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6000000005

第5章 幸福来得太突然(2)

雷婆婆说话时声音洪亮,极健谈,只是她的谈话是“穿越”和“意识流”式的,没有条理、没有逻辑,跟着感觉走,跳跃性极大,现在我忠实地把她的谈话记录在下面:

我过去管“计生”,那时瘦得很,只有90斤,去献过两次血,每次250CC,得到32元钱、一斤糖、两斤肉。献了后弄个胎盘炖了,找一起献血的人大家吃。

我是童养媳出身,1957年生娃娃后12天就自己修土坯房、打菜子、割麦子,汗水跟倒流。偷尿水、偷大粪我都干过。

搞“计生”时常挨骂,男人们叫我是“歪人”,有人骂我“讨人嫌”,有人还说要杀我,我都不怕。有的干部悄悄地把孕妇放走了,还有人说安了“环”就走不动路,我就带头去安。我19岁引(生)大女,29岁引幺儿,10年生了5个娃娃,3个女两个儿,要是不安“环”,会生十几个。

现在的生活呢?我一月有800元,上车还有人让坐,这都得感谢邓大爷(四川人民对邓小平的亲切称呼)。我现在不挨到儿女住,钱不是儿女给的,是社保给的。让儿女一个月给你100元,他们的眼睛都会鼓起牛眼睛大。我12岁当童养媳,生了5个带了5个,又把5个孙娃子带大。

2002年我们这里搞拆迁,动员大家签字,我想土地是国家的,就签字了。最初是过渡安置,每人每个月给300元过渡费,一年半后涨到500元。2005年6月土地被统征,按19号文,统征单位给我们买了社保,最初每人每个月300多,现在近800元了。生活比退转去几年好多了。医疗方面,最初只住院能报,现在每月给了70多元门诊费,住院按成都市城市人口的规定报销。住房呢?我们老两口分得102平方米,自己又添钱买了点,有了一套二和一套一两套房子,一套二就是现在我们住的这套,一套一出租了,每年有6000元租金。

客厅里的沙发是大儿买的,他原先在教书,现在退了,在卖卤鸭子;电视是老幺给的,他在开麻将铺;卧房里的电视是三妹儿的,是个旧电视,修了修将就用。水、电、气都是我们自己掏钱。社保一年取一回,物管一年给一回,光纤的240元已经给了,在儿子、媳妇面前我不得“拉稀摆带”(不干脆)。

吃饭我不讲究,平时就是莲花白叶子放点米煮稀饭,或者下点面就行了。我吃不得肉和牛奶。春节我摔了一跤,爬起来没事。老年人还是吃孬点好,早先我们连红苕都没得吃,饿了好多饭啊!

我会打麻将,还教会了10个人,现在不打了,影响不好。我常常陪老年人耍,哪家闹矛盾了就帮忙搞点调解。

房子我没有装修,地扫干净就行了。有人搽起红嘴巴、穿起高跟鞋,但就是不交物管费,这种人好自私!物管费才两毛五分钱一平方,有人四年多了没交过,这样的人不管保安和清洁员们的死活!五块石街道那些人过去违章建筑多,出租的房子也多,拆迁后违章建筑没了,收入也减少了,他们就不拥护城乡一体化,有人还这样说:“城乡一体化,老百姓最害怕。”害怕啥呢?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他们端了干饭还想吃鸡鱼哩。

其实城乡一体化让大多数人都得到了好处,特别是老年人。过去很多孤寡老人没人管,现在有社保了,都抢着要把老人接回家。现在我们的生活真是可以了,一天到晚端着饭吃了就耍,还每人每个月领几百元钱,这样的日子咋还能说不好呢?

