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5200000010

第10章 嘉靖朝真假李福达案(3)

原来,郭勋、张璁、桂萼都是支持嘉靖皇帝为他的父亲兴献王上皇帝尊号的议礼派功臣。“大礼议之争”是明朝最著名的政治事件。明武宗因荒淫无度、纵欲过度而死,没有留下子嗣,也未留下遗嘱,临终时告诉身边太监,由太后与朝臣商议酌定立嗣之事。于是,明武宗死后皇位继承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按照封建社会的礼法:父死子继,兄终弟即。明武宗没有儿子,他又是明孝宗的独生子,所以只能在皇室的近枝中加以挑选。明孝宗朱祐樘有个弟弟,叫朱祐杬,封爵兴献王,可以说是皇室近枝。但明武宗死的时候,这个兴献王也已经死了,所以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就成了与明武宗血缘最近的皇室成员。

经慈寿皇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等朝臣商议,立十五岁的朱厚熜为新皇帝,也就是明世宗,年号嘉靖。嘉靖在做皇帝前,一直居住在湖北兴献王的封地。朝廷决定让他做皇帝后,就派大臣去迎接他。在嘉靖从湖北进入北京时,他与朝臣们在欢迎仪式的规格上发生了争执。

在封建社会,皇帝家族的传承脉络必须特别清晰,嘉靖皇帝既然做了皇帝,就得要求他和前面的皇帝具有直系亲属关系,于是以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为首的群臣认为朱厚熜应该首先过继给已故的明孝宗做儿子,然后再继承皇位。因此他们便要在北京城外搞一个“皇子过继和太子受封”的仪式,然后让朱厚熜以太子身份走东安门入宫。但朱厚熜认为诏书上写的是让自己来当皇帝,不是来当太子的。

朱厚熜为人特别孝顺、认死理,他认为自己就是兴献王的儿子,不是弘治皇帝的儿子,怎么也不肯变通。一想到杨廷和等大臣的意见,嘉靖心里就像倒了五味瓶似的,他把眼睛痴痴地望向了窗外,想起了父亲兴献王朱祐杬。父亲以前对他的培养真是煞费苦心,在他五岁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教他读书写字,教他忠孝礼节。嘉靖皇帝想到自己年岁稍长,父亲就亲自为自己讲解《孝经》,可如今自己长大了,当了皇帝,反倒不能认父亲为皇考,只能自认是孝宗的儿子,这多对不起父亲兴献王。

在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坚决反对下,张太后和杨廷和等权臣们让步了:让他先继位再说。于是,朱厚熜从大明门入宫,登基做了皇帝。紧接着,嘉靖皇帝的生母进京,又发生了类似的事情,最后朝臣又做了让步。这两件事可以说是“大礼议之争”的导火索。

由于皇统的问题没有事先讲明,朱厚熜即位后朝廷里面争论不休。论辈分,朱厚熜与武宗为堂兄弟,如按继承皇位的要求,他应尊重皇家传统,称自己生父兴献王为叔父,而尊武宗之父明孝宗为父。从嘉靖皇帝来讲,他从外藩即皇帝位,对朝廷的旧臣并不十分信任,而且他不希望以过继给弘治皇帝当养子的身份来继承大统,却希望尊自己的生父为皇考,因此他要求追封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帝。而杨廷和等大臣认为,嘉靖既然已登基当皇帝,相当于过继给弘治,就该称弘治为“皇考”,兴献王只能称为“皇叔父”,不可加尊号,在祭告生父时,还要署名称“侄儿”。在封建礼法问题上,众大臣表现得空前团结,反对的奏章压得嘉靖喘不过气来。

