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8500000001

第1章 在17位勇士的遗像前

面对英魂,我仰起头来,第一次从“悲壮”这两个字中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的渴望和信心。是,他们倒下了,倒在了他们最钟爱的自然之怀里。登山这项事业,才更显出她的悲壮与价值。他们的生命,延续到了无数的后来者身上。

1991年,是我国登山史上损失最大、最惨痛的一年。

在滇西北迪庆州的梅里雪山,发生了特大山难。

此次山难,在世界登山史上是罕见和惨烈的—17名登山者,一夜之间永远消逝了,出事的确切时间、地点无人知晓,遗体、遗物等无影无踪。举世震惊。尤其在国内外登山界,这次山难形成一个巨大的冲击波!

很多人对登山的恐惧,对登山运动的不理解,就是听说了梅里山难所致。还有,一些传说,使这次山难显得格外神秘。有人说,梅里雪山是神山,被称为“太子雪山”,“梅里”就是“埋你”,谁想登太子的肩头,就埋谁;梅里雪山的主峰卡格博常年隐在云雾中,有一年,一位大师来了,他向雪山祈祷,将一瓶圣水往空中一洒,卡格博峰尖的云雾似幕布一样拉开,金光普照,令所有在场的人都拜倒在神山脚下……神话也好,传说也好,这里面有人们对雪山的崇敬。但假如因此就认为此山绝不该登,那么长眠在冰峰中的17名登山者,将永难瞑目。

还是该真实地了解这次山难的悲壮。

梅里雪山处于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相交的顶点上,在我国云南省与西藏自治区交界处。极其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它的地形和气候也极为特殊。海拔3400米处还是一片绿色的世界,鸟语花香;而再往上,便是常年冰封雪裹。山体陡险,四处都是冰缝、滚石,流雪和冰崩雪崩频频不断,一天多达四五十次。更大的难处在于,这里的气候太差,独特的地形极易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任何一片云彩飘过,都会形成雪和大雾。1987年以来,中、日、美三国的登山家已四次攀登梅里,均因气候条件太差无法行动而失败。很多不了解登山的人总认为:人类曾若干次登上过世界最高的珠峰,还有比珠峰更难登的山吗?就说梅里雪山,海拔仅6740米,怎么就这样艰难呢?

1990年11月27日,中日联合登山队29人开进梅里雪山脚下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中方队长为中国登协的宋志义和孙维琦,日方队长为京都大学学士山岳会的气象专家井上治郎教授。云南登协也有五人参加了这次登山活动。应当说,这是一支实力较强、经验较丰富的队伍。12月2日,联合登山队进入大本营,13日,建成位于5300米处的2号营地。17日又建成3号营地。25日,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在5900米的高度跨越一道直立达10米的冰壁,建好了4号营地。整个过程意想不到地顺利。

这里是梅里雪山的肩头。这个高度,已是先前四次攀登从未达到的。消息传到了昆明,有关方面兴奋地开始准备庆功会了。

成功在即。

12月28日清晨,中日两国队员宋志义、孙维琦、近藤裕史等五人组成第一突击队,自4号营地向顶峰发起了冲击。当天13时许,突击队到达6470米高度,仍是意想不到地顺利。于是,山下的力量开始集中向3号营地集结,连事先定好没有登山任务的日方秘书长佐佐木哲男也按捺不住,当日从大本营出发向上攀登。

后方应急力量空虚了。

对于登山者,登顶的诱惑太大了!

