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7600000020

第20章 王庠与苏轼交谊考述 (1)

王庠与苏轼交谊考述

杨胜宽

内容提要:王庠是比苏轼年龄小得多,且二人交往短暂,终生未曾会面的苏门人士。把他列为苏门一员,不仅因为他是苏轼的"侄婿",也不仅因为他们都是蜀人,而是因为他们有限的书信交往,完全符合苏门文人间往来的一般方式与规律,具有该文人群体活动的基本性质与突出特征。文章对王庠的家世与身世,其与苏轼兄弟及黄庭坚的交往进行了系统梳理,论述了王庠的立身行事之道,及苏轼在与他的通信中所体现的重要学术与文艺思想。

关键词:王庠家世与身世;苏轼;黄庭坚;《此君轩和诗》;立身之道;治学与文学创作

王庠是北宋末受到苏轼一定影响的士人之一,因其与苏家的姻亲关系,苏轼在书信中称之为"侄婿",对于他与苏轼兄弟的交往,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众多苏门人士中,他的年辈较晚。由于资料匮乏,虽然今天已经难以确证王庠的出生年月,但据《宋史·王庠传》,自言大观庚寅(1110)其母年六十,如果按照他比母亲小20岁左右计算,其出生年代大约为1080年(神宗元丰三年)前后;其弟王序宣和间(1119-1125)以恩幸得官徽猷阁直学士,庠浮沉其间,而死后宋孝宗谥之曰"贤节",可知其去世的时间大约在孝宗绍兴年间(1131-1162)。可考的两人交往事迹虽然不多,但苏轼在与王庠的通信中,表达了不少重要的学术和文艺思想,值得专文加以梳理分析。

一、王庠家世背景与生平概述

王庠,字彦周,荣州(今四川荣县)人。其祖王伯琪,为人仗义,"以义声著于乡。州有盐井,籍民煎输,多至破产,惟有禄之家得免。伯琪请于州,均之官户。而仕者诬诉之,赍恨以殁"。仕宦之家不肯失去既得利益,不惜以诬告的方式,为王家罗织罪名,致王伯琪含恨而死。王庠之父王梦易,登仁宗皇祐进士第,释褐为绵州(今四川绵阳)法曹,迁青石(今四川蓬溪县境)令。以包拯荐,授右军巡判官,数雪冤狱。因其政声卓异,得增秩,除果州(今四川南充)通判。"初,梦易父伯琪,因(请)均盐法赍恨没,梦易力成父志,言于州县,不听;言于刺史,言于三司,三复其言。时陈希亮判勾院,以闻(于上),还籍没者三百五十五家,蠲岁额三十万斤。尝摄兴州,旧例:川茶募民运入秦,民苦于役,岁复干没数万。

梦易奏陈公私之便,宜如驿传法,置茶铺,免民役,岁课亦办。部刺史恨其议不出己,镌三秩,罢归。筑亭县北双溪上,名曰'归来'。寻卒。"王梦易的这段为官经历,《宋史·王庠传》的记载要简略得多,但关于刺史对王梦易请求盐民还籍一事,有"以他事中之"一语。如果所记属实,那么,王家两代人为了替盐民争取还籍,解除三百多户人家破人亡的命运,前仆后继地努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引起"部刺史"的妒忌,竟诬以他事中伤之,导致王梦易落职归乡,成为一介平民。王氏父子两人,因为为民请命,遭到地方乡绅和政府官僚的罗织迫害,同样遭受不幸。这种打击,使王庠的母亲(钦圣宪肃皇后向氏之姑)悲愤难平,在王梦易的灵前,抚柩发誓,要让儿子王庠、王序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争取朝廷恢复其父官职,乃许归葬。王庠与弟弟相勉,决心通过制科考试,实现光宗耀祖的宏愿。

关于王庠的兄弟姐妹,《宋史》等均以为只庠、序兄弟二人,无姐妹。然黄庭坚《与荣州薛使君书》其三向薛使君推举王庠的德行和才具,其中有"其兄庄叔老于世事,亦不可得"之语,且言僧人祖元为其族兄。照此看来,王庠之上还有一位字庄叔的兄长,遗憾的是,由于相关的历史资料太少,已经难以查考此人的更多情况了。《宋史》本传又言:"(庠)以田均给庶兄及前母之姊",似乎王庠兄弟乃王梦易再婚所生,梦易前妻还育有子女,说不定这位字庄叔的兄长,就是他的同父异母兄弟。

钦圣宪肃皇后向氏,查《宋史·后妃传》,为神宗皇后,系故相向敏中曾孙女。真宗治平(1064-1067)中,神宗为颍王时入选颍邸,神宗即位,封为皇后。哲宗立,尊为皇太后。徽宗即位,请权同处分军国事,在收用章惇斥逐的元祐士大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垂帘听政六个月后,还政于皇帝。据《宋史·王庠传》,皇太后向氏念其姑,曾欲给王庠安排官职,但王庠推辞自己的才能逊于弟、侄和外甥,希望其弟等人先获得这个机会,于是,王序得以入朝为官。

