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41900000010

第10章 子罕第九

子罕第九

一、再说领导的通才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搏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远众,吾从下。”

《子罕》篇基本上还是延续了《学而》和《为政》的注解。阐述了孔子思想和对于教育,学问的观点。

这段我们先来看一下意思,说孔子很少谈到利害、天命和仁。我们知道孔子说君子在义,小人在利,按照仁的思想,一个坦荡荡的君子是不存在和别人的利害关系的,所以孔子很少言利我们很好理解。那么对于天命,孔子确实也很少谈到,因为孔子曾经说过,存而不论的这个意思。因为这个天命的问题正如孔子所言“未知生,焉知死”。连人是怎么来的都不知道,还说死后的事情干什么。其实我们看《易经》可以知道,孔子对于命这种形而上的东西是有研究的,只不过恐怕没有人能够听的明白,所以孔子很少说。但是对于仁,孔子真的很少说吗?《论语》里专门有一篇叫《里仁》就是专门讲仁的,为什么这里说孔子很少说仁呢?我们在《里仁》里面已经讲过了,《论语》里的仁大部分讲的是仁的用,这里的仁应该是仁的体,就是仁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也说过道是仁的体,仁是道的用。那么这里的仁应该指的是形而上的道,就像老子的道,佛祖的空一样,也很难讲,讲了大家也听不明白。所以说孔子很少讲利、命、仁就是这个意思了。

我们往下看,达巷是个地名,党人就是那个地方的人,这个人说,伟大的孔子啊!有着渊博的学问,但是却没有成名的专长。孔子听到后对弟子们说,叫我抓住哪一点专长呢?我是去赶车呢?还是当射手呢?我还是赶车吧!

这个话很有意思,不但通过别人来证明学问的通才之用,顺便通过孔子的话说明了文化的方向性作用。渊博的学问就是什么都懂,什么都难不倒。专长是什么?是某一方面的技能,渊博的学问是用来教育人和承传文化的,是肩负着人类文化传播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的。那么专长是干什么的呢?是谋生的手段。这个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但是孔子也回答的很巧妙,说我还是赶车去吧!赶车是什么?赶车是决定方向的事情,文化可以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也可以引领人类前进的方向。这个文化大车也只有孔子能够赶的起来啊!

下面这一句是讲礼的变化的,日下的风气转变带来了礼的变化,孔子说,用麻料做的丧衣丧帽,是丧事中很重要的礼节,但是现在已经简化到了披麻戴孝就可以了,这个如果是节俭的意思,我服从大家;以前见面跪下来相互拜见,是重要的礼节,但是现在大家见面只是拱拱手就算是拜见了,这是不诚恳的表现。虽然跪拜违背大家的意愿,但是我还是主张跪拜的。

这个话的意思是现在的礼节都流于形式,流于形式是因为大家内心的诚意不够,都是急急匆匆,敷衍了事。不但心意不诚,连表面形式都马马虎虎的了。这是孔子对社会风气日衰的感叹。

我们现在的社会情况更是糟糕,这是个文化教育的问题,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重心偏移所造成的,我们应该反思这些问题,就如同我们在前面讲过的一样,社会发展的偏差使得人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在丧失,这不是个小问题的。

这段我们要注意的是通才和专才的论述,我们以前讲过领导人要具有通才就是说的这个意思,通才才能掌握方向,才能把一个组织的这辆车赶到正确的方向上的。

二、正确的领导思维—不主观、不绝对、不成见、不自以为是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章丧斯文也。後死者不得与於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那四种毛病呢?不主观臆断,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须杜绝这四种毛病,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被大家所臣服。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领导的位置上时间长了,主观臆断和绝对肯定这两个毛病还可以杜绝,但是对于固执己见和自以为是这两个毛病可是越来越会严重的。特别是位高权重的人,下面的人一般很少和你对着干,这个时候你的自我膨胀就没有了安全边界,很多人这个时候把世界看得很小,世界就是一个小小寰球,那么对于自己的决定一般都是充满了自信,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特别是这个时候最爱自以为是,自己懂的和不懂的都会依照自我的臆断来做决定,这是个要命的问题。所以孔子在这里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对于做领导的来说可是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

