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3200000108

第108章 第十七题论文学的超越视角 (1)

古往今来,那些有尘世抱负的伟人和政客,都想利用文学来推动他们的事业;而那些有尘世抱负的作家也想利用文学为“恺撒的宝剑”增添一点锋芒。因为前者知道他们的思想、言论、政纲或者哪怕就是政策,如果借助一点文学的趣味和形式,就可能传播得更快,更广泛地普及到读者中去,并且为读者接受。古人早已通晓这个道理,他们把四书五经的大道理形象比喻为苦口的良药,把文学的趣味和形式比喻为送下苦药的糖丸。药虽然是良药,无奈苦口,肯痛快服下去的人不多。为了治病救人,用些糖丸拌苦药欺骗病人说是甜药,将就服下去,也算是用心良苦的一个办法。因为后者也知道,“恺撒的宝剑”除了带来平安和秩序以外,还将带来难得的面包,无论他们想要平安和秩序还是想要面包,如果为了尘世间不可缺少的宝剑肯多出一分力气,日后不能流芳千古也可以多得些面包。但是,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这样的文学都是被一个外在目的所驱动、所利用的文学。

从历史的实际状况观察文学,文学的确是一项可以被利用的事业。没有什么理由说那些被利用的文学不是文学,而不被利用的文学才是文学。因为文学有多个层面,有不同含义,它们处于不同的水平。有的纯粹,有的不那么纯粹,有的仅仅徒有其表。像梁启超当年维新变法失败后,期望推动立宪政治在中国实现,于是他想到了小说。除了鼓吹小说的种种功效以外,还身体力行,写作了《新中国未来记》,借助故事人物,说出他当时心目中的立宪政治大纲。我们不能说《新中国未来记》不是小说,可是如果说关于宪政的论述,它不如一般的政治学着作;如果说文学色彩,它又徒具形骸,毫无血脉。就是说,梁启超当年的身体力行,既败坏了政论,又败坏了文学。长远来看,所有出于外在功利目的而利用文学的文学,都没有长久的生命力,而那些利用文学的功利活动,一定会败坏文学,造成文学的灾难。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是这样的灾难史。它对文学的伤害是多方面的,比如,降低文学的艺术水准,败坏文学的应有的品位,使得作家处于痛苦的内心冲突之中,不能写他们想写的作品,甚至伤害到作家的个人生命。如果说20世纪中国文学还有所成就,那么这些成就很大程度上是作家自觉反抗这种灾难的结果。文学是和人类的功利活动不一样的,虽然可以把它强行纳入功利活动中,但文学的本性却不是功利活动,也不是功利活动的组成部分。从社会学角度看,文学写作是一种个人活动,写作直接听命于作者个人的良知;写作不是反社会的,但确实是非社会的。另外,就像历史、哲学、宗教等人文学问关注人一样,文学也关注人。

但文学有独特的视角,它不像其他人文学问那样把对人类命运的同情和关注隐藏在尽量理智和客观的分析框架的背后,它的叙述与抒情形式直接诉说的就是人,人的活动与内心世界,因此,文学对人类命运的同情和关注是不需要隐藏的,它们就是文学生命的一部分;同时,文学的思想资源,与哲学和宗教对人自身的了解有相同的地方,但文学更加诉诸直觉,更加直面人类内心世界的冲突,因此文学对人心的洞察是直觉式的洞察,它所表现出来的慧悟和洞见,或许为哲学与宗教所未见。笔者相信,这些对文学的基本见解,已经不是独特的发现了。在世界的许多文学传统里,它们都是广为认同的关于文学的见解了。但是,正如文学会不断地被利用一样,文学本身也应该不断地反抗功利性的利用;不断地澄清和阐述文学的超越视角,就是反抗的一部分。正如有人指控文学,就应该有人为文学辩护。文学也许免不了被指控,就像它免不了被利用一样,但是,有指控,就有辩护;有利用,就有反抗利用。这是文学的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状况。在这里,笔者为文学做一番辩护,相信不是多余的。

