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0100000046

第46章 灵动的神思:对严羽"妙悟说"的发展

"妙悟"是严羽文艺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中国传统美学庄、禅合流的结晶。在中国哲学史上,"妙"主要源于道家,《道德经》开篇就说:"玄而又玄,众妙之门。""妙"是指道家求道、体道、悟道的境界。"悟"主要源于印度佛学及中国化的禅宗,佛教历来都有讲"悟"的传统,所谓"悟"是指修行参禅时恍然大悟、洞见真谛。到了中国化佛教--禅宗兴起之后,"悟"进一步被发展为"顿悟"。"顿悟"说与艺术创造中"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灵感现象有相通之处,都是指思维的突变或飞跃。因此,具有直观性、神秘性、体验性的"妙"和恍然大悟、洞见真谛的"悟"组合成词,本身就是以直觉领悟为主要特征的庄禅合流的产物。

何谓"妙悟"?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故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汉魏尚矣,不假悟也。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在他看来"妙悟"即诗的"当行"、"本色",是与读书穷理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严羽是诗禅相喻的,因此我们可以用禅道之妙悟来阐释诗道之妙悟,即要想悟出诗的本质,必须以心印心,"不落言筌,不涉理路"。"妙悟"是一种审美能力的体现,一种经历熟参而大彻大悟的境界。由此可见,严羽的"妙悟说"是一种突出审美主体、高举自我性灵的感物方式,其实质是突出"心"即创作主体的作用,但这却为后世江西诗派的一些文人所诟病。

叶维廉在《严羽与宋人诗论》中为其辩护:"严羽诗禅互喻只是一个类比(analogy),绝非甲等于乙的方程式。诗与禅有相叠的部分--即'妙悟',但也有不同之处,其分野就是,禅纯然是内在心灵的经验,可与文字绝缘;但诗则需有客观的(即语言)存在于文。

"他说他当时这么做"只是想就诗之为诗的运作动力的情状来为严羽澄清一些误解,凸显他企求的一种自由的活动,一种油然而生的表现,不为语言所筌的'别趣',不着思迹("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玲珑透彻,不障不碍,跃出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就是说,语言文字运用或活跃到一种程度,我们不觉语言文字的存在。这种心作的完成,来自多读书,或者应该说,活读书所酝酿出来的觉识,不必经过像黄庭坚及江西派'无一字无来历'那样苦思找文字,造韵律,配典故,自然而然地避过陈腔硬语,达到一种活泼泼的自发自序,是继承苏东坡演自道家美学特有的直觉主义进一步的挥发:物各其性而自发自成于未受知性干扰的运作。"由叶氏的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他所认为严羽的"妙悟"是偏于"知性的消解",是一种直觉的体现,带有心学的色彩,不同于江西诗派所主张经由知性的用心而进入。而他在讨论纯诗时也多次提及要排除知性干扰,剔除叙述性的语言成分,尽量做到保持事物的原样。

叶维廉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严羽的"妙悟"说,并称之为灵动神思:"严羽能在袭用了前人'以禅论诗'而仍能突围而出,打开后来的格调派与神韵派的局面,正是因为他洞识到了'悟',作为飞跃性的灵动神思,不只在诗创作上重要,对当时道学家/理学家心、性、理、气的求索应该也是不可或缺的运作。"他认为"妙悟"其实一点也不神秘,它只是一闪见到道的瞬间,时不时总会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无论是道家所谓的"心斋"、"坐忘"、"丧我",还是"妙悟"的思维飞跃,都是一种知觉和感觉的迅速换位:"试闭目空思十分钟,你会听到远远近近很多细微的颤动,包括你脉搏的跳动,你的呼吸等等,是你在全神贯注时所听不到的。

因为你平时刻意用心的注听,这是一种集中在局部的注听(即所谓 local attention),空思是一种出神的状态,没有思侵,就能万籁齐响,是一种环听(即所谓 global attention),中空四达的神与物游。"将自我迷失于瞬间或物的灵动神思,在叶维廉的纯诗理论中是十分重要的。他进一步用出神的状态来形容灵动的神思:"那就是诗人用以观察世界的出神的意识状态。在这种出神状态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再存在,诗人因此便能将这一刻自作品其他部分及这一刻之前或之后的直线发展的关系抽离出来,使到这一刻在视象的明澈性具有旧诗的水银灯效果。在这种出神状态中,正如我以前说过的,诗人具有'另一种听觉,另一种视境,他听得到我们寻常听不到的声音。他看到我们寻常看不见的活动和境界。'诚然,所有真正的抒情诗人无不自这种出神的意识状态出发"叶维廉由严羽的"妙悟"说出发,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灵动的神思"说,"出神的状态"说,而这一切都是要求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要摒除一切杂念与外物的干扰,将目光投入到事物本身,参与自然的律动。

