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3200000063

第63章 第八题张爱玲的小说与夏志清的现代小说史 (6)

这就是夏先生高度鄙视的所谓“蠢笨及小丑式文笔”,可是很奇怪,这种语言,廖廖数笔,毫无雕琢与装饰,却把一个人的性格勾勒出来了。就说最后这个老秦,“受一辈子穷,可瞧不起穷人”,一句话就写出他的世故与势利,但年轻人一发脾气他就不说话,又写出他的善良与不伤害他人。读了这段描写就忘不了赵树理笔下的这个农民形象。能用这种素朴的、完全未被学院污染的纯粹乡村语言,写出一个个呼吸在贫瘠土地上的灵魂,实在是一种很大的本事。这种本事看似容易,实际上很难。中国着名作家康濯说赵树理小说具有“民族的、农民的生活色彩、格调、理想和精神气质,纯朴,敦厚、机智、诙谐的乐观和幽默情怀”。还有“高度提炼的很纯真、干净、朴质的群众语言,简洁、利落、朗朗上口的文字,不论叙述、描写和人物对话全都自然地运用群众的语言和精炼的文字”。而“所有这些特色,没有哪一点能够稍稍离开人民生活和农村生活的根基,没有哪一点不是发源于作者同农民至亲至厚的感情深处”。总之,“赵树理本来就出身于农民,他的卓越才能当然也主要来自农村的深泥厚土”。《赵树理文集·跋》,中国工人出版社。应当说,康濯这些概说都是准确的。

与扎根于“深泥厚土”的赵树理相反,张爱玲完全不沾一点泥土而凭新闻报道和道听途说写出她的《秧歌》。这一点,她在《秧歌》的“跋”中也承认,她这部小说只是根据“在‘三反’运动中,《人民文学》上刊载过一个写作者的自我检讨”,还有听见一个她认识的“到南昌附近的乡下去工作”的“女孩子”所讲的“她和农民一同吃米汤度日,米汤里夹杂着一寸长的一段青草”的故事;至于小说的关键情节,则是看到“中共影片”《遥远的乡村》,“剧中放火烧仓那一节,当时看了就有了一个感想,如果不是完全虚构的话,那一定是农民的报复行为,被歪曲了的。”这就是说,《秧歌》放火烧仓的主要情节是来自影片,只是作者把影片的政治立场倒转过来而已。

由于张爱玲对农村和农民非常陌生、隔膜,因此,尽管《秧歌》里也不乏讽刺的幽默,文字也洗炼,乡村的贫穷和饥饿也确如胡适所赞许的写得相当让人动心,但是,读完小说之后,我们却感到作品中所有的人物,从主角劳动模范谭金根和他的妻子玉香,从区公所的乡村干部“王同志”(王霖)到下乡体验生活准备写一部剧本的小知识分子顾冈,全都是张爱玲观念的道具,没有真实的生命,没有内在的性格,没有个性语言。整部小说虽然故事结构紧凑,可读性很强,但是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的行为线索和性格逻辑却经不起推敲。

一个土地改革的积极分子和乡村劳动模范(谭金根),因为忍受不了贫穷,特别是忍受不了政府摊派的支持军属的任务(半只猪和40斤年糕)变成一个领头抢粮仓甚至烧粮仓的“反革命”,实在让人感到唐突。他为什么冒死造反?他分到了地主的土地和器物(花瓶)为什么还会对共产党如此仇恨?他的家境贫穷、整个村庄处于饥饿状态,是旧政权造成的还是新政权造成的?总之,把他“逼上梁山”,没有充分的理由,他是本分农民还是有心机的农民,还是有革命性(或反革命性)的农民,其面目也完全不清楚。因为他只是一个完成张爱玲政治图式的傀儡而已。《秧歌》里的农民和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很不一样,前者是假农民,后者是真农民。唯有后者,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生命。张爱玲熟悉的是城市,不是农村。无论是乡村社会还是乡村农民心理,离她都很远。选择自己的弱项硬作文章,当然难以成功。尽管有成熟的语言技巧,也掩盖不了小说整体的苍白。