为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仕途,王庠闭户发奋读书,开始穷究经史百家之书、传注之学,不惜寻师千里,请益学问之道。《宋史·王庠传》云:"早岁,上范纯仁、苏辙、张商英书,皆持中立不倚之论,吕陶、苏辙皆器重之。"这里的"早岁"虽然不能确知具体年月,但应该是王庠学有所得、参加科举考试之前;本传又有"元祐中,吕陶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荐之"之语,可知,其上书吕陶、苏辙等人的时间在元祐(1086-1093)末。由于王庠《文集》五十卷(见《宋史·艺文志》)已佚,书信的具体内容无从得知其详,但苏辙在王庠未参加科举考试前,就对其学业见识有所了解,是可以确定的。

徽宗崇宁元年(1102),王庠以"能书"应试,被考官评为第一。这一年,京师蝗灾,王庠上书论时政得失,以为"中外壅蔽将生寇戎之患",张舜民叹为危言。此次应试,不知何故(不排除与他上书言事有关),王庠没有取得任何官职,他只得归乡奉亲养志,其后八年没再参加科举考试。

崇宁三年(1104),朝廷下诏:"天下取士,悉由学校升贡,其州郡发解及试礼部法并罢。"遂行三舍法。本州推举王庠应诏。庠辞之云:"昔以母年五十二求侍养,不复愿仕;今母年六十,乃奉诏,岂本心乎?"王庠之所以不愿应招出仕,是因为崇宁、大观间厉行党禁,所谓"元祐党人"遭到清算。王庠自言:"苏轼、苏辙、范纯仁为知己,吕陶、王吉尝荐举,黄庭坚、张舜民、王巩、任伯雨为交游,不可入举求仕,愿屏居田里。"所提及的这些人,大都是被列入元祐党籍的士人,也难怪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他只得放弃应举入仕的愿望,作屏居乡里的打算了。这恐怕也是他崇宁元年应举无果而归的主要原因吧。

这期间,其弟王序在朝为官,已经达到可以赠其父荣誉性官衔的条件,故王梦易获赠官职,洗雪了当年的诬枉之名,兄弟俩才安葬了父亲的灵柩。未几,母亲向氏亦卒,庠为守制。大观四年(1110),王庠被以"八行"卓异推荐到朝廷,在太学中被大司成考定为天下第一。所谓"八行",据《金史》的解释:"八行者,乃亡宋取《周礼》之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加之中、和为八也。"说明这是宋朝为专门选拔操行卓异的士人所特设的科目。"八行"评选的结果出来以后,王庠获得"诏旌其门"的褒奖。本传云:"朝廷知其不可屈,赐号'处士'。寻改潼川府教授,赐出身及章服。一日四命俱至,竟力辞不受。......庠卒,孝宗谥之曰'贤节'。"其卒年在孝宗绍兴年间何年,难以确定。

二、王庠与苏轼兄弟及苏门人士交往考索

由于王庠一生未仕,长期生活在荣县农村,与朝廷及官场距离较远,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交游的范围;虽然晚年在京城王序的府第中生活过,但就王庠的性格与操行而言,他所不喜欢的人,也是不愿与之往来的。

王庠在元祐中曾给范纯仁、苏辙、张商英、吕陶等人写信,目的应该是希求闻达。分析数人,不难发现王庠选择他们的原因:要么是蜀人,吕陶为眉州彭山人,苏辙为眉山人,张商英为新津县人;要么是该人此时在四川做官,比如范纯仁元祐中在成都府路做过转运使;几人最大的共同点还在于,都对"熙宁变法"持反对态度,虽然张商英、苏辙变法初受到王安石的重视在变法派当政时期一度得势,但很快就因与王安石意见不合而遭到贬谪和排挤。吕陶、苏辙还是反对变法的代言人之一。范纯仁作为范仲淹的儿子,其父推动了北宋著名的"庆历新政",但他在熙宁时期则是明确反对新法的。这几人在元祐时期,都比较得志,所以,王庠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

元祐时期,苏轼兄弟同在朝廷为官,但王庠最初想结识的却不是苏轼,而是苏辙,其中的原因不得而详。查苏辙留存至今的诗文作品,包括《栾城集》、《栾城后集》、《栾城三集》、《龙川略志》、《龙川别志》等,没有发现流传下来与王庠文字往来的记载,但《宋史·王庠传》明言苏辙对王庠十分"器重"。

王庠与苏轼的文字交往时间,一般以为始于苏轼贬惠州(1094-1097)时,依据是苏轼《与王庠书》。关于此信的写作时间,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系于哲宗绍圣二年(1095),因为王庠兄弟派人专程从四川前往惠州看望遭贬的苏轼,送达了王氏兄弟所赠送的药物和书信,转达了王庠向苏轼的问候及请教的学术问题,于是,苏轼作了这封答书,让使者带还。孔凡礼《苏轼年谱》:"绍圣二年七月十三日,王庠(周彦)、王序(商彦)兄弟万里遣人遗药物相问,抵惠州。苏轼与庠书,论为文在辞达;赞庠所作《经说》。庠欲往黔南见黄庭坚,轼为书绍介。轼又与庠书,论八面受敌乃治学之道。"苏轼这一年多的行迹大致是,绍圣元年(1094)初,在定州知州任;四月十三日,被解除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职务,以左朝散郎知英州(今广东英德),同日,降为左承议郎,仍知英州,闰四月,除命下,往赴英州任;六月初,苏轼尚未到任,来之邵等人诬告苏轼讥刺先朝,诏谪惠州安置,十月二日至贬所。

