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6400000023

第23章 教育与文学(2)

教室里的设备很简单甚至极为简陋。一张方桌,上面摆着孔子的牌位。一把给老师坐的椅子就是最重要的家具。除了这些就是每个学生用的桌子和长凳(这种长凳像是木匠用的马床)。这就是教室里的所有家具。每个老师除了他的书,还有一些纸、砚台、印度墨(之所以这样叫是因为它是在中国制造的)一杯调墨用的清水、骆驼毛的笔(这样叫是因为从来不用骆驼毛制作)。这就是他全套的用具。老师通常都有一支竹鞭和一副大眼镜。前一样是为了教导学生用的,全世界的男孩子都熟悉,后一样是老师尊严的象征和帮助。

清末乡村私塾

孩子五六岁就要入学,有时甚至更小。每天学习九个小时,一周学习七天,直到他完成了上述学业。大多数孩子在18岁完成。进出教室时,每个学生都要向孔子的牌位和老师鞠躬行礼。学生每天都有写作课,还有一部分时间用来背书。背书时,学生要逐字地、反复地高声诵读。如果声音小了就要挨打。一个极为用功的中国男孩的声音可以掀翻屋顶。一个好学校在一段距离以外就能听到它的读书声。工厂和锅炉房和它相比就像墓园一样安静。

老师的指导是完全针对每个学生进行的。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每个学生完成了他的功课以后,就把书交给老师,转过身去,背对着老师,背起手开始背诵。中国的一个词语(相当于英语的背诵)就来源于这个动作,照字面翻译就是“背书”。

教会学校的儿童

中国作为一个民族,拥有较高的智力水平。他们的作品证明了这点,最近的许多测试也表明他们不用害怕和西方的男女青年学生的直接较量。一个中国男孩在澳门和香港的教会学校接受了基础教育,然后由传教士资助,派往美国完成学业。他几年前在耶鲁大学的英文作文竞赛中取得第一名。最近还有一个中国小女孩。她原来是一个乞丐,被她母亲扔在北京的水沟里。十一月的一个夜晚被人捡了上来,也被送到美国完成学业。她从美国最好的一所女子学校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按照西方或者是现代的想法,中国教育部门派往美国的男孩子惊人地证明了这个民族的高智商。这批学生有120人,来美国时平均年龄11岁。所有人都能读写,但是没有一个懂英文。只有几个人在刚才描述的中国普通学校里念过书。没有一个像美国女孩天真幻想的那样,是王公贵族的子弟。他们都来自中产阶级家庭,从中国人的角度看,这种家庭的最高收入从200美元到500美元一年不等。没有一个人行为不检或是有智力障碍。他们以惊人的速度掌握了世界第三困难的语言--英语。他们以卓越的才能学习了所有他们不熟悉的课程,并且在整套从小学、大学到技术学校的学习中都在班上名列前茅。他们的表现非常完美。笔者曾经在横渡太平洋时和其中的51个学生挤在轮船里,度过了25天。笔者相信如果是来自相同学校的相同数量的美国男孩,一定不能在如此恶劣条件下,待这么长时间,还表现得像一个绅士。他们中没有老师,不需要人看管。每人都很自律。美国的一所最大的大学的校长最近告诉笔者,五个中国学生(三男两女)已经通过考试,进入他的学院学习。他们都没受过美国的基础教育,但是在中国的教会学校已经有资格上大学。在几百名申请者当中,中国男孩的拉丁文考了满分,中国女孩的数学考了满分。

关于中国的文盲状况已经作了许多评论,写了许多文章。但是这些评论都只是猜测,因而没有价值。没有精确的数字统计。只能概括地说中国各地的文盲比例不同。如人所料,大城市的受教育程度比乡村和偏远地区要高。关于这个问题只有一件可以确定的事实:没有女子教育。除了外国传教士支持控制的几个学校外,中国几乎没有女子学校。在对文盲的估计当中,占总人口一半的女性会被立刻置于文盲行列当中。

政府不监督管理学校。我们不能肯定地说,中国学校的课程和教材都是由政府规定的。即使是这样,官方对这件事的记载也已经淹没在历史里了。可以说的是,九百年前,一位唐朝皇帝开始了现在这种通过学习和文学考试,教育和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从那时起,这项制度就没有改变。像中国的其他东西一样,它突然形成,永远不变事实上,科举制度的束缚越来越紧,官方控制越来越严密。中国的教学制度和教材都是政府严格管理的--译者。。

中国有一批人,三代之内是不允许进学校、参加考试和做官。这些人包括叛国罪的罪犯、戏子、妓女、法吏、服刑的犯人、殡仪员、理发师、餐桌服务人员和仆役等。以上这些人的三代之内如果不遵守规定,胆敢报名参加考试,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有些歧视虽然不公平,但是看似合理。另外一些就会让读者觉得荒唐可笑。厨师以及他的后代可以获得学位,通向国家最高权力的仕途也向他敞开。但是端菜的人三代以内就没有了这种机会。理发师没有这种权利,手足病医生及其后代就幸运得多。这些歧视似乎很奇怪。中国人做事情总是理智的,这件也不例外。中国人坚持认为仆人的职业是站着的,而厨师却不这么低贱。所以理发师理发时,客人坐着,他站着,这就表明他的职业是一种卑屈的职业,因此不适合文学或是官员的荣誉。他们扬扬得意地补充道:“但是,修指甲的人即使是在皇帝面前工作也是坐着的。”这种道理中国人很满意,但是外国人却认为很奇怪。