而他有关灵动神思的讨论也是与其诗歌创作分不开的,再看他《雨的味道》的后半部分:

偶一回首

是那个和尚的挥毫啊

白乐天的《游悟真寺》

在幽幽的屋角

猛然跃起

那样放怀地舞

漫入渗入整个寂寂寂寂的竹林里

后半部分诗人徜徉在自然的神韵中无法自拔,在我与物融为一体后,做了凝神的倾听,这时思接千载,神与物游,所有的感觉、知觉交织在一起,正当他驻足观望的同时,突然发现"白乐天的《游悟真寺》",原来自己所有的思绪都是他的缩影,在那个"茂林修竹"的"围场"里真正地"放怀"。

在叶维廉后期的一些理论著述和诗歌创作中,我们更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对他的浸染。他曾在《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一书中指出:"我们的艺术家和诗人的使命不应该做出文化的弃权,他们应该抗拒西方工具性的割切,在创造上,在行动上,在理论上,他们应该用以异击常的方式,寻找出新的策略,向西方宰制性的意识结构挑战,进而探求新的物我的认识。最耐人寻味的是,当海峡两岸的精英分子正沉迷于赶上西方的狂热之际,西方的前卫诗人和艺术家却静静地移向近似道家的去语障解心囚的表达,对复归本样的自然与生命作出巨大的肯定。

我们或许可以从这个方面的思索和创造,激发出一种爱和一种醒,醒向活泼泼的生命。"叶维廉除了在理论上鲜明地树起了他道家美学的旗帜,更在诗歌创作中进行实践。山水、田园诗在叶维廉后期的作品中占有不少的篇幅,如《日本印象》、《西班牙Castilian风景》、《巴黎》,这些作品大都具有自然、平静、淡泊的品格,这与他所追求的道家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他的作品中,他把自己融入到了自然山水之中,"我"并非是一个占有者,而更多的是一个诗意发现者,是一个自然的审美者。叶维廉的纯诗理论及其诗歌创作实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诗歌"天人合一"的境界,不仅为西方美学重新认识自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参照,更为传统道家美学在现代诗歌创作中的发展探索了新的道路。

(指导教师:陈本益教授)

同类推荐
  •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课题。从比较的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本分析、社会批评、实证研究、文化研究等批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和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仅限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层面,对于国内出现的从语篇分析角度进行的诸多研究中只是在必要时提及,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互文性在中国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只出版了一部专著,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还处于有待深化和提升的阶段,因此本文将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互文性理论的前历史、其在法国的诞生、其在欧美的流变及其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和详尽描述
  • 天使飞行——国际灵柩送还士

    天使飞行——国际灵柩送还士

    本书介绍了一种职业——国际灵柩送还士,就是将在国外去世的日本人接回国内,并做基本的防腐处理和遗容整理,再送到家人的身边。如果是外国人在日本去世,他们就根据死者的宗教、民族习惯处理后送出日本。这些死者有的是远赴海外工作的儿子,有的是看上去很乐观却选择自杀的朋友,有寄托了三代人关爱的小孙女,也有死于恐怖袭击的记者……本书以国际灵柩送还公司的社长——木村利惠这个女强人为主线,从死者的家属、新入社员工、创始人、灵车驾驶员,以及作者自身的角度出发,围绕国际灵柩送还这一行为,是通过具体的“死亡关怀”,来搭建生死之间的桥梁,对社会和人生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
  • 我的诗篇:工人诗歌云端朗诵会诗集

    我的诗篇:工人诗歌云端朗诵会诗集

    当代中国工人在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也创作了数量惊人的诗篇,其中的佳作和许多知名诗人的作品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但这部分文学成就被严重忽视和低估。譬如198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重要的诗歌选本,工人诗歌基本是缺席的,在当代文学史的主流叙述中也难觅其踪影。这部诗集的作者是这样一批特殊的工人,如巷道爆破工陈年喜、酿酒工人绳子、失业不久的薄膜厂流水线工人乌鸟鸟、炼钢厂工人田力、建筑工人铁骨、农闲时的锅炉工白庆国、十四岁就开始打工的服装厂女工邬霞、羽绒服厂的填鸭毛工彝族小伙吉克阿优、在大地深处工作了近三十年的煤矿工人老井,以及不久前堕楼辞世的富士康工人许立志……
  • 一本书读懂二十五史故事大全集

    一本书读懂二十五史故事大全集

    “历史不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有理想、有灵魂的生活史和奋斗史。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回望过去五千年的历史,每一处都值得我们去感受,去品味。在先人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里,史学典籍为数众多,《二十五史》以涵盖中国历代二十五部纪传体史书而大放异彩。由于《二十五史》内容浩繁,文言文枯涩难懂,很多读者纵然想去研读,也是有心而无力。为此,《一本书读懂二十五史故事大全集》特别甄选了《二十五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按照各部史书的时间顺序分为25个章节,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阐述中国历史,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发展历程。科学简明的体例
  • 就这样日益丰盈