前天我们去了百花潭公园,一人10块钱,喝了茶,还吃了一顿饭……

失地农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雷婆婆属于失地农民,如今按统筹城乡政策,征地单位给她买了社保,给她解除了后顾之忧。目前对于农转非人员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成都市和各区、市、县已经筹集资金,准备将1991至2003年已征地的27万多农民一次性纳入社保;而对2003年以后新征土地的8万多农民,就由征地单位一次性缴纳社保金。

对于没有失地的农民呢?成都市一方面鼓励他们自己交钱,像城市人一样参加养老保险;另一方面又采用耕保基金和养老保险挂钩的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养老保险问题。鼓励农民用耕保基金购买养老保险,让“养儿防老”变成“保地养老”,这是成都市城乡统筹的重要政策之一,仅这项开支,每年市财政便要支出26亿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先哲们的理想,在统筹城乡、建设和谐社会中,成都市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体系已经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先哲们的理想正逐渐变成现实。为了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靠”,各地都加强了敬老院的工作。

我一到郫县的友爱镇,友爱中心敬老院的院长张友国就热情地邀请我去敬老院看一看。

到敬老院时已经是黄昏时分,吃过晚饭的老人们大多坐在院子里聊天,院子的绿化面积很大,绿油油的三叶草遍布整个草坪,草坪中还种着桂花、红叶李、南天竺之类的花木,也种了不少蔬菜,这些蔬菜主要是供老人们自己吃的。看见院长,一些老人便招呼道:“院长,你辛苦了!”

院长张友国告诉我,老人们上午喜欢去赶场,目的不是买卖东西,主要是逛一逛,看看热闹。下午就打打小麻将,晚饭后有人到附近一带散步,有人就坐在院子里摆龙门阵。

我特意去参观了敬老院的厨房和宿舍。厨房很干净,有冰柜和消毒柜,墙上贴有菜谱,中午是两素一荤,晚上是一素一荤,早饭一般是稀饭馒头,中午有炖肉或回锅肉,晚上是“俏荤菜”(有荤有素,以素为主的菜),伙食标准每人每月300元左右。宿舍是两人一间,有电视、衣柜、床头柜和卫生间。

2007年6月,40多岁、年富力强的张友国经过考试应聘到敬老院后,便按部队的标准进行了大整顿。破旧的烂衣服全部烧掉,换上县上和村里捐献的新衣,宿舍里建立了卫生制度,院长带头,互相检查,专挑毛病。看见有人随地吐痰或乱扔垃圾,张友国会亲自用帕子擦拭,亲自进行打扫……经过半年的努力后,敬老院的环境终于焕然一新,老人们不讲卫生的习惯也逐渐改变了。如今全院每个地方、每间宿舍都干干净净,墙上挂着美丽的风景画,牙刷、毛巾摆放得整整齐齐,连被子都像部队里的一样,叠得有棱有角。

敬老院有健身房、图书室、娱乐室,并成立了洗衣组、劳动组,帮老人们剪指甲、洗衣服、打扫卫生、美化环境,对患病的老人,还要给他们喂饭。

2007年底,友爱中心敬老院被评为四川省一级敬老院,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敬老院的老人年龄最大的近百岁,最小的40多岁。40多岁本来是不应该进敬老院的,但由于智力上的问题,只得进敬老院了。老人们的吃、穿、住、葬包括一切生活用品全部由政府供给,医疗方面,“新农合”加大病统筹,不管在门诊看病还是住院都全部报销。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每天要给老人们泡茶,每个月要给每个人发20元零花钱。

80多岁的老人钟桂芳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又因脑梗阻,造成半身瘫痪,住院花了两万多元后,终于恢复了健康。近百岁的郑婆婆和80多岁的戴婆婆都是因为气管炎和心脏病刚刚住过院。

敬老院还成立了一个“爱心超市”,把社会捐助的物资集中起来,对“三孤”和贫困人员给予救助。

最初敬老院只住了40多位老人,许多老人怕受虐待不愿来。后来经过张友国反复动员,又组织他们到现场参观后,眼见为实,入住的老人迅速增加了,现在全院已经有80多位老人,当地农村五保老人已经全部住了进来。

为了加强敬老院的民主管理,让一切开支更透明,院里成立了“院务管理委员会”,买菜时有老人们选出的委员会主任跟去,回来后要对账、重新过秤,采买、会计、炊事员和老人们的代表都要签字。

敬老院共有6个工作人员,张友国要求大家“热爱敬老院,关心敬老院,用实际行动关心敬老院的老人”。如今这个理念已经向全县的敬老院推广。张友国认为,这些住进敬老院的老人,有的“老还小”,有的由于长期没有受到过应有的关爱,因此性格孤僻,甚至特别暴躁,应该理解他们,和他们建立亲人一样的感情,特别在他们生病的时候,更要带着爱心和细心,多多关心他们。于是他带头住进了敬老院,经常带头和老人们“摆龙门阵”,亲切地对大家说:“我不是院长,是你们的儿女,这里是你们的家,有困难就找我!”