一个成功的考生要通过政府的三个级别的考试。最低的级别是“秀才”。然后是“举人”。最后是“进士”。它们有时被比作西方的三个学位:学士、硕士和博士。但是这种对应是没有根据的。要经过三次考试才能获得最低等级。这种考试是由各地的县级政府举办的。第二个级别的考试每年举行一次,是在各省首府举办的。最高级别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并且只在北京举行。考生要按照顺序通过考试,没有人能够跳级。想考多少次就可以考多少次。有人为此付出了一生的时间。但是必须按照顺序通过考试,而且可以多次参加考试,除非违反了考试规矩。

得到最低级别,他就有资格列在官员的候补名单里。如果他想获得更高的职位,就要通过自学或是找老师,继续学习,在当官之前获得最高的文学级别。如前所述,许多人为此奋斗了一生,并以失败告终。每三年一次在北京举行的考试中(这是授予最高荣誉的考试)都可以见到几个老人。在一份名单上我看到一位考生已经86岁了,六位超过了70岁。在另一场考试中,一位考生因为疲劳以及激动过度,死在了考场上。他88岁。他死后被追授了学位,作为对他持之以恒的美德的奖励。另一种特殊荣誉是皇帝授予拥有美德的部分考生最高学位。这部分考生通过了所有考试,除了最后一场,而且是每三年都参加一次,直到90岁以上!不用说,这种学位对他的仕途已经没什么作用了。

关于考试的规则可以写一长篇文章。政府采取措施,防止任何形式的舞弊和共谋。每场考试中,官员被分成三组。第一组(登记组)负责检查考生的考试资格,并收取考生写有虚构名字的密封信封(这个名字是考生自己选取的,用来写在考卷上)。第二组(监考组)负责搜身。如果在他身上发现一片有字的纸,他就会被立刻赶出考场,永远不得参加考试。每个考生被关在一间小屋中,带着几张纸,写字的文具和最后一刻才发给他的文章题目。他在那里可以待20小时,由卫兵监视,看他有没有和其他人交流。题目都来自儒家经典。考卷交到第三组(阅卷组),他们选出优胜的考生。然后查阅登记员手中信封里的名字。没有考上的考生的名字就不知道了。

每个级别的考试都是这样选题,这样进行。每三年参加北京考试的人数平均有14,000人,能通过的只有不到1500人。每一场考试只有最多百分之十的人得到学位。据说,评判的标准是书法、文体、正统的儒家思想。任何独立的见解都会受到谴责。前两项尤其严格。一笔错误就会让一个人失去学位。文字工整、文章清楚就会受到欣赏和提升。

既然有这么多人失败,幸运的胜利者以及他的家庭就会受到特别的恭喜。这就不是什么让人吃惊的事了。他们将举办宴会,非常高兴。每场考试结束,都会在胜利者以及他们朋友居住地城镇,张榜公布。一张是这样写的:“好消息!王先生非常高兴地宣布,他的儿子蒙皇上圣恩,考中第一百六十九名进士。可喜!可贺!”王先生和家人的每一个朋友都要到那里念一念,相互恭喜。

关于中国的文学,没有什么可以多说的。著作繁多,但是价值不高。除了错误的宗教思想和迷信的因素,比较好的中国的文章是建立在很高的道德基础之上的。那些东方作家也许聪明有天赋,但是选题太小,又把它归结到一个更小的点上,而不是选择一个大的题目,然后将它发展得更大。他们善于叙述细节。别忘了儒家著作是中国文学的中心、典范,任何对它的偏离对作者都是一种耻辱和危险,中国文学的这种情况也就不会令人惊奇了。中国也有一些优秀的小说,但是大部分都是垃圾,并受到警察的压制。作者对中国文学的论述有失公允,请读者明鉴--译者。

中国人的头脑中充满了明智的绝好的格言、古代和现代作者的名言。有一些很像我们的格言。

我列举一些:

“穷人快乐,富人烦恼。”

“金钱会毁了孩子的聪明;会让傻孩子更邪恶。”

“忍一时怒气,享百日太平。”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过去,可以见未来。”

“富裕从小事开始,贫穷是浪费的结果。”

“十个女人中有九个都嫉妒。”

“诽谤从早传到晚。只要不听就没有。”

“和官员做朋友,你会变穷;和商人做朋友,你会变富;和和尚做朋友,你将得到募捐信。”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智者不言,言者不智。”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田地不耕,谷仓空;书不读,孩子变傻。”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修身自律(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修身自律(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古阿拉伯文明探寻