“子畏于匡”是孔子的一个经历,匡是一个地名,在宋国,有一个强盗叫阳虎,这个人和孔子长的很像,所以当时宋国人以为孔子就是阳虎,就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包围起来,要杀孔子,可以说事情很严重,状况很紧急。当然孔子的学生们也很着急,这个时候孔子说话了,他说自从文王去世后,几百年来的文化典籍都在我这儿,如果上天要泯灭周的文化,也就是说如果上天要把我们中华文化消除的话,我也就不会掌握这些文化典籍了,既然上天不想让这些文化丧失,让我肩负起传承这些文化历史使命的话,那么匡地的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我们在前面也看到过这个状况,是那个叫桓魋的人要谋杀孔子的时候,孔子也说了类似的话。一方面说明孔子对于自己历史使命的自信,也说明了孔子在面对困难危险时候的精神。这种危难关头的坦然自若岂能是我们这些凡夫所能做到的呢?

这个段落我们要注意的是关于人要杜绝的四种毛病,在目前的社会中这些毛病的人好像是越来越多了,所以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我警惕的事情。

三、多少英雄出寒门

大宰问於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乎!”

太宰是官职名,说有位太宰问子贡说,你们的老师真是圣人吗?他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那当然,他是天生的圣人,而且又多才多艺。孔子听到了后说,太宰真的了解我吗?我小的时候家里很艰苦,所以我学会了很多低级的技能,君子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所以要学习很多的东西,我这些算多吗?还是不够多吧!

我们翻开历史看看,多少有成就的人在小的时候都是贫寒的家境,因为小的时候家庭艰苦,才能体会到人情世故,这些体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受益无穷的,因为这是不可多得的人生经验,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财富,所以按照孔子的这个意思,学问是要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的,才能为社会服务。这个是我们目前很多人所缺失的东西。

再看下一句,牢是孔子的学生,牢说孔子说过,我的学问不是用来求取功名的,所以我的学问才能达到艺术境界。

这个话又很多翻译的版本,有的说是我没有被国家所重用,所以我就多学点东西。还有的是说我不轻易尝试,所以我就多才多艺。我们看看还是上面南怀瑾大师的这个说法可靠一些。孔子一生是致力于文化的整理与弘扬,这个做学问的目的是清晰的,如果他要求得功名的话,我们说他那些学生在他的领导之下,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国政权也不是什么问题。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也并没有要做官什么的。是阐述仁德的治国理念的,这个我们是要搞清楚的。

下一句孔子说,我有学问吗?我没有,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来问我,我实在没有什么东西来回答他们,我只是用他们提问的问题的反面来问他们,他们的回答我再进行正反的研究,然后给他们一个结论。

这里孔子讲了一个学问研究的方法,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正反合”的意思,就是把问题的两个矛盾的方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也是我们在对待问题一个很好的分析方法。

最后这一句是孔子晚年的感慨,凤鸟和龙一样,都是我们古代文化中文化精神的体现,传说凤鸟只有在太平盛世才会出来展现一下的。“河不出图”也是一个传说,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黄河里突然出现了一匹马,背上背的就是“河图”,这个图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八卦的原图,是用串起来的点代表数字的一个排列图。大禹治水时还有一个乌龟从水里出来,背上也有一个图叫“洛书”,和“河图”的样子很像,只是排列不同。传说“河图”和“洛书”的结合就是中国古代数学的原理,大禹就是根据这个治理好了水患的。

这个话的意思是孔子感叹道,像这些非常好的时代我已经看不到了,我已经老了。这是孔子对于当时转变社会乱状问题已经做不到了的感叹,因为他年纪已经很大了,所以看不到这个社会转变的时候了,他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事情看来是完不成了,这确实是让孔子很遗憾的事情。