对酒后闹事的老人,张友国等他酒醒后慢慢劝告,说明酗酒对老人健康的危害……

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常出去喝酒,而且往往喝醉,张友国规定外出必须请假,老人愤怒地大叫:“我又不是在坐监牢!”张友国便赔着笑脸请他喝茶,陪他摆龙门阵,感动了老人,终于改变了他喜欢外出喝酒的习惯。

有个姓廖的女聋哑人,性格特别暴躁,经常摔盘子、摔碗,发脾气时曾把口痰吐在张友国的鼻子上。但张友国并没有和她计较,自己把口痰擦干净后继续用“手语”和她交谈,现在这位聋哑人已经很少发脾气了。

一位80多岁的老人,自己买了个电瓶车,经常搭起年迈的老婆到处跑,甚至还去帮别人看守工地。张友国很为他的安全担心。鉴于老人的自尊心很强,特别不服老,便多次背着人劝他,又找老人的亲戚帮助劝告。后来在大家的关心下,老人终于把电瓶车卖了换了辆老人三轮车代步,也不去工地打工了。

一位姓马的老人,年近八旬,由于性格特别古怪,生产队的人都不喜欢他,很少和他交往。老人患有高血压,张友国便常常了解他的血压情况,替他买药后又提醒他服药。老人喜欢吃咸的东西,张友国便和他讲清道理,劝告他改变饮食习惯。一发现老人的血压异常便马上送医院进行治疗……老人到敬老院已经三年,古怪的性格竟大大改变了。

80岁左右的张绍清和70岁左右的廖淑芬在敬老院里喜结良缘,张友国是他们的介绍人。至2011年全院已经有三对没有子女的老人在敬老院里结了婚。每逢老人们过生日或结婚的时候,全院都会张灯结彩热闹一番,厨房还会为老人们加餐。

为了保证老人们的身体健康,敬老院从来没有剩菜。有天早晨,在检查厨房时,张友国突然发现厨房的窗户在夜晚没有关好。他怕出现意外影响老人们的健康,硬是忍痛把价值1000多元的面、油和调料全部倒掉。

2006至2008年三年间,成都市和双流县市、县两级共投入了4000多万元资金用于双流的农村敬老院建设。老人们的房间不但像酒店的“标间”一样,而且还安装了被称为“电子保姆”的“应急呼叫器”。老人们有事可以按直接通往总服务台的按键,服务台会立即安排人员赶来。目前,双流县农村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率已达90%以上。

在双流的三星镇考察时,我也特地拜访了这里的敬老院。

这个敬老院的规模比上面写到的友爱敬老院大一些,面积约20亩。这里住了164位老人,男的60岁以上、女的55岁以上,最老的90多岁,也有失明和弱智的。除了民政进行救助外,这里的一些老人还主动搞起了编筐、种菜等生产。种出的菜敬老院按市场价折半收购,交给食堂;编筐的收入全部归老人所得。

敬老院成立了议事会,成员11人,其中监事会成员5人,财务监督组成员5人,都是选举产生。买菜时,采买和监督人员一起去,回来过秤后要监督人员盖了章才能报销。敬老院的院长王思秉特地向我强调:“监督组的章在镇财务所是备了案的!”