——第一突击队,此时距顶峰仅有几十米。

最初,任何人都没有注意到晴空中那仅有的一片乌云。这片乌云在瞬间急速扩大,黑压压地涌了上来,很快卷成了猛烈的暴风雪。高空风裹着漫天大雪撕扯着每一个队员,人连站都站不稳了,更别说继续攀登。能见度急速下降到只有一二米。撤退的道路,也已被死死封锁。五个人避在一岩体处,被困了三个小时后,宋志义和孙维琦冒着生命危险在前方搜索道路下撤。在这种条件下下撤,一步探不准便将葬身冰谷。八年前,宋志义在南迦巴瓦峰遇到暴风雪,也是这样下撤的,结果脚下的雪檐断裂,他一头栽下了深渊。幸亏他和仁青平措结了组(结组,即两人或几人连在同一根绳子上,好处是遇险时可互相营救,但另一方若无准备则将同归于尽。1957年攀登贡嘎山时,师秀等三人就是这样同时滑下万丈悬崖的),仁青平措把绕着结组绳的冰镐死命地插入雪中,整个身子扑上去压住,才救了他的命。

近午夜,第一突击队才终于下撤到4号营地,这600多米的落差用了十多个小时。这已是个极危险的信号了,谁能预料到几天后的灭顶之灾?

这次突击失败了,使他们不得不重新回到海拔5100米的3号营地。人们在期待天气转好,然后继续突顶。

29日,大部分人在3号营地休整,三名日方队员在4号营地整理物资。

31日,队员们从大本营往3号营地运输物资。

1991年1月1日,登山队制定出后两天的突顶计划。

2日,大雪。

3日,特大雪。据云南省气象部门说,这是30年未遇的特大雪。

3日夜,营地人员按惯例与大本营通话。此时,3号营地驻扎了这支队伍的全部中坚力量—17位勇士。17人,有16部报话机。可以说,几乎任何人只要一打开报话机,就可躺在睡袋里与大本营通话。通话内容除必要的情况通报外,便是和山下的队友轻松地开开玩笑。

大本营报话机里,宋志义的声音出现了:“没什么情况,正常,正常!大本营,放心,放心!明天给我们准备好荷包蛋,为我们庆功吧!”

22时15分,云南队员李之云的声音出现了:“大本营,大本营,这里积雪厚度已达一米多,睡一会儿,就得到外面去铲铲帐篷上的积雪。放心!就是冷,撒泡尿都挂成冰帘子啦!……”

这是3号营地与大本营的最后一次通话。

——就在这3日夜到4日凌晨之间,几点几分?不知道。

卡格博主峰的冰谷里,传来一声巨响,有些沉闷的一声巨响。山下有的村民被震醒。而离卡格博峰最近的雪崩以西的大本营里,12人却都没有注意到这一声响——山上雪崩的轰隆声不断,大家都已习以为常了。

4日,从清晨一直到傍晚,大本营都在声嘶力竭地呼叫:

“宋志义!宋志义!大本营呼叫!……”

“孙维琦!孙维琦!大本营呼叫!……”

“李之云!李之云!……”

没有回答。山上16台报话机一片死寂……

3号营地。这次登山的所有日本队员(11名),还有中方的宋志义、孙维琦、李之云、王建华、斯那次里、林之生,永远不会和大本营通话了。

大本营里,只有12人,12人中,无一人上过3号营地,它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6日,时任德钦县委书记的和阿寿率人赶到大本营,他流着泪阻止住已急红了眼要往山上冲的人们。他知道,此时连大本营都不安全。当知青时,他曾在大本营一带亲眼目击过一场雪崩,几十亩粗壮的核桃树被拔葱似地瞬间毁灭……6日,中国登协出动全部中坚力量赶往云南。

9日,有关方面派出侦察机飞赴梅里上空搜索。

12日,西藏优秀登山家仁青平措率五名队员日夜兼程赶往德钦。

19日,日方首批救援队八人到达梅里。

中国登山史上,一次惊心动魄、规模最大的冰峰抢险救援活动,从陆上空中两面拉开战幕。

但是,救援队与暴怒的雪崩和暴风雪抗争十几天后,由于天气意想不到的恶劣,终未到达出事地点。从航空照片上看到的雪崩覆盖面积达25万平方米,完全是一次突发性的百万吨巨大雪崩,造成了这17位勇士没有生还希望的那一场大灾难。