就在嘉靖坚持不住快要让步的时候,一个叫张璁的人站了出来,帮了嘉靖皇帝一个忙。

嘉靖二年(1523年)七月,北京正处在绿荫满眼的季节。十六岁的嘉靖皇帝坐在乾清宫中发呆,他想着如何对付护礼派群臣。嘉靖皇帝作为藩王继承皇位,他从偏僻的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市)来到北京的皇宫中,初来乍到,立足未稳、根基不牢,很多人都在冷眼观看,甚至还有一些皇族的人不服气,时刻在寻找机会想要取而代之。嘉靖决定拿先朝宠臣开刀,这样,既可以除掉那些反对派,又可以腾出位子让自己的人来充任,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这时,嘉靖随手拿起一份奏章读了起来,当他看到落款的名字叫张璁时,心里很不高兴。自己叫朱厚熜,这个张璁名字里竟有一字发音和自己相同,他还是从小读圣贤书经过科考的人呢,竟然不知避自己的讳,他这个人是怎么学孔圣人的,实在太不合格了。嘉靖皇帝心里有些生气,但往下看,他却越看越高兴,越看越欢喜,这个叫张璁的人在他的奏章里竟提出皇帝应该继统不继嗣,尊重亲生父母,真是太合自己的心意了。张璁为嘉靖追封自己的父母找了许多理论依据,而且引经据典批驳了群臣的观点。

张璁(1475—1539),字秉用,号萝峰,嘉靖皇帝赐名孚敬,字茂恭,浙江永嘉人。弘治中考中举人,先后七次赴京会试,也没有及第。后来,在家乡加倍努力地治学,贯通古今,特别精通“三礼”。张璁性格耿直,争强好胜,凡事不随便附和,常与士大夫评论时政,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正德十六年(1521年),张璁终于考中进士,时年四十七岁。

当初,内阁首辅杨廷和草武宗遗诏,策立了嘉靖皇帝。嘉靖继位之前,杨廷和摄政四十余日,威风到了极点。他指示礼部尚书毛澄,规定让嘉靖继嗣为孝宗之子,礼仪上效仿汉朝的定陶王和宋朝的濮王,不能过分追崇亲生父母,凡有异议的人都属于奸邪,可处以斩罪。

在这种情况下,张璁敢于第一个站出来上疏反对杨廷和,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张璁指出,汉哀帝和宋英宗原本是定陶王及濮王的儿子,他们分别被汉成帝和宋仁宗预养宫中为嗣子,他们的身份是明确的,今武宗没有儿子而驾崩,大臣遵祖训迎立嘉靖,武宗的遗诏中只称立兴献王的长子,并没有要嘉靖过继给父亲孝宗为子的意思。张璁陈述了这些事实后,提出了议礼的主张,当今皇帝以伦序当立的身份入继大统,与汉、宋继嗣的事例迥然不同,追尊原为藩王的父亲为皇帝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张璁还从礼制上分析了朝中大臣师法汉哀帝和宋英宗的错误。第一,《礼》中有明文规定,长子不得过继给他人为子。而嘉靖皇帝恰恰是兴献王的独生长子,如果做了孝宗的儿子,就违反了礼法而自绝其宗。其二,嘉靖皇帝生母尚在,如按杨廷和、毛澄的主张,则嘉靖皇帝只能称其母为皇叔母,亲生母子关系就要变成君臣关系,这样又违反了儿子不能把父母当臣子的礼义。于是张璁建议,在京师建立兴献王之庙,迎养嘉靖的生母,以保全尊亲养母的大孝。嘉靖皇帝本意要追尊父母,无奈被杨廷和等人控制下的廷议牵制,所以一看到张璁的奏疏,分外高兴。

继而桂萼也上了一本,与张璁的说法相同。嘉靖皇帝见支持自己的臣子越来越多,更加高兴了。

桂萼,字子实,号古山,江西安仁(今江西东乡东北)人,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嘉靖初年,桂萼由成安知县迁南京刑部主事。他的职务清闲,却非常关心国事和政局的变化。当他通过自己的兄长翰林修撰桂华获知朝中关于大礼议的斗争后,就非常赞成张璁的主张。

不久,张璁被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护礼派排挤到南京,桂萼、张璁都对政治现状非常不满,两人在南京每天商讨研究对付杨廷和集团的斗争策略。

