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8500000036

第36章 王勇峰心已冲顶

登山者的目标不是登顶,而是体验人生中的勇敢行为,向自己挑战。这是一种灵魂的攀登,把壮丽的雪山和大自然抱在怀中,向世界上热爱生活的人呼唤一种崇高和美好的生活信念。

王勇峰不太爱说话。

在珠穆朗玛峰的一场狂暴的暴风雪后,我问过他:“勇峰,你认为下次行军登顶有希望吗?”“太难说了。”他望着帐外的飞雪,摇摇头,”那得看老天爷保不保佑了,登顶时暴风雪一来,谁也不敢放大话。”“你有信心吗?”他默默无语。

--这就是他。他是我所见过的又一个真正的登山者,从来不说大话、空话。人,活得像山一样实在;心,也像冰山一样透明。

过后他对我说:“你真是干记者干出了职业病,总想从被采访者那儿得点儿豪言壮语。我跟你说,我反感那一套。你问我有信心吗?废话,没信心我干什么来了?实话告诉你,为这次登珠峰我苦苦等了五年。五年前的1988年,我登到8000米,结果失败而归。我的泪水流在肚子里,我发誓要记住那次惨痛的失败。这一次机会终于来了,还用说吗?”又一次,我问他:“假如你登上了顶峰……”他打断了我,笑着说:“不要说假如,没有假如,就是真的登上去了!”“好,就是真登上去了。你到了顶峰最想说的话是什么?”我以为他又会奚落我“犯病”。但没有,他沉默下来,只说了一句:“我想过,真的不止一次想过……”他没有说。

中学时代,他就喜欢户外运动,常去郊外旅游。大自然说不清的一种美,磁铁一样吸引着他。他觉得自己骨子里有一种什么东西,早已交给了自然。1980年高考时,他在重点院校报考栏中,填写的全是地质院校。结果如愿以偿,中国最出色的地质院校--中国地质大学录取了他。

他生性好动。一入校,他就十分渴望加入学校的业余田径队,迷到了每天下午在体育教研室门口转来转去的地步。老师说,行,你练练试试看。结果,学院的几项长跑纪录都是他打破的。1983年底,他如愿以偿,被学院登山教练看上,走进了登山运动的行列,成为一个登山运动员。

和雪山打交道,最适合他的性格。第一次登山是在青海的阿尼玛卿二峰,当时他还是一个在校的大学生。随着中日尼联合登山队进山,在经历了雪崩、滑坠等各种危险之后,他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事业了。奇艰绝险面前,随时有丢掉性命的可能,但他从老登山者身上发现了这项事业的价值。登顶峰的那一刻,他享受到了人生最美好、最巨大的幸福和荣誉感。

“它充满着我的全身,我觉得自己像一个征战沙场的英勇无比的将军,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去做,那时真是年轻气盛。”他说。

1988年底,他和队友李致新作为中美联合队的队员,去攀登南极最高峰文森峰。这是中国登山者第一次到南极去攀登,也是第一次完全要依靠两个人的力量去登一座险峰。在那里,出发进山前,他们被要求必须填写一张表,得说明自己将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这意味着一旦发生意外,将无人对他们进行援救。这使他们深感离开祖国、离开亲人的孤单。但此时此刻他们又感到肩上的任务是那么重,又那么危险。他们是代表祖国来完成这次登山任务的,祖国在他们心中是坚强的后盾。

他毅然拿起笔,在此表上签了名。之后,真感到有点儿“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味道。

他们成功了。只是在顶峰上,有种想笑笑不出、想哭哭不出的感觉。这一次的成功,意味着中国登山者也同样有着远距离、小规模的探险能力。外国的登山伙伴向他们伸出了大拇指。作为中华儿女,能为祖国赢得荣誉,他们感到无比自豪。

