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队的人为了照顾他们一家人特意分了一辆马车给他们,欢沁也很自觉地约束几个孩子,让他们没事不要出去,一方面是为了安全,另外一方面就是害怕被有心人看破行踪。她很识趣的找了个机会将诚儿内衣里面的小额银票交给了他们马队上的头领说是饭钱。这些人开始看着他们几个人蓬头垢面的还以为他们是流民,没想到还能收到钱自然也很高兴。
这个时候不是讲究的时候,一路上欢沁和平儿的伤慢慢的好了,但是她都不敢将脸上的灰擦掉,因为她那张脸实在太醒目了,也不敢将几个孩子的脸擦干净,她害怕杨坤煦或者王妃家里派人追过来,尽管她将外衣扔到了那个养满大蛇的池子里,可是她不敢担保会不会有什么证明他们还活着的蛛丝马迹留下。如果杨坤煦追来还好,如果是那个王妃的家人那一切都糟了,说不定还要连累这些善良的人。
大概是赶着回家的缘故,这一路上风餐露宿昼夜赶路大家都没什么怨言。欢沁当然更不用说了,她巴不得离京城越远越好。看着离家越近,疲惫的脸上露出发自心底微笑的马队里的人,欢沁充满了感慨,这大概就是中国人说的那种有钱没有回家好过年的心情吧,前世父母活着的时候她也曾经有过这种心情,但随着父母的逝去,她就再也没有了这种深刻的感受。
紧赶慢赶总算在年前赶到了越州,马队中那个说认识她夫家的孟大哥向马队中的几人拍着胸脯保证将欢沁他们送到夫家的村子里,欢沁带着孩子随着他来到了这个叫清水村的地方。
到了清水村那个姓孟的人熟门熟路的带着他们到了常氏族长家里,族长是一个面目和善穿着朴素的白发老头。看见孟大哥熟悉的打着招呼,还招呼他们几个人到屋里喝茶。那位孟大哥一脸郑重地对那个村长说:“常大伯,我不是来喝茶的,我送您族里四郎的娘子和孩子回来。”
那个村长大吃一惊,连忙对欢沁说:“你是我们族里四郎的浑家吗?”
欢沁硬着头皮点了点头,并将几个孩子推到村长的面前,哽咽着声音说:“族长,我没其他要求,只期望族里能帮我养大孩子,四郎不在了,我一个妇道人家实在没办法了。”
那个孟大哥也连连点头,还对村长说了当时遇见欢沁他们时候的狼狈相。
看看欢沁他们几个人穿的破破烂烂的衣裳,又看了路引,村长相信了一大半,但还存着一点疑惑,叫出他家小儿子说:“去到村尾把三姑姑叫过来。”那个半大的孩子答应了一声就跑了出去。欢沁有些不安,这个三姑姑是谁呢?如果是常大嫂就好了。
这回老天爷真是帮她的,一会一个高大的女子走了进来,一看到她欢沁就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子抓住她哭了起来,边哭边说:“姐姐,你们才走,四郎就不在了,我只好回家乡来了,望你不要嫌弃。”
这是他们分别时约好的话,只要欢沁说出这些话就意味着京城出事了,常大嫂很快反应了过来,眼泪刷的就流了下来。他们从蜀地赶回越州就没想过今生还能再见到欢喜,她家官人为此还长吁短叹的,没想到今生还真有再见的机会。看着欢喜他们身上破破烂烂的衣裳,常大嫂二话没说就对村长说:“村长,我弟媳带着侄儿们回来了,我带他们家去。”
村长有些沉重的点点头,对常大嫂说:“你认出人来就好,四郎不在了,但是孤儿寡母的该给他们的我会主持,你先带他们回去收拾下明日一早族里就开族会。”
欢沁连忙躬身谢过族长又很感激的对孟大哥说了很多感谢的话,常大嫂拉着孟大哥要他一定去他们家坐坐,但是孟大哥说是家里人还等着他回去呢,看着孟大哥确实是着急回去。欢沁连忙说了过年请他和家人务必过来喝杯水酒,孟大哥爽快的答应了。
刚一进门欢沁就看见了焦急等待在门边的哥哥,一刹那间心中无比酸涩,此时此刻最该站在她身边的杨坤煦不知道在哪里,反而是这具身体没有血缘的哥哥嫂嫂给了她最大的关怀。看着欢沁和几个孩子狼狈的模样,常福什么都没说,反倒是微笑的抚了抚三个孩子的头,对他们说:“饿了吧?舅舅给你们做好吃的。”
一下子三个孩子的眼眶都红了,自从到了京城就再也没有除了母亲外的人对他们说过这样温暖的话了。敬儿哽咽的点着头说:“很饿,舅舅我要吃你做的蒸糕。”
常福微笑着将他们带进了房子,边走边说:“一定管够,但是你们得先去洗个澡。”这倒是,欢沁以前觉得坐月子一个月不洗澡很脏,结果这路上走了将近两个月反而没考虑过脏不脏的问题,看来只有性命无忧才会想这些问题,欢沁难得轻松的想着。
等欢沁和几个孩子痛痛快快的洗了个澡出来,常家夫妻已经将饭菜都做好了。欢沁和平儿还算文雅,敬儿和诚儿则是狼吞虎咽的。常家夫妻都没动筷子,看着几个孩子的模样沉重的叹了口气。
这一路上两个小的都累了,欢沁哄他们去里屋睡觉就和平儿出来找常家夫妻商量。按照常家夫妻的意思欢沁就以常大嫂弟媳的名义留在这个村子上,说是以后好照应。
