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5100000026

第26章 危机:从敦煌刀罗布泊(2)

这一工程的要点是,在党河南山山口“骆驼脖子”处修建水坝,拦截内陆河大哈尔腾河,并通过渠道隧道,把水引入党河。据新华社报道,有关部门描绘的图景是“令人鼓舞”的:这项工程概算总投资12亿元,可向阿克塞县城及其郊区每年供水1200万立方米,分配给敦煌灌区水量8400万立方米,增加党河水库的水量,满足各项用水以后,还能补给敦煌地下水2亿多立方米,使月牙泉水面面积和水体恢复到原貌。

据说这项工程的设想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提出。由于种种原因,比如涉及青海省的地界,工程投资过大,还需在阿尔金山打通15公里的超长隧洞,不易开发等原因而搁置。各种争论延续到1998年,依然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敦煌市的一位领导说:“引哈济党”工程,敦煌人民期盼了50年!

这完全是不可信之言。50年代敦煌县只有几万人口,绿洲湖泊沼泽众多,根本不存在缺水的问题,党河夏季还常常会发大水,老百姓决不会想到要去打通阿尔金山,跨流域从哈尔腾河向敦煌引水。50年前县政府提出的初步设想,也只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设想”而已。为什么50年前的一个设想,今天会被一些人放大成当时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和呼声了呢?

进入2000年后,随着敦煌垦区面积的不断扩大,缺水现象越来越严重,有的领导认为,别无选择,到了必须解决“敦煌千秋万代的改造自然的大事”的时候了。

且不说引哈尔腾河能否千秋万代,一劳永逸地解决敦煌的水资源问题,且不论述敦煌人均近万元的引水投资,其经济效益如何评估的问题,引哈尔腾河济党河的根本疑问依然存在。

少年时,读李若冰的《柴达木手记》,记住了这两个草原姐妹一般温顺美丽的湖流--大小苏干湖。而寻访这两个湖泊,则在几十年以后。

从敦煌向南,翻过当金山口,就进入了花海子—苏干湖盆地--实际上这里是柴达木盆地北部的一个山间断陷盆地,属内陆高寒半干旱气候。年蒸发量远大于敦煌,而降雨比敦煌更加稀少。因为有哈尔腾河的流入,养育了丰美的草原,这里是哈萨克牧民的故乡。

苏干湖为大小两个湖泊,相距约20公里,位于盆地最低处,海拔2700~2800米。这两个美丽的湖泊如同草原上散落的明珠。其中小苏干湖水约10平方公里。小苏干湖为淡水湖,这个湖有一出口,溢出的水流向大苏干湖。大苏干湖水面近100平方公里,属咸水湖,平均水深2米多,蓄水量1亿多立方米。河流--淡水湖--咸水湖,在这里保持了动态的平衡。成为几万平方公里广袤的荒漠地区唯一有生命的地方。

花海子和苏干湖草原,给柴达木盆地边缘嵌上了一小块迷人的绿色。鸟类翔集,大小苏干湖自然保护区内,已知的鸟类有51种之多,其中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动物有18种之多。白天鹅游弋,云雀欢鸣,灰雁、斑头雁翔集。不仅有夏候鸟,还有冬候鸟。遗鸥、猎隼、白尾鹞、白尾海雕、玉带海雕等都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鸟类。此外,还有很多野生动物长期在苏干湖草原湖畔生活,如藏羚羊、黄羊、鹅喉羚等国家保护动物。在哈萨克牧民的传说中,阿尔金是一个与魔鬼搏斗中,化为雄伟山脉的年轻勇士,而苏干湖则是两个等待勇士归来的美丽姐妹--山和湖永远相许,却又注定终生不能相遇。

每年夏秋是苏干湖最美丽的季节。湖水碧波荡漾,数万只候鸟成群飞翔。湖畔绿茵铺地,草原马儿跑,“姑娘追”,羊群攒动。湖畔有点点白色的毡房,马奶飘香,载歌载舞。

现在,这里成了继敦煌之后的又一个旅游热点,苏干湖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旅人。阿克塞县还投入数百万元,在大小苏干湖建设了一些旅游基础设施。

