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5100000024

第24章 西北:缺水背后的真相(5)

疏勒河边绿柳掩映的诗城,春风不度的玉门,在历史和文化的地图上,是有明确的方位和地标的。

汉关与唐玉门关完全不在同一个地方。两关不仅相差几百里的距离、几百年的光阴。汉修筑玉门关时,西域道路初通,主要起军事上的作用;唐玉门关则规模宏大,人口众多,有市井驿馆旅舍,城外有宽阔的护城河环绕。

玄奘法师西行求经,风餐露宿,于贞观三年(629年)九十月间抵达瓜州晋昌城。瓜州刺史独孤达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对玄奘十分敬重,盛情相迎款待。正在这时,凉州快马送来了追捕玄奘的公文。独孤达阅后,劝玄奘赶快离开。

玄奘走的是伊吾道,而当时玉门关戒备森严,他只好星夜至疏勒河边,准备绕过关城偷渡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玄奘问询西行路径,“或有报云,从此西行五十余里有瓠芦河,下广上狭,回波甚急,深不可测,上置玉门关,路必由之,即西境之襟喉也。关外西北又有五烽,侯王者居之,各相去百里,中无水草。五烽之外即莫贺延碛,伊吾国境”。当时洪水季节已经过去,水流在河滩上漫散成数支,最宽的水流尚有丈余,岸边长着胡杨林。时间仓促,又在暗夜中过河,玄奘在当地收留的一个胡人徒弟石盘陀砍树搭桥,将草和沙铺在上面,牵马过河,绕过了玉门关城。至今,在离苦峪城西约50公里处的榆林窟和东千佛洞,尚有数幅西夏时代唐僧“西天取经”的彩色壁画。这几幅壁画是以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蓝本绘制的,应为我国最早的玄奘取经图。这画中没有猪八戒与沙和尚,玄奘作汉僧,边上有非人非猴的行者,大约就是那位“胡僧”,即“猢狲”的变异。

唐瓜州设在晋昌县,故址为锁阳城。

疏勒河在锁阳城以北实测距离34公里,约合唐里61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大师西行归来后,根据记忆口述,由弟子慧立整理的,所记路程与实际距离相差无几。几十年前的一宿行程,大师记忆能如此精准,真非凡人所能。其中,瓠芦河即疏勒河无疑。“下广上狭”,当是一个峡谷地区。疏勒河自出祁连山后,流经酒泉盆地和敦煌--安西盆地,均在平原荒漠地区,只有穿过祁连山脉北麓延伸到盆地的一条剥蚀残山时,才形成了不太长的峡谷河段。这条残山与敦煌境内著名的三危山、鸣沙山相连,宽只有几公里,相对高度只有几十米,其最高处也不到200米。因为山丘低矮,且多掩埋在沙砾之中,因此又称为“乱山子”。

唐边塞诗人岑参曾两次出塞,在安西节度使幕中任掌书记、判官等职,对河西两关和天山南北的各条通道关隘,十分熟悉。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写道:“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盖将军即河西兵马使盖庭伦。守关官兵多达5 000人,可见唐玉门关的关城之大。

一切都像是为了让人遗忘。当时瓜州至酒泉的大道,也取道玉门关,沿疏勒河冲积扇边缘的泉水出露带绕行,以保证旅人的水源供给。至今,锁阳城与唐玉门关间还留有“唐道”的残迹。1000多年来,浩浩漠风带来大量沙砾,愈积愈多,唐代的古道已经明显低于地面,像一道断断续续的深沟。

据考证,东汉至唐代玉门关在今天双塔堡村附近。

两座白塔在疏勒河南岸的两个小山上,相距约半里,遥遥相望,是唐玉门关特有的景致。《肃州新志》记载:“双塔不知创于何代。……其地峰回路转,河水湾环,林木葱茜,……徘徊瞻眺,顿涤尘襟。”说得真好,只有在这里,才能够体会到“长沟流月去无声”,才能够领略历史的辽阔宏大,和“故事”的峰回路转。

