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797100000016

第16章 、行止

蟒山,境内百里皆山川,其间数条大河穿山越岭而过。

山中,奇峰怪石竞秀,悬崖峭壁争奇,幽谷深渊不测。除了几个小镇和数条大路之外,无人之居所,多走兽飞鸟。

蟒山山腹一不知名的山峰处。此山峰奇险陡峭无比,其间荆棘遍布,怪树错落,几无落脚之处。

但就是这无人问津的山峰。一道人影快速的穿梭其间,一点也不把四周的荆棘藤蔓、裂空怪石当回事。从山脚直至入云山顶,他只用了不到一刻的时间。

这山间腾跃之人就是源真。

当源真行到山顶平整处的一个简易茅屋时,停了下来立于屋前。身形一正,手虚按丹田,调息了一下呼吸。接着,身形微动,从易至难依次修行起“虎形图”上的动作功法来。这动作,初如虎卧起,次如虎行山,再如虎跃涧,后同虎扑食,举手投足间风声虎啸相随。

看这源真练功之时的身形姿态,直如猛虎附身一般,或摆尾扭身、或昂首嗷啸、又或猎食扑敌,这身形意境真如那猛虎于山,深得其中三味。

源真在山中修行已有五载。此时的源真,已不是原先那身形瘦弱的少年。身形精壮如虎,已不足以形容他,顾盼举手间,虎视风啸之姿十足,观之令人不尽有虎士之叹。

在五年前,秦家定下了源真的行止,简单的说就是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第一条,当然是低调和隐名。对外一致隐瞒源真修道之事,只言道他随一老道习经去了,具体情况一概不明。

而后是隐居山林,努力修行,强壮真气,增强实力。不管从哪方面说,实力代表着一切,没有实力,其他什么都是虚无。

最后是增长见闻和阅历。

五年来,源真几乎游遍了这百里蟒山,步丈山形、心解山意,从而壮大精神,真养身意。

通过这些年的锻炼,就心性之坚韧、精神之绵壮、真气之浑厚而言,源真已远超同辈中人许多。

在五年的潜居处地修行中,源真每日朝晚勤于采吸太阳、太阴之气,以那太阳太阴之气为引,温养培炼自身的阴阳水火二气,使之不断的提纯和温养壮大。

现今,源真体内的水火二气已初具成效,举手投足间金石可溶、沸水成冰,能够初步使用玉佩中记录的水火等法术了。

而在“山云决”山决的修炼中,源真通过五年的山川游历,观百山之形,听群山之音、探山涧之厚、居山林之顶,更是深得山岳的不动、沉静、厚重、真养之味,再结合虎形图八法修炼之意,与身相合,成就了心不动、意沉静、精厚重、神真养四境。使得身体的整体协调能力和精神感应力量与他人相比强大异常。

经过五年的磨砺,源真以后的修炼则不在以静修为主,需要吸纳地气入丹田,水火凝山矣。

按照玉佩中的功法记录,现在源真需要四方寻找地脉之所在,运采气之法,采纳地气聚于丹田,而后用水火二气凝炼,于重楼中化作炉鼎之势,使其凝成山种,再与心意精神相合,成就本命山精。

往后则是不断的重复水火二气的提升和地气增长,使自身山精壮大,直至自身承受之极限,而后炼虚化实,在丹田中开拓自己的重楼山岳真界。(真界即是自身之内天地,有须弥芥子之妙)

此法乃厚积薄发、恢宏浩大之法,不与金丹之法相类,但殊途同归,都为成就长生。而修行中,采气、练气、凝实等法,看似简单明了,实非短时可成、易而得之,其间凶险更非他人所能理解。

举轻若重的练习了一遍虎形图后,源真身子上下已是布满了一层汗渍。随手将湿透的单衣扯下扔在树枝上,从茅舍中拿出一个装满水的水桶,高举过头从上到下的淋了一遍,而后简单的擦拭了一下,进屋去了。

这屋舍依着一棵大树用树枝茅草搭建而成。其中,摆设简单之极,一个打坐修炼用的蒲团,一个就餐放食用的树墩,一个简易的摆台放着一些盐、火石之类的必要所需。

进屋后,源真拿起中午吃剩下的半张烤熟了的狍肉大嚼起来。

按说修真之士在筑基之后,已能够辟谷。一个月里只饮朝露采纳元气,不食五谷荤食,依然能够生存。但源真仍改不了那口腹之欲,极好肉食美味。在这蟒山的五年间,不知祸害了多少山精野怪。当然,也多亏了这些野味,才使得源真身体的精血更加盈壮,从而滋养了自身真气,让源真的精、气、神之间的炼化形成了良性的循环,促进了源真的修炼进度。

待吃饱之后,源真跌坐在蒲团之上,思量起来。

五年了,源真心中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未知,以前因为未修行到家,一直压抑着到外面闯一闯的念头。

如今,虎形图的修炼已有不俗的造诣,体内的真气亦能够灵活的运用水火法术,其他的一些法术也运用的无丝毫的阻碍。

现在,源真自信已能够应对一切情况,是到了入世的时候了。

明日就前往那处地脉之气充盈的地方,吸纳足够的地气后,就回山阳城。

同类推荐
  • 寻道唯仙

    寻道唯仙

    寻,是寻找,追寻的意思。而道,有两种解释,一是道理,二是人生的道路。这路坎坷,无尽,缥缈。这道不可言,妙无边。自轮回起,劫动四界,念动万族,回眸间,唯仙。
  • 重生洪荒之我为光明神