大小苏干湖在科学考察上也有重要的价值。这里是许多候鸟南迁时的必经之路,是鸟类停歇的重要通道。栖息在这里的珍稀鸟类黑颈鹤也逐渐增多。在罗布泊干涸之后,野生双峰驼沿库穆塔格沙漠和天山东迁,来到阿尔金山和花海子--苏干湖湿地,这里成了中国野生双峰驼的主要栖息地之一。

花海子--苏干湖盆地位于甘肃、新疆、青海三省区接壤的三角地区,南通格尔木,西连冷湖、茫崖和新疆的若羌,战略位置重要。河流、草原、湿地和湖泊组合,改善了柴达木北部边缘的大气环流,为冷湖、花海子等城镇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气候和自然环境。

中国的行政区域演变常呈现出复杂的状况。历史上,大哈尔腾河与大小苏干湖在青海省境内,但这里又是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牧民的牧场。这支哈萨克部落,半个多世纪前,从新疆的巴里坤草原迁移至此。后来大小苏干湖的行政区域也作了适当调整,成为“甘肃最大的天然湖泊”。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与敦煌同属酒泉市,如今酒泉市已确定“引哈济党”工程“必须尽快”上马,作为下级,大概很难有表达不同意见的余地了。

新华社2005年10月10日在发布题为《敦煌灌区建成之日,月牙泉干涸之时》这一报道时,并加了如下的“编者按”:

在拯救敦煌的口号和行动下,出现了着实令人费解的现象。一方面,原有的河流因上游筑坝取水等干涸;另一方面,却又要投巨资引水。如此矛盾之举,是真在救月牙泉?又能救月牙泉吗?

引哈济党,用另一条内陆河,用另一个草原和湖泊的代价,去救一个敦煌和月牙泉。工程建成之时,即使敦煌绿洲暂时不会成为“第二个楼兰”;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小苏干湖,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又一个“罗布泊”。美丽的阿克塞草原,也将变成沙丘连绵、戈壁无际的荒漠!失去北方生态屏障的工业城市冷湖,也将陷于风沙之中。

这无异于剜肉补疮,其负面作用已经十分明显。是可持续发展,还是陷入了不可持续的恶性循环?

问题的症结,新华社的报道,实际上指向了“灌区”的扩大,指向了当代水利工程的思维,指向了农业、种植业不合理的结构和落后的灌溉方式。

立即停止断流大哈尔腾河,救救苏干湖,这需要引起全国的关注!

绿洲灌溉:古人比我们高明?

话题已经太过沉重,我想换一换,对中国西部古代的农业灌溉系统略作分析与考证。

唐玉门关一带汉代属“宜禾县”。宜禾取意于适宜耕种,而构建成这一系统的,是渠、堰、坝与古代灌溉系统。

无论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春风不度玉门关”,还是王维“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叹,实际上都表达了“两关”是古代河西走廊绿洲与沙漠的最后分界。关西是沙漠、关东是绿洲。

维系这一绿洲的是疏勒河与党河。

据《汉书地理志》敦煌郡条记载,“宜禾都尉治昆仑障”。昆仑障,即“昆仑塞”。史学家认为,唐代的新玉门关城应由昆仑塞扩建而成。

几千年以来,西北人民的智慧勤劳,足以养育滋润绿洲,生计无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西北和敦煌2000多年的文明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农业灌溉发展史。

现在,党河成为敦煌境内唯一的灌溉水源。而过去,疏勒河流域也是有灌区的。考古工作者曾在敦煌境内的甜水井和汉玉门关附近的卷槽、马圈湾等地,多次发现汉代屯田遗址。其沟渠、田埂等遗迹,至今清晰可见,并出土了2000年前所使用的铁铲、铁锸、铜犁等生产工具。1979年,在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出土了小麦、大麦、糜谷等粮食作物,震动了世界考古学界。这些粮食作物至今颗粒饱满,栗色如新,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同时出土的大量汉简中,当年戍卒曾记下不少粮食收成的记录。如敦273简“右入糜二百五十三石九斗二升”,敦256简“右凡出大麦十一斛三斗士吏姜曾夕从玉门所禀”,等等。