(一)柏拉图对文学的指控

柏拉图对文学的指控可以说是臭名昭着了,在他之前的荷马史诗和与他同时代的希腊悲剧并没有因为他的指控而被世人抛弃,自他以后的文学并没有因为他的指控而蒙上羞辱,作者继续在表达和叙述,读者也在继续阅读,文学还是那么有生命力。虽然历史上间或出现要把尘世建成天国的狂妄的帝王和政客,效仿柏拉图把诗人逐出“理想国”,想尽办法迫害或者利用诗人,但随着地上的天国的破产,对诗人及其作品采取的行动也就不了了之。柏拉图的效仿者基本上没有能够实现他们的愿望。不过。柏拉图和他之后各式各样的效仿者还是存在一道基本分别,柏拉图是思想的,效仿者是弄权的。柏拉图只不过遵从他认为正确的学理进行论证,他的结论虽然对文学是不利的,但却不是蛮不讲理的。柏拉图对诗人的放逐仅仅是想象性的:世上没有理想国,所以也不存在放逐诗人这样一件事。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对文学不利的结论的背后,可能包含了他对人类社会和文学深刻的洞见。尽管两千多年过去了,但柏拉图指控文学的前提及其个别论证,依然可以成为我们今天认识文学及其超越视角的出发点,这是柏拉图的不朽之处。

柏拉图指控文学基于两大理由,一个是教育和道德的理由,另一个是认识的理由。柏拉图认为荷马描写了太多神和英雄的弱点,例如贪婪、任性、好色、懦弱,故事里也有阴谋、权术等不健康的东西。民众特别是青年后代听了诗人的这类吟唱,接触了道德上不洁的东西,对成长和身心健康是没有好处的。把人类自身的弱点栽到人类膜拜的神灵以及人类应当效法的英雄身上,这对建设以善为最高准则的“理想国”是没有好处的,也是不能容忍的亵渎神明的行为。另外,诗以取悦大众的感官欢娱为目的,而柏拉图恰恰认为感官的欢娱是低级的感情,沉湎于感官的欢娱难免导致道德的堕落,所以,以善为最高目的的人生应该推崇坚定、自律、勇敢、克制等品质,而不是像小孩子一样遇到挫折只会沉溺于感情的发泄,或是欣赏别人的发泄。柏拉图非常准确地认为诗是感情的宣泄,只是他认为一个追求最高善的人应该克制自己的感情,远离感情的宣泄。所以,诗写得越好,就越让人沉湎于感官的快乐;越沉湎于感官的快乐,就越处于堕落的深渊之中。柏拉图说:

我们有另外一部分心灵推动我们记住不愉快的时光,表现我们的悲伤,它就显现于无休无止的贪婪的眼泪中。对此,我们能说什么呢?这难道不是说明不能听命于理性,不能面对艰难的处境,不能在困境的威胁面前携手面对吗?

从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说出来的言谈举止,柏拉图是个艺术修养非常高的人,他很明白诗对人的心灵的潜移默化,诗写得越好,就越能征服人心;而人越沉迷于诗,离理性和善就越远。他说:

当荷马或其他悲剧诗人表现某个英雄的悲伤的时候,他们会让他念很长一段悲叹的话,或者甚至让他唱一段挽歌并且捶胸顿足。当我们倾听这一切的时候,就像我明白你知道的那样:即使我们当中最清醒的人,也会感到感官的愉悦。我们自己投降了,被带着走,分享英雄的痛苦,然后我们沉迷于让我们感到特别强烈感情的诗人的技巧。

柏拉图觉得诗是建设“理想国”的障碍。因为诗让人玩味悲伤,欣赏痛苦;一个追求善的人应该远离诗,而一个深明事理统治万民的“哲人王”应该驱逐诗。因为善和理性王国的实现,只能依靠理性。

虽然心灵里暴躁的部分时常倾向于各种可能的宣泄,但是我们性格中智慧和镇静的部分还是非常好地持续和没有改变。这不但使得心灵不屑于宣泄,而且不屑于欣赏宣泄,特别是当你发现混杂的观众蜂拥挤进剧场的时候,因为他们并不知晓向他们宣泄出来的经验。

柏拉图以一个洞晓人心的哲人的角色表示了对诗的蔑视。

柏拉图谴责诗和诗人的另一个理由是,诗是不真实的,诗没有知识含量。这种认识关乎柏拉图的哲学理念,他是一个唯理念者,以为人的知识都在概念和对概念的定义及澄清之中,所以,概念优于实物,理式高于经验。世间真实的东西不是一件存在的事物,而是派生那件事物的概念(type),事物是按照概念设计制造出来的,就像神创造万物,木匠制造床一样。所以,如果做一个比较,神和它创造的万物比,木匠和他制造的床比,后者当然是处在一个更低的层次上。因为前者是一个更本原的东西,因此也就更加真实。而柏拉图认为诗并不是模仿或表现更本原的东西,而是模仿或表现更本原东西的派生物,画家照着木匠已经造出来的床再画一张床,诗照着神已经创造出来的万物再加上一番描绘。

