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7800000024

第24章 心智简单者的世界(3)

如果拿掉马丁记得的那些琐碎事物,他的世界又会如何?在许多方面,智障者的世界细小、琐碎而且暗淡无光;在那个世界,他会被人鄙夷、被当成小孩子,找到工作又被解雇,只能做最卑微的工作,在这个世界中他很难觉得自己像个正常人。

他经常发脾气,有时候心怀怨恨,怒气冲冲,有时候就像个小孩子。“我要把泥巴丢在你的脸上!”有一次我听他这么大喊大叫。他偶尔也会跟人吵嘴或打架,浑身臭味,把脏兮兮的鼻涕擦在袖子上,这时的他看上去就是个讨厌的小鬼。孩子一样的脾气,再加上爱惹人生气、爱出风头的性格,大家都不喜欢他。他在这里很快就不受欢迎了。不愉快的事正在发生,马丁的情况也不断恶化。刚开始,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并把他诊断为“适应不良”--所有病人在放弃外面的生活、搬进老人之家后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修女觉得还有些特殊的因素影响着他。“有些东西在啃噬他,好像有一种我们阻止不了的饥饿在摧残着他。”修女继续说,“我们需要做点什么。”

1月的时候,我第二次去看马丁,发现他全变了:不再像以前那样自信、喜欢表现,一副身心憔悴的样子。

“怎么回事?”我问,“出了什么问题?”

“我要唱歌。”他声音沙哑地说,“没有音乐,我就活不下去。那不只是音乐,没有它,我都不会祈祷了。”之后他忽然心头一动,“格罗夫词典第三百四十页‘巴赫篇’说:‘音乐是巴赫礼拜的工具。’我从来都没有礼拜天。”他用轻柔沉思的声调继续说,“去不了教堂,不能在唱诗班唱歌。当我长大会走路时,第一次跟爸爸一起去那里。1955年父亲去世后,我还是坚持去。我一定要去!”他激动地说,“不去的话,我会死。”

“你尽管去吧。”我说,“我们一直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活在巴赫之中

教堂离老人之家不远。他们欢迎马丁回去,不仅因为他是忠实的会友和唱诗班成员,更因为他是继他父亲之后唱诗班的智囊和建言者。

从那以后,他的生活突然变了,马丁又回到以前那个适合他的位置上。礼拜天,他可以在巴赫的音乐声中唱歌、祷告,同时享受属于他的安静的特权。

“你瞧,”再一次见到他时,他告诉我(不是在自夸,只是纯粹地陈述事实),“他们明白,我知道所有巴赫的礼拜仪式及合唱音乐、所有的教堂大合唱(格罗夫词典上面列的二百零二首曲子),还知道哪个礼拜天和圣日要唱什么歌。我们是这个主教区里唯一拥有真正的管弦乐队和唱诗班的教堂,也是唯一按规定演唱巴赫声乐作品的教堂,每周日我们都会大合唱。这个复活节我们打算演唱《马太受难曲》。”

我想,像马丁这样低能的人会对巴赫有这样的热情,虽然令人不解,但也令人感动。巴赫似乎充满智慧,而马丁却???愚笨。直到买了大合唱的唱片,又去听了一场《庄严颂》之后,我还是想不明白,马丁的智力这么低下,却能够完全领会巴赫复杂巧妙的音乐智慧。不过不仅如此,这一切似乎无关智力:巴赫为他而活,他也活在巴赫之中。

马丁的确有奇异的音乐能力,不过这些能力只有进入正确和自然的环境时才会凸显出来。

马丁心中唯一关注的东西跟他父亲一样(也是他们曾经亲密分享的),永远都是音乐的精神,特别是宗教音乐与欢呼赞扬的天籁之音。

回到教堂唱歌时,马丁就像变了一个人,他找到自我,召回自我,再次重生。那个虚伪的人、那个被标明智障的人、那个讨人嫌的小孩不见了,那个惹人生气、没有情感、没有自我记忆的马丁也不见了,真实的他回来了,那个人庄严体面,受到别人的尊敬与重视。