这段我们主要还是要注意艰苦的环境对一个人的成功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艰苦的环境才能让人懂得人情世故,如果你是个“官二代”或者“富二代”,你走在社会上处处都有优越感,处处大家都围着你转,你还能体会到什么人情世故呢?如果有一天你独立去承担责任,那个时候你所看到的情况可能和你平常的待遇是不同的,这个时候问题就出来了,不懂的人情世故是要吃苦头的,早年的苦头也就是自己承受,如果到了这个时候,可能带来的就是很大的问题,所以小时候对年轻人的磨练是很有必要的。

三、有一种毁灭叫捧杀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搏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闻,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於臣之手也,无甯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

这段是大家对孔子的赞扬,但是孔子他老人家很清醒,对于这些给予了批评。

说孔子看到穿丧服的人,穿礼服的人,残疾人(瞽是瞎子的意思),无论这些人年龄大小,孔子态度马上严肃起来,要从他们前面经过的时候,必定会快速通过。

这里表达了孔子同情、恭敬、怜悯的仁爱思想和礼节。

下面是颜回对老师的赞扬,我们在前面很多次看到孔子对颜回的赞美,甚至还说到了自己不如颜回的意思,看看颜回是怎么赞扬老师的。喟然就是叹了一口气的意思,为什么叹了一口气呢?因为孔子实在是太伟大了,伟大到没法说,只有叹口气强说一下。颜回说,老师的学问和仁德,愈仰望它愈觉得高深莫测,愈钻研它愈觉得坚不可破,看看似乎在前,忽然又觉得在后。老师善于一步步的引导我们,用文化典籍开阔我们,用礼仪制度来约束我们,想停止下来都不可能。我已经竭尽了我的才能,刚刚好像觉得有所成就,想着再能像老师那样入手去研究,可是又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了呢?

我们把下面这句的意思说完再一起讨论一下,说孔子得了重病,子路叫学生们为臣,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成立一个组织,让学生们作为臣子的意思就是那么老师孔子就是领袖了,君主了。后来孔子病好一些的时候知道了这件事,就批评子路说,你这是在欺骗啊!我没有家臣却要弄个家臣的样子在办理丧事,你弄这个是我在骗人啊!我欺骗谁呢?欺骗上天啊!况且我与其死在家臣手边,还不如死在你们这些学生手边呢!我死后即使不能隆重的安葬,难道我还会死在路边不成。

这个段落我们主要看的是孔子面对学生对自己标榜时候的清醒态度,颜回的赞扬确实是恰如其分,那是孔子没有听到,听到的话也会批评颜回的。但是子路的行为孔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但是古往今来,人人都喜欢被带高帽子,人人都喜欢被别人拍马屁,我们说恶意中伤可以伤害一个人,还有一个更恶毒的伤害方法叫捧杀,就是把你捧得高高的,高到你本来没有达到的高度,你架不住云自然要掉下来,这是一种更为恶毒的伤害。尤其是现在的领导人,位高权重的时候难免对自己信心满怀,如果有人再使劲一捧,我想你离分崩离析也就不远了吧。

五、好货也要有人识

子贡曰:”有美玉於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後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这段还是讲孔子对文化的感叹和文化不被社会认可的感慨。

看来子贡是一个很特别的学生,在孔子面前也比较随便,孔子也很喜欢他。

有一天子贡对孔子说,我有一块美玉在这里,我是把它放在木匣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卖一个好价钱呢?孔子说,卖了吧,卖了吧,我等着买的人呢!

这是个幽默的片段,师徒两相互调侃了一下,孔子其实也很郁闷,感到生不逢时,自己的仁道没办法施展。

这个仁道没办法施展怎么办呢?孔子有一天就说了,我还是去南方传道吧!这样至少可以把中国文化流传下来。这时有人说,南方是蛮夷之地,很落后,野蛮的很,能行吗?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还有什么鄙陋的呢?意思就是说,君子不怕那个地方落后野蛮,只要君子有学问有仁德,自有自处的办法,有什么关系呢?或者可以这样说,君子如果在那个地方,仁德之心可以教育和感化那里的人,使得他们变得有文化起来,还担心什么呢?