可曾想过,半个多世纪前,唐玉门关还是河西走廊上保存得最好的古城遗址之一。

清雍正六年,即1728年,当时驻军利用唐代玉门关的旧址,修建了双塔堡。城周围一里多,高一丈八尺,宽一丈七尺,在南北两座城门,各有城楼。堡内建有龙王庙、关帝庙、昭忠祠等建筑。许多唐代故城的遗迹都被保留在这座城堡中。徐松西行途中,1812年到双塔堡考察。时值深秋,登临山冈,一片萧瑟的景象。他觉得与州志中的记载有些差异,“危径临流,河曲平沙,差堪步马。而山非苍翠、树乏青红,滚滚浑波,殊非佳观”。我不知这时双塔堡是否还作为一个要塞使用,但这一带有人家是肯定的。

又过去了100多年,疏勒河依然奔流。1943年,由向达、夏鼐先生率领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来到河西从事考古调查,也进入唐玉门城,当时古堡及庙宇等尚存。他们又到周边地区考察,在双塔堡四周的山顶和各河口,有12座耸立着的古烽燧,这应和了唐人诗句中“山南山北总是烽”的意境。其中双塔堡北峰,残丘相对高度近50米,蹲踞着的烽火台残高三四米,映衬湛蓝的天际,格外宏伟壮观。向达先生在《两关杂考--瓜沙谈往之三》中指出,六朝以迄隋唐的玉门关,当在唐瓜州晋昌县北,“唯今双塔堡乱山一带仅余古烽燧二,其他遗迹悉化为烟云,关址所在,疑莫能决也”。因考察时间较短,双塔堡又为清代重修过,所以向达等虽然指出唐玉门关在这一区域,但不能确定双塔堡是否即为唐玉门关旧址所在。后来,安西博物馆的同仁据实地勘察后,认为双塔堡即唐玉门关所在,并在1987年11月水库水位下降后,对双塔堡故城遗址进行了实地勘测。

这里的每一处遗迹,都是酿造中国历史文化佳醪的“老窖”。

这些遗??,如气势豪纵的大写意,或深埋于地底的酒坛,不是现在什么几星级旅游景点“指数”所能标识的。

唐玉门关附近的疏勒河北岸,风蚀土台上耸立着一座高大烽火台。

烽火台南面河边有宽阔平坦的草滩,春来一片青苍葱茏,河滩上长满苜蓿、冰草和芨芨草,还有许多星星点点的野花。这座烽燧现存残高有6.5米,周围环筑围墙,房屋墙址遗迹清晰可见,长宽各20米,当年应当建有驿馆。专家们考察地理环境后认为,这座疏勒河岸边的大烽燧应为有名的“苜蓿烽”。

唐代诗人岑参策马西来。黄昏,暮色四合,他到苜蓿烽上驿馆投宿,节令虽是立春,边塞依然寒风凛冽。夜深人静,几杯苦酒,泪迹酒痕,无边思绪随着摇曳的烛光漫散开来。诗人唤取笔墨,略一沉吟,在驿馆的墙上挥写,一时烟云满目:

苜蓿烽边逢立春,葫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

诗写得委婉凄清动人。明明自己的苦旅乡愁,却写闺中红颜思夫情切,诗人写得很巧妙--这就是唐代诗人的气魄和智慧,绝对没有后来文人墨客的孤傲矫情或穷酸相。令人不得不佩服的是,唐代诗人只要随手写来,不经意中,能把一整座烽火台写进中国文学史。

丝绸之路断绝、唐玉门关废弃之后,城池仍然孤独地存在了1000多年,人们从未觉得这座故城有什么妨碍。与今天戈壁滩上孤零零的小方盘相比,东汉至唐代的玉门新关宏伟壮观,内涵也更加丰富。关城依山傍水,烽燧簇拥,辐射开来的南北几条大路,在残山叠嶂间绕行,曲折幽胜。如果保存到今天,唐玉门关实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无与伦比的旅游胜地,其价值无法估量。