同类推荐
  • 心归何处

    心归何处

    又是个晴朗的早晨。心儿站在院子里给她的太阳花浇水,已经记不清是第几年在种这种漂亮的花儿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宁静的、几乎人人家都种有太阳花的小镇上,只有经她种的太阳花能开到这么大朵又灿烂,她的花好象有种魔力,任何一个人只要在这些花儿前驻足片刻,仿佛就能看到它们展开的笑容。
  • 胡适说:读书与做人

    胡适说:读书与做人

    大半个世纪,胡适一直饱受争议,但不妨碍他大师的地位。他是中国现代思想史承前启后的第一人,是倡导文学改良的第一人,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本书精心编选了胡适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散文随笔精要,也最易于大家把握的篇章,阅读本书。不但能让您能窥见胡适先生思想宝库中闪烁的数不清的珍宝,也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
  • 守望明天(当代少儿文学作家作品研究)

    守望明天(当代少儿文学作家作品研究)

    本书是一本作家论,探讨当代(主要是“文革”后)一批最为活跃的少儿文学作家的作品。作品是作家个人的想象,表现着作家个人对世界的感受、理解、命名、创造,无疑有着很强的个人性和主观性。但将创作看成一种话语,一种作者和读者的对话,它不仅受到读者而且受到语境,包括特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作家的个性也只有放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显现出来。所以,在实际讨论具体作家的创作之前,需要对当代,特别是“文革”后的少儿文学语境作个大致的扫描,看这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文化主潮、审美氛围等为作家们提供了怎样的舞台,这一代作家站在什么地方想象世界和明天。
  • 花非花梦非梦

    花非花梦非梦

    这既是一部揭秘红楼智慧的随笔集,又是一本剖析人情百态的指南书,本书告诉你,红楼不是梦,而是真实的人生,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宝钗的高明,不在于进取,而在于退让,懂得何时收敛锋芒,悠然而止。她的进退有据、行止得体、是一种高明的政治家素质。宝玉深恨别人劝他留心仕途经济。宝钗和湘云都曾因此碰一鼻子灰。而黛玉则因从未如此劝过宝玉,而让他更加敬爱,引为知己。在少女时代,我一定会站在黛玉一边,但现在,经历过职场和人情世故的种种之后,我想,我也会那样劝宝玉,至少,是让他求得安身立命的一样本事。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中,爱恨都会渐渐变得圆融起来,就连悲哀,也会消磨成偶尔的怅惘。红楼梦人物分析。
  • 路上:开车族众生相

    路上:开车族众生相

    本书为纪实文学。通过对不同职业、文化、出身的汽车驾驶员的群体采访实录,记述了不同年代、不同阶层“有车族”在人生路上的独特经历,其中有新一代驾驶员,有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士,有驾驶“红旗车”的首长司机,有当代老板、白领,还有普通老百姓正在实现的“轿车梦”……表现了纷纭多彩的都市生活。
热门推荐
  • 前世今生的爱恋

    前世今生的爱恋

    难道真的有前世今生,其实连她也不知道,但为何那幻影般的记忆,却自始至终清晰如昨,前生她是意大利修女,阴差阳错还是命中注定,今生她却出生在了中国,前生她与他的情人一见钟情,在冥界也始终难舍难分,今生呢?今生的情缘又将何去何从……
  • 超品战兵

    超品战兵

    菩萨低眉,所以普度众生。金刚怒目,自然血溅五步。战狼薛天,服役期间因生活作风问题,被伟大的天朝部队,强制打包踢回了老家。回家后的薛天,因为高不成,低不就,学历还他么不够的情况,万般无奈下接了他老子的班,成了一名起的比鸡早,干的比驴多,睡得比狗晚的老司机。直到某一天,莫名接到一通部队首长的电话。薛天的人生,至此开始变得多灾多难起来……(新书——妖孽小村民,恳请大家助攻)
  • 蜜世爱恋:精灵帝后太妖孽

    蜜世爱恋:精灵帝后太妖孽

    林姝黎本准备一世孤独终老,不嫁。谁知道在当比武招亲是,有一个男子为了她不要生命,所以当她结婚时就一个字,逃,逃到他身边为他生猴子,生一窝。之后的林姝黎是后悔不已,当时她是脑子进水啦!夜夜笙歌让她,第二天下不了床
  • 武道之绝世剑神