老人们还选出了个“大组长”,院长说:“这位大组长是文明劝导员,在管理上帮了敬老院很大忙。”

我和院长正说着话,一位穿着黑色老式中山服、戴着眼镜、举止利索的人匆匆进来了,这人的举止不像老年人倒像中年人,身上还背了个挎包,后来我才知道,挎包里装的是他自制的药酒和正红花油之类的药品。院长笑着向我介绍:“说曹操曹操到,这就是敬老院的大组长钟清良。”

听说我来考察,钟清良便坦率地向我介绍了自己和敬老院的情况:

我60多岁了,爱人也60多,我们俩没有子女。没到敬老院时生活不好,吃过豆渣,也吃过红苕尖。现在生活好了,敬老院隔天吃一次荤菜,或是回锅肉或是俏荤,早晨有鸡蛋、稀饭、馒头,逢年过节有十八九个、二十来个菜。平时每月有30元零用,过年有100元;热天发单衣,冬天发棉衣;蚊香、卫生纸、牙膏、牙刷……都由院方提供。我们自己种了两亩多菜地,莲花白一亩地可以产1000多斤,还种了树,议事会通过了,准备还要养鸡。

我是农民,只读过两年半书,老汉儿是中医。我抬过20年预制板,抬石头是重体力活,恼火得很,有一次我把膀子扭了,回来后老汉儿给我开药,花两毛八分钱就医好了。“大跃进”那几年,双流县穷得很,我书包里装的都是灰灰菜。四弟兄只一个读了高中,还是幺叔帮忙才读出来的,后来他教书,现在退休了。我供两老供了20多年,两老“走”了,我也没存下钱。要不到敬老院,我哪能有今天这么多钱?——每月有30元零用,当大组长还补贴120元!

共产党对我们好,敬老院就是我们的家,我把房子和地都上交了,把家里的锅碗瓢盆、豆瓣海椒都搬到了敬老院。要巴家爱家管好家。在敬老院里,我帮大家修门锁、修热水器,每天晚上坚持查房,发现哪个老人出了问题便马上帮助解决,有时半夜都要送人去医院。我60多岁了,从来没进过医院输液,有病总是自己开点药,我常常想,小病就要靠自己解决。有人手脚扭伤了、软组织挫伤了,我就用家传偏方和药酒帮他们医治、帮他们按摩,按摩后再用吹风机吹吹;哪个摔伤了、流血了,我就帮助他止血;哪个喉咙痛,我就给他买点喉炎丸;哪个患了高血压,我除了帮他买降压药,还随时提醒他坚持服药;有的人智力有问题,连钱都认不倒,讲道理他不懂,只有慢慢哄、慢慢诓……

我喜欢做好事,只要自己动得就要多做好事,只有这样,自己才不焦不愁……

这真是一个智慧的、淡泊的、让人尊敬的老人!

◆找工作到黄甲

在破解二元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中,除了解决钱从哪里来之外,还必须解决人到哪里去这个重要问题。

2006年,成都市在全国率先提出,用3年时间实现城乡比较充分就业;2009年10月,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成都市又提出,再通过3年的努力,到2012年底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充分就业。

如今成都市正向着这一目标迈进。

同类推荐
  •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传媒经济学构建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之上,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迅速发展,其研究领域和相关议题超出了许多对该学科不熟悉的人所能想象的深度和广度。从技术意义上讲,并不存在特定的传媒经济学这一概念,因为这将意味着传媒领域的经济规律和理论有别于其他领域。然而,从实践来看,将经济规律和理论具体应用于传媒产业和公司却意义深远。因为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解析经济影响力如何指导或限制传媒活动,以及它如何对传媒市场的具体动态产生宏观影响。
  • 数字眩晕

    数字眩晕

    本书作者对互联网弊端进行了反思,并以发生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网络群体事件为线索,思索大暴露、大展览时代,现代人应该如何美好地生活。在本书中,作者并不反对科技进步,而是指出误用科技将会对人类的价值观、经济与创造力造成严重伤害,互联网如何异化了我们的生活,互联网企业如何贩卖我们的隐私用以赚钱,而我们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谁,也丧失了自我保持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 学校怎样培养学生科学发现能力

    学校怎样培养学生科学发现能力

    学校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广大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目的是使广大青年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树人文库-揭秘一生的中药故事

    树人文库-揭秘一生的中药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新课程校长必读书系——课程改革新实践