    就这样日益丰盈

    这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第一本随笔集,向读者全面展示了小说以外的阿来,展示经藏、汉、西三种文化熏染的阿来。另配有12页阿来的生活写真照片。
热门推荐
  •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中国史·两宋民国卷》以风趣的语言将我国的历史分为:两宋:两京梦华;元代:大漠烟尘;明代:浮华世家;清代:天朝日暮;民国:走向复兴。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血色四叶草

    血色四叶草

    简介:宁倾馨,中央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在经历了一场同学离世后,莫名被投入进了地狱电影院。被迫出演一场场真实的恐怖电影。但她渐渐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虽然在那等恐怖的世界里生存,却遇到了此生的真爱。只有攒足10000张赎死卷,才可逃离这里!一切,才刚刚开始……
  • 运城名人

    运城名人

    运城位于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金三角古河东地域,这里钟灵毓秀,地灵人杰,养育了无数的华夏才俊豪杰。早在开辟鸿蒙、刀耕火种的远古时期,就演绎了女娲抟土造人的优美传说和黄帝与蚩尤征战盐池的喧嚣;尧王访贤,舜耕历山,后稷嫁穑,禹凿龙门,嫘祖养蚕,也都发生在这里,中华文化从这里一路摇曳走来。
  • 齐天圣仙

    齐天圣仙

    有个古老的传说:炎体现世,万族灭,兵戈起,天将劫难,苍穹变。天要灭我,我则灭天。世欲毁我,我必屠世。我敬你苍天一杯酒,望你守好本分,莫要敬酒不吃吃罚酒。一个受人歧视的平凡少年,在艰难中前行,一步一个脚印…………逆天而行,只为执掌天印,成为三界主宰。我一直想写出一部充满哲思而又激励人心的小说,经过三年的孕育,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齐天圣仙》终于问世!塑造出了如《斗破苍穹》中萧炎一般狠历冷峻的人物性格,又兼有江湖武侠的恩怨情长,同时又融入了《遮天》那东方玄幻的磅礴大气,鼓舞人心,崇尚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激发斗志,而又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可以作为娱乐快餐,又可以精研细读吸取其中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 重生空间之商界医女

    重生空间之商界医女

    林月因失手打死上司,被执行枪决。醒来后发现自己重生到一个8岁女孩身上,并且意外得到了可随医术提高而升级的医药空间。自此,林月苦练医术,终于财源滚滚,而后自己居然是世家之女,林月彻底怒了,额,能不能早点说啊。这样自己就不用累死累活的赚钱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寂夜之鸣

    寂夜之鸣

    这个世界真的有神吗?曾经神话传说中的神族渐渐苏醒,他们肩负着守卫整个人类的使命。“寂夜之鸣”只是万千小队中的一个,自从他的加入,这个小队似乎变得有些不同了。
  • 重生之神秘修罗

    重生之神秘修罗

    马克,梦冬最信任的人,他趁梦冬不注意时,将枪口瞄准了梦冬的太阳穴,嘭.......一颗子弹穿过她的太阳穴,鲜血从她的脸颊两边流出......“唔......这是哪?难道,我穿越了!”
  • 狼的故事·狐的故事

    狼的故事·狐的故事

    《狼的故事》作品叙述的是一个摄制组在一个荒岛上拍摄以野狼为主角的电视连续剧的奇特有趣、动人心魄的故事。整部作品着力展示的是以“苍狼”为首的狼的一家在特殊环境下的种种险遇。狼群在种种险遇中所表现出来的出人意料、令人惊叹感慨的一系列行为。《狐的故事》讲述了一对蛰伏在城镇荒园里的红狐的生活遭遇及命运。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故事娓娓道来,不仅深刻的描写了这些物种的自然性和生命性,同时也通过它们与人类的共处还原了这些生灵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另人深省。
  • 侍君策:浴火权后

    侍君策:浴火权后

    她,丞相长女,奉旨为后,不为荣华无上,只为常伴心爱的男子身旁。后宫风波她谨慎辗转,帝王恩宠她小心祈求,只是那颗心啊,在无数误会和陷进堆砌的深渊里终是被碾落成泥。不,她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这个故事,那些推波助澜的贱人,那个薄情帝王,她必定要叫她们付出血的代价!
  • 冷血总裁先婚厚爱

    冷血总裁先婚厚爱

    结婚三天,他头一次回家,却动手想要掐死她,只为她不小心进了那个房间,动了那里面的东西。他明明知道当初娶她只是为了让她还债,可当五年前的真相摆在他眼前的时候,他却再也无法违心的做到对她毫不动心了。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