比较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和张爱玲笔下的农民,孰高孰低,并不难判断。这里的判断不应是政治判断,而应是艺术判断。倘若真从艺术尺度来衡量,说张爱玲写得那么美,赵树理写得那么丑,这是说不过去的。夏先生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用12页的篇幅,毫无保留地盛赞《秧歌》,而赞美的落脚点全是政治。他说:“《秧歌》是一部人的身体和灵魂在暴政下面受到摧残的记录。”

夏先生在这里使用的是绝对的政治批评尺度,但夏先生没有想到,在把描写对象当做鬼怪的时候,作家便失去和描述对象的距离,因此,也失去冷静的审视而把人物漫画化。《秧歌》里的王霖和顾冈,就是漫画化的人物。夏先生所以会得出王霖是“比阴间的阎王判官还不如”的印象,正是漫画化造成的结果。倘若我们放下政治尺度,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张爱玲对共产党干部的漫画化和丁玲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对地主的漫画化,在文学上同样都是败笔。相对于张爱玲和丁玲笔下的干部形象和农民形象(包括地主形象),赵树理笔下的同类形象要真实、生动得多。倘若不是政治偏见,绝对不会认为赵树理的文笔是“蠢笨及小丑式的文笔”。

说赵树理“很可爱”,绝不是溢美之词,只要了解赵树理,就知道他根本不是像夏先生所说的那种盲目“歌颂共产仁爱”的蠢笨作家。他很有才干,而且很有独立思想。他写《小二黑结婚》的时候,还不知道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小说出版后,在太行山解放区广受欢迎,畅销3万多册,这才引起周扬的注意。1946年主管解放区文艺的周扬在延安的党报《解放日报》上发表《论赵树理的创作》,把他的作品说成是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胜利”,他的名字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工农兵革命时代文学的一面旗帜。可是,他的活泼天性和文学趣味却使他当不好这面旗帜。于是,他在50年代所写的《三里湾》、《卖烟叶》等作品又遭受批判。赵树理的文学趣味,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趣味。赵树理虽然学历不高,但也不完全是农民。

他作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具有两方面的文化资源:一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化、新思想的启迪,一是民间生活和民间文化的浸润。他实际上是一个发现民间资源、全身浸满民间趣味的作家,但他不是从外到内向民间学习的作家,而是直接从民间内里走出来的作家,因此,民间趣味和民间语言也就不是他刻意去“拿来”的,而是与他的生命一起生长出来的。正因为这样,他的语言幽默而且自然,没有任何雕琢痕迹。后来因为政治的需要,赵树理被描述成贯彻《讲话》的样板,把他的写作与所谓“作家创作道路”连在一起,以借用他的名字改造文坛,也赋予他的名字以另一种象征意蕴(作家必须到工农兵中改造自己的意蕴)。“文化大革命”中赵树理经受了令人伤心惨目的酷刑与种种折磨,其罪名就是他还坚持自己的民间文学趣味而没当好改造的“样板”。赵树理的这种历史命运已经十分不幸,而在海外,夏志清先生却又本质化地把他纳入“歌颂共产仁爱”的共产作家,居然认为他只是个蠢笨的宣传者,这就更加不幸。赵树理显然受到来自相反方向的两极政治评论的夹攻。

5

我所以要从张爱玲、鲁迅、丁玲,一直谈到赵树理,是要说明: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框架是“共产作家”与“非共产作家”的分野和对立。对“非共产作家”大力推崇,多有溢美之词;而对“共产作家”则用非文学评论语言进行嘲弄和贬抑,以至完全脱离文学的事实,完全用政治批评取代文学批评。这种偏见与简单化的批评,是20世纪两极对立的冷战思维方式在文学研究中的投影,也是我国国共两党政治斗争、党派斗争的烙印,可说是特定时代的风气。

