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店里做活的是常家夫妻两人,欢沁因为那张脸的原因就待在家里。但即使是待在家里还是不能闲的,她将磨豆浆和做豆腐,炸鱼、捡菜这些活都包了,常大哥不愿意让妹妹这样劳累,可欢沁却觉得自己有手有脚怎么可能留在家里吃干饭?
欢沁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应该算是辛苦了,每天晚上要早早睡,因为半夜就得起来做豆腐磨豆浆,欢沁很庆幸她这具身体素质很好,就这么忙碌身体还是健健康康的。常大哥家的顺子和她的诚儿每日下午就从学堂回家了,欢沁得负责照顾好这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也很乖,会帮着欢沁做力所能及的活,让欢沁很是欣慰。顺子长的很像常大哥,却没有常大哥的精明,整个人如同外表一般憨憨的,但却和欢沁的三个孩子相处的极好,外面人看了都当他们是亲兄弟。
杨平和杨敬现在在白鹤书院读书,杨平是以前在皇家书院养成的习惯,什么事都是不显山不漏水的,杨敬就不同了,他本来就极为聪明,这又是第一次上正式的学堂,表现极为优秀的他博得了白鹤先生的极大好感,县城有名望的人请白鹤先生到县城讲学时白鹤先生都是对他赞不绝口,说杨敬肯定是状元之才。一来二去的,县城里他的早慧名声就传遍了。每次村里有人到乡上去说是常赟同村的都与有荣焉,连带着常家的小饭店的客人都会客气的问常家大哥和大嫂常赟是怎么教养的?让常大哥高兴的不得了,但同时又有些遗憾,他偷偷的给欢沁说过,如果杨敬长的不那么像她就好了,这样的话就可以上京去赶考,就凭杨敬的聪明虽不敢说状元在手,考个前三甲是不成问题的。
欢沁也很遗憾,她前世父母活着的时候她从来没有考过第一名给他们,即便是上硕士也是在父母过世之后,只要是做父母的都会盼望子女成材吧?现在敬儿有了这个天赋却没有这个机会,真是极大的遗憾。但是想想在王府的憋屈日子,考不考状元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精神上满足分很多种,如果和敬儿他们的生命比起来,欢沁宁愿他们就是在这乡野中成长的农夫。
尽管劳累,欢沁还是觉得很开心,这种日子比在王府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不知道强了多少倍,起码每天不用担心这是自己最后的一天了,只是在闲下来的时候会时不时想杨坤煦。杨坤煦这个男人如果放在现代,大概是会被人们称为“渣男”、“种马”的吧?欢沁被他放在那个小庄子算是与世隔绝了,可是也知道他是另外有妻有妾的。她这个患难时候的小妾好像是被放逐了,也不知道他那些老婆是怎么想她的?只有一张脸孔见得了人的低贱苗女?大概是吧!反正就是不得欢心被抛到偏远角落自生自灭的人。
想起妻妾双全的杨坤煦,欢沁就忍不住想前世的丈夫路岩,路岩是她心目中的好丈夫,虽然没什么大出息,但是胜在对她专一,对儿子也好,有份稳定的职业。杨坤煦呢?对她不专一,儿子也不只她生的这三个,从事的是随时掉脑袋的高风险行业,怎么能比呢?欢沁叹了口气,但是在古代的话像路岩这样的人凤毛麟角了吧?反而是杨坤煦这样的说不定才是人们心目中的大丈夫,能屈能伸,能文能武。
对于她从事的小妾这份很没有前途的职业,欢沁更不想说什么了,和她前世的工作根本没有一点可比性。关于小妾这份让受过现代教育的她感到绝望的职业她也认真想过了,小妾的功用如果拿她熟悉的东西来比喻,那只能说是小汽车了,现代很多男人也自称爱车为小老婆的,她以前不是很理解,现在是彻底明白体会了其中的深意。
譬如说吧,现代稍微有点钱的人都会买辆车,古代稍微有点钱就会买个妾。小妾和小汽车的共同点惊人的相似。在这里一般人家买长相一般,省钱能生孩子的,能当下女使的,就像是现代小康人家买奥拓。再有钱一些的人家要求高点,最好有几分颜色,家里出身良民,就像是现代白领家庭选择十多万的福克斯一样,钱更多像杨坤煦那样的就得有高级的小妾,如朝中诸大臣的女儿,受过良好教育,识文断字,背景能拿出去炫耀,虽然要花不少钱来养着,可是物有所值呀,就如同现代成功人士买的奔驰和宝马,虽然贵,可是那是身份的象征!那她这样的算什么?打扮成奔驰的奥拓?唉,怪不得会被淘汰,欢沁想了几次后也就释然了。
杨坤煦最近心里空落落的,只要一闭上眼睛就想起欢喜温暖的笑脸和三个孩子可爱的模样。他近日都住在书房,刘婉最近很焦躁他知道,因为她那个宝贝弟弟不见了,哼!他会告诉他们的,不过要等到他们跪在他脚下求饶的时候。
欢喜和孩子失踪的事情还是被少数人知道了,朝中的一些人看着他都是一副探究加鄙夷的模样,臣下是不敢说什么,他那几个兄弟却找着机会就若有若无的讥讽他,刘婉是怎么样的人这大魏朝上下没几个不知道的,说是跑了谁都知道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面对众人的眼光杨坤煦保持了沉默,如果让他来选他宁愿是欢喜跑了,跑了还有奔头,只要还活在这世上总有相见的一日,现在却是不到黄泉不相见了。
