禅位?怎奈唐睿宗死活不听,坚持传位。

皇帝宝座,就这样有惊无险地传到了李隆基手上。

恼羞成怒的太平公主,开始疯狂反扑。她知道,是成是败,就在李隆基登基之初,一旦新皇帝稳住阵脚,想要挽回局面,比登天还难。

巧得很,唐玄宗自己给太平公主送上了一个机会。

唐玄宗登基之初,太平公主经过网罗,朝廷多半大臣,都依附于她,权势很大,这引起了唐玄宗心腹的担忧。灭掉韦皇后集团的功臣刘幽求等人,连夜密谋,企图除掉太平公主。密谋已定,幽求命一位姓张的羽林将军,前往皇宫,向玄宗汇报,希望他及早动手。

张将军汇报结束,恰巧碰上老友邓光宾。邓是太平公主心腹之一,见老张从皇宫出来,料知有事,便把他邀到家中,好酒伺候,几番纠缠,终于问清了张将军密报唐玄宗的内容。

邓光宾不敢怠慢,向太平公主汇报。公主大惊,当即找到太上皇唐睿宗,一口咬定唐玄宗要置自己于死地。

太上皇没有办法,把玄宗找来,训斥一番;玄宗无奈,只好拘捕了几位大臣,太平公主借机发难,刘幽求险被害死,后经多方努力,总算保住性命。

太平公主扳回一局,毕竟,她打掉了唐玄宗信赖的几个心腹大臣。

这件事,让双方都警觉起来。

太平公主认为,必须马上动手,先发者生,后动者死!

唐玄宗知道太平公主来者不善、随时可能下手,因此格外小心。这一小心,还真避免了一场祸事。

太平公主先动手了。

这次,对手是当今皇上,如果还采取兵变的方式,难免给人留下大逆不道的口实。因此,她的第一选择,和当年韦皇后一样——下毒。

唐玄宗爱吃一种叫赤箭粉的食物,就从这种食物下手。

当然不能自己动手。太平公主收买宫女元氏,给她毒药,让她择机下手。

遗憾的是,太平公主过于骄纵,胸无城府,如此机密事件,居然被唐玄宗的心腹大臣王琚获知。

王琚密报玄宗:“对方已经动手,大祸临头,再不行动,危矣!”

大臣崔日用等,也纷纷劝说玄宗:赶快动手!玄宗一方面暗自戒备,防范投毒。同时又有所顾忌,毕竟对手是自己的亲姑姑。即便如此,壮大势力,认真自卫,绝无坏处。他把王琚、崔日用两人留在身边,提拔重用。

王琚、崔日用被提拔,是个明显的信号。太平知道,唐玄宗的戒备心,越来越强了。收买的宫女,也迟迟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罢罢罢,索性鱼死网破,冒险一击!

兵变。动用军队,逼皇帝就范。

情人崔湜床第功夫虽好,头脑却简单,向太平提出了兵变的建议。利用安插在部队的心腹,复制当年灭掉韦后集团的模式,杀掉皇帝,立女皇帝。

想不到,崔湜全力保荐的陆象先,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陆象先认为,唐玄宗有功于社稷,得以登基,天下甫定,民心归附,此时造反,属于逆流而动、逆势而为。何况,玄宗已经警觉,有所防备,就算兵变,成功却难。

崔湜等人,大骂陆象先:“当年若非公主保举,你能有今日?怎么胳膊肘往外拐?”

陆象先正色道:“正因公主有恩于我,我才不忍看公主逆势而为,自寻死路!”

众人大怒,将陆象先哄出门外。

若干人等,继续商议。门外喧哗,一人闯入,道:“万万不可,三思而行!”