如果说,那个年代大陆的现代小说史教科书太政治意识形态化,以至活埋了非左翼阵营的张爱玲、沈从文、钱锺书等作家,那么夏志清先生则从另一个方向也同样太政治意识形态化以至也从另一个方向活埋了那些在政治倾向上同情“共产”和属于“共产”的作家;因此,鲁迅、丁玲、赵树理等就变成夏先生活埋的对象。把被历史活埋的张爱玲、沈从文等拖出地表,这是对的;而着意把鲁迅、丁玲、赵树理等埋入历史,则不对。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陆的泛政治的小说史教科书对现代作家的价值估量尽管完全不同,但思维方式和批评尺度(包括批评态度)却有共同点,这就是都无法摆脱政治意识形态在文学史写作上的牵制和主宰。“审美法庭”的背后都是“政治法庭”,或者说,文学批评的深层是政治批评。这是当时两岸文坛共犯的时代病。

20世纪80年代末期,大陆的一些文学史研究者,提出“重写文学史”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是对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文学史写作,要进行一番认真的反省,以摆脱两极政治对立模式在文学史写作上的影响。在这之前,其实整个20世纪80年代对文学史的政治式写作和半政治式写作已有很多反省。这些反省是严肃的,认真的。因为有反省,所以原先被打入冷宫的一些非共产作家如胡适、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沈从文等才得到公正的评价。然而,在大陆文学研究者反省自己的批评偏颇的时候,夏志清先生却没有想到也可以反省一下《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批评偏颇,从而适当调整自己的批评语言,扬弃审美过程中的政治情绪与政治术语。可惜夏先生没有完成这项必要的自我观照与自我批评。因为缺少这一过程,所以在回应我的谈话与文章中,反而进一步把鲁迅打入“共产党走狗”行列,把丁玲判定成“实在不算什么”,离真理愈来愈远。今天,告别夏志清先生的简单化方式和整个冷战思维方式,剔除政治意识形态的屏障,从过去狭隘的历史语境中跳出来,把文学批评放到一个更为科学、更为冷静,更注重文学质量的基点上,可能是我们这些现代文学研究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运笔至此,我又怀念起钱穆先生的历史研究模式与态度。他主张对于自己民族过去发生的历史(当然也包括文学史,文化史)要有一种温馨的敬意和同情的理解。这就是不要追究罪责,不要情绪化,不要两极化地褒此抑彼。有了敬意,就有冷静,就有谦卑,就有对前人精神价值创造的客观评价。20世纪80年代,大陆一群思想者与学人从“文化大革命”的巨大历史教训中得到教育,知道放下政治斗争留下的包袱与敌意是何等重要;换句话说,批评应当扬弃任何敌意,而怀着敬意与爱意。对任何作家,不管他过去选择何种政治立场,都可以批评,但这种批评应当是同情的,理解的,审美的。20世纪80年代的这种思路,到了90年代,似乎又中断了。大陆有些作家学人,刻意贬低鲁迅,把左翼文学说得一钱不值,与此同时,又刻意制造另一些非左翼作家的神话,这在思维方式上又回到两极摆动的简单化评论。现在真需要对90年代的文学批评与文学史写作有个批评性的回顾。

选自《现代文学诸子论》

同类推荐
  • 苏轼诗词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苏轼诗词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 往事与怀念

    往事与怀念

    这本回忆文集从作者的童年经历写到青年求学,从作者一生的学术追求写到命运的多次坎坷。书中的那些往事,特别是关于翻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回忆,体现了共和国老一代知识分子在残酷历史年代里的命运沉浮。回溯的视角更增添了理性的视野。作者那种历经坎坷,却对理想矢志追求的情怀令人感慨而感动。
  • 青春韵语--又是一季花开时

    青春韵语--又是一季花开时

    本书为散文集。分为悠悠思乡情、青春理想梦、青春悟人生、追忆似水流年、心情文件夹、摆渡人生心境、春风拂过八部分内容。
  • 上海夜奔

    上海夜奔

    我们不再那么地需要上海上世纪的30年代了,至少在形式上。毕竟70年已经过去了,我们活在新的上海历史中。
  • 四种爱

    四种爱

    一本洞彻人心的爱之经典,一部完美解读爱的文学名著!J.K.罗琳最喜爱的作家——英国著名文学家c.s.刘易斯散文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一本。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你我能彼此理解、包容和帮助的唯一方式。在本书中,C.S.刘易斯以丰富的人生经验、睿智的洞察力和厚重绝美的笔力深刻剖析了爱的种种美德与缺欠,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全面挖掘了爱,揭示了爱的真谛。
热门推荐
  • 秘之光甲