最后一句记录了孔子的生平事迹,讲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后,整理了乐章,使《雅》乐和《颂》乐都得到了适当的安排。

孔子晚年从卫国回到鲁国以后,深感文化整理的重要性,因为他认识到,即使掌握了权利,没有文化的引领,社会还是会有问题,所以孔子下定决心整理中国文化,这才有了五经之说,所以孔子的这个话的意思是我从卫国返回鲁国后,深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因此我把中国文化进行了整理,让文化典籍都得到了合适的位置。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周游列国,一直在主张自己的为政理念,但是没有一个诸侯愿意应用这个理念,为什么呢?时代的原因,当时的时代已经是有问题的了,孔子的这个理念如果只在一个诸侯国实施,恐怕别的国家早就把这个国家干掉了。所以说生不逢时有时候也是一个很无奈的事情。但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定有他的归身之处的。孔子后来明白了这个,所以他最后的时间里整理和流传了中国的文化典籍,现在,我们这些集民族智慧的文化传统一直在闪耀着璀璨的精神光芒。

六、领导的嗜好—小人的最爱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於我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说,我在外面参加工作的时候,服务于国家政务,回家则是家庭一员,服事于父兄,办理丧事不敢不尽礼勤勉,不被酒肉所困扰,除了这些我还有什么呢?

这里说的是孔子的平常生活,孔子的言下之意是自己的生活中也是很平凡的,其实我们也就是这些事情,但是就是这些平凡的事情,做好了也很难,我们上班尽力去做事情了没有?回家家庭关系和睦吗?参加丧失自己有没有敷衍了事,没有悲怆同情的心理呢?喝酒能够自我控制不醉吗?这些事情是日常的生活,但是做好了也不容易的很呢?

这一句是孔子的名言,孔子站在河边感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匆匆过去了,而且日夜不停息啊!

文字生动,意境优美。作为对岁月的感慨,各种心态的人读到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反映,很哲学的话题。有人会感叹时间的流失,自己还没有取得成果,有人会感叹生活的变化就像这流水,总是不断有新的生活出现,人要是不学习很难跟的上时代等等。

但是从历史的角度看,时代必定在不断前进的,生命、宇宙、人生都是如此。一个人在时代的洪流面前其实很渺小,怎么样才能不愧于自己的人生使命呢?就看我们每个人对人生的看法是什么呢?总之一句话,逝者如斯夫,我们要努力啊!

第三句也是一个名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里的色不仅仅指女色,凡是欲望的东西,比如物欲,嗜好等等,都是人所追求自我满足的东西。意思是说我没有看见过一个喜好仁德就像喜好美色一样的人。

这个对于今天的领导人来说很重要,一个领导人的偏好往往会成为下面的人趁虚而入的手段。我看到一个报道说一个县级市来了一个新市长,这个市长喜欢打羽毛球,结果这个市里的机关各处室负责人都开始学习打羽毛球,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城市的各个局部门负责人也开始纷纷学习打羽毛球。结果这个城市的羽毛球店竟然供不应求,老板喜上眉梢,于是大量进货。结果这个市长半年后调走了,来了一个市长喜欢打乒乓球,于是大家呼啦啦又学习打乒乓球,倒霉的是那个羽毛球店的老板!货到现在还卖不出去,最后倒闭掉了。

领导人的喜好会影响自己的判断力,你有喜好,有人就会投其所好,结果你自然就会出问题。这个是领导人千万要注意的问题。

最后一句先说一下意思,讲的是学问的精进。拿例子来说明学问的精进如果不进步,就是退步。孔子说,譬如堆土成山,差一筐就完成了,如果这个时候停止了,这个山就没有成为山,谁停止了呢?还是自己停止了,停止了就和没有堆是一样的。又譬如说填一个平地,倒进去一筐土,就会看到下面高了一些,这就是进步,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就要坚持下去。