疏勒河流过双塔堡后,残山蜿蜒的峡谷渐渐收窄。“两岸山促,河啮南山之趾”--在这里,山和河都是有灵性、有生命的活物,河水像漫游的鱼儿们,喋喋地击拍着、啮噬着大山老人的脚趾。

清冽的雪水浸润不出理性。悠扬嘹亮的羌笛已成绝响。

唐玉门关的厄运猝然而至。理想高扬、人声鼎沸、干劲冲天、机器轰鸣的年代,其实也往往是最缺乏想象力、最没有卓识远见的岁月。当代一些水利专家鹰一般锐利的“慧眼”,让人不得不佩服。即使西北荒漠上相对高差不过几十米的风蚀矮山,也看出了宜于建筑大坝的“价值”,疏勒河难逃横截的命运。1958年,在全国兴修水利的高潮中,疏勒河中游修建了一个面积很大的平原水库双塔水库,从此,唐玉门关被沉入水底,完全淹没了。

据说,修建双塔水库主要是为了灌溉。

双塔水库为甘肃省第二大“平原水库”,蓄水量2.4亿立方米,为疏勒河年径流量的1/4,水面几十平方公里。这么大的水库,灌溉的耕地不过10多万亩,受益人口也不过几万人。

其实,即使未建水库,自古以来,疏勒河沿岸就是屯垦之地。灌渠众多,绿洲平畴,沃野村舍相望,双塔堡下游灌溉的农田也有数万亩。修建双塔水库大坝,只不过是把传统水利变成了“现代水利”,把下游灌区的农田,移并到了上游。疏勒河下游沿河大片的草滩绿洲,包括敦煌境内的汉小方盘城一带的生命之源,从此断绝。

即使水库非修不可,选址建坝能不能作一些调整,把唐玉门关保留下来?

读懂玉门关所在的河谷、读懂丝路上的河流与河谷,需要特殊的学者大师--历史长河中的“水文”,不是目光如豆、浅薄如草、急功近利者所能认识的。

在河西走廊西端的荒漠地区,夏天最高气温可达46度,在烈日的暴晒下,蒸发量高达2000毫米,而年降雨量只有五六十毫米,可以忽略不计。有时乌云密布,雷声隆隆,而雨未落到地面就已经蒸发。双塔水库修建后下游常年断流,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故地顿失旧容颜。沿河树林灌木、芦苇冰草等原生植物枯死,绿色尽失,一片衰败。双塔水库也成了疏勒河的“终点湖”,水质开始恶化,矿化度加剧。若干年后,双塔水库会不会成为一个咸水湖?双塔水库为平原浅型水库,面积大,年蒸发和渗漏损失极大,达总蓄水量的1/3以上。

大量损失的疏勒河水甚至形不成一缕云烟。

每年春、夏、秋,双塔水库引水灌溉后,水位降低。这时,唐玉门关城遗址就会出露,大方砖、灰陶片到处散落着。虽然经过几十年水淹,仍残存着汉唐夯土版筑的城垣,有的虽已坍塌,但仍坚固如铁。

萧萧寒风中,呆坐良久,捧一掬疏勒河水擦擦脸。极目寥廓苍茫的地平线,落日陷入了乌云,金光敛尽。在迷蒙空冥中,古老的烽燧剪影隐约可见。我想,把这座乱石山中的大坝与一首写玉门关的唐代诗人的佳作相比,谁更久远、谁流传得更广?

不能说,一座大坝不值一首诗?