    重生洪荒之我为光明神

    光明暗夜大PK,怎么把我也卷进来了?难道是我人品爆发,才穿越到洪荒?没想到一个破珠子竟然这么厉害,让我重生还能遇见他们!哈哈,鸿钧,我来了!可是道祖、元始天尊、准提都不收我为徒,这群有眼不识金镶玉的家伙!我是谁啊?我可是独一无二的光明神!只有我才能创世纪,不服就放马过来啊……
  • 惊世孤者

    惊世孤者

    他有着自己的梦,他爱过,恨过,哭过,笑过,痛过也伤过,他也会流泪,会流汗,会流血。孤独的乐章缓缓奏响,瞭望远处天边尽头,那一抹倾尽人世繁华的淡紫,经历过死亡的人才能永远的进击,忍受住那无边的寂寥与世间的苍凉才能成为那令人高山仰指可望而不可及的谜一样的人,落日斜照,狄风将起,欲沐浴在迷失的余辉之中,带起一世倾城。秋叶凋零子落棋盘,连纵苍生,乾于天,坤于地,主万物之命,旨气运于世间!
  • 仙力

    仙力

    太古之初,仙魔并立,仙穹魔窟,遍布周天。万载之后,仰天长叹,星空寂寥,月宫空旷。曾经仙人,上古魔神,恢宏传世,如今何在?掌绝世仙穹之力,闯万魔窟,炼仙域宝,诛尽九天,人、鬼、仙、魔惊惧,开辟飞升不朽仙路。大道万千,独取一瓢。我有一力,可降十会,可伏天地。
  • 凡尘道中道

    凡尘道中道

    出生边远村落,偶然间得到一部神奇功法,自幼爆起修真,踏入仙途,无谓凶险,战败各方诸强,登临武道绝颠。
热门推荐
  • 龙珠激斗

    龙珠激斗

    一天一个少年正在家里看他最爱的龙珠,突然,天空一道雷光劈了过来,那少年被吓的一下摔了一跤,然后电脑的屏幕中间突然出现了一个黑洞,那个少年走到电脑旁突然,那个黑洞把他给吸了进去,当他一醒来的时候,他发现,他居然……
  • 药酒泡制技术

    药酒泡制技术

    本书为“农副产品加工技术丛书”之一,对药酒的泡制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其中滋补类药酒116种,治疗类药酒150种。
  • 素染倾城

    素染倾城

    数月,她没有等来那人,却被皇帝看上。大婚当日,千军万马闯进皇宫,一片狼藉,命悬一线。她一袭红衣惊艳了他,他仍无言转身,她乞求他带她离开。他果断拒绝,却在她摔倒之后改变主意,将她带在身旁,甚至,强行娶她。而她心系他人,该何去何从?他从来只爱她,不管等多久,都会等着她。若她爱着他人,那他即使不择手段,也不会放手。她只属于他……
  • 无限幻梦求生

    无限幻梦求生

    点下了“yes”与“no”,进入了梦中的无限空间。空间中,并不是去那些电影、小说世界,而是到达一个个梦中世界,挣扎求生。在电影院观看的原始梦境,再到原始梦境拓展而来的梦中世界,最后逃离即将崩溃的旧空间,到达下一个目的地。12重试炼,12道空间,活到最后的轮回者,就可以归去。谁,是可以归家的那一个?《捉人》——《山中古宅》——《蛛尸》(进行中)
  • 佛说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

    佛说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替阎王打工

    我替阎王打工

    当拜金女遇上阎王爷会擦出什么样上火花呢?他满是怨气的缠上了她,要她帮忙找散落在人间的八件神界灵物。闯墓穴,斗僵魂,搞穿越。她上刀山下火海只为了完成任务后的酬金,这可充分体现了她拜金特质。“这女人...”阎王一脸无奈,她彻底颠覆了他的世界观:收服千年灵兽;用一颗糖就拐来个神界使者,一路上开了挂似得有木有。一次救赎,她仿佛喜欢上了他,她不知自己是喜欢他还是他的多金;他明知自己和她没有结局,可还是一如既往的恋上了她。可是爱得越深,分离的时候就越痛...
  • 江山谋帝王策

    江山谋帝王策

    一抹淡粉,深处闺中;一身青裳,谈笑风生,凭她傲睨江湖。一袭白衣,羽扇纶巾;一飘墨羽,叱咤风云,唯他指点江山。
  • 枪神之幻影双枪

    枪神之幻影双枪

    在这一片无边的大陆上,没人去过尽头。人性的贪婪使得这片大陆战火连天,异族同样对这里虎视眈眈。这里充满这传奇。
  • 孝经

    孝经

    《孝经》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 读《围炉夜话》学生活

    读《围炉夜话》学生活

    学习,对于人类来说是增长知识,充实精神必不可少的,一个人活在世上,就要有所求,就要有所取,这就是需要学习。学习给人快乐、使人高雅、长人才干!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说了一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话道出了为人处世的自守友善之德。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