    武道之绝世剑神

    武者世界,傲世天下谁主宰。强者为尊,手中长剑问苍生。看白玉青如何在肉弱强食的武侠世界中闯出自己的名气,只靠一把剑一本武技而傲游天下剑指红尘路。
  • 你是我所追求的的世界

    你是我所追求的的世界

    她在最美好的年华里遇见了他,其实那一刻就注定永久
  • 为你剪断我的发

    为你剪断我的发

    多年以前,他们同学又同桌,一个是转学生,一个是班长。他曾经,将她的长发剪断,抛向人群,她摸着后脑参差不齐可笑的发线,受尽嘲笑。从此,她不再留长发。从此,他只爱短发女子。他因她而只爱短发的女子,她却为他开始蓄起长发……十四岁,第一次有男生送她回家。那风吹过的一瞬间,那漫长的一路间,那一种感觉,一辈子任何时候回忆起来,都会让他们觉得激颤,原来曾经,也有过最美的荡气回肠。十四岁,第一次有男生触摸她的足。他蹲在地上,俯头去帮她穿鞋子,左手拿住她足踝,只觉入手纤细,不盈一握,心中微微一荡,抬起头来,和她相对一笑。就像《天龙八部》里描写的段誉,触到钟灵的玉足那样,心旌摇曳。多年以后的重逢,她是律师,他是检察官,旧情复燃的背后,牵扯出母亲的死因,来历不明的高额赔偿,当年远走他乡的真相……串串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他说:“有时候,爱一个人,爱到相互伤害的时候,就要学会放手。有舍,才有得,也许这样,你们还可以做一辈子的朋友。”他说:“不到最后绝不罢休!但我不逼她决择,更不屑与你决斗。我始终坚信,是你的,别人抢不走,不是你的,你也抢不来!”她说:“我对你,爱到70%就足够,我还要,留下30%爱自己。因为我怕,爱过了头,我一无所有。”因为我怕,最爱的人,伤我最深。席慕容说,“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那些爱恨情仇也能幸免吗?他们可以吗?一只小小的虾米。新手上路,多多关照哦。好感谢编编的封面
  • 斗罗大陆之再创辉煌

    斗罗大陆之再创辉煌

    神界他,一代天骄,众神对他只有仰望的份,但他却十分的孤独,他将他全部的感情倾诉给了一朵泪银花,这朵花,有灵魂一触摸到它,就可以听到它讲话,在这段日子里,它是他唯一的快乐。十几年后,泪银花化了人形,他感觉自己喜欢上了她。他对她来说却是可以依赖的神。而快乐总是短暂的,他与她遭到了众神的阻止,只因她配不上他……她为他挡了一掌,却永远的合上了双眼。他怒了,他将自己的武魂改名为银血之源,并将神界打了个底朝天,最后抱着她的尸首自尽在自己的宫殿中众神说他,冷酷无情,可谁又知他的悲伤。众神说他,心硬如石,又有谁知他的软弱。他们步入了轮回。故事从现在开始了……
  • 神女泪:木樨落烬

    神女泪:木樨落烬

    她是大齐最尊贵的公主,苗疆唯一剩下的神女血脉。从小养在深宫却天真活泼,不谙世事。因为幼时的一次荆州之行,她掉下山崖失去了记忆。唯有颈脖上的那个月琥玉坠,是她唯一不曾忘记的东西。那年金秋十月,木樨飘香,那个在木樨树下的倩丽身影,那一声声清脆稚嫩的“穆哥哥”,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执念。丧母之痛,灭门之仇,他以命为谋,步步为营。到了最后,却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她,不可自拔。交织在他们之间的,是无穷无尽的仇恨?还是炙热滚烫的爱情?而置身其中的他们,又将何去何从?当木樨花开败的那一刹那,在熊熊烈火中的她,可否真正明白,自己的初心究竟遗落在了哪?
  • 撩开民国黑幕

    撩开民国黑幕

    中国近代杰出记者黄远生(1885—1915,江西省九江县人),以犀利的文笔,充分展示了民国初年中国政局由皇权专制到民主宪政大转型的惊心动魄的历史。
  • 中国消失的服饰

    中国消失的服饰

    本书内容包括服装的“出现”与“消失”;冠冕之制:终结于帝制时代的章服;百姓衣裳:岁月中演进的男子服饰;红袖裙裳:不断变化中的女子服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