敦煌莫??窟出土的唐写本《沙州图经》,对汉代敦煌的水利有如下记载:“马圈口堰,右在州西南二十五里,汉元鼎六年依马圈山造……其极南一百五十步,阔廿步,高两丈,总开五门分水以溉田。”公元前李广利将军西征大宛,兵至敦煌,往来二岁,“岁余而出敦煌者六万人”。这些军需粮秣的筹集供应,均靠敦煌绿洲,可见当时的屯垦已达到了相当规模,生产粮食的种类也很多。灌区生产的粮食,除供应当地居民和南来北往的商旅外,还要作为守边和西征大军的后勤保障。唐代,敦煌安西一带更加繁荣,设置有瓜州、沙州等十余个县。这里位于丝绸之路要冲,人口众多,市井繁华,文化发达,商旅来往不绝。故有“元宵灯会,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之说。敦煌城市的人口,大约不会比今天少。

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灌区农业的发展,是敦煌发展繁荣的基础。唐代在汉晋修渠筑堰的基础上,沙州刺史李无亏新修了一条“长三丈,高一丈五尺,阔二丈”的“长城堰,百姓欢庆”。此后,又陆续修整了许多水渠。如长二十里的宜秋渠,长十里的原都乡渠,长十五里的北府渠,长五里的三丈渠和长二十里的孟授渠等。

更值得重视的是,历史上,管理河渠分配灌溉用水,一直是政府的行政职能,形成了完整的组织网络。规定了严格的河渠灌溉事项:“州设渠泊使,县设平水,乡有渠头”,民间则设立了“渠人社”。--用现在的话说,节水、合理配置水资源的前提,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科学管理,并把责任落实到人。由于这些措施,敦煌“州城四周,水渠流畅,曲水花草果园,豪族士流家家,土不生棘,鸟则无鸮,五谷皆饶”。

大诗人岑参在敦煌盘桓时,对此有生动的记述:

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

太守到来山出泉,黄沙碛里人种田。

敦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

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

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

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

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此中乐事亦已偏!

岑参这首七古写于天宝八年,即749年,他应邀参加敦煌太守的宴会,虽然有对主人吹捧讨好之嫌,但诗作的内容应该也是有根据的,否则这不切实际的当面吹捧表扬不就成为讽刺了吗?

过去,这首诗的意义一直解释为“反映当时官僚们骄奢淫逸的生活”。我想,反映当时敦煌领导干部的真实生活,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才且贤”的官员是无须成天忙得不可开交地作指示,参加各种会议的。“太守”抓住并解决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民安居乐业,官员尽可“无事高枕卧”。在敦煌,善于治水的官员就是好官。社会稳定和谐,生产发展,百业兴旺,当官的迎来送往,讲点排场,多吃点多花点,老百姓也不会太在意。自然,没有本事和不干事的官,再廉洁也没用。群众最不满的就是既没本事,又很贪婪的千方百计捞钱的官。唐代地方官员三年一任,并规定太守任期必须在三年以上。敦煌老百姓挽留有作为的太守再留一任,而不是放鞭炮送他走,这应该是事实。

在古代,要用泥土修建大坝,全部拦截河水是不可能的。土坝很容易溃决。他们用什么办法治水呢?首先是筑堰。堰是较低的挡水构筑物,作用不是蓄水,而是提高河流上游水位,以便引流灌溉。只要在河道上垒些石块或打木桩,抬高水位,筑堰修渠,即可引水自流灌溉农田。汉代所建的大堰“高两丈”,实际也只有几米高。这颇符合现今国际上流行的修低坝、维持河流生态的思想。

夏天,冰雪消融,疏勒河与党河水位猛涨,正是庄稼需水季节。堰坊对灌区极其重要,因此也成为古代战争中对方的破坏重点。修复水利设施就成为大事。《新唐书·张守珪传》中记载,唐开元时张守珪为瓜州都督,开元中“有诏以瓜州为都督府,即诏守珪为都督。州地沙瘠不可艺,常潴雪水溉田。是时渠堨为虏毁,林木无所出,守珪密祷于神,一昔水暴至,大木数千章塞流下。因取之修复堰防,耕者如旧。州人神之,刻石记事”。

“州人神之”的张都督,看来不仅是我们现今常常在电视镜头中出现,大声吆喝指挥救灾抢险,或者走访灾民询问生活情况如何的书记市长。他还是位很有专业知识,能亲自规划设计工程项目的高级水利工程师。