1992年,王勇峰等四名中国队员到美国阿拉斯加攀登北美最高峰麦金利峰。这是一座神秘的高峰,变化无常的气候和风暴随时都有可能把登山者卷下山谷。有许多著名的登山家在这里遇难。出发时,按中方的意愿是,沿比较安全的传统路线完成大陆队员首登这座高峰的任务,可是美国队员提出要攀登难度更大的西壁路线。这条路线危险性很大,三名韩国队员前几天刚从这条路线摔下身亡。为了给祖国争光,他们同意从这条路线攀登。在接近顶峰时,美国三名队员出现了危险,王勇峰和队友李致新不顾个人安危在冰崖上救出了美国队员,使美国队员钦佩极了,直夸“中国队员了不起!”结果,这支队伍只有他们这两个中国队员登上了顶峰,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1993年春天,他作为主力队员,参加了海峡两岸珠穆朗玛峰登山队。这次,他要还五年前的登顶之愿。

且不说珠峰恶劣的自然条件,台湾队员实力也较弱。在山上,近两个月的运输、修路、攀登过程中,内地队员必须负担得更重一些。

王勇峰每天仍旧默默地在营地奔忙。别人都休息了,他还在分物资、整理装备,准备次日的运输。自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至7028米的天险北坳,王勇峰顽强地往返攀登运输达九次之多,成为运输次数最多的队员。台湾山友被他的顽强深深打动了。

我刚到珠峰大本营时,高山反应强烈,头疼欲裂,连呼吸都格外艰难。王勇峰时常坐在我的睡袋边,笑着让我起来活动活动,或和我聊天,给我唱歌。我很感动,我从他那里感到了一种勇敢的力量在召唤!暴风雪之夜,我和他坐在几乎要被狂风撕碎的帐篷里,听他平静异常地给我讲述许多登山者的故事。他说他很佩服意大利著名登山家梅斯纳尔。

“真的,那才是一个真正的登山家。”他的眼睛发着亮亮的光,“不光是他专选最难最险的路线攀登,也不光是他敢在珠峰冒死创下无氧登顶的奇迹,我认为他最伟大、最深刻之处在于对登山探险的理解。他认为登山者的目标不是登顶,而是体验人生中的勇敢行为,向自己挑战。这是一种灵魂的攀登,把壮丽的雪山和大自然抱在怀中,向世界上热爱生活的人呼唤一种崇高和美好的生活信念。我要以他为榜样……”我一下子明白了他的心,知道了他为什么盼望攀登珠峰达五年之久。

如今,他作为内地唯一的一个汉族队员,将和突击组的队员向顶峰发起冲击。他会顺利吗?

作为王勇峰的队友和校友,此时在山上的还有马欣祥。他和王勇峰应当算是祖国第三代的登山者。这一代人身上有个突出的特点:文化素质较高,对山的理解观念较新。台湾队员都很喜欢小马,称他为“小马哥”。“小马哥”是一部童话中一个善良的小哥哥形象。

我认识马欣祥,是1991年的10月。那次是不期而遇。我到南迦巴瓦峰采访,刚到拉萨就遇到了从希夏邦马峰下来的张志坚和马欣祥。那一次,他们所在的中日尼登山队在希峰遇到了山难,两死两伤。张志坚在第一突击组,山难发生后从雪地爬出,艰难地营救其他日本队员。就在他们这几个幸存者处于绝境的危难时刻,第二突击组的马欣祥和另一个日本队员赶来营救,使他们得以死里逃生。

张志坚对我说:“那真是九死一生!人在那时候,感到突然和世界分离了,它比雪崩和滑坠更可怕,因为我们就坐在那里等待死亡的来临。和山下一切联系中断,谁知我们出了事?谁知我们在哪里?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伙伴马欣祥上来了,一步一步走向我,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我说不出,我们只有抱在一起痛哭。人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才体味到友情的纯洁和崇高。从他搀扶着我下山起,我的吃、穿、睡及其一切,都靠他一步不离地精心照料。我的双手严重冻伤,连解个大便小便都是他为我帮忙。我的生命,我的一切好像就交给了他。若说兄弟般的情谊,也难以到这个份儿上。山,甚至山难给了我太多东西,而小马给了我更多的东西,我将永远感谢他……”我望着小马。小马直摇手,那意思是不值得一提。