嘉靖皇帝决定采纳张璁、桂萼的意见,重议大礼。

随后,朝臣们就分为了两派:一派以张璁、桂萼为首,支持给嘉靖的父亲兴献王和母亲加尊号,叫议礼派;另一派以内阁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为首,反对为兴献王加尊号,叫护礼派。

于是明廷上下便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一场史称“大礼议”的激烈争论。由于嘉靖皇帝的支持,议礼派的队伍不断扩大,双方的斗争也日趋激烈。

桂萼等人上疏激烈地批评杨廷和的议礼方案,嘉靖皇帝又不断降敕诘责杨廷和,朝官中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附从杨廷和。

见赞成张璁、桂萼观点的人越来越多,嘉靖皇帝决定召张、桂入京。

反对派内阁蒋冕、毛纪为了阻挡张、桂来京,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主动提出在兴献王尊号上略作让步,称嘉靖皇帝父母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和“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但仍把孝宗和昭圣太后当成继父母,并请求下敕停召张璁和桂萼。

桂萼、张璁在凤阳途中接到诏书,桂萼再一次上疏指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皇不皇,唯在于考不考,请在尊号中去“本生”两字,名正言顺地追尊自己的父母。

既至京师,桂萼又与张璁联名上疏,指出两考论是一种欺骗,实际上是要剥夺嘉靖皇帝尊奉亲生父母的神圣权利。

张璁、桂萼初到京师,杨廷和等护礼派的势力还很强大,二人的处境非常孤立危险。刑部尚书赵鉴与给事中张种等勾结,阴谋捕杀桂萼和张璁。

嘉靖皇帝通过东厂和锦衣卫侦察得知了这个阴谋,立即任命桂萼、张璁为翰林学士,两人同时受到武定侯郭勋(当时的职务是京师左军都督掌团营)的保护。

在嘉靖皇帝的步步紧逼之下,杨廷和知道已经到了鱼死网破的地步,他为自己当初立嘉靖为帝感到万分悔恨,不得不使出了最后一招--主动提出辞职。他还心存幻想:我是三朝老臣,朝中大都是我的人,你朱厚熜又是我主张拥立的,再没良心你也不能把我怎么样,你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主张,我就来个非暴力不合作,你又不懂朝政,我离开了,看你怎么办!

然而杨廷和想错了,十八岁的嘉靖皇帝见到杨廷和的奏章,没有一丝惊诧,竟还笑着说:“既然您要走,那就不能不顺从您的心意了,您是三朝老臣,朕厚礼相赠。”老谋深算的杨廷和惊呆了,几十年来,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如今竟然在朱厚熜这条小阴沟里翻了船,他没想到朱厚熜会过河拆桥,自己算空了。

杨廷和辞官后,短短几个月中他明显变得老多了,他担任翰林修撰的儿子杨慎见原先气度雍容、举止有度、办事有条有理的父亲整天闷闷不乐,心里很是难过,他激愤地说:“父亲,儿决定要替孝宗皇帝讨个说法。”

杨廷和见儿子这么说,心里有点宽慰,但他也知道儿子杨慎这么做是在惹火烧身,后果恐怕不堪设想,可为了能对得起死去的孝宗皇帝和武宗皇帝,他明知不可为,却也要叫儿子冒险去试一试。

由于议礼派逐渐占据了上风,护礼派群臣决定集体向皇帝进谏。

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的一个早晨,三十六岁的杨慎如往常一样入宫后,他站在左顺门前,突然振臂高呼,喊着:“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礼部尚书金献民、礼部侍郎何孟春领着二百二十九名大臣(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人、给事中二十一人、御史三十人等)跟随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在左顺门前放声大哭起来,一时间宫门口哭声震天,乱得一塌糊涂,他们哭喊着孝宗皇帝、武宗皇帝。

嘉靖大怒,派人将为首的几个大臣押入监狱,没想到这下让群臣情绪更加激愤,左顺门前出现骚动。嘉靖顿时起了杀心,他派出锦衣卫,将一百三十四人逮捕,八十六人待罪,官阶小点的遭到了廷杖,十多人被打死,还有几个被充军,左顺门前顿时血迹斑斑。嘉靖皇帝杖责诸臣,同时罢免了毛纪、汪俊、何孟春等人的职务。