太平公主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儿子薛崇简。

薛崇简曾在消灭韦皇后的兵变中,立下功劳。他是太平公主的儿子,却和李隆基过往甚密,实际属于李隆基集团。

刚走了陆象先,又来个薛崇简,太平公主勃然大怒,拿起一根宝杖,兜头敲去,儿子顿时头破血流。这还不罢休,嚷着要打死逆子,方才解恨。

薛崇简捂着脑袋,痛骂崔湜,崔湜无地自容。众人纷纷劝解,将两人拆散。

机密的政变预备会,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哪有不泄漏的道理?风声,很快传到唐玄宗耳中。

再不动手,将死无葬身之地。唐玄宗把亲情抛在一边,传令动手。

公元713年,阴历七月三日。

唐玄宗先发制人,安排伏兵,把太平公主在部队的几个心腹将军,悉数解决。解决了武将,军权在握,几个文人乱党,自然不在话下,统统被拘,悉数被诛。

整个过程,比当年剿灭韦皇后集团,更加简单。

只是捉拿太平公主,费了些周折。

唐玄宗一下手,太平得知消息,迅速逃逸。大太监高力士等人奉命来到公主府上,只看到一些杂役,公主早不见踪影。

斩草除根,追!

三天后,得到消息:公主隐匿在南山寺中。

唐玄宗布下天罗地网,太平公主插翅难逃。一家子人,连同和尚情夫慧范,以及其他一些追随的大臣,悉数被抓。

大臣、情夫被杀,太平公主,被逼自尽。

这位武则天最疼爱的女儿,这位梦想复制“武则天路径”的女人,就这样走完了自己追求权力、先抑后扬的一生。

同类推荐
  • 边塞风云录

    边塞风云录

    我心永恒10:15:25一个是绝世英雄,对兄弟肝胆相照;一个是盖世枭雄,对兄长视若仇人。一个为了情,宁愿得罪天下人;一个为了钱,哪怕杀尽天下人。当人中龙凤化为苦命鸳鸯;当神仙眷侣化为生死仇敌;一切光鲜亮丽的外表不过是人性泯灭的薄纱。清末民初,发生在中国西北边陲三凤县及其管辖下的李家村,发生了一幕幕尔虞我诈、波谲云诡的故事。计中计、连环计,谁是幕后真凶?局中局、连环局谁又是罪魁祸首?当设局的枭雄遇到破局的英雄,又会碰撞出多少巅峰对决的火花?当亲情成为棋子;友情成为了遮羞布,爱情成为了导火索,一场充满了血雨腥风、跌宕起伏的人性大剧缓缓拉开了帷幕……
  • 执掌朔方

    执掌朔方

    在这混乱不堪的世界里,在这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为了生存,他义无反顾的走上了一条独一无二的王者之路。在这里,他可以肆无忌弹的尽情杀戮;在这里,久违的善良被他弃之如敝履。礼崩乐坏的国家,日渐式微的王室,十二家诸侯纷乱,群雄混战不止,终铸朔方问鼎中原、成他君临天下之势。诸王毕,四海归一。
  • 十国千娇

    十国千娇

    五代十国后期,赵匡胤还只是中级校尉,这时一名禁军小队长就已经知道他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了。大家都还有机会,况且小队长对赵家将来的干法也不是很赞同……
  • 超级系统:闯出那三国

    超级系统:闯出那三国

    一招穿越,轮回百变;东汉末年,朝政腐败;贯穿历史,血染沙场;逆改天命,闯出三国!
  • 新中国的由来

    新中国的由来

    本书叙述新中国成立及以前的历史,旨在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前历史脉络的梳理,特别是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外来侵略造成的民族危机的情势下,顽强抗争和艰难探索,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新中国的历程的叙述,阐明历史和人民何以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厚历史渊源,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适合党政干部、党团员、大中学生及一般读者学习党史、国史的简明读本。
热门推荐
  • 万古神门

    万古神门

    大道之下,众生皆为蝼蚁,再是无奈,终将面临朽灭!千古以来,过去不知多少纪元,诸天宇宙中无数天神、仙帝,威临一时的存在消亡老死,敌不过滚滚时光……而我来到人间修行一世,便是为了追求那万古不灭的永恒!
  • 重生千金之缘起缘落