“应该的,谁都会这么做。”他说。

他很文静,也不太爱说话。他的眼睛很亮,亮得单纯而明净。

那一次,我们几乎没谈什么。但是,他的那双眼睛,我清清楚楚记住了,而且不会忘记。我很相信我的感觉。

果然,我们有缘分。不到半年,海峡两岸珠穆朗玛峰联合登山活动组队,他正在中国地质大学读博士,应邀前来入队了。他和金俊喜、王勇峰、罗申几人在怀柔的登山基地训练时,我去采访,恰与他住在一屋。我们谈了许多,我再次感到他的直率、善良和气度。

我们一起和海峡两岸的所有山友进藏,进入珠峰。他和队友上山时,我在大本营送他,那是一个风雪呼啸的上午。他没有和我说什么,只向我挥挥手,坚定地迈出每一步,向珠峰的冰山雪谷走去。行前,我请每个队员写下一句话,那是面对珠峰最想说的话。他开始说请我代他写一句,我写了,他看了摇摇头,说有些让人费解。他给了我这样一句:“当我从珠峰下来的时候,让我拥有很多美好的回忆。”这“美好的回忆”,真的无比美好,但又那么悲壮。

一个希夏邦马峰,一个珠峰,这两次攀登,对他来说,都是他人生历程中很重要的攀登。他没有登顶,但他用那颗美好的心灵救助了战友,一次次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我明白,这付出,需要很多看不见的代价。对于两次高山救助战友,他一直说是应该的,别人也会这样做。这是心里话,但我想使所有的山友明白,他内心深处的另一种茫然甚至痛苦--那是大部分登山者不能承受却必须要承受的,便是:最终没能实现登顶之愿。目标确立之后,一而再地受挫,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是一种残酷,可这就是现实和人生。

我和他接触时,就注意过他的“相”。他很善良很纯真很坚强,但是,眉宇之间藏着一种忧郁和坎坷。这一点,是任何一位优秀青年都必然有的命运。这是上苍在磨难、在锻造一个坚强的灵魂。这次去珠峰前,他就和我说:“可能我太想去珠峰实现登顶之愿,反而不好实现。”到珠峰后,从4号营地到5号营地运输物资途中,他对我说:“没有办法,我感到我的体力和适应性不足,这次登顶是不可能的了。”他说这些时心里很苦。

成功是辉煌的;失败,同样是辉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经受的就是一次一次地失败。成功的喜悦,只是很短促的,马上就会迎接又一个考验、又一个失败。从失败中站起来的勇士,将是无敌的。

同类推荐
  • 沉船

    沉船

    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诗”写作版图上,阿尔丁夫·翼人的长诗写作具有启示录的价值和意义。但似乎有很多专业研究者对他以及他多年来的长诗写作缺乏必备的了解。
  • 文学的故事

    文学的故事

    那些肩负着教化异教徒使命的传教士们,随身携带着笔记本和词典,承担起“白种人的使命”。东方的亚洲人也派遣使者来到西方学习,这些人不仅对政治、宗教以及文学颇有研究,而且他们还精通我们的语言,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他们国家的人民。
  • 最风流 醉唐诗

    最风流 醉唐诗

    《最风流 醉唐诗》内容简介:斟一壶美酒,饮完唐诗,醉倒在唐诗里就是一种幸福。万古江山一壶酒,千年岁月现行诗,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十余位资深教授倾心审读。
  • 先秦散文研究

    先秦散文研究

    本书分为十章,内容包括:先秦叙事散文的发展与繁荣、《尚书》《春秋》与《国语》、《左传》、《战国策》、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概况、先秦说理散文的早期作品等。
  • 沉思与凝望(理论评论卷)