不过最兴奋的事情,就是看马丁投入地唱歌或者聆听音乐。他是那样专注,沉迷其中,完全投入。这时的他就跟丽贝卡在表演、荷西在画画,或者双胞胎之间进行奇怪的数字沟通是一样的。一句话,马丁在此刻完全变了,所有的缺陷与疾病都无影无踪,在他身上看到的只有专注、活力、完整与健康。

写这篇文章和后面两篇文章时,我只想记录自己的经验心得,基本没想过它的主题,也不知道已经有人写过很多相关的文章(例如刘易斯·希尔1974年所列的五十二篇参考文献)。到“双胞胎”一文发表后,我收到了一大堆来信和选刊,尽管仍然疑惑重重,但还是稍微明白一点了。

在这当中,维斯考特写的一篇优美又详尽的个案研究让我非常感兴趣。马丁与维斯考特的病人哈瑞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两人都有异于常人的能力。这些能力有时候用在无中心的否定式生活方式上,有时候则用在创造性的肯定生活方式上:所以当哈瑞的父亲读给哈瑞听之后,她记住了波士顿电话簿的前三页,几年后还能按要求说出上面的任何一个号码);但完全不同、更有创意的是,哈瑞可以作曲,并即兴创作出任何一位作曲家风格的音乐。

显然,这两个人(就像下一章的双胞胎一样)有可能会被送去或招去做“白痴专家”,做一些迷惑众人、毫无意义的特技表演。但只要不朝这个方向逼迫他们,他们都会表现出对美好和真理的不懈追求。虽然马丁对一些随机的、无意义的事物有惊人的记忆力,但是他真正的幸福源于秩序与和谐。无论是大合唱灵性的音乐秩序,还是格罗夫的秩序,都能让他兴奋。巴赫与格罗夫会在同一个世界进行交流。马丁除了音乐之外没有别的世界,维斯考特的病人也是这样。但这个世界是真实的,能够让他也变得真实,能够改变他的人生。看到他的变化真是令人欣慰。当然,在哈瑞身上也是一样:

当我请她在波士顿州立医院的一场研讨会中表演时,这个笨手笨脚、形容粗俗有失风雅的小佳人,这个发育过度的五岁女孩,却完全变了。她端庄地坐下,沉静地看着琴键。等到我们全部安静下来,她慢慢地将手放在琴键上略作停顿,接着点头,开始以全部的感情和演奏家的动作弹出音符。那一刻,她完全变了一个人。

“白痴专家”这个名字让人觉得他们只是会些熟练的技巧或计算,却没有真正的才智和理解力。刚开始我对马丁的确有这样的想法,一直到我买了《庄严颂》盒带后才有所改变。那时候我才真正明白,马丁真的能够完全理解这篇复杂的作品,并非只是靠着熟练的技巧或者超常的记忆力,而是靠他真正的音乐才智。本书首次出版之后,我收到一篇芝加哥的米勒写的有趣文章,名字是《一位有发展性残疾的音乐家对声音结构的感受力》,这篇文章格外引起我的注意。该文具体研究一位五岁神童,他母亲在怀孕期间得了麻疹,导致他的精神与其他方面有严重障碍。他不使用机械方式记忆,而是对于组合的规则非常敏感,尤其是不同的音符在主要结构上所扮演的角色……对于知识结构具有清晰的整体感觉,不受个人经验中特例的限制。我坚信,这就是马丁的情况。有人会想,这种看法是否适用于所有的“白痴大师”:他们可能在特定的领域(音乐、数字、视觉等所有他们擅长的领域)真的拥有创造性的才智,而不是机械性的重复。马丁、荷西、双胞胎的能力虽然局限于特殊而狭小的某个方面,但是最后他们都有所成就,而我们要去认识、培养的也就是这样的能力。

完全不懂计算的数学奇才双胞胎

1966年,我在一所州立医院第一次见到约翰和迈克尔这哥俩的时候,他们已经很出名了。他们上过广播和电视,还当过科学杂志和大众媒体的特邀嘉宾。我怀疑,他俩还是科幻小说的主人公。虽然情节有点添油加醋,但还是主要依据播放的报道编出来的。