同类推荐
  •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 寻淮洲故里

    寻淮洲故里

    本书是作者编著的一部有关社港地区方面的书,据科学考察,11亿年以前,这里和长沙同时是一片海洋,沧海桑田,如今野生桂花成林、风景如画;有许多没听说过的稀奇故事;有你很难听懂的社港方言;……还有你没看到过的物件!
  •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代文明探索之旅系列丛书发现古老的文明,探寻逝去的记忆,掀开古代世界神秘的面纱,介绍古代文明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展示各大文明的经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辉煌,带你领略几千年前古代人类的风采,充分了解人类无穷的智慧和叹为观止的成就……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人类文明之谜向你娓娓道来!
  • 菊与刀(精华版)

    菊与刀(精华版)

    本书讲述了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二战后期,日本败局已定,美国对是否进攻日本本土、是否投放原子弹和占领日本后是否保留天皇,无法做出决断。因此委托著名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的研究提供对日本政策的依据。
  • 纪连海点评《史记》

    纪连海点评《史记》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8年的时间写成。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纪连海点评<史记>(套装共3册)》收入本纪4章,点评五帝、秦始皇、汉高祖、吕太后。世家7章,点评齐太公、楚世家、越王勾践、范蠡、陈涉、萧相国、留侯张良。列传21章,点评韩非子、外戚、伍子胥、孟尝君、平原君、廉颇蔺相如、屈原、吕不韦、淮阴侯韩信等20多位人物。
热门推荐
  • 陌夜

    陌夜

    ”她醒来时一定会恨你,你还要救她吗?“"只要她能醒恨我又如何”“子夜,你能原谅我吗?""这位小姐,你认错人了。我姓君名陌夜,不是你说的子夜。”
  • 孽世罪恋

    孽世罪恋

    米斯特丁注定会收割他的生命,但为了那被不认可的爱恋,即使是死亡他也不会退缩。洛基,我爱你,愿再也不见。
  • 天翼决之菜鸟崛起

    天翼决之菜鸟崛起

    《天翼决》战场上杀伐果断的天盟和翼会英雄,私下里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悲伤有欢喜的感性亡灵。他阴差阳错的闯进了《天翼决》的世界,从一个无人认领的垃圾亡灵,逐渐成长为众英雄敬仰的无敌战神。他偷看风雷法师海伦娜洗澡,他和狐妖小三调情,他和武圣关云长称兄道弟,他教战神吕布泡妞……一切如梦似幻,还是原本就是黄粱一梦?一切尽在《天翼决之菜鸟崛起》
  • 心高志远:人生当有鸿鹄志

    心高志远:人生当有鸿鹄志

    本书告诉读者: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就必须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如果缺乏战胜困难的意志和精神,也就没有改变现状的勇气和决心。人可以穷,但志不能短,只要有一颗永不退缩的心,坚持努力奋斗,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止前进的步伐。
  • 神剑侠世界

    神剑侠世界

    根据自己的内心独白写出属于自己的世界。我们追求自由自在。
  • 重生凤逆天下

    重生凤逆天下

    一个是如同平凡的学霸,但却遭人奴役。一个是几千万宠爱于一身的梦家少主。相同的容貌,姓名。不同的命运。当她变成了她将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
  • 应急管理预防、演练与自救

    应急管理预防、演练与自救

    本书内容分为八章,分别为应急管理概述、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心理救援与心理干预、应急自救与互助、应急信息传播管理,适用于高校应急管理课程教学、政府应急管理实务操作。
  • 都市之王者再现

    都市之王者再现

    都市少年李进偶然间得到一瓷瓶,里面竟藏有明代还初道人的一封札记。“自断一指,大道初始。”什么东东?!断发断袍倒是听过!自恋自负倒是有过!可就是不曾自残呀!……不曾想有一天,李进毅然决然的切断了一根指头……家恨情仇,兄弟亲情,以武证道,不一样的李进将会经历怎样的人生?一起来看看吧!
  • 穿越之樱花飘零

    穿越之樱花飘零

    小说讲述着一个2010年的有钱人,因一场车祸死他回到了秦朝,一段段恋情。一件件悲剧都发生在他身上。他该怎样面队这个不熟悉的地方呢?
  • 狂霸天下

    狂霸天下

    她习惯了奢华的生活,离开君博她会死!他习惯了被依靠的生活,离开蓝烟他会生活不下去!本已经同一张床的他们,临近结婚,却因为一项秘密任务而分离。一次分离就是三年,虽然双方的生活都还是如此的美好,但是总感觉少了一样东西。她怕他移情别恋,他怕她死心,而这一切都只是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