欢沁害怕给他们带来灾难,常大哥斩钉截铁的说:“什么都别说了小妹,看见你们今天那副样子我就想好了,今后我们就在一起互相照应着,我是个大男人,养大几个外甥也是应该的。”常大嫂没说什么,只是紧紧的握着欢沁的手。
欢沁垂着头一滴滴眼泪滴在深色的布裙上。前世她是独女从来没有体会过有个哥哥的感受,没想到来到了这个不一样的时空反而让她感受到了来自兄弟姐妹间的温暖。
第二日就是族会了,按例欢沁和几个孩子都得参加,在现代家族观念已经很薄弱了,但是这是古代,参拜祖宗,得到家族的认可绝对是一个人的人生大事。欢沁脸上还是缠着一条薄巾。常大嫂对在场的人解释欢沁原本是大户之后,后来遭了难才嫁给了她弟弟,看着欢沁和乡间女子不同的举止,这些人也都相信了她的话,在这里虽然风气不如京城那么保守,但是大户人家的娘子出门多有在头上加纱帽的,欢沁这举止也不显得那么突兀。
关于敬儿的身份常大嫂也解释了下,说是敬儿自幼体弱,找人算过了若想平安长大就得照女孩养。看着敬儿惊人的美貌,倒是有人惋惜的打趣说怎么会是个小哥,这要是个小娘子想必要去做娘娘的。欢沁一阵心跳加速,又是皇宫,她这辈子希望再也听不到皇宫这两个字!
清水村最多的姓就是常了,那个昨日见过的常大伯既是族长也是村长,在这个村子还是有足够的威信的,他轻咳了一声就没有人再说话了。他先向众人说了下欢沁和她三个孩子的身份,其实大家昨日都已经知道了,在这个不大的村子里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秘密,一件小小的事不一会就会从村头传到村尾的。
接着就是让欢沁和她的孩子们分别给祖宗上香,这就算是正式承认他们了。欢沁带着三个孩子郑重的给牌位上了香又恭敬的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看着袅袅升起的烟雾欢沁心里默默念着:“常家的列祖列宗们,请看在我实在没法子的份上原谅我的谎言,我只是想找个暂时容身的地方活下去而已。”
平儿的名字按照路引所写,在族谱上登记了常睿,敬儿的名字被欢沁改成了常赟,敬儿这名字她一直都不太喜欢,还是改一个比较好。常氏的族长问是哪个赟,她不敢说是哪个,还是平儿说了这个字,看着族长登上去欢沁满意极了。诚儿的名字倒是没动,依旧用了原名被记上了常诚的名字。而欢沁则被登记为了赵氏,欢沁有些啼笑皆非,自从来到这陌生的时空,她冒名顶替后好像才有了个姓?真是诡异至极!
最后才是重头戏,就是分配他们要住的房子和地,房子倒好说,常四郎家原来的房子就挨着常大哥他们现在住的地方,虽然破旧了些但是修葺一下住人还是没问题的。地问题就比较大了,他们这个村子在前些年的战乱中基本上是十室九空了,后面又有人陆陆续续的回来,先回来的人自然占了比较好的地,而一些比较差的地就荒芜了下来。
按说常四郎家中应该有四亩肥田的和七亩薄田的,但看着不愿意归还肥田的村民。一直因为冒名顶替而有些愧疚的欢沁还是默许了他们这种行为。大概是觉得太欺负他们这些孤儿寡母了,常大伯主动提出将靠近小河边的两亩没主的地给欢沁他们。这两亩地虽然比不上那四亩肥田但也算不错了,欢沁感激的接受了。
族里将本应该给他们的地写在了一张纸上,还另外将路引和一张证明他们是常四郎亲眷的纸也交给了她,说是还要乡里找里胥去画押,并且郑重声明她王欢沁也就是现在的常赵氏若是改嫁孩子必须要留在常氏族里,交给她这些东西她只能暂时保管,等常家三兄弟长大了欢沁是要交还给他们的。
他们说的这些让欢沁觉得啼笑皆非,她都这样了还再改嫁吗?她打从心眼里就不相信一个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会和一个古代人谈什么恋爱,基本的三观都不同,还怎么一起过日子?她和杨坤煦那是没办法,她一来就是这么个局面了,而且尽管两个人有了感情,也都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就是没法在心灵上沟通不是吗?
再说了,这个世界小的很,万一将来有一天杨坤煦无意中发现了他们还活着,如果知道她改嫁了会有什么后果她压根不敢想象!一个他那样的男子会容忍曾经属于自己的女人和别的男人在一起?她从来不这样认为,到时候要了她和那男人的小命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恐怕还会迁怒于她的孩子。她留到这最大的原因就是孩子,对孩子有危险的事情就是打死她,她也不会做的!
这些话是不可能在这里说出来的,欢沁谨慎的将这些纸都收好,打算出去后问下常大哥夫妻两个,今天是在祠堂开族会,常氏夫妻都没进来,在场的只有些欢沁并不认识的面孔,她并不打算露出什么都不知道的真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