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0300000049

第49章 两宫宾天(2)

同一天,光绪帝又自书了《病原》:“腰胯筋络酸跳,疼痛增重,牵及小腹两旁皆作跳痛。早晨洗面手不能举,腰不能俯,所有上下阶及行动坐立卧起,咳嗽用为时皆牵震作痛,早间初起时尤重,甚至呼吸皆觉费力。屡用补肾除湿之药,非但无效,且近来每晚间睡时偶有心跳惊醒之候,宜另设法医治。”可见,此时的光绪帝全身剧痛,呼吸困难,举步维艰,已病入膏肓了。

进入十月,光绪帝的病已露险象。

杜钟骏在《德宗请脉记》中记载:“十月×日夜间,内务府忽派人来说:‘皇上病重,堂官叫来请你上去请脉。’予未及洗脸,匆匆上车,行至前门,一骑飞来云:‘速去!速去!’行未久,又来一骑,皆内务府三堂官派来催促者也。及至内务公所,周君景涛已经请脉下来。云:‘皇上病重。’坐未久,内务府大臣增崇引子至瀛台,皇上坐炕右,前放半桌,以一手托腮,一手仰放桌上,予即按脉。良久,皇上气促口臭,带哭声而言曰:‘头班之药服了无效。问他又无决断之语,你有何法救我?’予曰:‘臣两月未请脉,皇上大便如何?’皇上曰;‘九日不解,痰多气急心空。’……请脉看舌毕,因问曰:‘皇上还有别话吩咐否?’谕曰:‘无别话。’遂退出房门外,皇上招手复令前谕未尽病状,后退出至军机处拟方。予案中有实实虚虚,恐有猝脱之语。继大臣曰:‘你此案如何这样写法,不怕皇上骇怕么?’予曰:‘此病不出四日,必有危险。予此来未能尽技为皇上愈病,已属惭愧。到了病坏尚看不出,何以自解?公等不令写原无不可,但此后变出非常,予不负责,不能不预言。’”很明显,光绪帝已迫近死期了。

光绪帝驾崩当天的情况,杜钟骏的《德宗请脉记》记载详细:“至十九日夜,与同事诸君均被促起,但闻宫内电话传出预备宾天仪式,疑为已经驾崩。宫门之外,文武自军机以次守卫森严。次早六钟,宫门开,仍在军机处伺候,寂无消息。但见内监纷纭,而未悉确实信息。至日午,继大臣来言曰:‘诸位老爷们久候,予为到奏事处一探消息,何时请脉。’良久,来漫言曰:‘奏事处云,皇上今日没有言语。你们大人们做主,我何能做主。你们诸位老爷们且坐坐罢。’未久,两内监来传请脉。于是,子与周景涛、施焕、吕用宾四人同入。予在前先入,皇上卧御床上。其床如民间之床,无外罩,有搭板,铺毡如上。皇上瞑目。予方以手按脉,瞿然惊寤,口目鼻忽然俱动,盖肝风为之也。予甚恐虑其一厥而绝,即退出。周、施、吕次第请脉毕,同回至军机处。予对内务三公曰:‘今晚必不能过,可无须开方。’内务三公曰:‘急须开方,无论如何写法均可。’于是,书危在眉睫,拟生脉散药,未进,至申刻而龙驭上宾矣。”光绪帝死于十月二十一日酉刻(午后5时-7时),而不是申刻。杜钟骏记错了。此时光绪帝年仅38岁。

其实在此之前的十月二十一日子刻,光绪帝已进入弥留状态。当即由张仲元、全顺、忠勋等御医诊视,脉案记载如下:“十月二十一日子刻张仲元、全顺、忠勋请得皇上脉息如丝欲绝。肢冷,气陷,二目上翻,神识已迷,牙齿紧闭,势已将脱。谨勉拟生脉饮,以尽血忱:人参一钱,麦冬三钱,五味子一钱。水煎灌服。”

而后杜钟骏、周景涛二人亦入宫诊视。杜所书之脉案:“十月二十一日,臣钟骏请得皇上脉左三部细微欲绝,右三部若有若无。喘逆气短,目瞪上视,口不能语,呛逆作恶。肾元不纳,上迫于肺,其势岌岌欲脱。”光绪帝此时只剩一息游丝了。

十月二十一日酉正二刻三分,光绪帝“龙驭上宾”。

朱金甫、周文泉认为:“光绪帝自病重至临终之时,其症状演变属进行性加剧,而无特殊或异常症状出现。其临终时的证候表现,乃是病情恶化之结果。因之,笔者认为光绪帝是死于疾病。” 我认为,他们根据确凿无误的档案所作出的结论是很有道理的。