嘉靖皇帝旋即任命赞同议大礼的席书为礼部尚书,会同桂萼等齐集廷臣,为自己的父亲兴献王议定尊号。

九月,嘉靖下诏改称孝宗为皇伯考,昭圣皇太后为皇伯母,追尊兴献王为皇考恭穆献皇帝,母为圣母章圣皇太后。至此,左顺门事件以嘉靖皇帝的胜利、护礼派诸臣的失败告终。1528年,嘉靖终于如愿以偿地追封自己的生父为明睿宗,其牌位入主太庙,放在了明武宗之上,自己的生母也被封为皇太后。许多朝臣因为“大礼议之争”,或丧命,或下狱,或遭贬,嘉靖皇帝不仅实现了追封自己父亲为皇帝的愿望,而且树立了新皇的威信,开始了他的专制统治。这场斗争表面上是礼议之争,而实质是朝臣与嘉靖皇帝、朝臣各派系之间的激烈权力斗争。嘉靖借“大礼议之争”,把前朝的权臣清理出朝廷,以免日后出现他们恃功自傲的局面。

由于桂萼和张璁密切配合,奋力抗争,他们的议礼主张得以实现,桂萼等终于通过“大礼议之争”击败杨廷和集团,在朝廷中确定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当初,群臣见了张璁、桂萼二人的议礼奏疏后,都指斥为邪说,疾之如仇,护法派群臣守候在朝门,争着要打张璁、桂萼二人。二人见众怒难犯,躲入武定侯郭勋家求援。武定侯郭勋将此事上奏给嘉靖皇帝,接着,嘉靖就下旨任命张璁、桂萼二人为翰林学士,翰林学士在当时就是储相,这不合当时的礼制,此事遭到了礼部的抵制,结果,那些反对的官员都遭到了罢免和斥责。

然而,由于继任的内阁首辅费宏的裁抑,桂萼和张璁虽列名翰林,却不能参与经筵,不能参与皇帝实录的纂修,不能参与教习庶吉士等。费宏去职后,情况才得以改变。

不到两年,张璁拜相了。因为在大礼议斗争中立场一致,张璁、桂萼与郭勋结为一党。

张璁、桂萼在入朝之初势单力薄,岌岌可危,幸而得执掌京营兵权的郭勋的支持,才慢慢立足站稳。此时见郭勋窘迫,他怎么会袖手旁观?

况且,现在因为李福达一案舆论汹汹,群臣激愤,两年前左顺门廷杖的压抑情绪蓄极积久,眼看就要爆发。如今,同一宗派命运相连,如果郭勋倒下,对张、桂等恨之入骨的群臣必乘胜横扫议礼诸臣,那将是一个怎样可怕的局面?如今,郭勋来求救,焉能不出力相助?况且张璁、桂萼二人现在在嘉靖皇帝面前说一不二,所以张璁、桂萼很愿意帮助郭勋。

三人反复商量,决定一口咬定李福达之狱是一桩冤案,群臣是想借题发挥,他们表面是想打倒郭勋,而内里则是因为他们仍对嘉靖皇帝坚持给自己的生身父母上尊号不满,借郭勋一事发泄对嘉靖皇帝的怨气,是冲着嘉靖去的。总之,要将这把火烧到嘉靖皇帝身上去。只有这样,郭勋才可脱身。同时,嘉靖皇帝如果动了怒,还可借皇帝之手收拾那些对头。

计议已定,于是,张璁、桂萼秘密求见嘉靖说:“群臣内外勾结,是想借李福达一案指斥郭勋,其实别有用心,是妄想借此案打击当初支持给陛下的父亲加封号的少数几位大臣,是要翻案,而且要翻陛下您钦定的案。请陛下详察,不要受群臣欺哄。”