同类推荐
  • 会展成长的逻辑

    会展成长的逻辑

    本书分析会展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困难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中小会展企业品牌建设中文化创意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会展文化创意的预警进行分析,阐述会展中文化创意的知识产权风险、种类、如何预防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文化创意的保护力度是有效克服风险的有力保证等。
  • 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与展望、电化教学的运用、积极发展学校的电化教学、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教育改革、多媒体技术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教育信息化的理性反思等。
  • 国际经济法作业集

    国际经济法作业集

    为更好地配合《国际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方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国际经济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结合《国际经济法》教材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和实际问题,我们编写了本作业集。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在把握国际经济法基本体系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国际经济贸易法律事务,将学术性与应用性融为一体,以满足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
  •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社区的历程——社会性别与社区发展的本土经验

    社区的历程——社会性别与社区发展的本土经验

    本书作者经过五年多时间的乡村调查,尤其是对乡村妇女社会地位的综合调研,提出乡村妇女地位的提高是乡村社区发展的关键性标志。
热门推荐
  • 那年我失去的女孩

    那年我失去的女孩

    这是一个属于我的回忆,一个让我难忘的回忆!刻骨铭心!
  • 2014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2014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本书作为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每一年度发布的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白皮书,已连续多年在我社出版。2013年白皮书主要内容包括:宏观政策和发展环境、社会和谐和人民生活、项目建设和改革创新,以及2014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等。
  • 恶魔校草真霸道:蜜爱99次

    恶魔校草真霸道:蜜爱99次

    雪儿刚回国,就误惹恶魔。丢了初吻不说,还遭到恶魔的调戏。不料,转到了樱珞学院。与恶魔再次相遇。撞坏了恶魔的车。恶魔故意刁难。当着全校女生再次强吻雪儿,因此她成为了全校女生的公敌。正因为一次次的刁难,一次次的相遇。这才使雪儿和韩逸辰有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 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畜类养殖·如何科学饲养骆驼

    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畜类养殖·如何科学饲养骆驼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主要介绍了骆驼的各种生产性能,讲解了骆驼的放牧管理、饲养管理、调教、发情与配种、怀孕与分娩等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
  • 王俊凯你是夏天的清凉微风

    王俊凯你是夏天的清凉微风

    “难道我们连朋友都不可以做了吗”“你还要干什么”“我们不可能了”“松手!”“不..........可能............了吗”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痛苦
  • 华夏最强修

    华夏最强修

    本该入轮回的苏小晴,因黑白无常的大意下,不仅没有进入轮回,反而得到了黑白无常的修炼法诀,她以鬼的形态活在了阳间。杨君笑与苏小晴是青梅竹马,苏小晴虽身死,魂却放不下杨君笑,好心之下,为杨君笑打通经脉,却引来逆天雷劫。渡劫之后的杨君笑改了命,在地球开始了打黑拳、杀丧尸、屠吸血鬼等,最后他顺利救出女友,并踏上前往诸天万界的变强之路。他能否在诸天万界顺利成长,能否救出他的师尊,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 习惯重于方法:胡适谈读书治学

    习惯重于方法:胡适谈读书治学

    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终身积累了丰富的读书治学经验,并对此问题颇有研究。他关于如何读书,如何选书,如何做学问的不少精辟见解,值得今人学习、借鉴。本书收入胡适关于读书治学的文章、演讲稿二十多篇,力求全面、准确反映反映胡适的读书治学观点和方法。
  • 生活平凡之路

    生活平凡之路

    本文以农村妇女杨英香一家为形象,反映出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改革前后,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都是由教育改革,科技改革,实行责任制,引领经济腾飞式发展,使祖国大地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 都市之修仙狂少

    都市之修仙狂少

    陨落神仙穿越时空,来到二十一世纪的地球,夺舍转生,重修神功,坐拥天下美人,脚踩举世强敌,再回修仙世界……读者群:313899483
  • 绿色西藏

    绿色西藏

    这是一部关于西藏生态环境的纪实性作品。绿色是当代社会中流行甚广的文化名词,有“安全”“纯净”“和谐”等主要含义;绿色西藏概括了目前西藏环境的基本特征,反映了当代西藏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状态。作者在简述当代人生存环境质量状况和我国近年来消费形势基础上,梳理了西藏实施中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的重点工程,指出了西藏环境的安全现状,讲述了环保中涌现出的凡人故事。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客观环境、科技成果的关系一再被讨论,穿插着现代生态学的相关原理、清洁生产、垃圾处理技术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