    沉思与凝望(理论评论卷)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文学事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人、建设新中国的旺盛热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学取得新的历史性进步,创作队伍更加壮大,创作活力更加旺盛,当代文学在记录时代发展、见证历史巨变、弘扬民族精神,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我们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赋予每一位作家艺术家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呼唤着更多的好作品问世。
热门推荐
  • 恐怖未满

    恐怖未满

    亲身经历加上都市传说等于一点点的恐怖。。
  • 倾视天下:天才大小姐要成仙

    倾视天下:天才大小姐要成仙

    她两世为人,前世是个残疾,现在呢?还是个平凡人?不!她是四修天才,有着最强外挂空间,神界神兽,最强的佣兵团,掌控整个大陆经济,还有一座二十一世纪的城市。有白莲花绿茶婊?虐死你不偿命!有挑花?哪凉快哪呆去。有敌国出兵讨伐?一个原子弹炸你寸草不生!敢惹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 玄神娇宠

    玄神娇宠

    玄域,没有消磨人意志的安逸,没有乏味令人烦躁的生活。这里,强者生存,实力便是一切!或许你一不留神就会被别人超越,被人踩在脚下。所以没有人停下脚步,坚持着追求那最强之巅!上一世她过活的毫无意义,卑微至极,这一世她定要成为强者,将所有看不起她的人踩到脚下!她本是一个走到哪里都会被歧视、忽视的孤儿,却被无意中救起的流浪猫改变了她的一生。她叫他黑灵,喜欢他偶尔露出绒绒的耳朵和尾巴;祁墨,因为他,她再次有了重要牵挂——一夜结果,一个意外,却给了她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那个小小的身影是她接触到的第一个血亲,于是,抚养他成人成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不管是庞大隐族的神秘,还是暗中潜藏的狼子野心,她都不曾退缩,只是一昧的保护她所在意的人…
  • 阙歌悠扬

    阙歌悠扬

    这是一个欢喜、甜蜜的故事。曾经的青梅竹马,于岁月的辗转中,他们终于还是在缘分的安排下再次相逢。岁月悠悠,情生时亦如花开般静美。
  • 傲血至尊

    傲血至尊

    一滴血,压塌万古,让上个纪元为之终结。本纪元初期,人妖两族争锋,人族三大至尊力压十大妖神,从此人族兴盛。岁月悠悠,万载之后,一个被宗门驱逐的少年,身怀神秘之血,踏上至尊征伐之路。崛妖神坟冢,破妖邪入侵……至尊功成万骨枯,看人世沉浮,唯我独尊。
  • 入就瑞白禅师语录

    入就瑞白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御灵皇女

    重生御灵皇女

    离歌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这个被人称为遭到诅咒的不祥人,会是有着高贵血统的前朝皇族后人,大难不死后,果然必有后福。先是收了一个喜欢吃故事的灵兽,最后更多灵兽如影随形,再结识了不少本领高强的朋友,流浪在诸罗大陆以及新大陆的日子有泪有笑。但是凤凰终会浴火重生,振翅高飞,她总会回到故土,一路复仇,步步离歌。完全架空,不必细究。
  • 无限,生存乐园

    无限,生存乐园

    我翻开一本名称为“现实”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仁义道德”,但是却怎么也看不懂它,当我在床上因为这本书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时,一股寒冷的风从窗外吹来,将我原本放在桌上的书吹开,这时我借着月光看去,书上写满了“吃人”。
  • 特种兵我的保镖

    特种兵我的保镖

    特种兵退役的他在都市的生活,无赖他除了会武功什么也不会,只能去给富豪小姐们当一个保镖。看特种兵是如何当一名保镖,看他如何撂主子。
  • 枫叶残迹

    枫叶残迹

    一个少女,早年丧父,小提琴是他的最爱。因为他的出现使他与朋友反目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