4 维原判三司会审惹圣怒为翻案撇开九卿又重审

“朕不会忘记当年杨廷和带领群臣欺负朕年纪小,反对朕给父亲上尊号!朕不会忘记朕和母亲刚入朝时遭遇的耻辱!也不会忘记郭勋、张璁、桂萼对朕的大力支持。”一提到议礼,嘉靖皇帝就非常敏感,这是他的一个心结。他的施政方针,他的个人爱憎,他对臣僚的升黜臧否,多与大礼议相关。李福达之狱,他本也能听从有司和谏官的意见,依法处治,但一牵涉议礼案,就动了个人感情。

“朕看桂萼、张璁的奏章,十分恳切有理,而那些护礼派臣僚们的数十道奏章,显然缺乏深思熟虑,行文用词颇有怨气,不能完全客观公正地以事论事,明显带有个人意气!”嘉靖本来就因当年给父母加封号跟朝中大多数官员结了怨,平时总觉得臣下在背后议论他,说他的坏话,难免产生这样的认识。于是,嘉靖吩咐:“司礼监,速去调查这些上奏章的护礼派大臣在当年大礼议中的表现。”

“是!”

同类推荐
  • 山谷之城

    山谷之城

    本书是当代著名小小说作家周海亮的小小说作品集,共收录作品九十多篇,小说涉及武侠、奇情、写实、历史、言情等各种类型与题材,更有形成系列的小小说作品,构思奇特、角度新颖,文字表述或梦幻迷离,或朴实纯粹,或深刻浓郁,在极具可读性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反思意味,是一部不错的小小说作品集。
  •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1)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在阳光下晾晒

    在阳光下晾晒

    小说通过描写乡下青年秦林离家出走,混迹大都市打工谋生的故事为主线,给读者展示了都市生活的繁荣、多彩,同时也将都市生活的危机、陷阱等的另一面也暴露在读者眼前。作品将都市的阴暗、男人泛滥的激情、女人潮湿的心统统放在阳光下晾晒,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
  • 女市委书记的男秘书

    女市委书记的男秘书

    本书讲述在官场上,一把手是个处于风口浪尖的位子,下面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对上位者吹毛求疵,给自己制造上位的机会。而女性坐到了这个位子上,则会受到更多的攻击,风言风语的造谣,恶意的中伤。做为女一把手的男秘书,其尴尬的处境,实非只言片语所能表述。平川市副市长孙海潮在升任市长前夕,突然神秘死亡;某公司老板被孙海潮指使人打残,调查此事的女记者被扣留在市检察院,精神失常;市检察长武大维因挪用公款被双规,而他正是女市委书记丁露贞的初恋情人。当此困境,丁露贞临阵换将,请来我(康赛)做为她的秘书……
  • 美丽的村庄

    美丽的村庄

    这是一本回溯中国农村近三十年改革历程、探讨社会主义农村发展模式的书,本书由《美丽的村庄》电影编剧、我省著名作家潘小平与曹多勇根据剧本改编而成。著名作家刘醒龙认为“在一切皆向城市化迈进之际,这部关于淮河的新作,再次证明了乡土小说的无边魅力”。本部小说第一次以小岗变法为背景回朔农村20年改革历程,探究农村改革发生在小岗的历史人文渊源,展示淮河流域乡村人文与生活原生状态,描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和发展愿景,情节生动,可读性强,著名评论家李建军称其为“一幅抒写当代农村生活巨大变革的画卷,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美好的爱情、承担苦难的勇气、改变生活的激情”。
热门推荐
  • 天之仙痕

    天之仙痕

    “仙,是什么?……”那道身影蓦然转身,漫步离开,逐渐云雾迷蒙……若是他们能看见,必然能看出那个人转身离开时,背影的孤独,与寂寞……转身,仙路……回首,异姓陌路……
  • 蓝之冰

    蓝之冰

    还要堆砌多少悲伤,才能聆听你的声音,若无其事地紧闭双眼,孤寂着,心竭若死,祈求温暖,现实又要承受起几多伤痛,蜷缩在冰之花里,痛苦和悲伤,一忘皆空……
  • 我在异界有古堡