    秘之光甲

    光甲的产生绝非偶然,那是人类追求极限单兵作战的必然产物。英雄的衍生绝非平凡,那是历史车轮缓缓转动下顺应而生的人。好吧……死了的英雄叫啥?我哪儿知道!一切都是为了生活,恩……或许叫生存?反正方凡雄起了!美女?方凡看了看身后,微微一笑!金钱?方凡翻翻空间钮,耸了耸肩!兄弟?方凡想了想数字,没数过来!奇遇?方凡咳嗽了一下,暂时保密!
  • 我是丧尸还是人

    我是丧尸还是人

    被咬的辰良开始变异,拼命保持人性的他,面临各种选择,他的每一次选择都会改变未来行进的方向
  • 最后一个匈奴(上)

    最后一个匈奴(上)

    这是一部高原的史诗,陕北这块曾经让匈奴民族留下深深足迹的土地上,在二十世纪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主人公一家三代人,背负着历史的重负繁衍生息,艰难生存。他们见证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坎坷命运,也见证了红色革命的火种在此保存并形成燎原之势的历史。
  • 主掌上苍

    主掌上苍

    一枚简单的残佩,何以让一个现代屌丝走进修炼的世界,又如何走向至强?
  • 九石刻仙

    九石刻仙

    在无尽的大千世界中流传着这样一则传说:天地初开之时,曾有九石协定乾坤,万界初定,九石破空而去。后被九石天帝所得,得证长生。九石天帝失踪后,九石重现,在大千世界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最终玄天至尊集齐九石,并成功斩道成仙。至此,“九石合,长生现”就成了修行界共识。然而,玄天至尊消失后的无尽岁月,九石再未齐聚,直到数十万年前祸乱苍生的幽冥邪尊身陨,九石从此销声匿迹,再无踪迹。废柴少年叶枫心怀飞天之梦,一朝天赋归来,从此寻九石,诛强敌,登上步步争仙路。万年神教,千年帝国?当心,惹到我,可就没了。一段热血的崛起之路由此开始···
  • 纸上王国

    纸上王国

    “邂逅久违的朴素情怀”日常生活,人间烟火。这是一本朴实无华的书,这也是一本温暖的书。作者以他素淡的笔调描摹人生百态,直抵普通人的柔软内心,娓娓道来,不知不觉中把读者带入了这片“纸上王国”。
  • 时间系统

    时间系统

    自带时间升级系统,诛邪魔,斗天神!现代宅男穿越异界,成为玉山城头号大废物,幸好,他,杀妖兽、杀人都能升级变强,而且修炼没有瓶颈,
  • 翩翩母公子

    翩翩母公子

    母航一直是位看似温良,实则内心极度膨胀的小青年,直到他偶然间答应一桩“伴读书童”的任务后,他的世界观就爆炸了。禁欲系的少女,蕾丝边的校花,从不按套路出牌的美女老师...美女们变着花样地刷新着他的认知。说好的笑傲学园呢?你们这么妖娆是要闹哪样?还有,谁能告诉我9528是什么鬼?不投推荐票,不收藏的是耍流氓。
  • 绝世尤物之深藏不露

    绝世尤物之深藏不露

    平凡的无意、聪明的寒衣、倾世的冷冰儿……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她?多变的容貌,多重的性格,碾转朝堂民间,却只是找一个自己想要的答案……一路走来,陪伴的人不离不弃,只是太多阴谋太多诡计,这才明白,那一方宁静安详如此难能可贵……
  • 太阴盛世

    太阴盛世

    末法时代已经过去新的时代将要来临当天地灵气重现天地间时,又将会出现怎样的概况。在这时代巨轮中缓缓地碾压过来的不仅仅只是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