那时候双胞胎才二十六岁。他们七岁时就已经来到这家医学中心。经历了各式各样的检查之后,他们被诊断为自闭症、精神病,或是重度智障。大概的描述包括:和白痴专家一样,除了对文档有很强的记忆力之外,他们“没什么别的特长”;他们对经历和见到的最细微的事情都能过目不忘;能够利用潜意识中的日历进行计算,马上说出过去或将来的某一天是星期几。以上是史蒂芬·史密斯在他那本颇具想象力的综合性图书《伟大的心算者》中所持的观点。据我所知,60年代中期之后再没有人对双胞胎做过研究,他们引发的短暂兴趣,已经被专家们对该问题的似是而非的“解释”扑灭了。

不过我相信这是个误会,或许是由于方法过于僵化,或许是提问的方式过于呆板,抑或做法太过模式化,所以那些最初的研究人员自然而然就有了偏颇。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把双胞胎的思维、心理以及生命完全忽略掉了。

与作出的任何研究相比,事实更加让人觉得奇怪复杂,难以解释。但是这些事实在大量的正规测试或者六十分钟访谈节目中却毫无体现。

我并不是说这些研究或电视节目是错的。他们都尽可能做到有理有据、内容丰富,但是他们却自我禁锢于观察到和测试出的表象中,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也没有对其深刻的内涵做进一步的暗示和猜测。

除非不再把哥俩当做研究对象,停止对他们测试,不然谁都无法从他们身上得出任何有深度的结论。我们需要抛开规范的测试,慢慢地了解这对双胞胎,公开地、安静地观察他们,敞开思维,从现象入手,不带任何假设,看他们怎么生活、怎么思考、怎么安静地沟通,看他们怎么过自己的日子,然后才会发现,有种非常神秘的东西在起作用。它的力量与深度似乎很简单;但自从认识双胞胎以来,我花了十八年都没能把它解释清楚。

怪胎还是计算专家?

第一次见到他们,发现他们真的不讨人喜欢--长相怪异,却又分不出谁是谁,外形、面容、动作都是同一个模子造出来的;连心智和性格都一模一样,而且两人同样患有脑组织损伤。他们的个头比正常人矮,头和手的比例严重失衡,上腭和足部严重弯曲,说话吱吱响、没有高低起伏的音调;总是做出许多奇怪的抽搐动作;还有高度近视,佩戴的眼镜片太厚,以至于看起来眼睛似乎歪了;整个人看上去像荒谬的小教授,老是带着一种失常的、不安而又诡异的注意力,盯着某个地方不放。一旦开始对他们进行测试,或者让他们自己做动作(他们老是这样)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这就是过去出版的文章所描述的或者舞台上所呈现的双胞胎。在我工作的那个医院,他们是每年年终晚会的风云人物。他们也常常以这种尴尬的形象出现在电视台上。

在这些情景下,他们总是这样做。双胞胎说:“给我们一个日期,过去或未来四千年的任何一个都可以。”你给他们一个日子,他们几乎同时告诉你那天是星期几。“再来一天!”他们喊着,然后表演不断地重复。他们也会告诉你八万年内的复活节都是哪天。虽然报道中并没有提及,但是仍然会有人看到,他们回答这些问题时,眼睛按照一种特别的方式在转动,然后固定在某个位置,似乎他们正在打开或查看内在的景象或心灵的日历。虽然有人总结说,他们靠的是纯粹的计算,但他们总有一种强烈的“看”的表情和样子。

他们对于数字的记忆非常好,几乎到了没有限制的地步。复述三位数、三十位数、三百位数,对他们来说同样简单。不过还是有人认为这是有“诀窍”的。

然而,一旦测试他们计算的能力(这是数学神童和心算者最擅长的本事),他们却做得出奇的糟糕,差不多就是IQ测试六十分的水平。简单的加减法他们都算不出来,而且根本不理解乘法和除法。伟大的“算术家”不会算算术,连最基本的计算能力都没有,到底怎么了?