被百姓称“神”的敦煌专家不仅有张都督,早在2000年前,敦煌先进的治水技术就传到了西域诸国。如西汉时敦煌人长史索励--我不知道他是否就是著名书法家索靖的祖先--带兵1000多人从在伊循城(今新疆若羌县境内)屯田,曾调集鄯善、焉耆等处军民4000人,横断卡墙河,掘渠分水,改进灌溉条件,使许多贫瘠的土地变成沃田,庄稼连年丰收。所以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敦煌索励,字彦义,有方略……屯田楼兰……横断注滨河……灌浸沃衍,胡人称神。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

我想,一位官员的政绩工程,能给当地百姓带来惊喜和福祉,能显示国力,能使外邦叹服,能够写进历史,一定代表了先进的文化,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代表了百姓的利益。如果古代有科学院工程院,评院士,聘他当博导带研究生,是很够格的。

关于古代在敦煌形成的“文化绿洲”,我还想稍微说得远一点。

敦煌莫高窟举世闻名,敦煌石窟中深藏的“秘宝”发展成为“敦煌学”--其实敦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发达的灌溉渠系孕育了发达的农业和商业,才有可能使敦煌成为中国文明的一个耀眼亮点。仅以书法为例,东汉著名的书法家张芝是敦煌人。他以行书、隶书见长,尤精草书,被人称为“草圣”。张芝的父亲张奂是征战西北的名将,后触犯宦官,隐退敦煌故里,闭门不出。张芝幼而高操,勤学好古,经明行修,有几次可以应征做官,他皆不肯,而潜心于书法与治学,当时影响极大。晋代王羲之推崇说“汉魏书迹,独钟(繇)张(芝)两家。”张芝的书迹保存在《淳化阁帖》里有五帖,其中《秋凉平善帖》可以说是张草的典范,为世所珍。在张芝的周围,形成了一群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集群,此后敦煌地区崇尚草书的风气延绵不绝。如张芝的兄弟张昶也善草书,又极工八分书(汉隶的别名),时人称为“亚圣”。在敦煌的这一书法集群中,还有一个孩子的身影,这就是张芝妹妹的孙子索靖。在西晋时,索靖官至尚书郎、酒泉太守、征西司马等职。2003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动用了文物征集专项资金,以2 200万元购回了清宫流失的文物--索靖的《出师颂》,可见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价值。在敦煌地区出土的汉简、唐代的敦煌写经等,在书法上都有极高的价值。古代的敦煌群星闪烁,文人名士荟萃,远非一般边地州县可比。

并非完全是现代水利的功绩,到清代康熙年间,疏勒河流域就已经形成了以安西瓜州、三道沟和玉门镇为中心的三片较大的灌区。

我不知道当代水利专家,是否研究过古代疏勒河流域灌溉工程和设计理念,有没有评估过疏勒河水全部拦截后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河西走廊西端历史上一直是农业和牧业交错的地区。既有绿洲的田园风光,也有片片草滩,点点羊群。

同类推荐
  • 揭秘人类的智力与开发之谜

    揭秘人类的智力与开发之谜

    本书介绍了智力的社会文化背景、智力与经验、智力的成分、流体智力:归纳推理、流体智力;演绎推理、晶体智力:言语理解力的获得、大脑发展等内容。
  • 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希望在哪里?”韩寒的《青春》对社会发出沉痛的叩问。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否真的病入膏肓?经过四年的大学教育,年轻人的出路在哪里?让我们将目光投向20年前的大学生们,在历史演变中反思自己。时代在召唤赋予思考的年轻人。
  • 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接近完美的12个关键

    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接近完美的12个关键

    《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接近完美的12个关键》从尽早开发孩子的智力入手,重视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着力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关注他们的个性的发展。让孩子不仅具有生存的能力,还更多地开发他们的才智。使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会求知的快乐,增添达成目标的信心。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师角色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师角色

    由于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教师在教育这种特殊社会活动中,在不同时间、空间里,与学生、教育内容以及各种环境之间构成不同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从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由于不同时代里,教育这种特殊的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在变化发展,教师的角色也就随之变化发展。当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变迁,通过教育与课程改革,从根本上变革着教育这种特殊社会活动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导致教师的角色正在产生根本的变化,要求教师角色实现转换。
  • 美国种族简史