    重生千金之缘起缘落

    七年的感情,七年的欺骗。他步步为营,掳走她的心,害死她的父亲,夺走她家的财产。最后,害死了她和未出生的孩子……当一切回到七年前的起点,她不再是那个懦弱单纯的千金,她步步为营,保护她的家人,狂虐渣男。最关键的是,今生,一个男人打开了她不敢轻易接受爱情的心,可他们之间产生的猜忌和误会,最终又会使他们怎么样呢?
  • 禅梦

    禅梦

    闭上了眼,合上了心,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醒来发现,这一生不过一瞬。且看,释迦牟尼佛座下女弟子无禅这一世,这一瞬。洛云梦仙,对她来说,到底是谁?一个令她纷扰不断的神秘神仙——有人说,她们长得一模一样,有人说,她不是她,有人说,她是她魔性的一面。也有人说,洛云梦仙是仙界的叛徒,也有人说,洛云梦仙是绝世仙人,神勇无畏,变幻莫测,也有人说,洛云梦仙,是每个人心中的一个梦。万水千山,艰难困苦,疑惑重重的修佛路上,要夺她性命的各路妖魔、无辜民众、雪女神、狐半仙、老树妖等,乃至洛云梦仙挚友——冷月仙子、九天之上的砚仙、最亲近的故人亦要夺她性命,究竟是何怨恨,他等皆要活吞了这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出家人?
  • 千秋年轮

    千秋年轮

    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 仨枝梅三颗蛋

    仨枝梅三颗蛋

    青梅,杨梅,化梅,这三个只是名字相同命运不同的三个女生,生活轨迹不同,但生活却硬生生地将她们邦架在一起.
  • 寻梦异界

    寻梦异界

    一个失去了人心、重生在异世的神级强者,在与灵魂中的怨灵签订契约后,开始了毁灭世界的路途。他的性格黑暗却追寻光明、武力绝强却喜好阴谋、驳斥平庸却渴望淡泊。在灭世的过程中,他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世界和他的命运又会如何变化?
  • 秋禾话书(《花园丛书》)

    秋禾话书(《花园丛书》)

    说来已经是四年前的事情了,应邀为《中国编辑》杂志开设一个栏目,便想到了“秋禾话书”四个字,写了有一年的样子吧,就无疾而终了,想来是因为有个别人看不下去的缘故了。过的坏日子比好日子要多得多的中华民族先贤,所总结出来的众多社会人类学原理中,有一条十分重要的就叫做“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没有坚持多久,为《中国图书评论》杂志所设的一个栏目也停了,这样陆续陆续发表的篇章,顿时溃不成军,无以整编啦。
  • 芜颖鸢尾

    芜颖鸢尾

    前世身为富家丑女,因为爱情,心碎一地。重生,转变为绝色女子,曾经心碎一地的她;在异世与当今皇朝太子相识,相爱的一段恩爱情愁……被抛弃过的她,能否拥有新的爱情?能否在这个世界找到那缕属于自己的光,那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 紫衣舞

    紫衣舞

    花花公子程郎,平生最大的愿望是娶七仙女为妻。有一天,他穿越到了美女如云的神秘王国------逸雅轩,巧遇了身怀绝技的“逸雅七仙子”。他本以为心愿能了,从此和七仙女过上五颜六色的生活。不料这七个武功盖世的奇女子,似乎与传说中的“七仙女”不一样啊!最后,他爱上了一个紫衣仙女,在她的美色中沉迷得无法自拔。但这个单纯得透明如水的紫衣仙女,却遭受过很严重、很严重的情伤。他能成功敲开她的心扉吗?曾经,你一袭紫衣舞凌霜,像江南女子柔似水,美如画,轻抚着纤细的琴弦,走进我的生命。在那段时光,你的霓裳一曲,倾我一国一城。今夜,你是否依旧发丝飞扬、笑靥如花?……
  • 向星星借一束光

    向星星借一束光

    本作品为千紫颖短篇文集,其中所有文章,皆为本人原创作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谢绝模仿。如果您喜欢我的作品,感谢您的喜爱与支持,让我们风雨同舟,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