25日,中日双方向新闻界沉痛宣告:这次救援暂时中止,取证有限,17位勇士全部遇难。

1991年2月7日,17位勇士的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在八宝山追悼会的灵堂上,我哭了。记忆中,我成年后只哭过三次。一次,是为我们报社收发室一位辛劳一生、一贫如洗的张师傅。他的工作,是为我们这个几百人的新闻出版大楼收发信报。近60岁的老人了,每天忙得连口水都来不及喝,信报从未出过差错,可突然患脑溢血去世了。那天,我们这个大楼里去的人很多,去为这位平凡而可敬的老工人送行。另一次,是为一位被人迫害患病致死的才20几岁的小弟,这是一个在弥留之际都关心着祖国的青年。这两次,使我感到人世间的沧桑和悲凉,那是人间尚有的不公平的悲凉。这样的时刻,使我们活着的人不能不感到生活下去的勇气受到重重地挫伤。

再有,就是这一次了……

追悼会上,我望着17位勇士的遗像,泪眼模糊。遗像中的孙维琦仍含笑望着我,那么亲切的面孔。我去过登山基地和中国登协多次,定然见过他,只是没有交往。听说这次临行前,他还答应回来后给我们《山野》杂志写一篇《四进梅里》。没想到只能由我们来赶写悼念他和他的难友的文章了。他年轻的妻子赵小欣,带着一对双胞胎儿子站在丈夫的遗像前,儿子才三岁。两个可爱的孩子头上缠着白布条,睁着大眼睛望着周围陌生而奇怪的一切,在妈妈和阿姨的怀里那么安静。以他们的年龄,还不知道爸爸永远不会归来。孙维琦夫妇婚后在一起生活仅仅四年,两人给孩子起了同一个名字——“岩”。大胖叫孙岩,二胖叫赵岩。这个“岩”字,凝聚着孙维琦对登山事业九死不悔的信念和热爱。我望着孩子,悲伤之外一种猛烈的冲击在血管中奔突……

面对英魂,我仰起头来,第一次从“悲壮”这两个字中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的渴望和信心。是的,他们倒下了,倒在了他们最钟爱的自然之怀里。登山这项事业,才更显出她的悲壮与价值。他们的生命,也延续到了无数的后来者身上。

我想起一部外国影片中的两句台词。父亲领着年幼的小儿子来到烈士们的石雕像前—儿子说:“爸爸,他们睡着了。”

父亲答:“不,孩子,他们永远醒着。”

永远醒着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永不会消逝。生命在这里不是终结,而是永存。珠穆朗玛峰下,有许多长眠的勇士。他们来自世界上的多个国家,或素昧平生,或匆匆相识,为了一个目的,他们静静地永远聚在了那里。这长眠,是醒着的,醒着的双眼微笑着注望峰顶。后来者每次来到他们的墓地前,都要为他们点燃起一盏又一盏酥油灯。这灯,是他们永不熄灭的生命之火的象征。

死去的他们,谱写了壮丽的生命之歌。

活着的我们呢?

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惊心动魄的探险史。登山者身上,最鲜明地体现着这一点。他们以生命的代价丰富着人类的物质、精神、科学和文化生活,他们高扬起人类的不屈和尊严之旗,给我们以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正对着这灵堂的前方,烈士陵园里有贡嘎山四位登山者的墓碑。我曾不止一次地默立在碑前。很久以前,我就有一种愿望,盼着有一天,我能走进登山者的生活。我渴望能走入他们心中,从他们那儿“盗火”。

如今,这念头更急切了。

我深信,西藏,雪山,会给我的生命注入很多很多东西。

到自然当中去!到那些举起生命之火照亮苍茫人生的登山者中间去!

去悟一悟人生,在人生里,升起一轮金色的太阳。

决定了!我要进藏,我要进山!