这个话的意思是我们做学问必须要随时努力进步,不进步就意味着退步,有一点收获就是进步,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就是说这一切都是源于我们自己的因素,我们自己努力去坚持,就能有收获,自己放弃或者停止,就退步不前了。

这段一定要注意那个好德如好色的论述,一个领导人不但要做到通才,还要注意自己的个人爱好,个人的爱好不能说没有,但是不要过分,过分就是嗜好,嗜好就是自己的弱点,就是别人乘虚而入的大门。

七、后生可畏,注意培养接班人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吾未见其止也!”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认为自己的学生里学问最好的是颜回,整个《论语》处处可见孔子对颜回的赞叹,但是颜回不幸早早去世了,所以孔子每每谈起颜回来都是感慨万千。

他说,听我的话而始终没有懈怠的,大概只有颜回吧!在与人谈到颜回的时候孔子说,很可惜啊!对于颜回,我只看见他不断的进步,没有看到他的成就啊!然后下来对于这个事情孔子继续感叹道,发芽的苗子非常好但是长大了枝叶并不茂盛的有矣!枝叶非常茂盛但是没有果实的有矣!

这个一方面是对颜回的感叹,另一个方面我们要注意到这个“苗而不秀”和“秀而不实”有的人开始的时候看着很好,但是到后来也是无所建树,这样的情况很多,所以我们要知道学问是一辈子的事情,如果开始很好,自己不进步,也就是退步了,所以活到老学到老一点都没有错。

接下来的“后生可畏”也是一个名句,孔子的意思是不要瞧不起年轻人,对年轻人要重视,年轻人很值得去培养的,你怎么能知道他将来不及我们呢?不过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还没有成就的话,那就算了,再也没有什么可畏的了。

接下来孔子说,名言格言,能不信从它吗?信从了以后怎么办呢?还要自我反省一下,我做到了法言说讲的了么?如果没有就要去改正。顺和心意的话,听了能不高兴吗?听了高兴就可以了吗?还要推敲分析一下。如果只是喜欢听好听的话,自己不加推敲分析,对于好的格言名言,只欣赏而不去依照来改正自己,这种人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

生活中有许多格言和名人名言,我们今天读起来时时都会有所启发,但是我们的启发也就是我们自己读到的时候,就是在读的时候过了一下脑子,然后就到此为止,只是觉得别人说的好,好和你自己有什么关系呢?好就要和自己对照一下,看自己是不是做的不好呢?不好就去改正,这才是对法言的尊重和对自己的修为。

还有我们都喜欢别人顺着你的意思说,那么这种顺着你的意思说的话听起来肯定是很高兴的,高兴了就完事了吗?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自己去分析一下这个话的动机是什么?是认为你说的对做的对才说的呢?还是有求于你才顺着你说呢?如果不做这个功课,我看早晚都是要从云上掉下来的。

最后一句“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和前面的有重复,我们在这里再把意思说一下,就是说以忠信为主,没有朋友不如自己的,如果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这个段落解释完了!我们要注意这里的“后生可畏”一定要重视培养组织中的年轻人,分析观察好苗子然后培养,说不定将来他就是你的接班人呢?

八、大丈夫不可少气节

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孤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曰:”岁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这段讲的是气节问题,气节是什么呢?气节就是坚持正义,在存亡危及关头不屈服的品质。所以孔子说,三军可以夺取他的主帅,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只要他真有气节,订立了志向,怎么样也不会动摇的。

孔子接着说,穿着破旧的袍子和穿着皮袍的富贵人站在一起,丝毫没有自卑感,丝毫不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种气度大概只有子路有吧!《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是《诗经.邺冯.雄雉章》中的两句诗。意思是不乞求,不贪求,哪里还行不通呢?孔子使用了这两句诗来赞美子路。

我们看孔子表扬了子路后子路就一直在背诵这首诗。于是孔子又说,我讲你对,是在讲学问的过程,而学问永无止境,如果以此来炫耀,你就已经不行了。也就是说,这个道理,怎么能够就一辈子够用呢?