光绪帝确实是死于疾病。

第二、立嗣溥仪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初十日(1908年11月3日)慈禧在皇宫内庆贺她的74岁大寿。她自认为莺歌燕舞,海内升平,很是志得意满。西藏的达赖喇嘛又特意向慈禧祝贺,慈禧更是喜形于色。她特颁懿旨,赐居雍和宫,加封其为诚顺赞化西天大善自在佛。 白天,慈禧参加为她举行的祝寿庆典。晚上,她又兴致勃勃地出席在西苑颐年殿的演戏祝贺。直到戏散,她才回到仪鸾殿就寝。

在这之前,慈禧已患慢性腹泻之病。这几日,又吃了些不易消化的乳酪果饼,腹泻又加剧了。据《内起居注》记载,自十月十六至十九日,慈禧没有政务活动。这说明慈禧病情加重了。这时,她感到光绪帝病情已露危象,应该考虑立嗣问题了。

据说,在此期间,慈禧曾秘密召见军机大臣世续和张之洞,征询为光绪帝立嗣问题。

其实慈禧早已心中有数,她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慈禧询问为光绪帝立嗣谁更合适。世续、张之洞心中暗道,如果再立一个小孩子,又会造成另一个皇太后垂帘,于国不利。

于是,合词奏道:“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不如径立载沣。”他们推荐醇亲王奕之子,时年25岁的载沣。载沣已被任命为军机大臣。

慈禧悲悲切切地答道:“卿言诚是。然不为穆宗立后,终无以对死者。今立溥仪,仍令载沣主持国政,是公义私情两无所憾也。”慈禧综合了他们的建白,和盘端出了自己的看法。即立载沣之子为嗣,由载沣主政。

张之洞反应敏锐,知道慈禧定下的事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不如顺着好:“然则宜正其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应该先给载沣一个名分。

慈禧虚心求教:“古有之乎?”

张之洞毕竟胸中有数,顺利答道:“前明有监国之号,国初有摄政王之名,皆可援以为例。”

慈禧很快作出决策,果断地说:“善,可两用之。”即载沣可任命为监国摄政王。

张之洞看看火候到了,急忙进一言:“皇帝临御三十余载,不可使无后。古有兼之制,似可仿行。”兼,即一个皇帝同时兼做两个皇帝的继承人。即溥仪既是同治帝载淳的继承人,又是光绪帝载湉的继承人。吴可读尸谏就是为此。

慈禧极为明敏,她完全洞悉张之洞谏言的本意。这时她不忙于回答,而是默不作声,反复思索。过了好一会,她紧盯着张之洞说:“凡事不必泥古。此事姑从所请,可即拟旨以进。” 慈禧同意了张之洞的建议。

在这之前,慈禧派庆亲王奕劻到东陵恭送佛像,因达赖说佛像放在东陵可以驱邪,为太后治病。同时,庆王亦可顺道视察东陵工程进展情况。因此,庆王没有能够参与为光绪帝立嗣的谋划。等他回京后,这已经成为事实了。庆王只得顺水推舟表示同意了。

慈禧当机立断,于十月二十日(11月13日)连发三道上谕。

第一道:

上不豫。谕内阁。朕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

第二道:

又谕。朕钦奉皇太后懿旨:醇亲王载沣授为摄政王。

第三道:

谕军机大臣等。朝会大典、常朝班次,摄政王著在诸王之前。

事情发展迅速。第二天光绪帝便死去了:

“上疾大渐,酉刻,崩于瀛台之涵元殿。”

慈禧又连发三道懿旨。

第一道:

钦奉慈禧端佑康熙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入承大统为嗣皇帝。

第二道:

又钦奉皇太后懿旨。前因穆宗毅皇帝未有储贰,曾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降旨,大行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祧穆宗毅皇帝为嗣。现在大行皇帝龙驭上宾,亦未有储贰,不得已以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承继毅皇帝为嗣,并兼承大行皇帝之祧。

第三道:

又钦奉皇太后懿旨,现值时事多艰,嗣皇帝尚在冲龄,正宜专心典学。著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俟嗣皇帝年岁渐长,学业有成,再由嗣皇帝亲裁政事。

这三道懿旨,既宣布溥仪继位,又宣布溥仪兼祧同治帝,同时宣布载沣为监国摄政王。而这里最重要的一句话是“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说明此时的慈禧仍然坚信自己会像从前一样大权独揽、隐握朝纲的。她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很快地撒手人寰。基于此,她没有必要害死光绪帝。

立嗣溥仪的经过,载沣的日记很有参考价值。现抄录如下:

二十日。上疾大渐。上朝,奉旨派载沣恭代批折,钦此。庆王到京,午同诣皇后仪鸾殿,面承召见。钦奉懿旨:醇亲王载沣著授为摄政王。又面承懿旨: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钦此。叩辞至再,未邀俞允,即命携之入宫。万分无法,不敢再辞。钦遵于申刻由府携溥仪入宫。又蒙召见,告知已将溥仪交在隆裕皇后宫中教养,钦此。即谨退出,往谒庆邸。

二十一日。癸酉酉刻,大臣载沣跪闻皇上崩于瀛台。亥刻,大臣同庆王(庆亲王奕劻)、世相(世续)、鹿协揆(鹿传霖)、张相(张之洞)、袁尚书(袁世凯)、增大臣崇诣福昌殿。仰蒙皇太后召见,面承懿旨: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入承大统为嗣皇帝,钦此。又面承懿旨:前因穆宗毅皇帝未有储贰,曾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降旨,大行皇帝即承继穆宗毅皇帝为嗣。现在大行皇帝龙驭上宾,亦未有储贰,不得已从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承继穆宗毅皇帝为嗣,并兼承大行皇帝之祧。钦此。又面承懿旨:现在时势多艰,嗣皇帝尚在冲龄,正宜专心典学,著摄政王载沣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予之训示裁度施行。俟嗣皇帝年岁渐长,学业有成,再由嗣皇帝亲裁政事,钦此。是日住于西苑军机处。

以上日记应是真实可信的,即慈禧立嗣是在两天之内完成并宣诏于全部军机大臣的。

慈禧为什么要选择溥仪为嗣皇帝呢?这和溥仪的出身是密不可分的。溥仪的祖父醇亲王奕,是咸丰皇帝的七弟,父亲载沣是奕的第五子。奕有四位福晋,生了七子三女,第一子和第三、四子早殇,第二子载湉当了光绪皇帝,因此载沣就承继了醇亲王位。溥仪是载沣的长子。从血统上看,他是道光皇帝的曾孙,是奕的嫡孙,光绪帝的亲侄儿。

溥仪的亲生母亲瓜尔佳氏,是荣禄的女儿。从小就在宫里,慈禧很宠爱她。载沣和她的婚事,是慈禧钦定的。

溥仪是慈禧太后亲妹夫奕的孙子,又是她最宠任的军机大臣荣禄的外孙。关系如此密切,慈禧选择他为继承人就不足为怪了。

溥仪是在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1908年11月13日)被隆重迎入宫的。

第三、慈禧崩逝

慈禧平时患有肠胃之病,但身体素质很好,不影响她的政务活动。《慈禧外纪》记道:“虽以七十之高年,而毫不呈衰状者也。然此外亦无大病,精神仍好,言语如昔,仍每日勤劳国政。太后常自言能享高寿。” 这个记载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但是自光绪三十四年六月以后,慈禧的身体突然不适。到了九月,即增加了腹泻症。以后腹泻病久治不愈,且愈发严重。自十月初六日(10月30日)起,太医院院使张仲元为慈禧主治。当日的脉案是:“十月初六日,张仲元、李德源、戴家瑜请得皇太后脉息左关弦缓,右寸关较前稍平。肠胃未和,寅卯辰连水泻三次,身肢力软。总由肺不制节,水走肠间,脾运迟慢,是以食后艚杂等症未减。” “身肢力软”,说明慈禧身体消耗很大,已十分衰弱。

十月初十日(11月3日)是慈禧的74岁寿辰。连续庆贺六天,慈禧必亲自到场。这对慈禧的病情影响更大。

十月十四日(11月7日),慈禧的病情明显加剧。由名医吕用宾入诊,其脉案云:“皇太后六脉均见数象,寸口微浮。头痛目倦,心中食蓸辣难受,烦躁不安,口渴舌干,咳嗽,时而恶寒发热。种种病情,皆由胃气不降,表感不清,湿热蕴结所致。”

十月二十一日(11月14日)酉刻,光绪帝崩逝。而此时,慈禧的病情也发生很大变化,显然更加严重了。张仲元、戴家瑜的脉案云:“皇太后脉息左寸关至数不匀,右部仍躁。肝气冲遂,胃燥不清,以致时作咳嗽,顿引胸肋窜痛。口渴舌干,精神异常萎顿,小关防多,胃纳太少。”

十月二十二日(11月15日),张仲元、戴家瑜做出最后诊断:“请得皇太后六脉已绝,于未正三刻升遐。”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未刻(午后1时-3时),慈禧太后宾天了。