同类推荐
  • 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

    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

    《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收录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代表作《葡萄牙女子赠十四行诗集》和罗伯特·勃朗宁关于爱情主题的戏剧抒情诗歌18首以及两人情书选段。勃朗宁夫人写的是抒发爱情的诗,而勃朗宁写的是思考爱情的诗。一位堪称浪漫主义美丽的回声,另一位是浪漫主义的名副其实的终结者。《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堪称天真与成熟的对话,古典与现代的对话。
  • 汉魏六朝诗鉴赏

    汉魏六朝诗鉴赏

    该书选收了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诗歌九百余篇,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文学发展的角度,鉴赏、评价这一时期绚丽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辉艺术成就,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
  • 丁玲自述

    丁玲自述

    该书中所选编的,都是丁玲记述自己生活与文学创作经历的文章,其中的一些怀人之作,记叙了与她有过密切关系、对她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也留下了丁玲在某个特定时期的侧影,有助于读者对她的了解和理解。
  • 杰出孩子最喜欢读的机智故事

    杰出孩子最喜欢读的机智故事

    本书精心选取了古今中外流传最广,最有创意,最给人启迪的机智故事。
  • 月光下的灯影

    月光下的灯影

    梁思成的才华不在徐志摩之下。他是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先驱,直到今天,他40年前的作品,仍被世界建筑界认为是经典之作。走遍中国山川,又曾到西方游学的梁思成,毕竟有不同的心胸。徐志摩飞机失事后,梁思成特地赶去现场,捡回一块飞机残片,交给自己的妻子。据说林徽音把它挂在卧室的墙上,终其一生。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心灵世界,在那心灵的深处,不见得是婚姻的另一半。
热门推荐
  • 最根本的处世之道

    最根本的处世之道

    成长的花瓣在天空中轻盈地飞舞,装扮着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可曾跌倒?可曾失意与彷徨?学会做人的道理和处世的方法,会让你获得启发,为你的人生锦上添花,使你收获生活的真谛。
  • 守护甜心之紫蝶雨梦

    守护甜心之紫蝶雨梦

    友情的背叛,爱情的毁灭,让她知道了微弱的种子,她发誓,再也不会相信友情爱情,她不再是那个天真的她,她将变得冷漠,新的身份,新的朋友,还能让她回到以前的她吗?呵,相信她是吗?你们等着,我会以另一个身份回来的,我的回来,会让你感到后悔。........................by亚梦。敬请期待:守护甜心之紫蝶雨梦
  • 滴天髓

    滴天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自己的故事

    我自己的故事

    这个世界多么平凡,其间没有无所畏惧的勇士,也没有力挽狂澜地英雄,更没谁做出过惊天动地地壮举:有的只是最平凡不过的生活,和在生活中不断艰难前行着地普通的人们。
  • 穿越:福孕高照

    穿越:福孕高照

    她觉得自己应该不算什么好运,好死不死穿越到架空的古代,爹妈死了,又进了宫,被人当做棋子送到慕云昭身边,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生活根本就不适合她,可她偏偏是个有福的,福大命大,好孕连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女高怪谈之春梦

    女高怪谈之春梦

    两个可以看见鬼的姐妹,姐姐靠美貌利用鬼,却爱上了黑白无常?妹妹心灵单纯,却从小自卑,灵魂出窍和自己心爱的人恋爱,最终是否如愿,是在一起?还是永远的分离?
  • 论坛的约定

    论坛的约定

    一只猫,一只狗,一个女孩内容背景是建立在一个论坛上一群认识的人基础上的!主题是建立在一段网恋上的!
  • 独宠小蛮妻

    独宠小蛮妻

    为了报复逼死母亲的继母,她以出卖自己的身体做交易,却不知道自己招惹上的是一只恶魔。决定事情开始的是她,而结束却由不得她。他权势滔天,而她是被家人不希望存在的继女,从交易开始那一刻就注定了结局,在恶魔的温柔里沦陷。
  • 火影之苍叶流火

    火影之苍叶流火

    叶轩穿越成鸣人,临死前的父母寄托了火的思念,驰骋在忍界之中,凄厉的黑暗终有一天会被火焰照亮。本文依旧以鸣人为主角,走修罗路线。
  • 莫凌

    莫凌

    风流纨绔,才子佳人不,我只是随心所欲看淡尘世风风雨雨一斩花落无喜无伤为了家人,屠尽天下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