最后孔子引出了这个段落的结论,也是名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思是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这个自然现象我们都知道,这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气节的问题,有一句诗“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说的就是这个问题,还有“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也是讲气节的。

我们知道一般的情况下关于气节和英雄都不是很容易看出来的,一旦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英雄气概和人格气节的。

关于气节还是需要学问的培养才成,所以我们还是要话说源头,孔子说判断一件事情的好坏的原则就是看这个事情是不是正义的,所谓气节也是正义感的最高体现,所以说学问的精进也是对气节的一个培养过程。

九、智、仁、勇—完美人格的修养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未何远之有?”

这段的第一句讲的是完美人格的修养的三个要点,一个是要有智慧,有了智慧就不会迷惑,一个是要有仁心,有仁心就不会为外界坏境所动摇,就不会有烦恼,一个是要勇敢,勇敢的人就会无所畏惧。

第二句是讲仁的外用时要注意的问题,孔子说,有的人可以一起学习,但是未必能在工作上一起前进,有的人在工作上能够一起前进,但是未必能一起创业,有的人可以一起创业,但是未必能够给他权力。

这个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例子,许多同学好朋友在一起大家一商量就一起做个事情出来,结果事情没有做成,朋友也没得做。还有的朋友一起做事情,但是就是不能给他权力,因为权力一到他的手,就会把事情弄坏。所以看到这里我们不由赞叹孔子的伟大,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走在这条路上,依然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我们的圣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讲过这个了。多么伟大的至理名言啊!

这个篇章的最后一句话,“唐棣”是一种像栗子一样的植物,诗的意思是看到唐棣的花朵,在风中飘荡,哪里是我不思念,只是家住的太远。孔子说,是没有去想念,哪里有什么遥远之说呢?

关于这句话的翻译也有很多,我本人比较欣赏这样的一个翻译,唐是唐尧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唐尧的文化灿烂辉煌,实在是令人向往,但是又离我们如此遥远,没有办法使它重放光芒。孔子说,是没有去学习整理,哪里有什么遥远之说呢?

《子罕》篇里记录孔子的品德及言行还是比较多的,也充满了对孔子的赞扬,首先赞扬孔子的谦虚精神,再次记述了孔子对于文化典籍的整理,最后记录了孔子的一些言行,其中的“后生可畏”“逝者如斯夫”“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都是孔子的名句。也是我们要着重学习的地方。

同类推荐
  • 这里曾经是汉朝4

    这里曾经是汉朝4

    《这里曾经是汉朝》第四部从霍光重权在握,选拔汉朝新天子刘贺写起,到汉朝王氏及傅氏两大外戚争宠夺利为止。霍光扳倒上官桀等人后,集大权于一身,物色刘贺为汉朝皇帝。然而,刘贺登基以后,因为政治思想欠成熟,胡作非为,霍光迫不得已,将之废掉。没想到,苦命孩子刘病已却因此迎来了人生的春天,被迎入宫登基,君临天下。可是,刘病已在霍光病逝以后,非但没有感激霍氏的提携之恩,反而高悬利剑,一下子将霍氏家族的生死存亡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 文豪至尊

    文豪至尊

    赵无悔前世是一名大鉴赏家,知识渊博的他来到一个和华夏古代相近的世界,他能否用华夏无数的诗词文章来征服这个世界的人们?征服你们的灵魂,掌控你们的命运。这里的美女倾国倾城,这里的书生意气风发这里的华夏狼烟满地,这里的英雄勇赴国难问天下谁主沉浮?舍我其谁?
  • 地奇

    地奇

    猎地之奇妙,赏自然之壮丽!四大国度为争夺大地之心岩溶心核展开了一场气势恢宏的自然之战!
  • 二十四史-元史

    二十四史-元史

    元朝为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王朝,元朝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大蒙古国时期,从1206年成吉思汗(太祖)建立蒙古政权(也可·忙豁勒·兀鲁思,即大蒙古国)起,到1259年蒙哥汗(宪宗)去世。第二阶段为元朝时期,从1260年忽必烈(世祖)即位,到1368年妥欢帖睦尔(顺帝)退出大都(今北京)为止。
  •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热门推荐
  • 同仇