虽然这样,他们还是被称作“日历计算家”。大家推断认定,他们的能力跟记忆力没有关系,而是使用了无意识的算法来计算日期。其实想想,连过去最伟大的数学家和心算家高斯也无法算出复活节的日子;连最简单的数学计算都不会的双胞???,能够以数学运算法则推算出答案,这根本是不可能的。的确是有许多计算能力强的人,他们可以通过一堆方法和数学公式算出答案。也正是如此,霍维茨等人才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双胞胎和他们一样。史密斯早期也得出这样的结论:

虽然已是老生常谈,但某些神秘的事情正在这里上演:人类的神秘能力让人在无意识中进行数学运算。

如果事情这么开始,也这么结束,那看起来的确像老生常谈,一点都不神秘,因为数学计算本质上是机械性的,是属于问题层面而非神秘层面的问题,电脑能够把这些处理得很好。

然而即使在他们的一些表演和技巧当中都有让人大跌眼镜的地方。他们能够说出他们一生中(大概从四岁开始)任何一天的天气和当天发生的事情。他们说话的方式充满孩子气,非常琐碎且不带感情。给他们一个日子,他们的眼珠子转一会儿,然后停下来,用一种平板单调的声音告诉你,当天的天气、听到的政治事件,以及他们自己那天都做了什么。这些内容包括童年的痛苦和强烈的自卑,以及遭受的鄙夷、嘲弄和羞辱。但他们却用平淡不变的声调说出来,不带任何个人感情。显然他们这时候的记忆只是一种资料性的存储,不夹杂个人意见,与个人没有关系,也找不到任何重点。

看见脑中的数学公式

可以说,个人的体验和情感已经从记忆中除去,说得刻薄一点,在患有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的人身上也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一定有人认为双胞胎也有这种病)。不过更有道理的说法是,这类记忆从来没有任何人格特征,过度记忆的基本特征就是这样的。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对双胞胎的记忆容量似乎大得没有边际,而他们也可以无限搜寻脑中的记忆。虽然随便一个无知观众都会注意到,研究人员却很少注意这一点。如果你问他们俩的脑袋怎么记得了那么多的事情(比如三百位的数字,或者四十年里数不清的琐事),他们会很简单地说:“我们看得见。”眼睛看到的视觉信息,频度之强,幅度之广,逼真至极。那好像是他们大脑中天生的生理功能,可以与卢瑞亚《记忆大师的心灵》中描述的那位有名的病人作比较,虽然双胞胎并不像记忆大师那样,记忆中有丰富的综合性知觉与有意识的组织。毫无疑问(至少我是这么认为),双胞胎的脑中存有大量的画面,比如各种风景或人物外貌等等,这些画面都是他们曾听过、看过、想过或做过的事情,只要眼睛一转就能唤起这些记忆,并且看到画面中任何的细节。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他们在“记忆”的时候,眼珠子快速转动,然后停下来。

这样的记忆能力虽然非同寻常,但还不能算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双胞胎或其他人会有这样的记忆,对此我们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如我先前暗示的那样,双胞胎身上是否还有更让人感兴趣的事情?我相信一定有。

数字如同风景画

同类推荐
  • 江南美人

    江南美人

    小说通过对在外游子回乡几十天所见所闻所历的描述,回忆和现在衔接,想象和现实交织,深刻而又直白地揭示了江南土地上最基层农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这三十年的变迁,以及这些变迁对农民、小城镇居民生活、物质、内心、精神的深远影响。
  • 证人

    证人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三)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三)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刺婚

    刺婚

    这个婚姻外表十全十美,实际竟是惊心策划的骗局。凌依然有朋友都交口称赞的好老公,快乐的她安心做贤内助。然而某天晚上的一个电话如当头棒喝,将她拽出幸福天堂。温柔的丈夫在一瞬间暴跳如雷,如同变了个人。逃过一劫的凌依然在朋友的帮助下渐渐看清丈夫的真面目,一个个阴谋浮出水面。仓皇失措时,一个曾经被他深深伤害的男人出现在她眼前,他将如何对待凌依然?
  • 秋河