    新课程校长必读书系——课程改革新实践

    本书介绍了山东省高中课程改革探索与经验、广东省高中课程改革探索与经验、海南省高中课程改革探索与经验、宁夏回族自治区高中课程改革探索与经验、江苏省高中课程改革、福建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全国高中课程改革前景展望。
热门推荐
  • 天字龙组

    天字龙组

    一场突如其来的雷暴,一块玄妙的五彩石,竟造就了四个无以伦比的异能少年,从此,绝密的特殊人类训练营里,又多了一个无敌团队——天字龙组。他们是:天王严庆,飞蛛冬平,魅影杨艳,金刚吴元。第一个绝密而险恶的任务:穿越平行空间,去往另一个时空。意外发生了!严庆来到了一个计划外的时空,所有的一切都毫无准备,毫无头绪,毫无对策。一切都必须随机应变。
  • exo之重生的生命

    exo之重生的生命

    一次车祸将我带离世界没想到睁开眼看见了他们“我们会在一起吧?”“莫莫,我们会永远在一起的”他们信誓旦旦的说着,可…后来呢?
  • 妖王的绝世邪妃

    妖王的绝世邪妃

    本文一对一,宠文。她,本是现代黑白两道的女皇,一次蓄意的谋杀,让她穿越时空成为墨家的废物,然而她的到来,废物还是废物吗?他,本是神,魔,妖都畏惧的妖王,为了救心爱的女人耗尽几千年法力,将自己的不死之心为她续命,用最后的精力把她送入异世,为保她不受神,魔,妖的伤害,最终被封印。两个的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精彩。后面还有可爱的小包子出现,绝对精彩。
  • 刊误

    刊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许一世流年

    许一世流年

    男主为了三年前那个自己有过约定的小女孩来到了圣德里斯学院。但是到了那里之后,女主却说从来都没有见过他,也没有和他有过什么约定~“颜汐,真的是你吗?”“什么颜汐?对不起,你认错人了,我不叫颜汐,我叫许夏洛。”男主该何去何从~他还会一如既往地追求那个她梦中的女孩颜汐吗?还是会和这个许夏洛产生爱的火花?谢谢你们的支持~
  • 真妃夺帝位(金帝2)

    真妃夺帝位(金帝2)

    “他”是大金国著名的商人;“他”是王爷府倚重的心腹总管;“他”陪他走南闯北十几年;“他”和几位王爷从小一起长大,就差点称兄道弟了;“他”还做过当朝四品官,虽然没到一年就被革职了。当隐藏了十几年的女儿身份暴露,她心慌慌就怕犯了个欺君大罪,可是,到底自己是什么样的香饽饽,怎么这么多人抢着要她?无奈她被他先下手为强了,不但要为他生儿育女,还要助他夺得帝位,这世上还有比她更累的女人吗?
  • 香莲品藻

    香莲品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蹋神

    蹋神

    书名:《踏神》为脚踩众神,俯视苍生...当你掌控了生命,你会如何?当你成为了空间的主宰,你当何为?当你成为了时间的主人,你又将如何?这是一个杀手的传奇神话...
  • 霸道王子的黑道公主

    霸道王子的黑道公主

    她,有着奇异的发瞳他,有着霸道的家室他步入了她的生活,让她的生活杂乱无章,原先所有的计划全部泡汤。而有因为一个赌局,成为了他的女仆,在这之间,他和她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越越第一次写~表介意哈=3=】
  • 没事别惹前男友

    没事别惹前男友

    一部新时代白领女性遇神砍神,见招拆招的麻辣烫爱情小说。苏言和程光亮、程盈盈和刘赫,一对分手,一对离婚,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谁也看不得对方去相亲,却又不肯复合……苏言的好朋友聂青和左晓洁,一个是典型的温柔妻,一个是非典型狐狸精,到了婚嫁年龄,为找个人结婚,见识了各式各样的极品、变态和花里胡哨、长得奇形怪状的男人……四个女人+无数奇奇怪怪的男人,混乱、狗血、搞笑纷纷上场,为什么老实的凤凰男却是“光绪”、外表严谨财力不错的教授心脏却不怎么好、健谈的报社记者却是个吝啬鬼……