    我在异界有古堡

    马小军是个烧烤摊老板作为一个名牌大学时装设计专业毕业的烧烤摊老板,马小军烤的烧烤,恩,确实非常难吃。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马小军突然发现,通过自己手机里的一个APP,能够穿越到异世界的一个神秘古堡!地球上:好嘛,这下再也不用担心没顾客了,烤羊肉串你不爱吃,烤魔兽肉你没吃过吧?古堡里:吟游诗人?你的诗确实不错,不过我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不是能把你爆出翔?qq群573254063啤酒聊天打P群!
  • 时空稽查者

    时空稽查者

    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穿越者,总该有人来管管吧?几个身份悬殊的年轻人,因为一个神秘的组织聚集在了一起,开始了一场场奇异的冒险。让我们一起穿梭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去将那些非法穿越者绳之以法吧!
  • 山花朵朵迎春开

    山花朵朵迎春开

    徐心静因丈夫车祸之死欠了几十万元债,为了养家糊口和还债,她把瞎眼婆婆和儿子留守在家。徐小桌千里寻母,只身来到东莞市,饥寒交迫,流落街头。瞎眼奶奶寻不着孙子急出了病住进医院。徐心静找不着儿子心急如焚。老乡告诉徐心静,南水桥下有一具尸体,其衣着年龄长相很象徐小桌,徐心静赶到南水桥下,抱着尸体悲痛欲绝。后来,老乡帮徐心静找着了徐小桌,可是这孩子已经不省人事,被送进东莞市某医院抢救。
  • 楸梧千官冢

    楸梧千官冢

    一直在踟蹰徘徊,怎样才能向青睐这本书的年轻人清楚说明准确的创作用意?堆砌起来的这几十万字,不是历史人物的一般传记,——叙写他们生平的文字早已汗牛充栋,我只是像本山大叔小品里那个光头的王小利一样,抢过话筒来要往祖坟上刨。功名利禄人人向往,有人所向披靡,有人却举步维艰,在这一条荆棘遍布的路上行走,是需要些内力和手段的。信仰固然重要,厘清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才是真谛。我们都被正统的文字蒙蔽误导了,信以为“天生我才”。剥开灵魂给大家看看,但求后来人少走些弯路,这便是书写他们的初衷。为不致寂寞生涩,我不时伴着现时的影像前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世武尊

    逆世武尊

    王恒还是王恒,只是灵魂天赋怎么也不是那么高,当年的聪明伶俐哪里去啦?十年如故,该如何进步,该如何更近一步,看他融合灵魂,天赋暴增力量无敌,都是灵魂惹的祸.......
  • 干校札记

    干校札记

    三十多年前,杨绛先生写了《干校六记》。1969年,作者徐方也去了同一所干校——河南息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五七”干校。当时只有十五六岁的她,用少年的眼光写出了顾准、俞平伯、何其芳、吕叔湘、丁声树、陆志韦、巫宝三、骆耕漠、吴敬琏、陈瑞铭等知识分子的灰色往事,首度大量披露了其中鲜为人知的一手材料。
  • 恶魔校草请休战

    恶魔校草请休战

    她是活泼可爱的萌女孩,他是高冷腹黑的霸道少爷。一场意外的表白,使她成为全校女生公敌。“喂,沐以辰,我招你惹你了,你这样对我!”“对,你招我惹我了!”“哦,那你要我怎样?”以身相许!”“你......唔。”故事正式开始!
  • 降妖伏魔小能手

    降妖伏魔小能手

    自从唯物主义世界观被打破之后,方自在觉得自己活得真心累。就像是侦探小说中的事故体,到哪儿,哪里就有人死去一般……她这是到哪儿哪有鬼怪作乱。还能不能开心的活下去了!虽然有个修真系统帮忙,修行道路顺畅无比。但系统你就光管修为可以吗?连双休这档子隐私事都要插手真是累不爱!嘤嘤嘤嘤新时代修士求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