    古阿拉伯文明探寻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阿拉伯帝国,给世界留下了不可多得的财富,科学,文学,艺术,绘画,都再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其辉煌至今任让世人景仰。而这么一个大帝国,有经历了什么,最终导致泯灭在历史的洪流中呢?这个千年古迷,古阿拉伯文明的秘密等你来探寻……
  •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内容不仅涉及到回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叙事诗、说唱艺术等,而且还对回族民间文学形成与发展史以及理论架构作了比较细致入微的分析与探讨,许多材料与观点较之以往的研究都有较大的充实与突破。
  • 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型与价值重建

    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型与价值重建

    乡村文化彰显了乡村淳朴、仁厚的民俗习气,表现出自然而独到的文化品格,在这种文化中既有“天人合一”的自然主义情结,也有“趋福避祸”的民间信仰;既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朴素道德观,也有“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良善交往原则;既有平和淡然的生活态度,也有充满希望的未来期冀。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天文学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天文学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热门推荐
  • 我行走在青春的足迹

    我行走在青春的足迹

    校园浪漫爱情故事。里面每个故事都不同,她们都讲述着我的青春。
  • 十世轮回愿为你再夺天下

    十世轮回愿为你再夺天下

    狐妖一笑百媚生,千叶枫红惹尘埃。十世轮回脱妖道,今世确续前世缘。苦等千年为一见,此生却为痴情亡。魑魅魍魉阎王殿,为你再夺天下权。十世轮回千叶今世终为人道,诞生与四大家族之一枫叶一族。那日天像万变,群魔拜叩,轰的一声妖雷劈下,婴儿带着啼哭诞生了,为月字辈所以起名为枫叶月竹。千年前种下因,千年后得到的果,月竹慢慢被卷入轮回因果之中。故事由此开始!
  • 云端开

    云端开

    仙!到底在哪里?魔!何时将出现?人!应该何去何从?末法将至,道不可触!但云端之上,依旧有朵花在盛开······
  • 元极道法

    元极道法

    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辅之阴阳二气,加诸神、法、体不同修炼路径,变化万千!这里没有战无不胜的光环,只有一路艰辛的故事!
  • 总裁的契约小情人

    总裁的契约小情人

    她是胆小温顺的美羊羊,他是冷酷无情的大灰狼。一次下药,她罕见的爆锤他:“该死的,别给老娘乱动。”“很好,女人,我让你知道惹火我的下场。”一纸契约,他将小绵羊留在了身边。可是小绵羊却开始掐掉他身边的桃花!“斯小姐,你不知道吧,他喜欢刺激,你晚上要小心哦……”“童小姐,总裁让我告诉你,你如果再缠着,他会让你消失。”……当大灰狼变成孤家寡人,他被小棉羊拍卖:“拍卖了,一元起价,大总裁,相貌一流,身材一流,技术一流,熟识七十二式,一夜屹立不倒……”
  • 大邪商

    大邪商

    一本《蝴蝶穿花二十四式》并没有改变刘飞情场失意的命运,这时他才知道,什么叫作打铁还靠自身硬。而这本所谓的转运秘籍,其实是厚黑学的真谛,令刘飞开创了一代王朝,真正成为了妞见妞爱,车见车载的天之骄子。能够取得成功,刘飞秉承的就是十五个字:狠得下心肠,放得开手脚,豁得上脸皮。别人在搞实体经济的时候,老子在搞虚拟经济;别人在搞虚拟经济的时候,老子在干实体经济。亚洲金融风暴,别的企业都倒了,唯有老子的企业屹立不倒。橘子斗苹果,和索罗斯对赌恒指,怎是一个邪字了得。
  • 瑶华典

    瑶华典

    王府少爷常封,在家族惊变中失去一切,流亡青楼。意外得到家传至宝《瑶华典》后,誓要夺回一切的他毅然踏上了修行之路!南疆妖娆狐狸精,青楼纯情小师妹。然而江湖险恶,人心叵测。他要如何杀回王府,叱咤江湖?*************不定期爆发,爽是一定的,妹纸是一定要有的!喜欢的朋友可以看看。欢迎收藏,欢迎评论。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 好员工会工作

    好员工会工作

    从日常工作的细微小事谈起,详细阐述了哪些员工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好员工,以及怎样做才能成为企业的好员工;告诉读者如何端正工作态度,如何加强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超越自我,为个人和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可读性、启发性和操作性较强,既适合员工个人自主阅读,也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员工的培训教材。相信本书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迅速提高大有裨益。
  • 李沫的他

    李沫的他

    程远,如果有来生,我一定不会在错过你了……李沫,如果有来生,我还是会选择爱你……
  • 错嫁之情殇

    错嫁之情殇

    十年前的那场相遇,她为他挡了一箭,本来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因为一场蓄意的刺杀交织在一起,十年后她带着求来的婚约,然而十年的空白,她错过的不仅是年幼时的承诺,还有十年的时间里他生命岁月的际遇,他把另外一个女子错当成是她,他给予她的是疼宠与怜爱,是无限的包容,年幼的承诺成为她一生的执念,她所追求的幸福原来却是破坏有情人的利剑,伤的却是三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