她是死于老与病。

在此之前,即十月二十二日晨,慈禧自觉不好,感到要不久于人世。为此,她连发两道懿旨,以安排后事。

第一道:

谕内阁。朕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奉崇熙太皇太后懿旨:现命摄政王载沣监国。所有应行礼节,著内阁各部院会议具奏。

这就给予了摄政王载沣以监国的名义。

第二道:

又谕。朕钦奉太皇太后懿旨:昨经降旨,特命摄政王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现予病势危笃,恐将不起,嗣后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必须请皇太后懿旨。由摄政王随时面请施行。

这道懿旨表明,慈禧把国家政事的最高决策权全部交给了载沣。但同时又留了个尾巴,遇有重大事件仍必须请示隆裕皇太后裁定。不管怎么说,慈禧已意识到自己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应该交出政权了。

载沣是慈禧的侄儿兼外甥,隆裕是慈禧的侄女。溥仪既有爱新觉罗的血统,又有叶赫那拉的血统。皇权没有落到其他姓氏的手中。这也许是慈禧的一种自以为是的神机妙算。

慈禧又命起草遗嘱。遗嘱得到她的首肯。她在安详中死去。她死后发表遗诰曰:

予以薄德,只承文宗显皇帝册命,备位宫闱。迨穆宗毅皇帝冲年嗣统,适当寇乱未平,讨伐方殷之际。时则发捻交讧,回苗俶扰,海疆多故,民生凋敝,满目疮痍。予与孝贞显皇后同心抚训,夙夜忧劳。秉承文宗显皇帝遗谟,策励内外臣工暨各路统兵大臣,指授机宜,勤求治理,任贤纳谏,救灾恤民。遂得仰承天庥,削平大难,转为安。及穆宗毅皇帝即世,今大行皇帝入嗣大统,时事愈艰,民生愈困;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不得不再行训政。前年宣布预备立宪诏书,本年颁示预备立宪年限,万几待理,心力俱殚。幸予体气素强,尚可支拄。不期本年夏秋以来,时有不适。政务殷繁,无从静摄。眠食失宜,迁延日久,精力渐惫,犹未敢一日暇逸。本月二十一日,复遭大行皇帝之丧,悲从中来,不能自克,以致病势增剧,遂至弥留。回念五十年来,忧患叠经,兢业之心,无时或释,今举行新政,渐有端倪。嗣皇帝方在冲龄,正资启迪。摄政王及内外诸臣,尚其协力翊赞,固我邦基。嗣皇帝以国事为重,尤宜勉节哀思,孜孜典学。他日光大前谟,有厚望焉。丧服二十七日而除,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这个遗诏是慈禧在神智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命军机大臣草拟的。拟后进呈,慈禧阅后,命改定数处,又加入数句。加上的是遗诏中的不得不再行训政之语。慈禧说:“我几次垂帘,不知内情的人,有的认为是我贪图权势。实际情况是形势迫使我不得不这样做。”这种说法明眼人一看便知是言不由衷的。

慈禧临死之前的最后一句话,真是完全出人意料。她说:“以后勿再使妇人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有违,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不准妇人执政,不许太监干政,这话如出自他人之口,我们不以为怪,却偏偏出自作为妇人而当政近50年且又宠信太监的慈禧之口,简直是莫名其妙。

慈禧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就为自己选定了一块墓地,即河北省遵化县西60里的菩陀峪。这个工程浩大、极尽奢华的陵墓,直到慈禧死后才完工,用了35年的时间。

慈禧死后便埋葬于此,至今尸骨犹存。

同类推荐
  • 外国名人快读

    外国名人快读

    本书用精练的文字、简洁的语言记叙了在外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名人,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成功经历,激励我们昂首阔步,努力向前!解读名人,穿越时空,遍览那一幅幅生动、精彩的人生图景!
  •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下册)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下册)

    本书是一部描述毛主席人际关系,反映毛主席与湖南家乡父老交往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我曾读过一部分,感到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作者通过长期深入采访和研究,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以庄重的笔触描写了一代伟人毛主席与父老乡亲水乳交融的关系,歌颂了毛主席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大公无私、情系桑梓,忧天下的高尚品质和伟人风范。我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959年随毛主席回过韶山,亲身感受到毛主席浓郁的乡情亲情友情。
  • 曾国藩为官50年

    曾国藩为官50年

    曾国藩与三代君王打交道颇费心机,有时奴颜媚骨,有时抗旨犯上,有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因为对方是一言九鼎的皇上。封建社会,皇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旦落入昏君或无能之帝的手中,很多人就要遭殃。曾国藩所侍奉的三代君王虽不是昏君,却是无能之帝,事实上皇上可以无能,但是他却不愿意别人说自己无能。曾国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三代君王打交道的!本书叙述了曾国藩的50年官场生涯。
  • 阎锡山回忆录