    秋河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热门推荐
  • 剑梦仙侠泪

    剑梦仙侠泪

    古有仙人为情轮回三生三世,无怨无悔寻觅茫茫人海,终知爱人神魂俱灭。云梦树下命叹苍生,泪洒红尘唯剑相伴,修至极巅,名曰剑仙。游历凡间只为守护心中正道,乱世奇缘竟现惊世阴谋。仙神狂怒暴动天庭,群妖乱舞震荡冥府,为守人间安宁,剑仙甘愿背负世间骂名。残剑坠地、孤寂落寞。浮萍苍生、剑仗仙侠!
  • 阴阳捉鬼道

    阴阳捉鬼道

    天生阴阳眼,此生注定与鬼打交道。就在我的征途中,我遇到了钟馗的转世,从此开始了和钟馗一起消灭鬼王的旅途。有兴趣者可加qq群590048959。
  • 背道而驰而不忘

    背道而驰而不忘

    理想改变了我们的模样,一份高中恋,多人加入。在最后的高考冲刺中,张倩后孙浩考入南开大学,在此中孙浩遇见了白若雪,两人产生了好感,而张倩努力挽回孙浩和他的感情。最后孙浩去了美国,成了一家小型公司CEO总裁,而张倩去法国留学。但他(她)们心中并没有忘记那个她(他)
  • 重生之走上巅峰

    重生之走上巅峰

    渣爹后娘还有同父异母的小弟和后娘带来的女孩想进我家?没门!亲妈你别怕,再来一世我不会让你这么苦!
  • 精英猎手小队

    精英猎手小队

    魔物猎人,是恩塔蒂斯大陆上新兴的一种职业,他们靠接受别人的委托,猎杀人们所需的魔物并收取中间的费用为生。雷恩就是一名魔物猎人,他在远离王都的小镇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三人猎魔小队,每日靠猎杀魔物为生。然而在他组建小队后不久,王都中传来了自己的老师里昂被杀害的消息,为了调查真相,雷恩带着小队里其他的两名成员来到了王都,他们并不知道,当他们踏入王都之际,一个巨大的阴谋已悄然展开。
  • 四云记

    四云记

    本来应该成为21世纪最伟大科学家的男人,因为实验意外,重生到了另一个世界,但是在这个充满法术的世界,男主角却坚持使用自己的发明解决问题,死活不肯修炼法术的男主角在这个魔法的世界守护自己的科学。(p.s一个字也别信。)(pp.s其实可以稍微信一点。)
  • 腹黑老公别乱来

    腹黑老公别乱来

    重生的她聪明、腹黑、天赋高,修炼三天就能抵得上别人修炼十年。却因抵御强敌,伤重失忆,变成一个看起来天真烂漫的小女孩,一心想着要翘家。幸好找到个“妻奴”相公,对她无限宠溺,她捣蛋,他收拾烂摊。
  • 龙升东方

    龙升东方

    主人公意外地从南中国海中挖掘出一种独特的能源结晶,并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下,穿越到一个时间略早于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的平行世界中。想知道大国要怎么才能崛起吗?
  • 异界无双战皇

    异界无双战皇

    战苍穹、噬星空、拥美眷,一身邪气,占尽天缘,步入武巅,剑指苍天,六合八荒,谁与争锋!天才少年意外陨落,不甘屈服的他逆天崛起,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当命运的车轮开始转动,当他手握绝世神剑,体内封印的血脉觉醒,一身神装,无敌功法,摧枯拉朽,见神杀神,势不可挡!
  • 神魔九玄天

    神魔九玄天

    他是伊斯塔拉帝国三大家族之一萧家的大少爷,人们口中的混世魔王,世人皆怕的修罗殿殿主之一的修,但这些都不是他真正的身份,他真正身份乃魔神之子,新任魔神!当家族惨遭迫害,他历经磨难,终于站在了九玄天之上,一家团聚。正如命运罗盘所显示:魔族重现,新神诞生,新帝降世,天地变色,神族陨落!(本文为已完结作品《玄天乾》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