    美国种族简史

    作者用大量的史实、数字,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各个种族在美国的奋斗史、文化史,包括爱尔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日本人、犹太人、华人、墨西哥人、黑人、波多黎各人等。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本该如此

    重生之本该如此

    顾长愉抱着刚从湖里捞起来,还在瑟瑟发抖的顾长安,心里才真的意识到,一切重来了,他重生了,那个愚蠢的顾长愉……重生了。
  • tfboys王源之恋

    tfboys王源之恋

    王源,他是我最爱的人,但,好像是我的一厢情愿。王源,你这个不收成诺的人,我恨你。
  • tfboys之最好的梦想

    tfboys之最好的梦想

    每个人都幻想着和自己的偶像在一起。但现实却总是残酷的。很多人是见不到的。不过有些人却没有这样的命运。一起来看看同她们的奇迹吧?
  • 苍瞳

    苍瞳

    家族与命运的羁绊,人类与贵族的纠缠。三千年来,他们倾尽全力,三千年后,他们卷土重来!人与贵族始终有隔阂,那只苍色之瞳,挡下所有罪孽!千万年间,贵族除了杀戮,似乎还有对爱的坚贞不渝……
  • 九黎变变变

    九黎变变变

    九黎神秘功法,上古异闻,远古众神陨落之谜……重生的莫邪表示,自己真的只是个孩子……真的压力山大……
  • 最让你坚强勤奋的励志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坚强勤奋的励志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人生的道路上,任何人都希望生命迸发出最绚丽的色彩,生活奏响最强劲的回音。为激励广大读者朋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编者精心汇编了这本《最让你坚强勤奋的励志故事》。本书汇集了古今中外几百个励志故事,从努力进取、坚强勤奋、积极奋斗等方面切入,用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确到位的励志箴言来进行点拨,帮助广大读者扬起理想的风帆,更加坚强、乐观、勤奋、勇敢地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 大漠迷城

    大漠迷城

    那秃鹫扯着嗓子在半空中盘旋,脖子上那条丝带已经磨得没了颜色。她回头望了望这黄沙滚滚的沙土,村子早已看不见。顿了顿,似乎想到什么,她从兜里掏出那枚镯子,随手扔在了沙漠上。风缭四起,不一会儿镯子就被厚沙掩埋。她决绝地朝前走,再也没有回头。湮灭在大漠深处的古国,千年深藏的楼兰秘密,一株花,结出两个果,似福,亦似毒。
  • 逆天绝宠:嚣张五小姐

    逆天绝宠:嚣张五小姐

    现代第一高手,血月宝塔的拥有者月华在一群人的围击下无奈自爆,却意外重生于轩炎大陆月族五小姐身上,从此人生完全改变,遇神杀神,遇佛杀佛,遇魔屠魔,超级天赋,绝色容颜,绝高灵力,绝世炼药术,绝世无双……他,轩炎大陆八门之首的少宗主,世人只知晓他冷酷无情,淡俗高贵,不可侵犯,却不知晓他也有这样一面——“娘子,你不要我了吗?”
  • 如吃如醉,总裁的单身妻

    如吃如醉,总裁的单身妻

    第一次,她摔跤,不偏不倚地,脸扑向他。第二次,落水,她抓着他不放。她不懂爱情,却做了一名杂志社的编辑,撰写爱情专栏。她不知道什么是婚姻,却因为自家老宅嫁给商界巨擘的他。新婚当夜,她的合法丈夫说:“我的婚姻里没有约束,你可以做任何事,包括找男人。”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中国好丈夫。所以,她结婚就跟没结一样,别人问,她答:“我单身。要追我么?”可是,为什么给了她自由身,却处处掐她的桃花。就在她想好好地和他生活做个好妻子时,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他家争夺财产的一枚棋子。而最后导致离婚的,却是因为她生不出孩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品寒妃

    一品寒妃

    什么叫一品?即集优秀于一身!倾城之容,聪慧的头脑,她都有!却因为一句话,被送上山修炼,又因为一句话,被迫嫁入靖王府。这其中必有阴谋!美女遁入,色香味俱全哇!正经滴王爷,看你肿么把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