    阎锡山回忆录

    阎锡山是百年前辛亥革命时山西起义的重要领导者,起义于十月二十九日以突击形式攻击山西巡抚衙门,一举成功,遂推选其任山西都督。从此,阎锡山统治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而且,在风云变幻的民国历史上,阎锡山始终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 中国大谋略家的故事

    中国大谋略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热门推荐
  • 夜火车

    夜火车

    《微阅读1+1工程:夜火车》作者常聪慧用朴实无华的笔触,从一个个温暖感人的小故事中,讲述了人间的真、善、美。情节生动,笔调幽默,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读者可以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的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
  • 废土兵王

    废土兵王

    “一代兵王”罗奇,巅峰时期被冷冻冰封,再醒来时,世界已成末日废土。人类不再是这个星球的主宰,甚至沦为奴隶!丧尸、变异人、外星物种、异兽……横行无疆,践踏人类!兵王罗奇愤起而战,带领人类组建最强兵团,实力碾压入侵者!建立家园防线,欲争宇宙!能力越大,野心越大!
  • 永生之墓

    永生之墓

    上古时期颛顼帝曾命神将黎和重切断了人间和仙间的联系,但是留下了六个时空节点,这里时空停滞。古代寻仙发丘人发现了这六个时空节点,便是所谓的永生之墓。道光年间六大汉臣家族被满门抄斩,劫后余生的后人逃到了河北。单淳,吴晴,苏小小,元大彪,苏洪,姜诗文再续百年恩怨.
  • 穿越柯南之命运的轮回

    穿越柯南之命运的轮回

    我想死,为什么不让我死......废话!主角死了,故事怎么编。瞎编,你这个红发红睦的小鬼,你懂什么,还不快给我跪下来.........
  • 热血星神

    热血星神

    热血星空,骄傲不死!当上古传说空降而来,妖魔鬼怪争霸宇宙,个人的力量能不死不灭?学院反面教科书的主角,某天忽然被一个脱胎换骨,但生命只剩下二十年的机会砸中差点光荣牺牲。醒来时感叹,再不疯狂哥们就老了啊!二十年能干什么?斗权贵,玩封印,炼神剑,吞噬星空!“大侠,灵级位面已经被你玩坏了,求你飞升吧。”“对啊大神,咱说好二十年,可您两百岁了啊,这是赖皮!”主角大怒。“老子青春期,老子要发飙,我就是我,颜色最霸气的烟火!”---------PS:根本停不下来的屌丝逆袭记!
  • 下个路口是什么

    下个路口是什么

    现代文明打破,在繁华的城市,接受残酷的现实,命中必然的,走出了世人的认知,穿梭各个时空空间,完成一个不可能的事,认识异界的朋友,仙神的出现,天道的存在,一个不能的存在,外挂般的实力,发现一个个惊天大秘密,无法接受的存在,颠覆五官凡人的命运,步步走向未知的震撼,平衡的混沌世界存在着魔界,仙界,人界,缝隙的幽冥界,核心的天道,天道的法则............
  • 冷枭霸爱:无良少奶奶

    冷枭霸爱:无良少奶奶

    他是站在世界顶端的黑暗王者,他也是跨国集团的大BOSS他宠极了她,恨不得将相遇前未给予她的爱都补还给她她享受他给自己的爱,她亦习惯了身边有一个无所不能的他,可是当有一天他明媒正娶的妻子找上门时她伤心,她绝望,他说“丫头,给我时间,我一定让你成为我的新娘”只为这句话,她甘愿背负“小三”的骂名陪在他的身边....
  • 萌主缉夫令

    萌主缉夫令

    其实这本书应该归纳于江湖情缘一句话概括便是魔教圣女变身成武林盟主的故事怎么样,够励志吧?什么?不可能?不不不,在瓦的书里一切皆有可能。这是一篇伪励志,伪江湖,伪架空,实乃真言情的小说女主精明,男主腹黑,当精明遇上腹黑,有的只是心照不宣男配嘛···有冰山,有暖男,有小白,各位看官可报名认领···
  • 武世双子

    武世双子

    亲生兄弟,命运迥异。为拯救自己而展开一副全新的世界版图。只为在这弱肉强食的时代活下去。
  • 黑土地的骄子

    黑土地的骄子

    他是黑土地上出生的,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他大学毕业以后放弃了优越条件和优越的待遇,不顾父母和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村官,建设自己的家乡。他的事业、爱情得到了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