对于欢喜和三个孩子的失踪他没有和任何人谈起过,他这样做是有双重考虑的,首先他现在只有一个刘婉生的孩子,要坐上皇帝的位置看得不仅仅是他个人怎么样,还要看子孙是否繁茂出众,平儿他们只是失踪并不是死亡,他就多了个筹码。所以他就说刘婉和她那弟弟就是蠢货,半点也及不上她爹,刘赫估计也是知道了刘婉干的蠢事,特地送了几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过来,说是好生养,可能是他警告过刘婉了,刘婉尽管不高兴也没什么别的动作。
其次也是他自己的一点念想,他从心里始终不愿意承认欢喜和平儿他们已经不在了,他们一家人曾经生活的那么快乐,欢喜让他明白这世上还有这样让他能够舒心而笑的女子,平儿他们让他体会到了做父亲的骄傲。如果承认他们死去了是不是就说明这一切都不再存在了?哪怕是欺骗自己,他也希望能将这生命中为数不多的美景留住。
来到清水村的第二年,欢沁已经适应这里的生活了,这里的气候比起她原来住的蜀地和京城都要好些,好山好水出美女,也许是不再焦躁了,欢沁发现她的外貌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也许天生丽质起了作用,但更多的原因却是心境上的改变。
平儿和敬儿已经是童生了,就等着再大点去考秀才了,诚儿很听话,听隔壁村老秀才的意思再过得一年就可以去投考白鹤书院看看。顺子还是那么老实憨厚,但是常大哥的意思是让他重点放在家里,欢沁总觉得对顺子不公平,但是常大哥说顺子天赋一般,过高的期望对他反而不好,反正平儿他们就是出息了也不会放着顺子不管。欢沁倒觉得常大哥思想真是开明,她到这儿来以后听过不少人不管儿子资质好坏一定要供着读书的,弄到最后家贫的无以为继,常大哥这么想还真是难得。
关于常大哥这个人,虽然上次欢沁算是将老底透给他了,但心里却总觉得好像有些不对劲,常大哥的想法未免太开明了,他这个人怎么看都不像是山里长大没见识的人,这样一个聪明的人为什么甘于只开个小吃店?而且让欢沁吃惊的是她才知道常大哥是会武艺的,武艺高还是低她看不来,但是据平儿说应该不错的,因为他以前在皇家的书院也是学过武艺的。但是常大哥既然不愿意说就有他的道理,欢沁也没有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现在这生活得来不易,她不愿意轻易打破它的平静。
有一天常大哥突然问起杨平三个人是否愿意和顺子一样随他学武艺,平儿没怎么犹豫就代弟弟们一起答应了,欢沁也没反对,眼前的日子看着平静,谁知道又会出什么莫名其妙的状况?会些武艺傍身总是好的。
他们三个跟着常大哥练习一段时间后,常大哥就和她说起了他的看法,他认为杨平兄弟三人都要比顺子强些,可能是遗传还是什么原因,常大哥说杨平兄弟三个力气都很大,尤其是诚儿,简直是天生神力,只要好好引导想必将来必有一番作为。欢沁以前就知道她的三个儿子是力气大些,但是从来没想过还会有什么天生神力的说法,听常大哥这样一说倒是吓了一跳。
据常大哥说,杨平心思沉稳,但年岁已大很难在武艺上有什么成就了,与其花费大量精神在武艺上,还不如去多学些行兵布阵。杨敬倒是悟性极佳,但性子跳脱,开始学是最快的,但很难达到最好,反而是杨诚,天赋异禀、细致有耐心,年岁又小,断定在武艺上她的三个儿子将来最有出息的会是杨诚。
对欢沁来说哪个儿子学得好不要紧,只要她的儿子不是死读书的笨蛋她就很高兴了,她的想法很简单,学武艺只是防身健体而已,她从来没想过她的儿子会以武艺名扬天下。
按照白鹤先生的安排,杨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后就要去考秀才,白鹤先生认为杨平如果能正常发挥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欢沁开始心里有些激动,后来又一想这考中秀才是不是就等于现代上初中了?初中生?欢沁一下子觉得自己的激动真有点可笑。
杨平自己倒没什么担心的,他自幼饱受苦难,到了王府后不像母亲和弟弟们一样被藏在郊外,皇家书院的学习让他早早明白了这世间的险恶,考试时该写什么会让阅卷人高兴他多少心里还是有数的,考个秀才对他来说也不过就是个过场而已。
杨平去考试了,杨敬一直很兴奋,和欢沁说他再大点一定要去,欢沁被他闹的不耐烦了,连声说:“你当然也得去,娘说过了等着你们三兄弟考状元的,尤其是你,娘对你读书是抱有厚望的,你考不回来状元娘难过死了。”
她只是随口应付敬儿,可敬儿却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以前读书多少有些炫耀自己聪明的成分在里面,当发现娘对自己抱有这么大的期望值后,杨敬将这当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每天刻苦的读书习字,除了会练习舅舅教给他们的武艺之外他将全部的心神都投入到了书本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