    同仇

    天地之始,诞生了许多自然神灵,其中以祖龙最为强大,盘踞在宇宙虚空;过了无尽岁月之后,物种繁衍,又有新的神灵产生,加入到虚空神国;人类先祖,历经万难,让人类从万物中脱颖而出,主宰天地,那时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人类越来越强大,产生的神灵也越来越多,甚至有可以比拟自然神灵的存在;为了区别,人类的神灵叫作“仙”,他们占据虚空神国绝大部分;祖龙感到人类的威胁,准备抹灭人类;它炼制了一枚印记,可以帮助它突破天地规则,降临在人世面前;那一战,天崩地裂,祖龙死,众仙亡,天地破碎为宇宙星空;在这宇宙星空的一个角落,依旧有人类存活着;祖龙印记恰好遗落在此,它将要带来什么?
  • 皇家赌场+终极武器(007谍海系列4)

    皇家赌场+终极武器(007谍海系列4)

    他充满魅力而且机智勇敢,他杀起人来铁面无情……他就是007,詹姆斯·邦德(JamesBond)。英国军情六处007号特工詹姆斯·邦德温文尔雅、机智果敢的形象深入人心,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至今已拍摄了21部,弗莱明把一位充满魅力和冒险精神的英国间谍007介绍给了世界,受到世界各国影迷的欢迎。
  • 绝色天才:苗小姐

    绝色天才:苗小姐

    她,苗家千金,绝世小天才,可睡了一觉之后,竟然穿越了,我的天,不对,情节不对,人家小说里有魂穿的,有身穿的,有带着戒指穿的,你见过带着房子穿的吗?而且穿过来还有亲人!!!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某女:就算他是石头,我总有一天也会把它滴穿!某男:娘子,总有一天我是你的人,什么穿不穿的,都脱了才好!!!某女:滚!
  • 窗口里的人生

    窗口里的人生

    当落魄失意的时候,主人公作为一个愤怒蚁族的自白。
  • 行侠客

    行侠客

    自武境而来,踏天地而行之!除恶扬善!捍卫正义!行游侠之责!担游侠之任!逍遥于天地之间!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行侠客叶羽穹是也!
  • 神女有心了

    神女有心了

    囚神,有违天道伦理,下十九层地狱,受烈焰焚身之苦,世世为奴,永不赦免。可,那又如何,他从未惧过,哪怕下地狱,他也要与她半世夫妻。若没有她此生再无欢喜。神女玄九因神君云乾下凡,却终爱上了魔。这是个悲催男神(经病)为了让爱人想起自己,自毁修为一路作死,结果美人没抱到,被好兄弟挖了墙角。女主超美我会说。文又叫《男主们都爱我》:《男主是神,经病》以及《话痨男主神烦女主的日常》这是一本披着仙侠文的古代小言情。感觉好苏啊!反正超甜的啦!不要在乎细节!慢热,更的也慢,但会更完它!希望大家会喜欢这个故事!
  • 蜃楼外史

    蜃楼外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萌萌甜妻:开虐总裁老公

    萌萌甜妻:开虐总裁老公

    A:为毛总被总裁骂?不公平!咦?boss在玩自家游戏,哼!boss你等着,看我虐死你!B:自家妹妹太淘气,不得不跟她一起上班。什么?要玩游戏?等着,姐姐去保护你!
  • 快穿之独家宠爱

    快穿之独家宠爱

    一对一,宠文,男女主都是任务者,修复位面,剔除各种重生,穿越者
  • 魔修狂徒

    魔修狂徒

    修仙界一代魔道巨擎御鬼老祖转世到都市。大爷心态,魔头本性,杀伐果断,报仇不过夜,坚信在绝对力量面前,什么阴谋都是无用的。唯一不会的,就是追妹子,前世师父没教过,这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